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電動充電,瑞典這輛卡車居然獲准上路了

近日,全球首例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在瑞典獲准上路運貨。該卡車由Einride開發,名為T-Pod,自動駕駛級別達到L4,使用英偉達驅動平臺實時處理視覺數據,與有人駕駛的卡車相比,其貨運成本預估能減少約60%。

自動駕駛+電動充電+載貨卡車,瑞典人的設計你猜不透

自動駕駛+電動充電+載貨卡車,一般人聽到這應該已經在腦海中有這樣一幅卡車自動駕駛在公路上的畫面了。但有趣的是,瑞典人的設計想法一直超出常人。說起瑞典這個國家,恐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宜家。這個北歐國家在設計上確實有自己的一套,沃爾沃的雷神之錘等設計元素也早已成了汽車行業的經典。現在,瑞典的設計師們又開始定義未來了。

無人駕駛、電動充電,瑞典這輛卡車居然獲准上路了

更令人驚訝的是,瑞典這輛卡車居然獲准上路了,這放在當前國內是遠遠不敢想象的。先不說國家允不允許,作為普通群眾肯定第一個反對,因為在目前看來,沒有足夠長時間的測試過程就上路,安全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人工駕駛還能規範,自動駕駛還是不太成熟可信。

無人駕駛、電動充電,瑞典這輛卡車居然獲准上路了

自動駕駛是分等級的,瑞典這輛卡車達到L4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動駕駛是分等級的。從圖片我們可以看出L4和L5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都可以稱為完全自動駕駛技術,到了這個級別,汽車已經可以在完全不需要駕駛員介入的情況下來進行所有的駕駛操作,駕駛員也可以將注意力放在其他的方面比如工作或是休息。

無人駕駛、電動充電,瑞典這輛卡車居然獲准上路了

瑞典這輛L4級別的自動駕駛卡車獲准上路,通常是指在城市中或是高速公路上。經常開車的人都知道,路上行駛時最要遠離的就是載貨卡車。本來卡車就很危險,再配上自動駕駛,更加弱化了人的駕駛能力。我們可以試想,未來如果某天這系統失效了,長時間不開車的人在緊急情況下再去控制車輛,無疑會造成更大的交通事故。而且依靠網絡的自動駕駛還存在黑客攻擊的問題,到時候去哪裡都不能自己說了算。

加油還是充電?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就車主本身而言,最關注的無非就是能量動力、續航能力、費用高低、加油充電是否方便幾個問題。

能量動力上,電動車化學充電電瓶能量密度過低、充電時間過長、循環及低溫衰減明顯、成本高壽命低等缺陷早就被技術理論和工程實踐反覆證明了是不可克服的。雖然燃油車起步費勁,但速度上來後動力表現最好。電動車因為電動馬達的特性,運行時不用等待轉速攀升,起步時就能達到最大扭矩,不過速度達到一定程度,電動車的動力表現就非常一般了。

無人駕駛、電動充電,瑞典這輛卡車居然獲准上路了

關於純電動汽車比燃油車更環保的問題,其實並不一定。火力發電雖然排放低,但不算清潔能源。電池的報廢處理是否能做到無害化也是要考慮的問題。

而費用上,電動車所花費的和燃油車相比稍微便宜一些。燃油車跑高速很省油,電動車跑高速卻很費電。電動汽車保養維修成本低,但更換電瓶費用就大了。除此之外,電動車充電一定要到固定的充電樁充電,這對城市充電樁的覆蓋程度有一定要求。

所以說,電動和燃油在普通汽車上是各有利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卡車上就不一樣的。卡車一般都是載貨的,而且很多時候都需要跑長途。這就對卡車的動力和續航有一定要求。

不管怎樣,隨著5G商用的越來越近,物聯網連接面的越來越廣,人類也在尋找有效的電能移動存儲和電能快速補充技術,瑞典這輛卡車,能否定義卡車新未來,你怎麼看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