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 大隱 大師 ——喜雨堂說流浪大師現象

武俠 書法 介子推 相聲 小說 陶淵明 莊子 許由 寧靜 喜雨堂王慶華 2019-04-09

大俠 大隱 大師

——喜雨堂說流浪大師現象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前幾天網上火得一塌糊塗的上海的“流浪大師”,隨著沈巍先生被迫洗去汙垢、換上新衣並開始在網絡直播而逐漸變得喧囂過後、塵埃落定。對流浪大師現象,因為與沈先生的年齡相仿的緣故,筆者也多有關注,感慨頗多。

大俠  大隱  大師  ——喜雨堂說流浪大師現象

我想結合這幾十年生活的一點體會,從“大俠”熱、“大隱”熱再到“大師”熱來聊聊,僅供諸位朋友茶餘飯後一笑。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時候,一次去三叔家玩,和我要好的堂弟拿出三叔藏在抽屜裡的一本黃草紙面、印刷拙劣的小冊子,神祕地對我說:“這本書很好看,爸爸不讓我亂給別人讀”。什麼書如此神祕?隨手翻來,裡面講到某位武功高強之士能用筷子夾住亂飛的蒼蠅------

對剛剛從文革中過來的鄉下少年來說,這簡直太神奇了!後來,隨著看熱播的電視劇和電影才慢慢知道“金庸”、“大俠”之類的詞,年少時代也曾為武俠小說一度入迷,但看得多了,那些千篇一律的模式漸漸變得有些乏味了,以至於後來每逢看到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各種武俠小說便覺得生厭。可至今也有不少年輕人痴迷於它。

大俠  大隱  大師  ——喜雨堂說流浪大師現象

記得上高中時,有位同學讀武俠 小說如醉如痴,半夜宿舍裡躲在被窩裡,打著手電筒看,一邊讀還一邊哼哼哈哈地比劃。別人都在忙著高考,他卻在自己編寫武俠小說--------多年過去,喜歡讀武俠小說的人已經少了很多。

我在揣測:武俠小說為何能那麼讓人著迷?這大概是作者筆下塑造出的種種集“英雄與俠義”為一身的大俠們!這些大俠的普遍特點是武功高強、有正義感、嫉惡如仇,平時隱而不見,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以閃電般的手段結束戰鬥,繼而消失得無影無蹤——隱入大千世界中,又突然不見了。

接著說大隱,最早的大隱不知是誰,或許《莊子》中提到的那位不願接替堯治理天下的許由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典型。“你說什麼?讓我接班去治理天下?不幹不幹!連聽了這句話都讓我髒了耳朵。不行,我得到清澈的溪流旁去洗洗耳朵。”“我過得逍遙自在,享受充分的身心自由,幹嘛去做那些事?”

而另一位大隱士則是隻有家國情懷。山西的介子推先生為了不去做 晉的官而導致慘被燒死,後世人們為了懷念他,這才有了“寒食節”。他的隱,主要應該是為了自己秉承的“道義”。

大俠  大隱  大師  ——喜雨堂說流浪大師現象

東晉的陶淵明先生則不然,他直言:“不願為五斗米折腰。”他講究人格、追求自由、嚮往田園。

而當下的隱者也不乏其人,比較有名的如畢業於北大的王青松先生、天涯上很火的那個帖子裡的“高老爺”、那位隱在終南山的成功企業家等等。眼下形形色色的隱者目的各不相同,有人為了愛情、有人為了失意、有人為了貧苦,但 真正能讓人追捧的大隱,無不是那些為了追求內心自由和寧靜隱起來的高人。至於說上升到宗教信仰高度的隱者,本人就不敢妄加評論了。而大多數人的隱居,無非僅是讓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更好,去偷偷找地方享福罷了。

最後咱聊聊大師。“大師”這個詞兒,最初好像只是講清末、民國那些特立獨行、成就卓越的學者,那是曾被後人譽之為“大師輩出”的時期。而如今“大師”一詞則涵蓋面較為廣泛了,相聲大師、表演大師、刺繡大師、繪畫大師、雕刻大師------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可以說“大師”滿街走。在下只拿“書法大師”來聊聊:

過去講的書法大師,不管是“碑學大師”還是“帖學大師”,不管是“楷書大師”還是“草書大師”,無怪乎都是因為字寫得好,而當下就不好說了。

大俠  大隱  大師  ——喜雨堂說流浪大師現象

用雙手寫的、用嘴寫的、用鼻孔寫的、用陰部寫的、用頭髮寫的、手腳並用的、射墨的-------千奇百怪、亂象紛呈,且不論字寫的好壞,而這些所謂的“大師”把書法當成表演來博人眼球的多了,這就遠離了書法原本的屬性。

基於此類現狀,原本“大師”一詞中毋庸置疑的學術或技藝的權威地位,幾乎淪落為被世人嘲諷的代名詞,諸如某大師行為不端、某大師失德、某大師學術造假、某大師連常用字也讀錯、某大師擺譜---------如此種種的負面報道屢見不鮮。

由此來反觀“流浪大師”被今天的人們狂熱追捧,沈先生致力於“垃圾分類”而被認為是神經有毛病,不被社會認同,26年流浪街頭。他的執著,有人形容為塞萬提斯筆下的唐吉可德。據間接得到的信息來看,在他身上能看到有“大俠”的影子——“有勇氣、不放棄,獨立堅持”,他大隱於街頭,隱於垃圾堆旁,追求自由的生活和安靜的狀態。

至於說世人送給他的“大師”的稱號,筆者尚不能明辨真偽,但能看到他的確讀書很多、學識廣博,書法技藝也尚可。人們從最下層的拾垃圾的人中發現了他、並將他的事快速在網上傳播,這或許是基於對他生存狀態的強烈反差的同情,也或許僅僅是為了自己博眼球吸粉。

大俠  大隱  大師  ——喜雨堂說流浪大師現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俠的遠去、大隱的稀缺、大師的泛濫成就了“流浪大師”,這也正反映出人們內心中正在關注和嚮往的一些東西。

“我不需要同情,我需要尊重和安靜。”

“不是我知道的多,而是你們讀的書太少。”

關於他,明白沈先生這兩句話就足夠了。

大俠  大隱  大師  ——喜雨堂說流浪大師現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