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薦書·贈書|物聯網金融制度變遷研究

物聯網 金融 雲計算 人工智能 清華金融評論 2017-05-07
週末薦書·贈書|物聯網金融制度變遷研究

闕方平、朱新蓉 著

68.00

2017.03

本書全面系統研究了物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現實影響和演進趨勢,梳理了物聯網金融產生的路徑依賴因素、業務模式、主要特點,闡述了物聯網金融對金融市場、金融功能、金融組織的影響,研究了物聯網金融的風險特徵和監管對策,展望了物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社會學者托夫勒就將人類社會劃分為三個演進階段: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化社會。進入21世紀以來,托夫勒預言的“第三次浪潮”正洶湧而來,席捲並顛覆了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社交、傳播以及思維方式。信息科技革命的“潘多拉寶盒”一旦打開便一發不可收拾,以“大雲平移”(大數據、雲計算、平臺化、移動化)為代表的互聯網2.0方興未艾,物聯網技術又應運而生,成為社會上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也讓眾人驚呼:互聯網即將消失,我們正在邁向一個“萬物萬聯”的嶄新世界!物聯網對人類社會的改造是方方面面的,例如,依託物聯網技術,以金融媒介為平臺,可以實現資金流、物資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融合,這便是目前金融發展的高級形態之一——物聯網金融。

物聯網技術是物聯網金融的“母體”。近年來,物聯網技術不斷孕育發展並風靡全球,谷歌眼鏡、小米手環、虛擬現實等智能科技產品不斷髮展創新,物流倉儲、身份識別、移動支付等方面的應用快速拓展,阿姆斯特丹、維也納、巴塞羅那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設日益推進。物聯網逐漸引領了互聯網之後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日益成為未來全球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和產業升級的驅動力。繼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德國的“工業4.0”計劃後,我國也提出了“製造業2025”藍圖,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可以預見,物聯網的發展將進入“井噴期”,不僅會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成為落實創新發展理念和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

金融創新是物聯網金融的“胚芽”。一部金融發展史就是一部金融創新史。就金融創新的動因而言,學術界形成了林林總總的諸多理論,技術推進論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金融創新站到物聯網技術的“風口”,不僅拓展了物聯網的應用前景,也改變了金融業的運行模式,拉開了一場新金融革命的序幕。近年來,物聯網金融蓬勃興起,如通過讀取金融IC卡進行的隨時隨地離場支付,基於對商品或抵質押物“可視追蹤”開展的貿易融資,通過車聯網實時監測車輛狀態開展的保險業務等。現在以及未來,金融機構還可以憑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對核心流程、服務及產品進行更新再造,改善客戶體驗,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效率,形成一種“智慧金融”的服務模式。金融業積極擁抱物聯網浪潮,不僅有利於擺脫“21世紀滅絕的恐龍”的命運,而且能夠迎來廣袤無垠的發展空間,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引領者和“弄潮兒”。

我們已經看到,在物聯網時代,金融創新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和趨勢,極大提高了金融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例如跨界融合,信息科技和金融業務相向而行,經營邊界趨於模糊,產業協同成為常態,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典型的是NFC支付;再如服務免費,新的金融玩法是面向“長尾市場”、搶奪入口資源,用免費或低價賺取用戶,用增值服務來盈利,實現“羊毛出在狗身上,由豬來埋單”的利潤遞延,典型的是滴滴紅包;又如零邊際成本,未來物聯網時代將形成協同共享系統,構建橫向規模經濟,每個人都可以更直接地在物聯網上提供並相互分享產品和服務,這就是美國趨勢學家裡夫金預言的“零邊際成本社會”,典型的是金融知識“慕課”分享。我們同時看到,物聯網金融創新既有便利的一面,也會帶來一些風險和挑戰。物聯網金融並沒有改變風險的本質,不確定事件隨時可能出現,而且在“網絡效應”下更容易傳染和擴散,由節點性風險演變為系統性風險。物聯網金融會帶來什麼新型風險?風險觸發機制和傳染路徑是什麼?金融監管如何調整和適應?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現實課題。

