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繁至簡,難怪演技派都愛話劇!

舞蹈 藝術 靳東 阿波羅 赤練心經 2017-04-14

據說影視圈暗流湧動的鄙視鏈是這樣的,默片鄙視有聲片,黑白片鄙視彩色片,2D鄙視3D,電影鄙視電視,話劇鄙視電影。。。。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戲劇形式,話劇貌似穩守鄙視鏈頂端,高處不勝寒。

而且小仙發現貌似演技出眾的演員們都對話劇最是忠愛,靳東如是、胡歌如是、張魯一亦如是。前日老幹部“靳東”在《外科醫生》宣傳會上竟然表示一直以來都更愛話劇,不喜歡拍影視劇,“其實我之前就說過,如果拍話劇能拿到拍影視劇哪怕五分之一的酬金,我都不會出來拍戲。拍話劇太清貧了,根本養活不了自己,更別說家人了!不過我還是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在舞臺上多拍話劇。”

大繁至簡,難怪演技派都愛話劇!

話劇《日出》

話劇和其他戲劇一樣,脫胎於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在祭祀中通常巫師會通過表演、對話、舞蹈以及歌唱等各種形式,展現某一神祗的故事或行為,來起到威懾或教化的作用。在公元前750年左右的古希臘,當城邦文化興起之後,人慾得到解放,神性不再高高在上,酒神狄俄尼索斯(小仙大愛的西方神仙,放縱、瘋狂、釋放、肉體、藝術的代名詞,唯一一個沒架子不端著的神仙,比阿波羅高級太多)從原本色雷斯人醉崇拜的信仰變成整個希臘城邦的精神領袖之一,由此希臘產生了一年一度的“酒神節”(Great Dionysia)。每到春季,整個地中海區域那些躁動的靈魂,便會聚在一起開大趴,喝喝小酒,唱唱小曲,說說故事,泡泡…..(不可描述,嗯),節日中的“酒神頌”表演,經過阿里翁、泰斯庇斯、埃斯庫羅斯三人之後,逐漸變為一種表演藝術,也就是今日我們所理解的古希臘輝煌的戲劇。

幾千年過去了,因為音樂會、舞蹈、合唱、雜技、馬戲、歌劇音樂劇等都陸續成為獨立性的表演項目,在表演形式上也越來越複雜。戲劇中最原始的一支,便弱化了歌舞、音樂以及其他一些花裡胡哨的東西,而是通過加強對白,轉場,制景,服裝,以及時間長度等方面的改良,來維護戲劇本身的故事性。

大繁至簡,難怪演技派都愛話劇!

話劇《如夢之夢》

大繁至簡。

工業革命之後,誕生了種種在舞臺之外講故事的形式,對比以前,因為它們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使得講故事的靈活性變得更強。在這些新的形式中,為了迅速準確的體現角色的價值,往往會附加很多方法。電影通過剪輯,用鏡頭帶領觀眾經過層層遞進,和角色之間的時空距離便被迅速拉近,觀眾會忘記他正身處於影院,便於接下來故事的展開。至於電視劇,因為電視屏幕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很小的,產量提高的很快,單個小時的絕對收益比較低,所以電視劇的表現手法借鑑於電影,但是與電影又有了一定的區別。

回到話劇上來,現場的表演,固定的景深,連續的影像,靈活性受到大大的限制,想要通過角色感染觀眾,演員在現場對錶演技能的控制力就變得更加重要。這些技能主要體現在對角色臺詞的理解,對角色動作的拿捏,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眾目睽睽下,平衡角色和自我之間的關係,保持表演的連貫性。某個角度上來說,演員所承擔的壓力是要更大一些。

大繁至簡,難怪演技派都愛話劇!

張魯一在話劇中演奏小提琴

話劇演員郭京飛曾經說過,他喜歡話劇的原因:“大幕一拉開,就我一個人說了算。這種感覺太棒了!” 戲劇演員是憑個人硬功夫,即興程度更大,更需要很好的應變能力和掌控能力,演下來更過癮也比電影表演有成就感。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而話劇才是演員的藝術。不可批量複製的戲劇,在大眾文化產品中必然被邊緣化。好在,它也不會消失。

總結,演技好的演員都愛演話劇、敢演話劇,反之。。。

(部分內容摘自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77751/answer/19854464)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