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讀完一本書:《知識與權力》

物理 經濟 金融 投資 小播讀書 小播讀書 2017-09-29

本書導讀:

這是一本經濟學和信息論的經典著作,全書共358頁,30餘萬字。作者:喬治·吉爾德,是當今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經濟學家,和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和馬歇爾·麥克盧漢一起,被譽為“數字時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20世紀80年代,他是供應學派的代表人物;90年代,他是新經濟的倡導者。在90年代中期的美國高科技領域,他就已經聲名遠播,經常與安迪·格羅夫、彼得·德魯克等管理大師同場演講。他還是《福布斯》、《哈佛商業評論》等著名雜誌的撰稿人,之前的暢銷書包括《企業之魂》、《財富與貧困》、《通信革命》等,可以說他是在企業,通信和經濟領域的研究專家。白宮曾授予他企業傑出獎,此外他還是里根總統演講時最常引用的在世作者。

30分鐘讀完一本書:《知識與權力》

本書導讀:

全書內容非常豐富,主要講解了三個部分的內容,分別是:

第一部分:新經濟與信息論。闡述了信息的來源、信息熵以及信息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第二部分:講述了政府和企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以及當代美國經濟困局;

第三部分:講述了知識和創新如何引爆未來經濟增長。

本書並不是一本純粹意義上的經濟學著作,而是以信息論為基礎,講述了信息、知識、創新、企業家和政府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知識代表擁有智力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家,權力代表政府。作者提出,企業家掌握知識、分享知識、利用知識的自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要想讓經濟有效發展,關鍵是要解決具有創新意識的企業家與政府的經濟權力之間的矛盾。

30分鐘讀完一本書:《知識與權力》

內容結構

核心內容:

本書講述的新型經濟理論的三個核心觀點:

1:是供給創造了需求,而不是需求創造供給;

2: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知識,帶來了具有創造性的、驚異的產品和服務;

3:基於信息論原理,在經濟系統中,具有創造性的、驚異的產品和服務,只有在低熵的市場經濟環境,才能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

三個觀點其實是層層遞進的,它顛覆了傳統經濟學中的關於需求理論的普遍認知,構建了新型經濟學理論。裡面是不是有一些不理解的觀點?好了,讓我們詳細解讀每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新型經濟學與信息論

一:傳統經濟學

在講新型經濟學之前,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傳統經濟學。1776年,與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同一年,亞當·斯密發表了《國富論》,該書奠定現代經濟學的基礎,因為亞當·斯密也被稱為“經濟學之父”,他的經濟學理論提出到現在200多年,一直是主流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在18世紀,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理論,是受到了當時以牛頓為代表的物理學理論的啟發,認為宇宙萬物都遵循著某種我們尚未發現的固有規律,因為在物理學世界裡,一切都是可預測和可計算的,物理學用一系列嚴密的數學公式精確描述了整個宇宙中天體運行軌跡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樣的,在經濟學領域,經濟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和發現經濟規律。而且亞當·斯密在經濟學中所提出的那隻著名的“看不見的手”,其作用有點類似於“重力”在物理學中扮演的角色。而且受物理學思維的影響,現在經濟學領域也充斥著一些複雜的公式和數學模型,比如:價格彈性、供需函數、需求曲線、生產函數、邊際分析模型、彈性分析模型、風險決策模型、最大利潤模型等等。

但經濟學和物理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物理學面對的是一個客觀的世界,而經濟學是有一個由人類行為構成的動態系統,人類具有自由意志和創新思維,所以從本質上講物理學是可預測的,而經濟學是動態和不可預測的。作者認為以亞當·斯密和凱恩斯為代表的傳統經濟學都只考慮了市場在經濟中的作用,比如那隻“看不見的手”,也就是描述了市場在經濟系統中的作用,但是忽視了人在其中的作用,也忽視了創造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方也就是企業和企業家們。這是現代經濟學理論中的致命缺陷。