順應物聯網金融蓬勃興起的趨勢,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組織力量進行研究,形成了《物聯網金融制度變遷研究》的研究成果。我認為該成果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選題立意新穎。物聯網金融作為新生事物,目前有關的學術文章寥寥無幾,專門的著作更是付之闕如。課題組緊密跟蹤金融前沿領域,在全面蒐集現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前瞻性、開創性的思考探索,系統研究了物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現實影響和演進趨勢,有效填補了這一學術領域的空白。二是內容框架系統。課題梳理了物聯網金融產生的路徑依賴因素、業務模式、主要特點,闡述了物聯網金融對金融市場、金融功能、金融組織的影響,研究了物聯網金融的風險特徵和監管對策,預判了物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分享金融),包羅萬象,內容豐富,堪稱物聯網金融領域的一本“百科全書”。三是研究方法科學。物聯網金融是互聯網金融的“升級版”,代表先進金融業態的發展方向。課題組沿襲了制度經濟學的研究範式,採用歷史比較、實證演繹、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得每一部分的“制度變遷”過程都顯得條理分明、脈絡清晰,有利於讀者更好把握物聯網金融“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四是適用對象廣泛。該成果具有原創性的理論研究和專業規範的學術體系,可以作為專家學者參考和借鑑的工具書,也可以成為高等教育和課堂教學的教科書。

“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貴,就因為在這新生的幼苗中,有無限的活力在成長,成長為巨人,成長為力量。”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為金融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使得新金融業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顛覆性影響和革命性意義難以估量。我相信,該成果將吸引更多有識之士關注和研究物聯網金融等新興金融業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共同推動中國金融業勇立時代潮頭、迎接全面變革、擁抱光明前景!

周駿

2017年1月

後 記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大危機之後的恢復期往往是新技術革命的孕育期。當前,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通信等科技紛至沓來,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我們正在迎來一個科技“大爆炸”的時代。愛因斯坦說:“科學的不朽榮譽,在於它通過對人類心靈的作用,克服了人們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的確,新的科學技術將過去不確定的東西變得確定,但也可能產生新的不確定性,典型的例子是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腦的爭論以及與此相關的倫理問題。可以預見,世界發展的“奇點”正在臨近,可能顛覆人類傳統的思維和理論,諸如經濟學、哲學、物理學等也將因此而改寫,其結論往往出人意料甚至是“匪夷所思”。

新技術革命的到來,也催生了金融領域日新月異的變化。過去幾年,我們見證了區塊鏈技術和比特幣對央行制度的衝擊、餘額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顛覆、人臉識別和人工智能對網點櫃檯的替代,等等。甚至有的金融企業插上高科技的翅膀,變身為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為我們展現了場景金融和分享金融的美好願景。銀行業作為一個古老的行業,唯有與時俱進、擁抱變革,才能經受大浪考驗、實現基業長青。例如,銀行業通過物聯網技術的運用,可為風險管理裝上“千里眼”、“順風耳”,使抵質押品監控難題迎刃而解。但與此同時,物聯網金融也產生了一些新的不確定性,如風險收益矩陣會發生什麼變化?風險權重和資本充足率是否需要動態調整?信息科技風險如何防控?這些問題恰恰是傳統金融理論的空白區,等待有識之士去發掘和研究。

基於近年來新興科技特別是物聯網在金融領域的運用,產生了大量新趨勢、新特點、新問題,我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朱新蓉教授牽頭編著了這本《物聯網金融制度變遷研究》,書中既有很多原創性的理論和假說,也廣泛吸收了業內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湖北銀監局鄧江峰、鍾文迪、羅繼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4級博士研究生)、朱運立、黃丹、李飛等同志也參與了本書部分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本書在出版過程中還得到了江漢大學文理學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併表示感謝。由於物聯網金融屬於新生事物,其發展變化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因此本書只是一個初步的探索和研究,不可能包羅萬象、窮盡真理,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探討新科技浪潮下的金融業改革發展之路。由於學識水平和工作之餘的研究時間有限,書中疏漏、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最後,我們要特別感謝中國金融出版社的編輯,本書的順利出版凝聚了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其嚴謹的工作態度、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讓我們深受感動和難以忘懷。

作者2017年1月於武漢東湖

贈書活動介紹

為與微信用戶分享好書,本公眾賬號將向微信粉絲贈送5本上述推薦書籍。

每次贈書活動時間為活動當天至下週一中午12:00。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填寫調查問卷即可參與活動。我們將從在線答卷的微信粉絲中,選取參與活動5名幸運用戶,獲得本次贈書。

單一微信用戶僅限回覆一次,重複回覆及回覆格式不符合要求者視為無效,不計入以上回復排序。同一微信用戶名獲得一次贈書後,不再享有未來獲得贈書的資格。

本微信平臺將於下週一12:00統計獲獎結果,微信公眾平臺回覆“贈書”查詢中獎結果。由於贈書採用郵政掛號信方式進行郵遞,請中獎讀者務必回覆郵政編碼,並確保所提供地址為能夠接收郵政寄信地址。過期未回覆即視為放棄本次贈書權利。

想要了解更多推薦書籍,請關注

《清華金融評論》微信號:thf-review

中國金融出版社微信號:chinafph·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