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武器 蜂鳥 射擊 保險 遊戲 小漁軍武酷 2018-11-26

轉自 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在遊戲《戰地1》中,有一種非常小的手槍“蜂鳥”,在遊戲畫面中這種手槍射擊時甚至無法用整個手握住,而是用兩個指頭捏著打。這麼小的“蜂鳥”手槍現實中存在嗎?打得死人嗎?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戰地1》裡出現的蜂鳥手槍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戰地1》中“蜂鳥”無法正常用手握持擊發,只能用兩個指頭捏著射擊

“蜂鳥”手槍(Kolibri Pistole)在現實中的確存在,是奧地利一個叫做弗朗茨·普凡拉(Franz Pfannl)的鐘表匠設計的微型手槍,於1910年取得德國專利,1914年上市銷售。在當時,有頭有臉的達官貴人們對可以隨身攜帶,甚至放在女士化妝包裡的小型手槍有很大需求,一批小型自衛手槍在這個時期誕生,“蜂鳥”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這支槍顯然是走極端過頭了。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蜂鳥”手槍和2.7x9mm手槍彈,裝手槍彈的馬口鐵小盒子為這種子彈的包裝盒,一盒共12發。

“蜂鳥”有多小?以最小的Mode 1型為例,全長僅70mm,高46mm,不帶彈匣時全槍質量僅68g,比一個雞蛋重不了多少。稍大一些的Mode 2型全長75mm,高46mm,不帶彈匣時全重也僅有72g。如果大家對這些枯燥的數字沒有直觀體會的話,不妨看看下面這幾張圖: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蜂鳥”手槍和成人手掌對比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蜂鳥”與1美分硬幣對比

雖然這支手槍這麼小,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是一支自由槍機原理的半自動手槍,具有一切自由槍機手槍的基本原理和特徵,有槍管、槍機、機匣、握把、擊發裝置、保險和彈匣。

“蜂鳥”的槍管為一塊截面為矩形的鋼材切削加工而成,整個槍管組件開有2個上下排列的通孔,從槍口看成8字形,上方的孔容納復進簧導杆,下方的孔為槍管。由於體積太小,“蜂鳥”的槍管為滑膛,沒有膛線。槍管組件通過後下部一個凸起和一個螺釘與槍底把連接。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蜂鳥”手槍的槍管為一塊方形鋼材切削加工而成,上下面加工成弧形,兩側開有凹槽,沿著鋼材軸線方向打有2個孔,上孔為復進簧導杆孔,下孔為槍管。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蜂鳥”因為太小,沒有設計準星,僅在槍身後方的槍機上開出一個V形凹槽當做照門。

“蜂鳥”沒有使用套筒式結構,而是使用了一個獨立的槍機,這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早期自動手槍中比較常見。“蜂鳥”的槍機位於槍底把後方,槍機前端面有彈底窩,對準槍管尾部,彈底窩上方有復進簧導杆,插在槍管上方的復進簧導杆孔內。為了便於拉動,槍機後端兩側加工出縱向防滑紋,可用手指捏住拉動槍機上膛。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槍身後上方凸起的零件即為槍機,槍機兩側加工出便於手指捏住拉動的防滑紋。

“蜂鳥”的機匣和握把為一體的,用薄鋼板衝壓加工出來,表面經過防鏽和拋光處理,非常光潔。握把兩側貼有黑色塑料做的握把片,握把片中央有一個大螺釘與握把連接。和現代自動手槍一樣,“蜂鳥”的彈匣插在握把裡,彈匣容量為6發,固定彈匣的卡筍裝在握把底部後方,為一個球形頭的槓桿,按下槓桿就可抽出彈匣。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彈匣卡筍位於握把底部後端,為一個頭部球形的槓桿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取出的彈匣,彈匣容量為6發,側面開有檢查餘彈數量的觀察孔

因為體積太小,“蜂鳥”手槍沒有設計扳機護圈,它的扳機是裸露在外的,扳機為一片切削成型的金屬片,突出於握把前方,扣動扳機時扳機帶動阻鐵下降直接釋放擊針——“蜂鳥”手槍的擊發機構為擊針平移式結構,沒有外露的旋轉擊錘。“蜂鳥”的保險裝在槍身後方側面,為一個可旋轉的槓桿,露出“SUR”為射擊狀態,露出“FEU”為保險狀態,當保險關閉時,保險軸會擋住阻鐵,此時扳機扣不動,不能擊發。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蜂鳥”的體積太小,所以沒有設計扳機護圈,扳機直接暴露在外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蜂鳥”的保險槓桿,此時處於保險狀態

“蜂鳥”手槍使用的槍彈非常特殊,是一種外形極小的2.7x9mm手槍彈,而且居然還是一種中心發火手槍彈!全彈長11mm,彈殼長9mm,全彈重5.3g,彈頭重0.2g。因為彈殼太小,無法用衝壓拉伸的方法生產,而是直接在一個黃銅小圓棒上車出來的,所以彈殼口部還有機械加工的倒角。彈頭是白銅直接壓制的,單一材料,沒有被甲和彈芯。這種槍彈初速約200m/s,槍口動能僅4J,其彈頭僅能在槍口處侵徹約4mm厚的松木板,或者勉強打穿一件皮夾克。按照多國通行的標準,槍彈落點動能要超過78J才被認為有致命可能,所以要用“蜂鳥”手槍殺死一個人,可能性極低,這種手槍只有非常有限的威懾作用。

由於“蜂鳥”的2.7x9mm手槍彈威力實在太小,再加上內部零件裝配上使用過多的螺釘,過於複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1928年,弗朗茨·普凡拉又設計了一種3mm口徑的“蜂鳥”手槍,改用威力略大一些的3x8mm手槍彈,其結構和2.7x9mm手槍彈基本一致,僅尺寸方面做了一些調整。但是這種3mm口徑的放大版“蜂鳥”手槍和3x8mm手槍彈威力還是太小,缺乏實用價值。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3x8mm手槍彈和2.7x9mm手槍彈

“蜂鳥”手槍的定位是達官貴人手提包內的自衛武器,所以設計上極盡精巧,猶如一個微縮版的玩具手槍,但是它又的確能發射實彈。2.7mm口徑的“蜂鳥”從1914年到1930年代初一共生產了約1000支,3mm口徑的“蜂鳥”產量也非常稀少。儘管“蜂鳥”外觀小巧精緻,加工精細,但是體積實在太小,連正常握持射擊都不可能,要用手指頭捏著打(這一點《戰地1》表現得倒符合實際),威力又實在太小,連起碼的自衛都不合格。所以這種精巧的“蜂鳥”手槍終究只是一個華而不實的貴族裝B玩具,要像《戰地1》一樣帶到戰場上去是斷不可能的。時至今日,數量稀少、保存完好的“蜂鳥”手槍和配套的2.7x9mm、3x8mm手槍彈已經成為價值極高的珍貴收藏品。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戰地1》裡的“蜂鳥”手槍真實存在嗎?

兩種不同包裝盒的“蜂鳥”手槍,極盡精美,但是威力感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