當前世界的經濟學派分為以凱恩斯為代表的宏觀經濟學派和以哈耶克和弗裡德曼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學派。這兩個學派最大的分歧在於他們對政府的干預具有截然相反的態度。凱恩斯學派強調政府的干預市場的積極作用,其著名的就是宏觀經濟理論;而自由經濟學派強調是自由市場和政府幹預對市場的負面作用。但他們兩個主流學派,都顯然非常強調市場的作用,認為市場是這個經濟系統的核心,也普遍認為是市場的需求創造了供給。強調的是消費端的需求在市場經濟中的推動作用,而不是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方企業和企業家。

二:信息和信息論

因為本書是以信息論為基礎構建的新型經濟學,所以讓我們瞭解一下信息簡史。

宇宙始於138億年前的大爆炸,信息、能量和物質是構成宇宙的三種基本單元。信息是什麼?我們正處於信息時代,但是我想很多人說不清楚到底信息是什麼。信息在不同的領域和學科存在不同的定義。電子學家、計算機科學家認為信息是:電子線路中傳輸的信號;經濟管理學家認為信息是:提供決策的有效數據;科技界對信息普遍共識是:對客觀世界中各種事物的運動狀態和變化的反映,是客觀事物之間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表徵,表現的是客觀事物運動狀態和變化的實質內容。簡單說,信息就是事物狀態變化和相互作用的反映。

談到信息,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美國數學家、信息論創始人,信息論之父: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簡稱香農,是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工作於著名的貝爾實驗室。香農認為信息是:消除隨機不確定性的東西,是宇宙萬物最基本的構成單元。1948年,香農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用來描述信息的不確定性程度,並提出了計算信息熵的數學公式。信息熵的概念是香農從熱力學中借用過來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的熱熵是表示分子狀態混亂程度的物理量。 信息熵的概念是信息論的核心,所以,需要我們好好理解一下。就像水的溫度有一套標準,用多少攝氏度來表示水的溫度。信息的多少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我們通常說一個事情的信息量大或者小,比如我們聽演講,我們通常說演講者給我們帶來了多少乾貨,這裡的乾貨其實就是指真的有用的信息量。那信息究竟是怎麼衡量的呢?香農用信息的不確定性來表示信息量的大小。也可以理解為這個信息給我們帶來的驚異程度。 比如小米Max2,或者最近發佈的iPhone X手機,因為在發佈之前大量被媒體曝光,所以它們發佈的時候,給我們帶來的驚異程度就比較小,或者說信息量比較小,為什麼呢?因為大部分信息都是我們之前就已經知道或者確定了的,它的不確定性很小。 信息熵就是這種來衡量信息的不確定性程度的,也是來表示信息量或者信息價值的。信息熵越大,信息量就越大,價值就越大。信息熵的概念還有很多的延展,其中比較重要的是:一個系統是有序的,它的信息熵就越低;反之,一個系統是混亂的,信息熵就越高,比如一個心電圖,正常情況下是波動有序的,信息量不大,但是一旦出現不正常的波動,那麼可以想象我們心臟的不確定性就增加,這個異常的波動的信息量就很大。 1948年,香農了《通訊的數學原理》完整地闡述了信息論的想法,奠定了其信息論之父的稱號。信息論是20世紀40年代後期從長期通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門學科,是專門研究信息的有效處理和可靠傳輸的一般規律的科學。信息論作為計算機與通信科學的基礎,為通信技術的創新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它也是互聯網的理論基礎。

三:新經濟理論

是什麼帶來了經濟增長?從1800年到2012年的200多年間,世界人均收入大約增長了16倍,世界總產出的絕對量增長了118倍,而世界人口只增長了6倍。傳統的經濟學認為資本、勞動力和土地等重要資源是經濟增長主要來源,但它只能解釋這兩個多世紀的經濟增長的20%。那麼另外80%的經濟增長來源於哪裡? 2006年在《知識與國家財富》一書中提出了知識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給作者帶來了啟示。知識推動技術革命的到來,也帶來了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帶來了經濟的增量。從18世紀60年代,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中期以電力技術的普遍應用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也稱為電氣革命),以及20世紀40年代以信息論提出為代表的信息革命,人類社會的多次重大進步和飛躍,都是以知識和技術為驅動力,而且都催生了大量的發明創造,推動了人類社會和經濟的飛躍式發展。

