金庸小說創作元素的共性與個性

武俠 金庸 楊過 郭靖 生命邀約 生命邀約 2017-09-09

金庸小說創作元素的共性與個性

愛讀金庸系列

在武俠小說的創作過程中,總會有一些恆定不變的元素,比如仗劍行俠、快意恩仇、笑傲江湖、浪跡天涯等等,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要保持源源不斷的創作力,並不是每一部作品都要創新,也不是每一部作品都與之前寫作的毫無關聯,絕對的創新,很少有人能做到,包括金庸也是。這些因素在文本之中反覆出現,通過置換、縮減、擴展、顛倒、變形、替代、同化等方式,重構出新的武俠文本,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一部部經典的作品,正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要點就在這裡。

金庸小說創作元素的共性與個性

作品陣容的共性與個性

一、作品陣容的共性與個性

1.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

陣容共性:

神鵰俠侶其實是射鵰英雄傳的續集,射鵰英雄傳裡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是金庸天馬行空創作出來的,到了神鵰,年代背景和人物陣容都可以拿來用,射鵰裡的郭靖、黃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等,都是現成的,所以在寫神鵰的時候,根本就可以直接用。

陣容個性:

在相同的陣容的基礎上,金庸進行了再創作。

首先主角,先說女主小龍女。

這種女主性格屬於武俠劇女主的標配,在舊武俠裡,也是層出不窮,外加小龍女還是金庸夢中情人夏夢的原型,現實原型與文學作品一融合,一個鮮活的人物就這麼誕生了。

再說男主楊過。

這裡最大的創新就是楊過了,楊過擺脫了傳統意義上的俠之大者,更像是一個獨善其身、不羈於世、堅守自我的道俠。

不得不佩服金庸老爺子,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在當今玄幻修真亂象的社會,依然能夠經久不衰,靠的絕對不是那些武功招式,一個作家,能夠每部作品都成為經典,靠的是什麼?

就是源源不斷的創造力,你下一部的作品,一定要跟上一部不同,要不怎麼說,創新才能求發展,這不僅適用於國家,對於文學作品同樣是適用的,再比如,一個演員,靠什麼站穩腳跟,只靠一部,或者一個類型能行嗎?當然不行,想要成為影帝影后,必須要不斷突破自己,飾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你下一部角色,絕對不能跟上一部相同,不然觀眾看到你就會想起上一部,那你還演什麼戲?一個好的演員,是能夠讓觀眾忘記你,融入角色。一個好的作家,是能夠讓觀眾透過這一部作品,忘記上一部。當然,我也絕對不是否定那些一生專注於一件事情的人,這些人,也是非常可貴的。

金庸就是這樣,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個創新點,射鵰講述的是國家大義,宗旨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塑造了郭靖這樣一個儒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郭靖身上融匯了太多的儒家思想:忠君愛國、重信守諾、捨己為人、憂國憂民。而神鵰講述的就是情,宗旨是“情之一物,生死相隨”,而楊過本身也是一個情聖的化身。

2.書劍恩仇錄、碧血劍與倚天屠龍記

陣容共性:

三部小說講述的都是民族領袖起義反抗暴政的故事。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大俠的開山之作,承舊武俠之志,開新武俠之先河,屬於繼往開來的作品,書劍恩仇錄之前,市面上流傳的大多數作品都屬於舊武俠,講述的多半是門派爭鬥、除暴安良,書劍恩仇錄橫空出世後,新派武俠開創了武俠小說的新格局,讓逐漸式微的武俠風氣又攀上另一個巔峰。其實新派與舊派之間並不能完全分割,在初期時,新派武俠也承襲了大量的舊派武俠元素,不過新派武俠突破了舊藩籬,使之更具現代感、多樣化,且在劇情鋪陳或寫法上也與舊派迥異。但是,由於是新派武俠小說的第一部作品,裡面難免會遺留很多舊武俠元素,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講述了紅花會首領陳家洛反清復明的故事。

從碧血劍到倚天屠龍記,金庸的筆鋒越發成熟,到了倚天屠龍記,金庸已經將農民起義的類型推上了一個高峰,作品很類似,都是民族領袖帶兵反抗舊統治,最後功成身退的故事。

陣容個性:

