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提出道德觀問題,上山求心安,大師贈言大愛不愛

天道:丁元英提出道德觀問題,上山求心安,大師贈言大愛不愛

一個追隨丁元英精神的學徒22

原創/李撒歡

說明:丁元英是電視劇《天道》中的主人公,電視劇改編自作家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天道:丁元英提出道德觀問題,上山求心安,大師贈言大愛不愛

智玄大師


在五臺山上,智玄大師問丁元英,既然已經有如此覺悟,何必來討心安呢?

丁元英說,他知道世人會因此而罵他,但是他不知道佛會不會罵他,所以希望代佛說話的覺者給予點撥。

結果,智玄大師點撥了四個字:

大愛不愛

然後又稍微解釋了一句:

弱勢得救之道,也有也沒有。沒有競爭的社會就沒有活力,而競爭必然會產生貧富、等級,此乃天道,乃社會進步的必然代價。

這裡涉及到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求心安,道德的討論問題,另一個是關於公平的問題。

01 丁元英到底是不是不道德的?


在《遙遠的救世主》小說結尾,丁元英是被罵慘了,林雨峰跑去罵:

這就是你最不地道的地方,什麼都知道,還什麼都幹了。你汙辱法律、奴役農戶、敗壞市場風氣,你毀掉了一個響噹噹的民族音響品牌,從你身上哪兒還能找到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應有的社會責任和道義,你又算得了什麼英雄好漢!

然後就是被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聲音義正言辭的評論,基本上都是負面評價為主。

所以,丁元英到底是不是不道德的?

其實關於道德的話題,自古到今一直存在。歷史上還有一個人承受著更大的罵名,比丁元英慘多了。那就是馬基雅維利。

甚至有以他名字命名負面理論:

馬基雅維利主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政治權術理論。


天道:丁元英提出道德觀問題,上山求心安,大師贈言大愛不愛

《君主論》


馬基雅維利說了什麼呢?他寫了一本《君主論》,探討的話題,就是君主和民眾的道德觀,他認為君主必須要超越民眾樸素的道德觀。

古典政治對於國家的認識是,國家是一個容納了所有美好價值的體系,權力只是實現它們的手段和條件。簡單來說,就是需要一個擁有人類至高美德的人才能坐在最高位置上。

但是馬基雅維利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國家就是權力的集裝箱,其提出了國家主權的概念。國家主權的實現,必須要通過奮鬥才能實現,要跟當時的教會、王國、諸侯等各種阻礙勢力做鬥爭。

想要實現國家主權的獨立,就需要權力的最大化。

基於此,他提出了他的核心觀點:

新君主,不是由身份、血統、地位實現的,而是要意識到自己是不是自己的主人,只有勇敢的加入到權力的遊戲,才能最終實現國家主權的獨立。

為什麼是勇敢的加入到權力的遊戲?

這裡就涉及到了馬基雅維利說的實現手段。

他認為一切都是權力的計算,不管是宗教信仰、傳統美德、善良風俗,所有一切美好的東西,都不是天經地義的,這些都不能成為束縛君主內心的鎖鏈。

在具體的落地上,馬基雅維利提出了兩種原則:

①不同情境適用的道德標準不同

天道:丁元英提出道德觀問題,上山求心安,大師贈言大愛不愛


如果,慷慨、仁慈、守信會導致國家滅亡,那就寧願選擇吝嗇、殘酷、背信。

君主不能任由自己的道德潔癖,而導致國家主權受損,國家覆滅。

②不同的人適用的道德標準不同

百姓信奉的是樸素的弱者文化,謙卑、忍耐、服從,追求世間的美好,而不用看到世間的黑暗。

但是君主要信奉強者文化,積極進取、創造,為了保護國家利益,就應該用雷霆手段,嚴厲打擊那些叛亂者、破壞國家利益者。

君主的道德標準是,國家的長治久安、繁榮昌盛、國泰民安,而非只看自己個人格局下的世俗美德。君主的道德是要凌駕於普通人的道德之上。

智玄大師其實也點破了這一點:

貧僧以為,無論功德記在哪一家的賬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都將是眾生的福報。

因此,真正的君主必須要有勇氣打破,哪怕要承受世人的罵名。

《君主論》實際上講的是,君主要為了國家的利益,犧牲小我,即使這個過程中的手段會違背樸素的道德觀。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世俗批判馬基雅維利不擇手段,但是卻忘了加上一個前綴,就是為了一個崇高的目的。如果只是為了一己私利,這個也是馬基雅維利所不齒的,也是他強烈反對的。

天道:丁元英提出道德觀問題,上山求心安,大師贈言大愛不愛

從這個角度也就能理解,什麼是「大愛不愛」。

在當時丁元英選的這條路,就意味著世俗無法接受,被罵是必然的。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就會發現整個社會的道德感也在不斷提升和進化。