作者在信息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新型的經濟學理論。將經濟系統中的供給方、需求方和市場,看成是信息系統中的信源、信宿和信道。在信息系統中,是信源提供了高熵的信息,推動了整個信息系統運轉。就像拋在水中的石頭,激起了一層層的漣漪往外擴散一樣。在經濟系統中,企業家所具有的知識和創新精神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構成了知識,知識帶來了創新,而且創新能創造令人驚異的產品和服務。因此作者提出,在經濟系統中,是供給創造了需求,也確立了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再仔細講解一下,作者認為在一個經濟系統類似一個信息系統。其中信源是信息的來源,是驅動整個信息系統的核心,同樣的,在經濟系統中,供給方就是那個信息系統中的信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具有創造力的高熵的產品,而產品和服務的來源正是企業家以及他們不斷積累的知識。同時,為了讓高熵的、富有創造力的產品在經濟系統中高效傳播,需要一個低熵的信道,也就是需要政府創造一個穩定的經濟環境。所以,只有將企業家創新精神和知識與政府經濟權力結合在一起,才能帶來經濟的持續發展。

本書的作者提出了新型經濟學,新型經濟學理論主要的核心觀點包括:

1:是供給創造了需求,供給方才是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

2:強調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知識積累對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作用;

3:主張將企業家的知識和政府的經濟權力有機結合,才能持續推動經濟發展。

管理學大師彼得·格魯克在他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中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這本書在我的簡書中正在更新。他也認為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是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關於供給驅動需求,大家其實應該並不陌生。2015年我國提出的“供給側改革”,與之前的需求側為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同,供給側改革強調的是供給側的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和創新企業在市場中的主導作用,而不是之前的消費在市場中的主導作用。後來提出的“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是鼓勵創新和創新型企業。好了,第一部分的內容我們講解了傳統經濟學的理論以及新型經濟學的幾個重要觀點。

新型經濟學把企業家和創新精神以及知識放到核心的位置。根據信息論的原則:傳遞一個高熵的、能夠給人帶來高度驚異的產品,需要一個底熵的、不會出現驚異的信道。而且企業家和其創造力正是產生驚異產品的主要來源。而政府擁有大部分的經濟權力應該構建一個穩定、低熵的市場環境,這樣更有利於高熵的產品和服務的傳輸,推動經濟發展。

信息論對經濟的影響可以簡單歸納為:

1:所有信息都是令人驚異的事物;

2:是由令人驚奇的事物才有資格稱之為信息。

關於新型經濟學理論,我們來舉例子。

書中列舉了2008年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而美國北卡羅萊州的BB&T銀行安然度過了這次次貸危機,而且實現了贏利,他們的功勞要歸功於分權,把決策權力分散到內部部門及分支機構,而不是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精英們過分依賴所謂的數學模型和科學體系,而忽視了實際市場的信息,通過本地化的決策,我們能夠更好地得到信息,瞭解市場,提高決策速度。該銀行的CEO曾總結說:現代市場經濟之所以能夠實現繁榮與發展,一個重要的祕訣就在於它能夠實現知識與權力的統一,把投資權賦予掌握投資知識的人。在社會中,知識的分佈具有離散型,大量的知識存在於不同的人的大腦中,每個人的經歷、視角、基因都完全不一樣,具有多樣性。一個經濟體越自由,人類知識的分佈就越呈現多樣性。但是相反,政治權力則起源於從上而下的架構,比如政府、壟斷、監管和精英機構,它們的權力往往過於集中。知識的分散性和權力的集中性之間的衝突是各經濟體中的首要衝突。如何在兩者之間,也就是在權力和知識之間協調,就構成了一門新型的經濟學,這也是本書對傳統經濟學體系的提出的挑戰。

