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

在79年的人生路上,他用了60年,執著於一件事,併成就了這件事。

他是痴迷的炸藥“烹調師”,是我國核武器高能炸藥的“拓荒者”,對我國含能材料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他用盡一生,堅守科學與信仰,向國家和人民奉獻著赤子之心。

他對物質和名譽無慾無求,一生甘做高能炸藥領域的孺子牛。

他就是我國含能材料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董海山。

"

在79年的人生路上,他用了60年,執著於一件事,併成就了這件事。

他是痴迷的炸藥“烹調師”,是我國核武器高能炸藥的“拓荒者”,對我國含能材料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他用盡一生,堅守科學與信仰,向國家和人民奉獻著赤子之心。

他對物質和名譽無慾無求,一生甘做高能炸藥領域的孺子牛。

他就是我國含能材料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董海山。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完全是黨和人民把我培養成為一名知識分子的。國家在我身上花了那麼多的錢和心血,我一定要報答祖國對我的恩情。”

董海山經常說,是國家和人民培養了他,他要報答這份恩情。

1932年,他出生在河北灤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侵華日軍佔領的淪陷區度過童年,在顛沛和戰亂中讀完中學。

195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高中畢業。儘管看中了國內幾所名牌高校,但考慮家裡的經濟狀況,他最終報考了全免學費的華北大學工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國防專業。

自此,他與炸藥結緣,開始了鍾愛一生的國防事業。

1956年,大學畢業,董海山被學校選派留學蘇聯,在列寧格勒蘇維埃化工學院攻讀炸藥專業研究生。

"

在79年的人生路上,他用了60年,執著於一件事,併成就了這件事。

他是痴迷的炸藥“烹調師”,是我國核武器高能炸藥的“拓荒者”,對我國含能材料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他用盡一生,堅守科學與信仰,向國家和人民奉獻著赤子之心。

他對物質和名譽無慾無求,一生甘做高能炸藥領域的孺子牛。

他就是我國含能材料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董海山。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完全是黨和人民把我培養成為一名知識分子的。國家在我身上花了那麼多的錢和心血,我一定要報答祖國對我的恩情。”

董海山經常說,是國家和人民培養了他,他要報答這份恩情。

1932年,他出生在河北灤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侵華日軍佔領的淪陷區度過童年,在顛沛和戰亂中讀完中學。

195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高中畢業。儘管看中了國內幾所名牌高校,但考慮家裡的經濟狀況,他最終報考了全免學費的華北大學工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國防專業。

自此,他與炸藥結緣,開始了鍾愛一生的國防事業。

1956年,大學畢業,董海山被學校選派留學蘇聯,在列寧格勒蘇維埃化工學院攻讀炸藥專業研究生。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20世紀50-60年代,與蘇聯老師合影

這樣的機會,對他來說彌足珍貴,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肩負著學習國防高科技知識,振興共和國國防事業的使命。

從報到那天開始,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習中。

“蘇維埃化工學院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如果說在國內讀書為我奠定了搞研究的基礎,那麼留學則讓我真正觸摸到了炸藥科技的最前沿。”

"

在79年的人生路上,他用了60年,執著於一件事,併成就了這件事。

他是痴迷的炸藥“烹調師”,是我國核武器高能炸藥的“拓荒者”,對我國含能材料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他用盡一生,堅守科學與信仰,向國家和人民奉獻著赤子之心。

他對物質和名譽無慾無求,一生甘做高能炸藥領域的孺子牛。

他就是我國含能材料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董海山。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完全是黨和人民把我培養成為一名知識分子的。國家在我身上花了那麼多的錢和心血,我一定要報答祖國對我的恩情。”

董海山經常說,是國家和人民培養了他,他要報答這份恩情。

1932年,他出生在河北灤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侵華日軍佔領的淪陷區度過童年,在顛沛和戰亂中讀完中學。

195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高中畢業。儘管看中了國內幾所名牌高校,但考慮家裡的經濟狀況,他最終報考了全免學費的華北大學工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國防專業。

自此,他與炸藥結緣,開始了鍾愛一生的國防事業。

1956年,大學畢業,董海山被學校選派留學蘇聯,在列寧格勒蘇維埃化工學院攻讀炸藥專業研究生。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20世紀50-60年代,與蘇聯老師合影

這樣的機會,對他來說彌足珍貴,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肩負著學習國防高科技知識,振興共和國國防事業的使命。