比如,雷軍說小米手機把山寨機乾死了,起碼沒有形成一邊倒的輿論,天天罵雷軍殺富、恃強凌弱,搞人身攻擊和道德綁架。

02 世界的真相就是不公平


智玄大師,提到競爭必然會產生貧富、等級,此乃天道,乃社會進步的必然代價。

韓楚風聽完這句話,都讚歎說佛教主張利和同均,智玄大師不拘門戶之見。

實際上,對於公平的追求一直是最樸素的心理本能。

《進化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為了保持合作,懲罰搭便車,背叛的行為,發展出了一整套高效識別不公平的本能。

天道:丁元英提出道德觀問題,上山求心安,大師贈言大愛不愛

切蛋糕:最後通牒遊戲


有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最後通牒遊戲」

大體的思路就是,現在有100元錢,讓兩個人分。A提出方案,B判斷是否同意。如果同意,就按照方案來分,如果不同意,那麼兩個人一分錢都拿不到。

從理性的角度來說,只要有錢賺,B就應該答應任何分配方案。因為就算是1元錢,那也是白賺的。

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如果A的分配方案太過分,比如,99:1這種分配方案。

那麼B寧願自己不要錢,也要否決,讓兩個人都拿不到錢。因為我們認為這種方案極其不公平。

英國博弈論專家賓莫經過多次重複實驗,發現提方案者傾向於提50∶50,而接受者會傾向於:如果給他的少於30%,他將拒絕;多於30%,則不拒絕。

這種懲罰不公平行為的非理性,是進化來的。

然而在現實中,想要做到絕對公平是非常非常難的。歷史上無數的大師都希望能構建出一套絕對公平的制度,比如,烏托邦嘗試。但是,現實中依然沒有出現這種所謂的絕對公平。

社會心理學家羅尼·吉諾夫·布爾曼,針對這個現象,倒是提出了一個概念「假設世界」。

他認為在成人世界中有一個天真的假設,就是認為世界是公平的。但是現實卻是不公平的。

很多經濟學的統計數據也能說明世界的真相併不是公平法則。

天道:丁元英提出道德觀問題,上山求心安,大師贈言大愛不愛

冪律曲線


世界的真相是冪律分佈。

一個結果,往往是少數幾個因素決定的,其他的大部分因素都是無關緊要的。比如,最被人熟知的二八法則就是冪律的一種變種。

比如,1%的美國人擁有全國34%的財富;維基百科上一半以上的編輯工作是0.7%的用戶做的。全世界的科學論文,只有1%的論文在發表後一年內被引用5次以上。等等。

就跟我前面文章提到的一樣,丁元英布了這麼大的局,王廟村生產到音響開店等等,但在這場局面中真正贏得勝利的原因是,丁元英手中的音響圖紙。沒有這個技術躍遷,這個局根本不可能成功。


總結:

丁元英上五臺山上找精研佛學大師,想要討個心安。

因為書中把這個商戰,定義成了殺富濟貧,有了極其強烈的道德色彩。

智玄大師點撥了一句大愛不愛。

實際上,就是君主的強者文化。基於一個崇高的目的,超越傳統的樸素道德觀。而這種觀念上的衝撞,必然會帶來世俗的責罵。對於強者來說,要有勇氣承擔這一切。

丁元英做的這一場商戰局面,雖然沒升華到國家君主層面,但起碼並不是為了一己私利,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引發了軒然大波。不過,社會的道德觀念其實也是在不斷的進化。

商戰必然涉及到公平與不公平的問題。

對於公平的追求是人性本身,是基因帶來的。面對不公平的時候,我們寧願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懲罰那些製造不公平的人。

只是現實世界是極其複雜的,是沒有絕對公平存在的。

世界的真相是冪律定律,就像聖經中提到的那句話:

凡有的,還要給他,叫他豐足有餘;凡沒有的,就連他有的,也要取去。

要接受不公平,認識到世界的真相,然後在這個前提下,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尋找解決辦法。而不是寄希望於打破這種前提。

就像丁元英那首詩提到的:

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不能一摸口袋自己的錢比別人的少,就破口罵娘,說都是世道不對。

天道:丁元英提出道德觀問題,上山求心安,大師贈言大愛不愛

實事求是,就是到什麼山唱什麼歌,站什麼位置,看什麼樣風景。


如果文章對你有啟發,請點贊、收藏、轉發,支持我寫作的意義,讓我們一起找到更多的同好者。

想看到更多的後續文章,請點擊關注。有任何感想,也歡迎評論,每條評論看到後必回覆。多討論才能見真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