第二部分:政府和企業的關係

一:政府的職能

本書的書名是“知識與權力”,其中權力就是代表著政府,他們控制這市場和經濟環境,貨幣發行和政府需求等。他們權力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所以第二部分,我們講解政府和企業的關係,以及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2008年金融危機,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是源於貨幣超發;也有人說是源於銀行家和投資人貪婪的人性;作者認為是源於大量的金融投機行為,導致了企業家知識和經濟權力的分離。那些正在擁有資金和權力的人沒有創造力,或者說他們採取了短期套現,採取了長期隱藏和忽視風險的做法。但那些真正擁有知識和創造力的企業家卻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經濟權力,甚至有的企業和企業家也加入到金融投機中。比如當時的通用電氣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等紛紛脫離其主營業務,大搞綠色能源項目投機,利用了金融槓桿來套利。

那為什麼人們會去套利?這也要從傳統經濟學的激勵機制說起。傳統的經濟學認為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激勵機制,而不是一個信息系統。亞當·斯密將經濟系統比喻成一個龐大的機器,對於每個人的激勵就是這個機器的動力之源,比如你工作會得到工資的回報,我講課也會得到經濟回報一樣,認為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這種每個人都為了獲取回報的動力,推動了這個龐大的機器運作。而且一個重要的經濟學假設是理性的利益最大化者會對激勵作出反應,如果一個人因為改變自己的行為而使自己所處環境發生變化從而獲得更大的滿足,那麼他就會做出這樣的改變。通俗理解就是,基於激勵和回報的經濟學原理,炒房的經濟回報要遠大於做實業,那企業為了最大化滿足自己的利益,肯定會傾向於去炒房。

二:權力的錯配

這裡講解了政府利用手中的經濟權力進行過度干預的幾個表現,主要是以美國為例。

1.奧巴馬政府執政的前三年裡,簽署增加了11327條監管規定,監管規定本應該是一個低熵的載體,為企業開展業務提供便利,結果反而變成了對企業創造力的干擾,加劇了企業行為的政治色彩。監管規定的不可預期性反而造成了對經濟系統的極大破壞。

2.美國是全球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包括對個人和對企業的稅率都非常高,高的稅率本意是實現國家財政收入,同時縮小財富差距,但實際上起到反效果。作者列舉了美國加州的例子。上個世紀末,美國加州一度是風險投資和經濟增長的中心。但加州的稅賦讓企業和民眾難堪重負,家庭收入超過45萬美元的家庭,其需要繳納39.6%的個稅,還不包括企業一些附加的稅賦。這樣的高稅負極大地打擊了人們工作的積極性和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導致了人才的流逝,進一步導致了企業的衰落和加州經濟惡化。2012年開始,加州政府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政府卻採取了一系列錯誤的措施,比如斥巨資建立所謂的智能電網,和大力發展綠色能源,並採取高額補貼方式,這讓政府揹負了鉅額的政府債務。

20世紀60年代的肯尼迪總統減稅和80年代的里根總統減稅政策,為美國後期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在過去30年,以中國、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為代表的50多個國家都已經開始大幅削減稅率。2011年俄羅斯最高個稅從30%降低到了13%,在隨後的4年裡,國家財政收入卻增加了一倍。而與此同時,美國的公司和個人承擔的稅率卻一路高攀,遠遠高於亞洲和其他地區的平均稅率。最近幾十年,亞洲和其他地區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同時美國則出現了巨大的財政赤字和國家債務。

3.高福利社會是否真的好?美國是一個高稅率的國家,同時也是高福利的國家,尤其是社會福利制度,美國每年的社會福利預算高達9000億美元,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那些懶惰的人不去工作而是領取國家的救濟,從而抑制了他們的創造力和學習動力。美國對於單身家庭有大量的福利制度,減免他們稅收,而對於完整的家庭則收取高額的稅收,這實際上是對婚姻的一種懲罰。這只是美國福利制度的一個縮影,高額的福利制度讓政府支出規模膨脹,帶來的結果就是高額的財政赤字。

另外,新西蘭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世紀80年代,新西蘭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農業和建築業領域都十分發達,但後來卻遭遇的歷史性的倒退,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保守派主導的新西蘭在長達20年裡,實行了大規模的農業補貼政策,最後導致了整個國家無法實現農場品的自給自足,1985年,農民的收入45%來自於補貼,這實際上是鼓勵了農民的懶惰,並抑制了農業生產和創新。其實類似的例子在國內也可以看到,過去10多年,農業的高額補貼實際上對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力造成了打擊,實際上反而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三:公平與平等

以上我們從貨幣、稅收、福利制度幾個方面講解了,政府在經濟中行事了過度的權力,破壞了經濟環境和阻礙了經濟發展。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包括三個方面的指標:效率、公平和可持續性。前面講了政府的過度干預導致了效率和可持續發展受到了阻礙,那麼目前美國社會是否公平呢?

