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是神話還是歷史?

武術 少林寺 菩提達摩 明朝 趣歷史 2017-05-11

鐵頭功、大力金剛腿、鬼影擒拿手、輕功水上飄、金鐘罩鐵布衫、旋風地堂腿…這些功夫有什麼共同點呢?答曰:他們都出自少林。正所謂天下武功出少林,據著名的金剛腿傳人周星星透露,華山派的獨孤九劍亦是源於少林寺。

言歸正傳,拋開星爺的《少林足球》不說,少林寺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武術體系?易筋經是少林寺的武功祕籍嗎?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說法,是被杜撰出來的還是確有其歷史根基?

少林武僧與抗倭

“天下武功出少林”是神話還是歷史?

網絡配圖

明代中後期,倭寇氾濫。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中曾經記述了一則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1555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一夥倭寇從東南沿海登陸,之後越過浙江,深入中國內陸,途徑安徽、江蘇,一路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入無人之境。6月7日,這夥倭寇迫近南京,與當地的駐軍進行了一場交戰,明軍死傷幾百人,而倭寇卻無一人受傷。隨後,他們圍著南京繞了一圈,揚長而去。

這夥倭寇有多人呢?只有五十三人,而南京,作為陪都,其駐軍卻有十二萬人。為什麼區區53個倭寇就能夠橫行無忌,並能夠深入中國腹地千餘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明朝的衛所制度瀕臨崩潰,士兵十不存一,已經無法形成有效的戰鬥力了。因此,國家只得徵召各地鄉兵去抵抗倭患。少林僧兵便在其中。

明代顧炎武在《日知錄》記載了這樣一則史料:“嘉靖中,少林僧月空受都督萬表檄 , 御樓於松江 , 其徒三十餘人 , 自為部伍 , 持鐵 棒擊殺僑芸眾 , 皆戰死。嗟乎, 能執干戈以捍疆場 , 則不得以其髡徒而外之矣。”

在這則史料裡,少林武僧月空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帶領三十多個僧人一同抵抗倭寇。由此看出,當時的少林寺已有專門的、為數不少的習武僧人。因此,歷史上的少林武術的確存在。非但如此,少林功夫還很強。

李紹文在《雲間雜誌》中曾具體描述了武僧月空殺敵時的情形,“ 身忽躍起 , 從賊頂過 , 以鐵棍擊碎賊首 , 於是諸賊氣沮 ” 。可以看出,月空的武藝相當精湛。此外據記載,在嘉靖三十二年的一場戰鬥中,少林武僧曾大展神威,以不到八十人的隊伍殲滅了倭寇一百來人,己方的傷亡卻只有四人。少林僧人的武藝高強毋庸置疑。本文為趣歷史原創,未經趣歷史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HR getPages$]

達摩祖師與易筋經

“天下武功出少林”是神話還是歷史?

網絡配圖

少林會武功,這功夫從何而來呢?大家最熟悉的說法是,少林武術乃是南北朝的達摩所創。傳說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最終領悟佛法精髓。後來的僧人在他面壁的石洞中,發現了一個鐵盒,打開一看,是兩本經書:《易筋經》、《洗髓經》。

起初眾人並不知道這是什麼,之後才發現原來它是武功祕籍,於是勤加練習。自此,名揚天下的少林功夫誕生了。這是少林功夫的南北朝起源說。這種說法可信嗎?

當然不可信。事實上,歷史上根本沒有達摩會拳術或武術的記載。達摩來到中國現在南朝,渡江北上後,主要在洛陽、嵩山一帶傳法。至於有沒有去過少林寺,早期的史書上根本沒有明確記載。

但從唐代開始,有關達摩的資料卻開始逐漸增多。先是唐代,有人言之鑿鑿的說達摩確實到過少林寺。其後到了宋代,達摩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只履歸西等神奇故事被演繹出來。到了明代,便有人根據以往的傳說編著了“描寫人群、發明因果”的《達摩祖師傳》一書。

然而,即便到了此時,無論是文人筆下還是民間傳說,都還沒有人把達摩與少林功夫聯繫到一塊。因為在明代,無論是有關少林武術的詩文,或是相關的碑銘、塔銘,還是程宗猷撰寫的少林武術專著《少林棍法闡宗》,抑或其它述及少林武術的文獻資料等,都沒有提到達摩。顯然,達摩與少林武術在明代還沒有建立起聯繫。

真正把達摩與少林武術聯繫在一塊的,應該就是上面提到的易筋經,它本來是中國傳統的導引術雜糅一些武術功法而成的一本書。該書有一篇署名為唐代李靖的序言。序言中,不僅指出了該書作者為達摩,而且還敘述了達摩傳經的一系列神奇故事。

因為易筋經在民間的廣泛影響力,以及少林寺本身的推波助瀾,作為禪宗之祖的達摩從此一躍成了少林武術之祖。但實際上,少林功夫真正的成型期是在元明時期。本文為趣歷史原創,未經趣歷史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HR getPages$]

十三棍僧救唐王?

