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大和尚開示普賢十願——普皆迴向

普賢 華嚴經 地藏 本煥長老 聞思修佛學 聞思修佛學 2017-11-01

為什麼要“普皆迴向”呢?要把我們所做的一切功德都回向一切眾生。這個菩提屬於眾生,沒有眾生一切我們都不能成佛。眾生就是我們成佛的菩提華果。

——本煥長老

印順大和尚開示普賢十願——普皆迴向

迴向眾生 舍一得萬

普賢菩薩教我們要發廣大心,將所修的功德迴向給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可能有人會問:若將功德都回向給他人,是否會減損自己的功德?

《維摩詰經》說:“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迴向就如同無盡燈一樣,以一燈去點燃百千盞燈,並不會因此而減弱了自身的光明,反而因為燈燈無盡,光光相照,而轉增為不滅的大光明藏。

比如弘法寺在汶川與玉樹的地震災區舉辦傳燈法會,本煥長老將他的心燈傳給每一個人後,他的燈並沒有絲毫減弱,反而讓大家都得到了光明與溫暖。

在《四十二章經》中也有一個譬喻:“譬如有一把火炬,經過數千百人取火,將它用來煮熟食物或除去闇冥,這把火炬的光明依然如故。”

迴向的功德也是如此,甚至越迴向越廣大。如《地藏菩薩本願經》說:“若在未來世中,有人在佛法中種下善根,或是佈施供養,或是修補塔寺,或是裝理經典,乃至渺小如汗毛、塵沙的善事,只要發心迴向法界眾生,這些人的功德,能於百千生中享受最美妙的快樂。若只是迴向給自家眷屬或自身,那隻能享有三生之樂;因為迴向法界眾生,則功德翻千萬倍,這就是‘舍一得萬’的果報!”故知以自己一毫之善,迴向法界眾生,功德不會有所減損,反而因此更能得到增長。

印順大和尚開示普賢十願——普皆迴向

以四弘願迴向的行法

《華嚴經疏》雲:“又皆願利生,皆成佛德。見惡必令其斷,見善必令其具,即四弘誓願之行也。”何謂四弘誓願?

一者,未離苦者願令離苦。

二者,未得樂者願令得樂。

三者,未發菩提心斷惡修善者,願令早發菩提心。

四者,未成佛者,願令早日成佛。

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須菩提問佛說:“若不供養諸佛、不具足善根、也不得真知識,這樣可以成佛嗎?”

佛回答: “菩薩摩訶薩供養諸佛、種善根、得真知識,一切種智尚難得;何況不供養諸佛、不種善根、不得真知識?”

有位比丘到一個村落,挨家挨戶地託缽乞食,但他最後沒有乞到飲食,就託空缽回來了。這時他看見有隻飢餓的狗臥在那,比丘就用木杖打它說:“你這畜生真是愚痴,我以種種因緣,尚且家家乞食不得,何況你躺臥在這而渴望能得到食物?”

這故事說明,我們供養諸佛、具足善根、得真知識,尚有可能因無方便力,無法得聖道;更何況不修善法之人。所以菩薩以四弘誓願迴向眾生為方便,願令眾生斷惡修善,免墮三塗,得生善處,究竟成佛。

印順大和尚開示普賢十願——普皆迴向

以代苦迴向的行法

菩薩視眾生猶如獨子,見其生死熾然苦惱無量,希願代受,令眾生成就菩提。但眾生的苦是自己造業所招,自心所變現的,菩薩怎麼能代苦呢?論典中說有七種代苦的方法:

觀苦生悲

《瑜伽師地論》中有個問題說:“菩薩從勝解行地(也就是資糧位及加行位)要增進到淨勝意樂地(也就是見道位)時,是如何超越諸惡趣的呢?”