一方面我們看到美國1%的富人家庭比美國90%的底層家庭收入還要多,不管在能源、科技、互聯網等領域都越來越呈現頭部效應,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越來越大,同時、比爾蓋茨、扎克伯格、貝索斯等富豪的財富積累呈現出滾雪球效應,他們的財富越來越多。呈現出贏家通吃的局面,財富的兩級分化嚴重。富豪們擁有數百億美金,而普通工作者一年只能掙幾萬美金,他們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差別呢?因為經濟犯罪入獄的華爾街垃圾債券大王邁克爾·米爾肯仍然是個億萬富豪,但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年收入也才40萬美金。這些是社會財富積累和權力分配的不公平。

但另外一方面,美國暢銷書作者安迪·凱斯勒在《消費平等的崛起》文章中指出,我們正在步入消費平等的時代,不管是教育、醫療、旅行、日常生活中的幾乎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不是為那1%的超級富豪開放的。富豪們可以在VIP包廂裡看超級碗比賽,而普通人也可以花幾百美元買高清電視,在家裡看電視直播,他們看的是同一場比賽;富人可以開著私人飛機去世界各地,但是普通人花幾百美元也可以飛到世界上幾乎任何地方。我們和富人用著一樣的手機,用著差不多的電腦,看著同一本書,在檔次類似的餐廳吃飯,享受著同一個互聯網,而且可以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平等地獲取信息。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用行上,我們跟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富豪的生活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差距。收入差距再擴大,但消費平等正逐漸成為常態。

作者認為,所謂的不平等不是指人們知識掌握的不平等,而是指擁有財富的不平等。但財富只有與知識和信息結合起來,才真正算有價值。如果財富的所有者是盲目無知或者貪婪無度的人,那麼他的財富也很快會消失。就像我們看到那些一夜暴富,然後又一夜赤貧的大有人在。

那為什麼會出現少數人富豪這樣的情況呢?實際上這種不公平正是創造財富所必不可少的過程。這似乎與我們傳統的思維有點不一樣,我們通常希望社會是完全公平公正的。但這裡面的關鍵正是,私營企業如果控制著大部分財富和經濟決策權,那麼整個社會經濟將繁榮發展,相反,如果絕大部分財富和經濟決策權被政府控制,那麼必將導致官僚主義、社會分配更不公平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停滯等一系列問題。而且那些真正擁有知識和財富的企業家,他們大多數並沒有表現出貪婪,而相反他們工作更加勤奮,熱心公共慈善,他們的消費也並沒有跟普通人差別太多,蘋果的庫克和扎克伯格都開著普通的車、馬雲每年都要在飛機上呆800個小時。而且他們將知識和權力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促進了經濟發展,期間也必不可少地導致了貧富差距。

這個部分從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講述了當前美國政府的權力和企業的知識之間的矛盾,政府在政策制定、社會福利、財政稅收等各個方面行事了錯誤的權力,導致了美國經濟衰退,而只有將真正擁有知識和創造力的企業家將權力和知識結合起來,才能長期可持續、而且更公平地推動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第三部分:知識和創新如何促進未來經濟

前面兩個部分內容講述了新型經濟理論的特點和對傳統經濟學的批判。也講解了當前美國經濟的困境和解決之道。接下來最後一部分內容,讓我們來看看知識和創新是如何促進未來經濟發展。

1948年信息論之父香農提出了信息論。將信息熵定義為驚異,前面我們講到一個高熵和有價值的信息,需要一個低熵的載體或者信道來傳輸。所以在經濟體中,企業家創新精神的本質是通過知識積累來創造驚異的產品及服務。而低熵的載體則是以穩定政治和經濟環境、貨幣價值、和稅收政策為基礎的。所以,實現企業家的知識和政府的經濟權力有機結合,才能推動經濟長期持續增長。

