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盛宴:萬億規模將開啟,運營商爭奪戰悄然打響

文/楊劍勇

雖然首次提出物聯網概念可以追溯到1990年,雖然普及率偏低,但逐漸由概念期邁進發展期,經過幾年推動,我國發展有迅速蔓延之勢,駛入發展快車道。未來幾年內,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高達數百億,甚至千億。物聯網市場規模相比移動互聯網,是其數十倍的容量,能為全球帶來數萬億美元經濟價值,被視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物聯網盛宴:萬億規模將開啟,運營商爭奪戰悄然打響

物聯網將信息化與傳統領域深度融合,無所不能,這種變化對眾多企業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機會。邁入萬物互聯,首先是各種智能設備聯網,其次萬物互聯後所產生的龐大數據,更是被形容為萬物互聯時代的石油。

在這個大連接時代,各運營商則寄望於在物聯網時代擺脫管道命運,積極推動NB-IoT、5G等通信技術發展謀劃物聯網,以此讓萬物互聯成為實現。於此同時,大連接也給運營商帶來重大變革,並通過打造物聯網開放平臺,聚攏上下游產業各方面優勢資源,推動物聯網高速發展。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作為國內最早發展移動物聯網的運營商,也在加碼蜂窩建設,啟動了NB-IoT設備採購,蜂窩物聯網主設備集採宏基站數量採購規模總計為146416個,預計未來兩年總體基站規模會超過40萬個。

另外,中國移動已形成物聯網“雲-管-端”全方位的體系架構,面向物聯網領域推出了開放平臺OneNET,形成物聯網“雲-管-端”全方位的體系架構,來推動物聯網在各行各業規模應用。如今,物聯網連接數已經突破1.3億,基於大連接戰略,到2020年要實現17.5億個連接目標,物聯網有望為中國移動帶來千億收入規模。

中國電信

運營商積極謀劃在物聯網時代下轉型,中國電信推進轉型升級3.0戰略,加速雲、管、端、芯片整合,探索物+雲+大數據的融合,並分享至整個產業鏈,並提出全新的“生態魔方”理念,通過多模塊、多組合和多業態,並共享、共創和共榮,為企業創造靈活可擴展、整體運營質量得到提升,以及提高產品服務創新和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通過生態協同發展,打造生態優勢。

同樣,中國電信在今年也推出了物聯網開放平臺,至此打造業務生態,透過開放平臺,聚攏上下游產業各方面優勢資源,僅天翼物聯產業聯盟高達450家,匯聚了眾多產業鏈夥伴在智能製造、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能安防和智慧生活等眾多重點行業實施應用。

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在披露混改後,包括百度、騰訊、京東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參與,聯通募集到六百多億鉅額資金,用於4G和5G相關業務創新,聚焦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相關領域,推進戰略轉型。

國內三大運營商中,中國聯通整體實力相對較弱,此次混改後,迅速瞄向物聯網,在廣州舉辦了一場物聯網生態大會,包括物芯片、終端模組、通信以及主要行業領域的上千家物聯網企業參加。併成立了中國聯通物聯網產業聯盟,聯盟成員包含騰訊、阿里、聯想、華為和中興等30家重量級,以此構築在萬物互聯時代的競爭力。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示,全力建設“物聯網平臺+”,打造共贏發展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圈則是創新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中國聯通在物聯網等領域開展深度戰略合作,推動重點業務和產業鏈融合發展,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

搶佔物聯網制高點

全球物聯網設備將呈現數量上的飛躍,在海量的連接中,通信技術的發展驅動物聯網大規模普及,蘊藏巨大經濟潛力。《2016-2017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超9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規模將超1.5萬億元。

作為另一個萬億級的市場,運營商透過連接、平臺和應用層打造物聯網生態,運營商不在侷限於萬物互聯的大連接“管道”機遇,也在積極在平臺和應用層上做深耕和佈局,即做內容,更要深入產業鏈,做垂直行業應用。

因運營商積極部署,芯片和終端廠商積極參與,我國物聯網產業正在加速發展,領跑世界。同時,也是NB-IoT技術發展最快的國家,預計到年底,NB-IoT基站規模將達到40萬個,實現覆蓋主要城市,到2020年,NB-IoT網絡規模達到150萬個,實現全國普遍覆蓋,運營商均希望搶佔物聯網制高點。

最後:

由於物聯網包含甚廣,在龐大的產業結構中,且每一個行業的垂直應用都很深,需要各行各業的廠商共同參與進來,才能發揮物聯網最大威力。作為支撐萬物互聯的運營商,因網絡接入滲透到各行各業,繼而集合上下游優勢資源搭建生態平臺,推物聯網規模部署以及加速物聯網的普及,並結合人工智能等技術,有望推動社會進入一個萬物感知的全新智能社會。

本文作者楊劍勇,物聯網資深專家、高級顧問,關注物聯網、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前沿科技產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