從書劍恩仇錄到碧血劍,再到倚天屠龍記,作品陣容愈發強大,人物性格更加豐滿,書劍恩仇錄中,主要是紅花會等江湖幫派反清復明,結果失敗了,這也充分證明了,農民階級是無法代替先進生產力的,外加陳家洛的政治遠見和領導能力也是個問題,而到了碧血劍,除了袁承志領導的三幫四寨,還有闖王的軍隊,這次順利推翻了明朝的暴力統治,只可惜,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你如果只是貪圖個人的享受,那麼你的道路也不長遠,果然,沒多久,清兵入關,李自成創立的大順王朝就此瓦解。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融合了碧血劍的陣容,再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這裡也是主角領導江湖幫派和軍隊反抗暴政,但是不同的是,這裡的江湖幫派,比之碧血劍,更加豐滿、立體,其中,武當、峨眉、明教內部的人物特徵和教中矛盾,也刻畫得入木三分。

金庸小說創作元素的共性與個性

人物性格的共性與個性

二、人物性格的共性與個性

忠厚型人物

共性:

金庸小說中,有一個非常主流的人物特點,那就是忠厚老實、為國為民,代表人物:郭靖、陳家洛、張無忌、袁承志,這幾個人的性格大同小異,這幾個人物,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對待感情拖泥帶水,優柔寡斷,做大事的人嘛,得顧全大局,不能太多地考慮個人情感,愛江山,就無法兼顧愛美人,通達的另一個名詞,說的好聽點叫捨己為人,說得難聽點,叫做背叛。

個性:

刨去共性,這些人物還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郭靖、袁承志:都信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身上有很強烈的民族榮譽感,肩負著國家興亡的使命,對於感情始終如一,不管是否最後選擇的最愛,從感情角度來講,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張無忌和陳家洛:這兩個人更加接地氣,既沒有那麼強烈的民族榮譽感,對待感情,有著普通男人那樣的通病,沒有那麼堅定執著,幻想著三妻四妾的美夢,他們更想要的不是名垂青史,也不是為國為民,只是想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偏執型人物

共性

偏執型人物代表:楊過,金蛇郎君,黃藥師,如果說上述的人物屬於為國為民的儒俠,那麼下列的人物,就屬於獨善其身的道俠,儒家講究中庸,要兼濟天下,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情懷,我們也沒必要都擁有這樣的情懷,做人有時候只要堅守本心,做好自己就好。

看人,要看你從哪方面看了,以及你更注重哪點,如果你注重國家大義,一定會非常喜歡他們,但如果你注重此情不渝,一定會非常討厭他們。這對於我們做人也是一種很大的啟發,不要想著改變自己去迎合別人,因為你再怎麼改變,都無法讓所有人都喜歡你,但是反過來看,有多少人討厭你,就有多少人喜歡你,所以,你只需要直面最真實的自己,對世界說什麼是光明和磊落就好,別人的觀點,無關緊要。

個性

主要就是經歷不同,楊過和金蛇郎君都是因為年少的時候,受盡了欺凌和迫害,變得有些自私刻薄,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而黃藥師是金庸專門創造出來,為了反對封建禮教的產物,他可以說是金庸筆下最神祕的人物,沒有人知道他的出身、來歷,他所有的武功,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為人生性孤傲,行事劍走偏鋒,不同凡響,反世人之所喜,喜世人之所反,這一點,倒是跟金庸筆下另一個人物出奇地相似,那就是金毛獅王謝遜。

金庸小說創作元素的共性與個性

愛情方面的共性與個性

三、愛情方面的共性與個性

金庸筆下的愛情,有幾段最為經典的。

1.俠骨柔情類型

代表:《射鵰英雄傳》、《碧血劍》。

這兩部作品的愛情結構都非常簡單,不過是俠骨柔情、英雄美人。

《碧血劍》裡,只有兩個女主,一個青青,一個阿九,袁承志的感情也比較簡單,自始至終愛的都是青青,只不過跟阿九有一些小曖昧,不過好多影視作品,都表示阿九是真愛,這個我們另當別論。