從報到那天開始,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習中。

“蘇維埃化工學院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如果說在國內讀書為我奠定了搞研究的基礎,那麼留學則讓我真正觸摸到了炸藥科技的最前沿。”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董海山關於炸藥合成方法的筆記

快速攻克語言關,儘可能多的吸收專業知識,從刻苦學習的角度來說,董海山的四年留蘇時光,和當年大多數中國留學生沒有太多區別。

但在畢業時,他做了一個驚人之舉。

1961年6月,取得了科學副博士學位的董海山準備回國。

時值中蘇關係破裂,由於董海山所學的專業涉密,他在留學期間寫的密密麻麻幾乎一尺多高的學習筆記參考資料和筆記本,都不能帶回國。

筆記帶不走,但存在腦袋裡東西,可以帶走。

就這樣,他憑著一股子蠻勁,把幾年的所學所知悉數裝進了腦袋的內存裡。回國後,他更是憑著記憶,撰寫出新中國第一部高能炸藥合成指南。

他的這段經歷,日後成了中國炸藥界津津樂道的傳奇。

"

在79年的人生路上,他用了60年,執著於一件事,併成就了這件事。

他是痴迷的炸藥“烹調師”,是我國核武器高能炸藥的“拓荒者”,對我國含能材料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他用盡一生,堅守科學與信仰,向國家和人民奉獻著赤子之心。

他對物質和名譽無慾無求,一生甘做高能炸藥領域的孺子牛。

他就是我國含能材料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董海山。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完全是黨和人民把我培養成為一名知識分子的。國家在我身上花了那麼多的錢和心血,我一定要報答祖國對我的恩情。”

董海山經常說,是國家和人民培養了他,他要報答這份恩情。

1932年,他出生在河北灤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侵華日軍佔領的淪陷區度過童年,在顛沛和戰亂中讀完中學。

195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高中畢業。儘管看中了國內幾所名牌高校,但考慮家裡的經濟狀況,他最終報考了全免學費的華北大學工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國防專業。

自此,他與炸藥結緣,開始了鍾愛一生的國防事業。

1956年,大學畢業,董海山被學校選派留學蘇聯,在列寧格勒蘇維埃化工學院攻讀炸藥專業研究生。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20世紀50-60年代,與蘇聯老師合影

這樣的機會,對他來說彌足珍貴,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肩負著學習國防高科技知識,振興共和國國防事業的使命。

從報到那天開始,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習中。

“蘇維埃化工學院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如果說在國內讀書為我奠定了搞研究的基礎,那麼留學則讓我真正觸摸到了炸藥科技的最前沿。”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董海山關於炸藥合成方法的筆記

快速攻克語言關,儘可能多的吸收專業知識,從刻苦學習的角度來說,董海山的四年留蘇時光,和當年大多數中國留學生沒有太多區別。

但在畢業時,他做了一個驚人之舉。

1961年6月,取得了科學副博士學位的董海山準備回國。

時值中蘇關係破裂,由於董海山所學的專業涉密,他在留學期間寫的密密麻麻幾乎一尺多高的學習筆記參考資料和筆記本,都不能帶回國。

筆記帶不走,但存在腦袋裡東西,可以帶走。

就這樣,他憑著一股子蠻勁,把幾年的所學所知悉數裝進了腦袋的內存裡。回國後,他更是憑著記憶,撰寫出新中國第一部高能炸藥合成指南。

他的這段經歷,日後成了中國炸藥界津津樂道的傳奇。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1992年獲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證書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最大收穫在於他的科研成果取得一個又一個的重大成功。每當看到我的成果被應用於實踐,我就感到萬分高興,能否當院士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榮譽早就在我心中。”

對於董海山來說,院士這個榮譽,來得有些遲。

從1991年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推薦他參評中國科學院院士開始到他當選院士,他用了十二年年。

評不上的原因很簡單——他長期從事核武器用高能炸藥合成與應用研究,這一工作屬於國家機密,“隱姓埋名的”他不符合“在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和“獲國家級成果獎”的參評條件。

一次次參評,一次次落選,旁人為董海山感到失望和惋惜,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熱情。

所幸,天道酬勤,機會終於來臨。隨著我國國防科技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國防科研資料漸行公開,董海山的成果頻頻獲獎,論文得以公開發表。

"