“天下武功出少林”是神話還是歷史?

網絡配圖

有人說,不對呀,雖然達摩傳功的說法是後人編造的,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很著名,所以,少林功夫應該始於隋唐。這種說法對嗎?

首先要指明一點,所謂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與歷史事實有出入,應該是十三棍僧捉唐王。這裡的唐王並不是指李世民,而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他曾被王世充封為唐王。621年,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陽的王世充,王仁則駐守在城外的轅州。少林寺13武僧生擒王仁則,將之送給秦王李世民。

這是一件奇功,在貞觀六年(632年)頒佈的《少林寺牒》中,李世民這樣稱讚少林十三僧:“若論少林功績,與武牢不殊。”就是說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擒王仁則的功勞,和唐軍在武牢關戰勝竇建德的功勞沒有很大的差別。

其次,即便是十三棍僧捉唐王的故事,也不能就此推斷在唐代,少林寺已經有較為成熟的武術體系了。因為這種推斷至少有兩處疑點:

其一,除了這次十三棍僧的事蹟外,有關隋唐少林寺記載很多,但是至今為止尚未發現一條反映少林僧徒的習武資料。其二,這次擒唐王之所以能成功,重點在於王仁則手下的反叛。十三個僧人是晚上偷偷翻牆進入活捉的王仁則,從中看不出十三棍僧的武藝水平到底如何。我們不能因為他們參與了一次軍事活動就斷定他們是習武之人。這與明代少林武僧抵抗倭寇不能同日而語。

有一份材料說一份話,鑑於史料的不充分,少林武術起源的隋唐說並不成立。較為信服的說法是,少林武術體系的建立應該是在明代。

一方面,明代有明確的史料記載。戚繼光在他的軍事著作《紀效新書·拳經捷要》中就提到少林棍,說它是“今之有名者”。再如何良臣的《陣紀》 、趙光裕的《武經標題正義註釋》等中 , 都對少林棍法有過介紹。特別至明後期 ,更是出現了“棍宗於少林”之說,時人的推崇 ,可見一斑 。

另一方面,明代有相應的現實條件。之前提到,因為衛所制度的失敗,軍士逃亡成風,國家只得廣開兵源,招募鄉兵。少林僧兵於是有了用武之地,得以在戰爭中實踐、成長。一系列的鎮壓叛亂、抗倭戰爭成就了少林武術,讓他們聞名於天下、名垂千古。本文為趣歷史原創,未經趣歷史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HR getPages$]

清代少林寺的民間化

“天下武功出少林”是神話還是歷史?

網絡配圖

有明一代,少林武僧參與保家衛國的各種戰爭,得到朝廷的極大褒獎。如萬曆九年、十九年、二十三年的三次褒獎,不僅稱讚“少林寺系聖僧 香火 ,且有護國克敵之功 ”,而且對該寺糧差 “ 除豁鐲免 ” ,飭令 “ 不許軍民人等攪擾及爭佔田地 ”,“ 勿得再行私自派 ”等等。

然而,到了清代,情況發生巨大變化,朝廷從支持變成打壓。明朝請少林僧人去兵營教習武術很平常,然而在清代卻被皇帝嚴重斥責。乾隆四十年剛剛調任河南巡撫的徐績請幾個少林 僧人前往兵營教習槍法 ,乾隆帝知曉後極為震怒 , 特下諭曰 :

僧人既經出家 ,即應洛守清規,以柔和忍辱為主,豈容習為擊刺,好勇逞強? 有地方之責者聞之,當設法潛移默化,何可轉行招致傳授 ,令售其技乎?且以僧人教習營兵,既屬非體,且使人傳為笑談。徐績何不曉事若此?著傳旨申傷!

這本是件小事,卻被皇帝如此斥責,由此可見清代統治者對少林武僧的態度。與統治者分道揚鑣之後,少林武術只得向下層民眾傳播,走向民間化。

眾所周知,清代人口有了爆發式的增長。歷代皇朝人口最多的也不過一個億,然而到了清代以後,便有了“四萬萬同胞”。人多了,土地養活不了,只得流動。流動人口的增加,使得各種教派、結社應運而生。但清政府對祕密結社是嚴重打擊的,不過,卻是“禁教不禁拳”。

於是乎,一方面日益增多的流動人口有學武防身的需求,彼此便結成比較鬆散的拳會;另一方面各種祕密宗教團體也以拳會的名義開展。因為少林功夫在明代已經有了非常大的知名度,所以無論是普通的拳會還是祕密宗教都以少林的名義發展著。

北方的拳會組織中出現 了 “ 少林會 ” , 川省等地的教門組織中出現了 “少林青主教 ”等。祕密宗教中,天地會特意編撰少林僧人幫助康熙征討西番之事 ,而洪門則稱少林五祖是自己的創始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