《射鵰英雄傳》裡的愛情也很簡單,這裡面也有兩個女主,一個是江南小美女黃蓉,一個是從小青梅竹馬的華箏公主,郭靖對待感情也是始終如一,不會三心二意,能讓他放棄愛情的,絕對不會是與另外一個女子的曖昧,只會是責任、道義與國家大義。比如,當丘處機向他提出為國為民出家為道的時候,他會義不容辭;當他答應娶華箏的時候,只要他確定蓉兒沒事,就會履行諾言,回來完婚;但是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衝突的時候,他也會舍小義全大義,為了保家衛國,他不惜與親如父親的成吉思汗決裂,更不惜“背信棄義”地悔婚,可見,兒女情長在他心目中始終不是最重要的,他是一個真正的大俠。

2.輾轉糾結類型

代表:《倚天屠龍記》《書劍恩仇錄》。

這兩部作品中的愛情非常類似,男主的感情不像《射鵰英雄傳》和《碧血劍》那麼幹脆利落,而是非常糾結,男主根本分不清自己喜歡的是誰。

首先說陳家洛,他是一個相當優柔寡斷的人,不管是對國家大事,還是個人感情。一開始對精明能幹、才貌雙全的霍青桐有好感,後來看到女扮男裝的李阮芷與她舉止親密,就與她疏遠開來,繼而愛上了明豔絕倫的香香公主,後來真相大白之後,輾轉反側、糾結萬分,也沒有得出個答案,只能用國家大事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而《倚天屠龍記》的男主張無忌在感情上也是十分糾結,先後與四個女子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糾纏,金庸筆下的其他男主,最後選擇誰,咱們暫且不說,可是情感上的皈依,絕對是毋庸置疑的,可到了張無忌這樣,最是糾纏不清,他對每個女子都很好,所以顯得跟誰都比較曖昧,就連他自己,也分不清喜歡的是誰。在其他的作品中,男主選老婆,一般都是在愛情和道義上做抉擇,這裡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討,就是說,撇清了道義和責任,如果你對幾個女子都有同情、愛憐和共同語言之時,你該怎麼選擇,到底什麼樣才能稱之為愛情,到底愛情和友情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這比道義和責任更加難選,更加糾結。不好張無忌還能比陳家洛好一些,到最後,終於是弄清楚了自己的情感歸屬。

3.生死相許類型

代表:《神鵰俠侶》

與金庸其他的作品不同,《神鵰俠侶》講的不是國家大義,而是情,宗旨是“情之一物,生死相許”,楊過也和其他男主不同,既沒有那麼多的責任,也沒有世俗的條條框框,只要我認準的人和事,即使千萬人反對,他也會爭取到底,對待愛情,他也是轉一執著,甚至拼盡了十六年的等待,這樣的深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愛情,一向都是許多男性作家的死穴,他們可以把握好文章宗旨,可以把握好情節架構,但是一寫到情,就難免一帶而過,不深入、不具體,可是金庸每部小說都寫了一種愛情,而每段愛情又截然不同,這就是他超越其他作家的地方,尤其是《神鵰俠侶》這裡,他把情寄託在情花身上,想愛的兩個人往往很甜蜜,但是中了情花之毒就會痛不欲生,世上只有絕情丹可以解,再就是忘記對方,可是他們寧願毒發身亡,也不願意相忘於江湖,這種比喻,何其恰當,想愛的兩個人,不就是這樣嗎?情不知從何而起,一往情深,什麼都不求,就是深愛彼此,即使經歷再大的痛苦,都不願意忘記彼此,這不就是愛情的真諦嗎?金庸這個情花的比喻,不可謂不形象生動。

金庸的每一部作品,之所以都那麼經典,就在於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代難以替代的元素。雪山飛狐里程靈素的痴情和自卑,連城訣里人性的險惡,天龍八部裡波瀾壯闊的場景和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射鵰英雄傳裡的俠之大義,鹿鼎記裡的治世安民,笑傲江湖裡的瀟灑於世,神鵰俠侶裡的生死相許,倚天屠龍記裡的愛恨糾纏,這些與眾不容的因素,使這些相互之間有共性的著作成為了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一本本傳世的經典。

其實,這對於我們每一個寫作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啟發,市面上的書籍那麼多,追風的也那麼多,你憑什麼遺世獨立、經久不衰?靠的不就是那份共性中的個性嗎?這是一份創新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