在79年的人生路上,他用了60年,執著於一件事,併成就了這件事。

他是痴迷的炸藥“烹調師”,是我國核武器高能炸藥的“拓荒者”,對我國含能材料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他用盡一生,堅守科學與信仰,向國家和人民奉獻著赤子之心。

他對物質和名譽無慾無求,一生甘做高能炸藥領域的孺子牛。

他就是我國含能材料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董海山。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完全是黨和人民把我培養成為一名知識分子的。國家在我身上花了那麼多的錢和心血,我一定要報答祖國對我的恩情。”

董海山經常說,是國家和人民培養了他,他要報答這份恩情。

1932年,他出生在河北灤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侵華日軍佔領的淪陷區度過童年,在顛沛和戰亂中讀完中學。

195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高中畢業。儘管看中了國內幾所名牌高校,但考慮家裡的經濟狀況,他最終報考了全免學費的華北大學工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國防專業。

自此,他與炸藥結緣,開始了鍾愛一生的國防事業。

1956年,大學畢業,董海山被學校選派留學蘇聯,在列寧格勒蘇維埃化工學院攻讀炸藥專業研究生。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20世紀50-60年代,與蘇聯老師合影

這樣的機會,對他來說彌足珍貴,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肩負著學習國防高科技知識,振興共和國國防事業的使命。

從報到那天開始,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習中。

“蘇維埃化工學院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如果說在國內讀書為我奠定了搞研究的基礎,那麼留學則讓我真正觸摸到了炸藥科技的最前沿。”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董海山關於炸藥合成方法的筆記

快速攻克語言關,儘可能多的吸收專業知識,從刻苦學習的角度來說,董海山的四年留蘇時光,和當年大多數中國留學生沒有太多區別。

但在畢業時,他做了一個驚人之舉。

1961年6月,取得了科學副博士學位的董海山準備回國。

時值中蘇關係破裂,由於董海山所學的專業涉密,他在留學期間寫的密密麻麻幾乎一尺多高的學習筆記參考資料和筆記本,都不能帶回國。

筆記帶不走,但存在腦袋裡東西,可以帶走。

就這樣,他憑著一股子蠻勁,把幾年的所學所知悉數裝進了腦袋的內存裡。回國後,他更是憑著記憶,撰寫出新中國第一部高能炸藥合成指南。

他的這段經歷,日後成了中國炸藥界津津樂道的傳奇。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1992年獲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證書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最大收穫在於他的科研成果取得一個又一個的重大成功。每當看到我的成果被應用於實踐,我就感到萬分高興,能否當院士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榮譽早就在我心中。”

對於董海山來說,院士這個榮譽,來得有些遲。

從1991年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推薦他參評中國科學院院士開始到他當選院士,他用了十二年年。

評不上的原因很簡單——他長期從事核武器用高能炸藥合成與應用研究,這一工作屬於國家機密,“隱姓埋名的”他不符合“在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和“獲國家級成果獎”的參評條件。

一次次參評,一次次落選,旁人為董海山感到失望和惋惜,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熱情。

所幸,天道酬勤,機會終於來臨。隨著我國國防科技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國防科研資料漸行公開,董海山的成果頻頻獲獎,論文得以公開發表。

【致敬】他用60年幹了一件事,評院士時說自己沒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

1999年給青年科技工作者授課

2003年,董海山再次參評,憑著多年潛心研究積累的學識,他在候選人答辯中一路過關,順利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這時的他,已經71歲。

“自己不好對自己進行評價,我一輩子沒有做過重大的原始性創新,雖然首次合成過約二十個文獻沒有報道過的新化合物,但都沒有得到應用。用於武器研究的那些炸藥都是仿製外國的,雖然有些改進,某些性能比國外高,但都是在人家國外研製出十年以後才應用的,比國外晚了一二十年。”

這是董海山在院士評選答辯會上回答評委提問時說的一段話。

這番話樸實謙遜,而樸實謙遜,這也正是熟悉董海山的人眼中他日常的樣子。

2011年2月3日,董院士因突發大面積腦梗在綿陽去世。

79載人生,他把自己的一生與中國的高能炸藥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使中國在世界炸藥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他擁有海一樣寬廣的心胸和淵博的知識,山一樣高遠的思想境界和學術水平。

董海山,人如其名。

—END—

董海山

中國含能材料領域的著名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來源:中國科學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