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三峽之三:巫山雲雨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是唐代大詩人元稹寫下的名句。元稹本是以此詩紀念先他離去的妻子韋氏的,篇名即為《離思》。隨後的兩句分別是:“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究其義,元稹是說經歷過滄海水、看到過巫山雲的人就不會再以其他地方的水和云為美了;經過美麗的花叢也懶得看上一眼——這是因為元稹心目中的妻子,被認為就是天下最美的佳麗;除此之外的美麗女子,在元稹的眼中看起來,也就算不上美了。

僅此一句,流傳千古,已然使得巫山這座渝東邊城負有極大的盛名。

獨步三峽之三:巫山雲雨

雲雨巫山古城。1994年。

1、204萬年的他

巫山縣城地處瞿塘峽與巫峽之間的大寧河寬谷。春秋時期,巫山隸屬夔子國;戰國時期,楚在此設立了巫郡,置巫縣;三國、南北朝時期,曾在縣境內先後置建平郡、泰昌縣等;隋開皇三年(583年),建平郡被罷,巫縣開始改稱為巫山縣。

巫,在巫山當地曾有一個形象的解釋。老人們總是對著孩子們一代一代地傳講:縣城對岸的南陵群山溝壑縱橫,如果將群山之頂看作筆劃一橫,那麼中間的那道深谷就是筆劃一豎,與長江江面平齊的江岸就是封底的筆劃一橫了;如此這般,形成一個“工”字,而左右山間的溝壑再構成兩個“人”字形,這就是巫。

1997年,巫山縣全年接待遊客突破一百萬人次,躍於廣西桂林陽朔縣之上。2007年,巫山縣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首批17個“中國旅遊強縣”之一,成為重慶市唯一上榜的地區。

獨步三峽之三:巫山雲雨

輝映暮港。2001年。

在巫山縣的南端,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地點:考古學家在此發掘出了距今約204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雄辨地證明了三峽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而長江和黃河一樣也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

這個地點就是廟宇鎮龍骨坡。

在前後一共2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原四川省重慶自然博物館、萬縣博物館和巫山縣文物管理所等單位組成的長江三峽古生物聯合考察隊對廟宇鎮龍骨坡進行了規模化的考古發掘,專家們在此一共發現了14個巨猿牙齒,最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段帶有下第四前臼齒和下第一臼齒的左側下牙床以及一個上內側門齒。考古專家由此推測:兩件化石材料一個是老年古人類,一個是幼年古人類。二者經過古地磁測定,其年代距今約204萬年。

消息傳出,全世界為之震驚!

而在2003年之後,黃萬波等考古專家又在此進行了系統而規律化地考察,繼續發掘出一批重要的古人類活動遺存。考古專家們經過反覆的研究後大膽地認為:巫山龍骨坡古人類化石材料與東非早更新世能人處在同一個水平上,標誌著中國有了直立人屬中最早的代表。龍骨坡古人類遺址同時有力地證明了我國北京猿人完整頭蓋骨的發現者裴文中教授於上個世紀50年代所作出的“北京猿人的祖先在三峽”的預言。

獨步三峽之三:巫山雲雨

這些孩子,擁著這塊神奇的土地。2004年。

龍骨坡迅速地被圈了起來,由文化部門重點保護。後來,巫山龍骨坡文化正式確立,龍骨坡遺址被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宇鎮的孩子們可真閒不住,他們自由地在龍骨坡上下追逐玩樂。他們都是龍的傳人,儘管尚未真正地明白:這塊土地上曾經生活著我們共同的祖先。

2、雲雨之鄉

高唐是巫山雲雨的發源地。

早在戰國時代,大才子宋玉在他的《高唐賦》中講敘了一段楚懷王巡遊至巫山境內,夢遇一美豔女子自願為其同床共枕的浪漫故事。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曰:“所謂朝雲者也。”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

宋玉將這段序文寫在賦前,記錄了楚懷王在巫山的奇遇。楚懷王在這位與自己自願共忱一晚的巫山之女臨走時詢問她來自何方,此女輕聲回答:我在巫山的高唐,早晨變為朝雲,傍晚就化為了綿綿細雨……所謂朝朝暮暮,雲雨之歡,就由此而得來。巫山雲雨這個成語因此而蒙上了一層香豔奇情的色彩,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男歡女愛的代名詞。

獨步三峽之三:巫山雲雨

從新城遠眺巫山雲雨,變化莫測。2005年。

在三峽蓄水前,高唐踞於巫山舊城西緣,主要地貌為一座地勢較高的山丘,被開墾為田野菜畦。三峽蓄水後,巫山新城就地後靠而建,新城的馬路貫通了高唐左右,高唐也就成為新城中一個古老的點綴。

走過人聲鼎沸的市政廣場,經廣東路進入高唐街,殘留著舊時的古典建築——高唐觀的後殿。雖然後殿已經破舊,但是高屋建瓴,骨架寬大,歷史的風霜雨雪並沒有改變它獨特而強健的先宗品質。