彌勒菩薩回答說:“菩薩有三種功德,令他能超越惡道。”

1. 心安住於清淨的世間禪定(四禪)。

2. 已善修成佛的資糧(修六度)。

3. 對於多苦的眾生,廣修悲心,無有其餘的染汙心(如求回報等)。

修諸苦行

菩薩為了利生,開始求法時,廣修苦行,即名為“代”。之後,又能做眾生修道的增上緣,也叫做“代受”。

留惑潤生

菩薩留惑潤生,不疾證涅槃,常住世間受輪迴之身,與眾生同事,並且為其說法,令眾生不造苦的因緣,由於“因”亡,則“果”喪,所以名為“代受”。

自墮惡道

假設有眾生要造無間惡業,菩薩無法制止,於是菩薩寧可造作殺業,自受惡趣苦報,令他免於無間大苦,這就名為“代受”。

據《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一載:菩薩雖守淨戒律儀,但如見一盜賊為貪財故,欲殺眾多生命,或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欲造更多無間業;菩薩為使彼惡人不受地獄之苦報,及救多數眾生生命,遂以善心、無記心,或憐愍心殺害其命,寧可自己墮地獄,不令彼受無間苦。

常處惡趣

由於菩薩初發心,願代眾生受苦,乃至成佛,常處在惡趣,救護眾生,如地藏菩薩。乃至在世間饑荒時,菩薩出生為大魚,令眾生食,免除飢苦。

為大家獻上一則禪門公案,有人問趙州禪師:“大師福慧雙修,德行圓滿,百年之後還會下地獄嗎?”趙州答:“最終還是得下地獄。”

又問:“以師父您的修持德行,怎麼還會下地獄呢?”

趙州說:“我若不下地獄,誰來教化濟度你呢?”

契同真如

由於菩薩的大願,契合真如;眾生之大苦,亦同法性。以真如願,契入真如苦,依此道理融通,稱為“代受”。

法界為身

如經書所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普賢菩薩以法界為身,而一切眾生皆是法界,因此眾生受苦,即是菩薩受苦,故名為“代”。

印順大和尚開示普賢十願——普皆迴向

迴向,是菩薩最善美的祝福

“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菩薩為度眾生願成佛,所以所修的迴向,應以四種無盡的心願來實踐,所謂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因為眾生無盡,故迴向亦無有窮盡。

佛在《雜阿含經》中告訴摩訶男說:“莫恐!莫怖!命終之後,不生惡趣,終亦無惡,譬如大樹順下、順注、順輸。”這是說,倘若大樹是傾向東方生長,在被砍下時也一定會朝東方倒。同樣的,若菩薩經常將所修的善業,迴向於善處,命終之後,即得往生於彼善處。

菩薩若能普代,何故猶有眾生受苦?

A有緣方能代其苦:如佛亦有三不能。(無緣不能度,定業不可轉,眾生度不盡)如《大智度論》雲:“諸佛菩薩功德力能度一切眾生,但以眾生無和合因緣故。譬如大火常有燒力,但以薪不近,故不得燒,近則能燒。”因此要有因緣,方能代苦。

B定業不可代受:眾生造業,有定業和不定業二種,不定業才可代受。(何謂定業?1、造業之動機為強烈行為者;2、無間斷而鄭重造作者;3、造業之對象為有恩之父母、有功德之佛法僧者。)

C以苦教化:若受苦有益於眾生,則令其受。如父母為欲令子女得到更好的教導,特別託付給嚴師一樣,但這種祕密的利益,非凡夫小智之人能所了知。

在《華嚴經》的淨行品中,也有許多能幫助我們在生活當中如何善巧發願、迴向的內容,例如洗臉時,就發願迴向眾生:“以水洗面,當願眾生,得淨法門,永無垢染。”

要吃飯時就回向:“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或如天氣炎熱時,則迴向:“盛暑炎毒,當願眾生,舍離眾惱,一切皆盡。”

總結以上所說,我們知道世間的一切存在皆是無常法,唯有藉由迴向方能令所修的善法,盡未來際常住不壞。迴向是菩薩最善美的祝福,唯有以此真誠的祝福,才能發揮利他的功德。因此,我們除了積極修善之外,更應該要無有窮盡地學習十大願王的普皆迴向。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最後祝福大家,早日成佛。阿彌陀佛!

印順大和尚開示普賢十願——普皆迴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