2000年初,在西雅圖舉辦的面向首席執行官的會議中,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做了一次演講,他指出公司裡最不瞭解業務的就是首席財務官。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財務官們有著聰明的頭腦和很大的權力。他的觀點透露出一個信息。那些掌握企業經濟權力的首席財務官,卻對企業的業務最不瞭解,而擁有很大的權力,這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危險的。而最瞭解業務和企業發展的是企業家本身,企業家才是真正具有面向未來的能力。

2012年,蘋果斥資5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一家成立只有5年的閃存存儲技術公司,而且作者列舉以色列很多以信息論為基礎的科技公司,在芯片、存儲器和網絡算法和醫療設備、甚至農業等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我們都知道以色列是一個非常注重創新的國家。以色列是猶太人國家,過去數百年的大多數時間裡,猶太人在全世界的科技和創業領域的成就,超過了任何一個種族。他們在20世紀的每一次遷徙都引發了爆炸式的經濟增長,從維也納到布達佩斯,從中歐到美國紐約和洛杉磯,再到中東的特拉維斯。以色列取得非凡成就的核心原因在於掌握了信息工具,從而孕育了一大批在通信、網絡和芯片上富有創新能力的公司,他們用知識的力量取代了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的力量,將知識作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

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中提出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本質是創新,而創新源於知識。這些知識並不是從學校教授那裡學到的,而是通過長期的經營和實踐總結而來。企業家運用他們不斷積累的知識和敢於承擔風險的創新精神,創造出產出具有高信息熵的產品和服務,從供給端推動了經濟的持續發展。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他們的動力並不是為了消費或者放縱自己的慾望,而是為了追求自由,通過提升自己的經濟能力來落實自己的創新想法。所以,對於企業家來說,他們積累的財富不僅僅是來源於消費需求,更重要的是財富是他們的生產資料。

按照信息論的原則:高熵信息(也就是創造性的驚異和發明)需要低熵載體(也就是穩定和可預期)承載,才是讓信息系統得以高效運轉。簡單回顧一下今天的內容:

1:第一部分是對傳統經濟學的批判,以信息論的理論構建了新型的經濟學理論。新型的經濟學理論是以知識和企業家精神為核心驅動力。

2:第二部分從經濟指標的三個重要方面:效率、公平和可持續性來全面分析了美國政府和其擁有的經濟權力在美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闡述了經濟的增長需要以政府代表的經濟權力提供穩定和可預期的經濟環境。

3:通過知識和創新,我們看到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並且以以色列為代表的創新性國家正在崛起。只有將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知識經驗,以及經濟權力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關於閱讀:

好了,自此,我們已經講了書中的全部內容。關於信息論,很多書裡面講到,尤其是一些科技類的書籍中通常都會引用,其實信息論不僅可以應用於科技和經濟學領域,也可以應用於我們日常生活。在信息論中一個傳遞高熵的信源需要在一個低熵的信道中才能高效傳播。我們經常說“家和萬事興”,其實一個家庭,我們也可以看成一個信息系統,其中穩定和睦的家庭環境就是那個低熵的信道或者說經濟系統中的市場環境,同時,能夠創造家庭經濟來源的我們也就是那個具有高熵的信源體。所以,從信息論的角度,我們能理解為什麼是“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穩定對一個家庭的經濟財富積累和家庭的富足至關重要。小到家庭,大到國家也是一樣,在吳曉波的《浩蕩兩千年》書中講述了中國過去2000年的經濟發展史,從歷史經驗看,中國只要有70年的太平穩定時期,必將重獲繁榮。從秦末大亂到“文景之治”,從隋文帝統一到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再到明末清初之後的“康乾盛世”等等都是這樣歷史規律的重演。當代的中國,從1949年新中國建國以來,過去幾十年的長期穩定,也給了中國高速發展的歷史機遇。從信息論的角度,我們也不難理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