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的日軍部隊,與中國差距最大的武器,日軍很無奈

武器 陸軍 抗日戰爭 軍事歷史 繁華萬里 2017-05-15

在抗日戰爭中,從武器裝備來說,日軍佔據明顯的優勢。尤其是輕型火炮方面,日軍的優勢更大。但是在遠程壓制性武器方面,日軍則根本沒有多少優勢。最經典的就是重炮方面,日本軍隊的重炮在質量和生產方面都不如中國重炮。當然,中國這些重炮也不是自己生產的。這些火炮全部來自於德國,而且僅僅只有44門。

二戰期間的日軍部隊,與中國差距最大的武器,日軍很無奈

一、中國在抗戰前從德國進口了44門重炮

在國防工業方面,當時的中國是比較落後的。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可以自己生產槍械和小口徑火炮。但是像榴彈炮、反坦克炮這樣的武器,中國還是沒有辦法生產的。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中國方面也開始了積極準備。但是炮兵部隊苦於沒有重炮可以使用,就這樣,1934年,中國開始在歐洲尋找合適的火炮。最終選定了德國火炮,具體型號是SFH18型榴彈炮。這種榴彈炮的口徑為150毫米,射程為13公里。當時德國生產商根據中國的要求,將射程延伸到了15.1公里。這批火炮與1936年交付中國,由於部隊反應良好,所以又訂購了第二批。截止抗戰爆發之前,中國一共得到了44門SFH18型重炮,這些重炮堪稱當時的國之重器,重要程度不亞於現在的東風導彈。

二戰期間的日軍部隊,與中國差距最大的武器,日軍很無奈

這種重炮剛剛交付中國,七七盧溝橋事變便爆發了。為了扭轉戰爭發展的方向,淞滬會戰打響了。在淞滬會戰中,這些剛剛到家的重炮大展神威。日軍重炮部隊中,那些100多毫米口徑的火炮在射程上遠遠不如德國貨。中國重炮起到了壓制性的效果,可惜數量太少了點。為了對付中國重炮,日軍不得不呼叫海軍艦炮支援。日軍一直想炸回這些重炮,日本航空兵部隊兩次出動戰機轟炸中國炮兵陣地,但都被躲避了過去。想保住這些重炮是不容易的,當時一聽到日軍飛機響,炮兵們會立刻給火炮蓋上偽裝網。全軍就這麼點重炮,如果被日軍炸燬,將來拿什麼作戰。淞滬會戰結束之後,這些重炮又先後參加了幾輪大會戰,雖然損失了幾門重炮,但主幹力量還在。

二戰期間的日軍部隊,與中國差距最大的武器,日軍很無奈

二、利用這些重炮死守潼關,日軍寸步難行

在抗日戰爭中,這些重炮曾經兩次大放異彩。第一次是在長沙會戰期間,在這次戰役中,這些重炮被部署在丘陵地區(被戰士們硬生生拉上去的)。丘陵地區本來就有高度的優勢,再加上火炮自身射程的優勢。日本軍隊被轟的七葷八素,但自己的火炮卻因為射程不足無力反擊。在抗戰的中期,日本軍隊一直想從河南攻入陝西,然後南下進攻四川和重慶地區。當時河南的中東部已經被日軍佔領,洛陽成了最前線。洛陽成為陝西地區的屏障,但是洛陽在堅持了7年之後,最終還是被日軍攻陷。洛陽失守之後,陝西的屏障就只剩下了潼關。當時的命令是死守潼關,為了保障潼關的安全,一部分重炮從南方戰場調到了潼關。

二戰期間的日軍部隊,與中國差距最大的武器,日軍很無奈

進入1944年,出現了非常有趣的情況。兩軍的炮兵對射,不得不說,日本的火炮確實不行。日軍拉出自己的240毫米重炮,才可以與中國重炮匹敵。從世界局勢來說,當時德國和日本的日子都不好過。蘇聯已經轉入了戰略反攻階段,美英聯軍又在諾曼底開闢了第二戰場,德國完全是兩面受敵。日本也強不到哪去,美軍戰機開始轟炸日本本土,美軍已經切斷了日本本土與東南亞地區的聯繫。在抗戰的後期,美國援助了一些美式大口徑重炮。這些火炮的性能比德國火炮更強,但我們自己一直不能生產。目前,中國在重炮領域屬於世界前列,中國生產的火炮不僅射程遠、而且威力大於同類型產品。中國生產的火炮已經外銷多個國家,包括一些地區富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