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版圖上無錫印記 2400噸纜索拉起港珠澳大橋'

"

編者按:七十載櫛風沐雨,七十載砥礪奮進,共和國七十載滄桑鉅變,猶如波瀾壯闊的史詩,令人感慨,令人自豪。充滿榮光的新中國建設之路,凝聚著全國各地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作為“太湖明珠”、“工商名城”的無錫,自然也是這恢弘史詩中的重要篇章,共和國版圖上隨處可見的“無錫印記”,曾讓無數人豎起大拇指,發出由衷的讚歎。無錫日報今起推出“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版圖上的無錫印記”專欄,為您講述這些“無錫榮光”背後的故事,敬請關注。

“這樣一根直徑7毫米的鋼絲破斷載荷高達7噸以上,這意味著,僅1根就能吊起5輛小轎車,在外徑20.2釐米的纜索中間,是足足511根鋼絲。”去年,“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法爾勝纜索公司包攬了三座斜拉橋共計2400多噸纜索,什麼樣的纜索才能讓國之重器烙上無錫印記?近日,記者找到了大橋的幕後“工匠”周祝兵,作為江蘇法爾勝纜索有限公司技術研發部高級工程師,他從纜索的“橫截面”開始回憶起研發團隊刻苦攻關的一幕幕。

“斜拉索受力強度被確定為1860Mpa!消息傳出後,不少同行驚掉了下巴。”周祝兵感慨,甚至還有國外的同行直言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作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部採用鋼箱梁橋面,分量極重,對斜拉索的受力強度也提出了超高要求。但是外人或許並不知道,纜索的受力強度從1660Mpa提高到當時世界上最高的1770Mpa,都足足用了十年時間。

“港珠澳大橋要用最好的鋼絲和纜索。”抱著這樣的信念,法爾勝纜索技術團隊開始了艱難的研發之路。纜索的受力上限取決於鋼絲的強度和韌性,而鋼絲中的碳元素含量決定了鋼絲強度,鋅、鋁等微量元素則決定了鋼絲韌性。為了找到纜索原料盤條的供應商,法爾勝纜索的研發團隊試著一家家聯繫國內外最好的鋼鐵生產企業,請他們按照自己設想的元素比例生產盤條,一次次的產樣、測試、改進……幾經周折才確定供應商。

確定供應商,這只是邁出了研發的第一步。一條纜索的生產,還涉及拉拔、熱鍍等多項工藝,每次試生產的纜索沒有達到相應標準,都需要排查一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然後再加以改進。周祝兵說,單從纜索的材質來說,就包含了規格、顏色、防腐性等,要考慮的細節因素起碼有上百個,“纜索生產就好比量體裁衣,每件旗袍的工法一樣,但尺寸都不一樣,同樣是紅色的一件衣服,面料成分也是千差萬別,如何把這件衣服做得恰到好處並非易事。”

俗話說:緣分天註定。但是,法爾勝和港珠澳大橋之間的這份緣不靠天,靠的是數十年如一日對創新的堅守、對工藝的精益求精。由於港珠澳大橋處在海洋性環境中,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氯離子,容易加速鍍鋅鋼絲的腐蝕,盡最大可能提高纜索的抗疲勞性就意味著提高纜索的壽命。在這個過程中,副總工程師薛花娟查閱了幾百份國內外技術資料,只為了儘可能多地分析出斜拉索在抗疲勞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避免團隊繞彎路;每次製造出一根鋼絲,質量工程師陳建峰都要對其進行疲勞試驗,研發期間到底測試了多少根,他自己也記不清……經過無數次失敗,他最終找到了1860Mpa鋼絲的應力幅值極限,為斜拉索的疲勞性能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最終,團隊自主研發了鋅鋁合金鍍層鋼絲,這在世界橋樑史上還是首次採用。“該種鋼絲的防腐能力是鍍鋅鋼絲的2倍以上,實現了斜拉索使用壽命的倍增。”周祝兵說,港珠澳大橋使用的纜索除了規格創造世界之最,抗疲勞性也足以傲視普通鋼絲。

在施工過程中,法爾勝的纜索也經歷了嚴峻考驗。去年9月,最強颱風“山竹”在廣東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4級。儘管法爾勝為港珠澳大橋生產的纜索從理論上能夠抵禦17級颱風,但颱風“山竹”到底會不會影響纜索,誰都不敢“打包票”。最終,根據監測,颱風過境期間,大橋斜拉索的索力、位移、震動等數據都在設計允許範圍內,法爾勝製造的纜索成功經受住了颱風的考驗,撐起了港珠澳大橋的“脊樑”。

“其實,實驗室裡的任何模擬都是構想,現實環境往往更復雜、更難以捉摸,纜索的安全問題至關重要。”周祝兵說,研發團隊經常和質量、技術等部門一起通宵達旦地開會研討,有時候在實驗室一呆兩三天都不回家,討論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家人來電也只能切斷,“等到討論結束,能回電話的時候已是深夜,回吧,又怕打擾他們休息。”對周祝兵來說,大橋對他而言就像是他的孩子,自己的人生軌跡也可以用一座座橋樑來記錄,“這些不算什麼,只要走在橋上是踏實的,作為橋樑建設者,內心就是榮耀的。”

(唐芸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