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簽訂的《中導條約》

1988年8月1日,昔日寧靜而神祕的蘇聯導彈基地薩雷奧澤克突然熱鬧起來,大批外國新聞記者紛至沓來。基地裡的一片沙地上矗立著四枚巨大的導彈。難道是蘇聯要展示新式武器?下午三時,喇叭裡傳來了倒數計時聲:“十秒,九秒,八秒……二秒,一秒,炸!”

隨著“轟隆”一聲巨響,沙地上的四枚導彈頓時化為灰燼,一團濃煙衝向高空,如同一朵蘑菇,越變越大,然後迅速擴散開去。

美國總統里根提出了“零點方案”:如果蘇聯拆除它在歐洲和亞洲的SS-4、SS-5短程導彈和SS-20中程導彈,那麼美方將撤銷在西歐部署中程導彈的計劃,從而使雙方在歐洲的中程導彈均為零。這樣,美國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全數摧毀對手千百枚已經實戰部署的導彈。

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哪肯吃虧,立馬拋出“凍結現狀方案”和“分階段裁減方案”相抗衡,力圖阻止美國部署新式導彈,並把對方進一步推向劣勢。

在六輪談判中,儘管雙方方案不斷翻新,但由於立場不同,分歧嚴重,談判最終不歡而散。1983年年底,美國不顧大西洋兩岸的反核呼聲,把一枚枚中程導彈運到了西歐。蘇聯也以牙還牙,加快了在東歐部署中短程導彈的步伐。核戰的陰影再一次籠罩在歐洲上空。

原來,蘇聯不是在展示導彈,而是在銷燬核武器。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當然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那麼,蘇聯為什麼要銷燬這些花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研製出來的尖端武器呢?這裡面有著深刻的背景。

二戰以後,蘇聯與美國為了爭霸世界,展開了一輪又一輪軍備競賽,特別是核武器競賽,他們擁有的各種核武器已經足夠把人類毀滅數十次。可是古巴導彈危機的爆發使蘇、美深切地感受到:核戰爭不會有勝者,核戰爭絕對不能打。

於是蘇、美開始尋求限制和終止核武器競賽的辦法。經過反覆的討價還價,雙方簽署了一些限制核武器的協定和條約。可是由於雙方的目的都是保持和發展自己的優勢,限制和削弱對方,所以這些協定和條約只限制核武器的數量,對質量沒有實際意義上的限制,反而促使雙方加緊研製更先進的核武器。

1977年,蘇聯開始在本土部署最新研製、威力巨大的SS20中程導彈,這讓北約大為不安。1979年12月,北約通過了著名的“雙軌”決議,一方面決定使北約的戰區核力量現代化,另一方面建議美國儘快就限制歐洲中程核導彈問題與蘇聯展開談判。如果到1983年年底美、蘇未能達成協議,那麼美國將花五年時間在西歐部署一百零八枚潘興Ⅱ型導彈和四百六十四枚巡航導彈。

消息一傳出,西歐的反核和平運動頓時風起雲湧。各地群眾紛紛舉行反核示威遊行,高呼“不要核武器”、“要和平,要中立”、“美國佬滾回去”等口號。

1981年11月,美、蘇在日內瓦開始了限制中程導彈的正式談判。雙方你來我往,拋出了一個又一個方案和建議,鬥爭十分激烈。

美國總統里根提出了“零點方案”:如果蘇聯拆除它在歐洲和亞洲的SS-4、SS-5短程導彈和SS-20中程導彈,那麼美方將撤銷在西歐部署中程導彈的計劃,從而使雙方在歐洲的中程導彈均為零。這樣,美國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全數摧毀對手千百枚已經實戰部署的導彈。

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哪肯吃虧,立馬拋出“凍結現狀方案”和“分階段裁減方案”相抗衡,力圖阻止美國部署新式導彈,並把對方進一步推向劣勢。

在六輪談判中,儘管雙方方案不斷翻新,但由於立場不同,分歧嚴重,談判最終不歡而散。1983年年底,美國不顧大西洋兩岸的反核呼聲,把一枚枚中程導彈運到了西歐。蘇聯也以牙還牙,加快了在東歐部署中短程導彈的步伐。核戰的陰影再一次籠罩在歐洲上空。

1985年,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上臺後,面對嚴峻的形勢,調整了外交政策,強調在核時代“全人類利益高於一切”,試圖緩和美、蘇之間的對抗。

這年11月,戈爾巴喬夫打破僵局,飛往日內瓦,和里根舉行了第一次首腦會晤。雙方在友好的交談中,找到了緩和與合作的基礎,表示要改善美、蘇關係、加快中導談判。

經過曠日持久的談判,蘇、美終於在相互讓步的基礎上,達成了“全球雙零點方案”,同意銷燬各自擁有的所有中程核導彈(射程一千到五千公里)和中短程核導彈(射程五百到一千公里)。

1987年12月8日,戈爾巴喬夫和里根在美國白宮的東廳,正式簽署了《消除美蘇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簡稱《中導條約》)。根據條約,蘇、美雙方要在三年內銷燬全球二千六百十一枚已經部署和尚未部署的中短程導彈,其中美國八百五十九枚,蘇聯一千七百五十二枚。簽約儀式上,兩位領導人興高采烈。里根得意地宣佈,這是一個“歷史性條約”,將“化干戈為玉帛”。戈爾巴喬夫則自豪地聲稱:“我們現在種下這株幼苗,將來它一定能夠長成粗壯的和平大樹!”

儘管這個條約銷燬的導彈數量只佔蘇、美兩國核武庫的極小一部分,但它終究是自出現核武器以來達成的第一個真正削減核武器的協議,給世界帶來了和平與穩定的希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