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來的巧是致命的拙

武器 中國軍情 軍事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5-06

近日看到一幅漫畫,描述的是一群揹負碩大十字架艱辛趕路的人,其中一人自以為聰明,每走一會便用鋸把十字架的末端鋸下一截。因為輕鬆了許多,他很快就走到了隊伍的前面。然而前行途中卻突現一道深谷,其他人將長長的十字架搭在深谷兩側得以順利通過,而那個取巧的人,卻因為十字架變短而被永遠地留在了深谷另一側。

偷來的巧可能會省時省力,但因此而承擔的風險卻是不可估量預測的。就像蛹羽化成蝶,必然經歷一番痛苦的蛻變,有人曾幫助幼蟲把蛹剪開,出來的幼蟲只能拖著翅膀在地上跑,再也飛不起來。聰明反被聰明誤,偷來的巧恰恰是致命的拙。實踐一再證明,在規律面前能夠自覺遵循方能走得更遠,耍小聰明往往要栽跟頭。

古往今來,腳踏實地、耐心付出是成事的不二法門。對於武器裝備製造者來說,加快構建適應信息化戰爭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裝備體系,同樣沒有捷徑可走,堅持質量至上、質量強裝,突出實戰化導向,是推進裝備建設創新發展的永恆主題。

經得起硝煙淬火,才稱得上質量過硬的裝備。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戰爭形態正加速演變,越是現代化,越是高精尖,就越不能忽視裝備質量的潛在風險。小到一顆螺絲、一個焊點的問題,都可能導致戰場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如果研製生產過程中關鍵技術不見底、問題解決不充分,裝備質量必然難以保證。能否摸清裝備性能底數,把研製工作同實戰化運用對接起來,及時排除運用中的問題,決定著戰場打贏指數的高低。

鄧小平曾說:“一定要堅持質量第一。這個問題很重要,特別是軍工產品。在戰場上關鍵時刻有幾發炮彈打不響,就可能影響整個戰鬥。”反觀當下,有的產品缺乏質量意識,試驗驗證不到位,出廠裝備並不適於戰場需求;有的缺乏精品意識,裝備生產過程中的缺損難排除;有的不注重跟蹤問效,忽視裝備出廠後的“潛在風險研究”。凡此種種,將質量不達標的裝備運用到演兵場,非但不能充分挖掘其內在潛能,反而會影響部隊戰鬥力水平的提升。

質量是衡量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在軍品製造中,我們提倡創新求變、彎道超車,但必須警醒的是,軍品就是精品,質量面前決不能投機取巧,無論是論證設計、研製生產,還是試驗驗證、管理保障,只有把質量擺在關係官兵生命、關係戰爭勝負的高度,堅持質量就是生命、質量就是勝算的理念,才能打造出適應未來戰場的一流裝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