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十願之恆順眾生——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無量壽經 普賢 恆順 佛教 沙門的世界 2017-06-11

普賢十願之恆順眾生——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南無阿彌陀佛

普賢十願之恆順眾生——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南無阿彌陀佛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謂大士十種廣大行願。】

【普賢十願之九者,恆順眾生。】

1996年 淨空法師於美國聖荷西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九者,恆順眾生。】

這一願就是迴向眾生。菩薩在九法界裡面,十法界除佛法界之外,九法界,就如同《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也就是平常所講的,眾生有感,佛就有應,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現身、說法都沒有一定,都是隨類化身,譬如佛菩薩到我們世間來示現,示現人身,雖示現人身,是什麼樣的身分也不一定,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也不一定全是示現出家身,示現在家身的也很多,他是隨眾生的心願。說法也是如此。這就叫『恆順』,恆是恆常,能夠隨順一切眾生。由此可知,佛法的教學沒有絲毫勉強,眾生有什麼樣的願望,佛一定能夠幫助他、成全他,正是世間所謂成人之美。只要是善念,佛菩薩一定幫助、成就他;如果說惡業,那就不相應,就不會跟佛菩薩感應道交。但是人有惡念,往往他也能成就,誰幫的忙?不是佛菩薩幫忙,是魔王幫忙,魔勢力也很大,福報也很大,他也有護法神。心地邪惡、不善,就跟魔起感應道交。我們曉得佛有光明,魔也有光明,佛光是金色的,魔的光也是金色的。不相同的地方就是佛光是柔軟的,你接觸到會非常歡喜,身心輕安;魔的光就像太陽光,剌眼睛,接觸到之後你有恐懼、有畏懼的感觸,不像佛光那麼樣的柔軟。都有很大的光明。魔也是過去生中修積很多的福報,所以也不能夠輕視他,他有大威德、有大勢力。

“恆順”這一願,跟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孝”字是有密切的關係,孝就是講順,孝順。由此可知,順就是孝的實踐,就是孝道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在一切人事當中,要知道順從,不要有自己的意思,你就成就了。要加一點自己意思在裡面,就不是順從,那是叫別人要順從我,而不是我順從別人。別人順從我有什麼好處?諸位要知道,增長我執。要不超越世間,這好像是好事,但是你要想了生死出三界,這是大障礙。一切眾生修行,為什麼不能超越六道輪迴?就是有我執,破我執才能超越六道。但是一切眾生對於我執是非常堅固的執著,很不容易打破。佛法裡面教導真的是高尚的智慧,極其善巧方便幫助我們破我執。破我執,首先就要把成見放下,這是世間常講的,某人成見很深,成見就是執著,堅固的執著,這個東西妨礙道業,不但妨礙證果,而且妨礙開智慧,我們常常講開悟。人為什麼不開悟?也就是有這個執著。甚至於連往生都被它障礙,這是在一切法門裡面講的易行道,易行道都不能成就,可見得我執是我們修行人的致命傷,不可以不知道。“恆順眾生”,你的心就清淨了,你的心也平等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

說實在的,講真實話,世間一切眾生都是被命運所轉,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有什麼能力能改變因果?連諸佛菩薩都不能改變,諸佛菩薩隨順。我們起心動念想改變因果,無非是造業而已,實在講不可能改變的。所以你明白其中的道理,瞭解事實真相,你就會隨順,你就不會再想我要怎樣怎樣做,不會;一切隨順、一切聽其自然,我自己不加絲毫意思在裡面,這就是佛菩薩。眾生跟佛菩薩不一樣的,就是樣樣要把自己意思放在裡頭,執著我見、我相,這是凡夫、這是煩惱。所以要懂得順,隨順就沒有障礙,不順,障礙重重,你障礙別人,別人障礙你,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所以菩薩修行,菩薩,連阿羅漢都知道,他遇到逆境、遇到惡人他能隨順,惡人汙辱他、傷害他,他也能忍受,為什麼能忍受?因為他知道前因後果。那個惡人為什麼要傷害我,他不傷害別人,這裡頭有因果的。總是我過去傷害他,今天他傷害我,一報還一報,所以心甘情願的接受,這筆帳就到此地就結了、沒了,不再有絲毫的怨恨心。起絲毫的怨恨心,你沒有接受,將來你又再報復,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才叫真正可憐。而且果報一次比一次嚴重,一次比一次殘酷。所以,覺悟的人不再幹這個事情,受再大的委屈也若無其事,也一筆勾消了。這是你真正在佛法裡頭覺悟了,瞭解事實真相。學佛的人縱然是遇到冤家債主,心裡再怎麼樣怨恨,聽了佛的教誨也一筆勾消,不再去算舊帳,這樣才能得清淨心。所以佛法的修學,《無量壽經》的標準非常之好,清淨平等覺,我們修的就是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但是,若不能隨順眾生,你就決定做不到,曉得隨喜、恆順的重要。

『眾生』的意思也要搞清楚,它的含義非常廣泛,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所以,此地這個眾生不當作很多的人來講,那你講的這個意思太狹小了,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因此,眾生包括我們的生活環境、物質環境。我們今天居住、生活的環境很好,這也是果報,好的果報;我們居住的環境很惡劣,惡劣也是果報,都要隨順。由此可知,此地眾生是包括了人、物,乃至於許多的事相都含攝在其中,範圍非常的廣大。這是迴向眾生。

菩薩生生世世累劫的修行,實在講動力從哪來的,什麼力量推動他?世間人肯認真努力去工作,動力是名利,如果沒有名利,誰還願意去工作?縱然是我們這個道場,道場裡面有許多同修發心來做義工,這非常難得。義工是沒有條件、沒有報酬的,但是做義工時間不是長久的,他有事情他隨時可以離開。因此要想一個機構真正上軌道,必須要有報酬,沒有報酬,你工作人員不是穩定的,發心很難長久;而且當中有障緣,你家裡面有事,家裡人不滿意。這些世法我們也不能不顧及。所以,我過去在臺北成立“佛陀教育基金會”,我們在教育部立案,教育部的官員就勸我們,工作人員一定要訂薪水,一定要制度化,你的機構才能長久,才能夠廣大,他建議的很有道理。所以我們裡面工作人員都拿待遇的,而且有退休的制度。我們有章程,在我們這工作二十五年,我們一定要送一棟房子給他,讓他有居住的地方。在我們那邊工作,我們有房子給他住,有員工宿舍,滿二十五年這個房子就送給他,他能夠心安。你沒有這個制度的話,人家怎麼可能全心全力替你工作?所以他的動力,世間人工作的動力,他是名利,最低限度他生活沒有問題,能過的去。學佛的人不講究奢侈,但是一般生活標準能過的去,這是必須要照顧到的。你連這一層都照顧不到,你的事業要想有成就、有發展,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世法跟佛法是一樁事情。

但是佛菩薩示現在人間,是純粹盡義務的,他行,為什麼?他徹底覺悟了。所以他的動力是從慈悲心裡面生出來的,他不是名聞利養;換句話說,世間人的動力,追到最後的根本是貪瞋痴,那是他的動力,滿足他的貪瞋痴。但是佛菩薩是從智慧裡面流露出來的,慈悲心是他的動力,所謂“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就是利益一切眾生,《華嚴經.行願品》裡面講得非常之多,講得很透徹。所以,“恆順眾生”這一願,是諸佛菩薩的根本大願。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兩足中尊;

皈依達摩,離欲中尊;

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普賢十願之恆順眾生——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南無阿彌陀佛

普賢十願之恆順眾生——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