高唐觀曾名“楚王宮”,當地人民也稱它作“細腰宮”,最初建於戰國晚期,距今歷史已有2200多年。相傳,楚襄王曾訪道以求長生,築臺於高塘之上,楚人世代而在此祭祀。高塘觀內曾經有一座神女壇,也是楚人謁拜巫山神女的地方。而據史家考證,關於高唐觀最早的文字記載在唐五代時期。

獨步三峽之三:巫山雲雨

三峽·豐年。2004年。

據《巫山縣誌》記載,先前的高唐觀山門左右兩側還刻有一對楹聯:仙鬟枕峽水三千休談宋賦,古剎迎巫峰十二可訪唐碑。經文人考證,這對楹聯為清代巫山廩生任顯甲所書。在巫山民間,老百姓們以為神靈的是:在高唐觀內還有一方龍蟠石,每逢早上石中所暗藏的溼氣匯成白霧而嫋嫋地升起,看上去異常玄祕;而到了傍晚,這石頭蒼然收束,默默無語,居然在石表面凝結出無數粒亮晶晶的露珠來!巫山城裡人結合歷史典故,為它起了個美妙的名稱曰:朝雲暮雨。朝雲暮雨,正好對應了楚懷王的奇遇,於是乎,這石頭、這絕景成為古代“巫山八景”中最為奇特而神祕的構成。

高唐後殿正對著巫峽的西口。那裡正是煙雲集中萌生之地。巫山正好地處大巴山、巫山山脈及湘黔山地的夾合處,巫峽峽谷山高壁陡,陽光總有直射不到的地方,因而常年蘊積著陰溼的空氣,雲霧恣意瀰漫。每當從異地飛拂而來的暖熱氣流從巫山上空經過,冷暖雲層在巫山上空不斷地碰撞、切合,繼而繪凝成漫天雲雨揮灑下來,綿延多變,其情其景,歎為觀止矣!尤其是到了夏季,冷暖雲層在巫山上空交匯得快,遊移得也快,天色陡變,暴雨稀里嘩啦地來得異常迅猛。城裡,江中,水霧迷濛,而山間雲層雷雷滾動,雲騰雨落。峽江豪雨如注,來得快,走得也及時,太陽光復又從雲層中掙扎著擠出,劃過長空與大江,扭變著角度,吐洩著光影,如夢如幻。雲層遊移,雨滴也會奔跑跳動,巫山的山野天地間因而時常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的自然奇觀。

獨步三峽之三:巫山雲雨

蓄水前的巫山港船隻眾多,乃不折不扣的渝東門戶。2001年。

三峽蓄水後,長江江面擴寬,巫山大寧河與長江交匯處的水面驟然擴大近十倍。雲雨相擁,更加散漫無際……

天與地,自古就是中國人頂力膜拜的對象。在古代國人的心中,天地有靈,而云雨皆是天地的妝扮,是天地在不同時間裡的表情罷了。

巫山,三峽的腹心之地,因為地理的緣由,而成為雲雨的萌生、演化場地。後來,有了宋玉的浪漫書寫,元稹的真誠比喻,巫山與雲雨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巫山雲雨”一詞超越了自然地理的現實意象,而指代了一種空靈而奇幻的纏綿迷境。

獨步三峽之三:巫山雲雨

走過舊城老街,這一切已成追憶。2002年。

1995年,國產電影《巫山雲雨》浮出水面。它講述了三峽邊的信號臺上,一個叫麥強的人30歲仍單身。三峽舊城中,小旅社陳青年紀輕輕成了寡婦,獨帶幼子苦度時光。一天,一個人酒後偶然的一句玩笑話,使這兩個順著各自的軌道生活的孤獨人意外地在巫山縣城裡相遇……

這個由南京作家朱文編劇的故事真有點像當年宋玉講給楚襄王所聽雲雨故事之現代版。影片有著生活的奇遇,當然沒有少掉男女之情。該片由從巫山籍第六代電影人章明執導,先後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不經意中成了“巫山雲雨”這個古老詞彙的影像新註腳。

影片充滿了一種不安、曖昧、將來的氣息,它的英文譯名為:在期待之中。

獨步三峽之三:巫山雲雨

雲雨籠罩中的巫山新城。2003年。

蓄水前的巫山老城道窄人稠,用“摩肩接踵”來形容正是恰如其分。蓄水後,從長江巫峽西口遠遠地看去,巫山新城就像在山地上搭起的積木建築,團團簇簇,彩色新奇。老城的居民大多是2003年春節前搬到新居的,那一年的除夕,巫山新城裡綻放了絢麗的煙火。

千年巫山,迎來了歷史上的新紀元。

獨步三峽之三:巫山雲雨

這些臺階,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完整地走過,對小山城就能有個深入的體會。2004年。

行旅巫山,豈能不思雲雨?

喝點小酒,指點著平湖與山城,再將人置於期待之中,那種感覺剛剛好。

未完待續。

圖文作者:陳文([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