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本文配圖選自徐熙娣相關圖片。

點擊下方音頻即可收聽慧文老師的溫情朗讀 / 電臺配樂:蔡健雅《達爾文》

小S“窮養”女兒被大S懟上熱搜來自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00:00

13:18

今年夏天的快樂源泉,一個是《樂隊的夏天》,看一群音樂人(主要是老搖滾)狂歡;另一個是《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看4個國中時期相識的女生,拋家棄子去旅行。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身邊有朋友說,《我們是真正的朋友》讓她們看到了女人可以一輩子做少女。

其實我真的不太喜歡把女人好的狀態,都冠以“少女”。現在的大小S與阿雅、范曉萱,明明就是我們這代女性40+應該有的樣子——

身體:以長期的自律與自愛對抗時光,保持健康、活力與自信。

性格:千面嬌娃,不拘泥於任何束縛與人設,前一分鐘蘿莉心,後一分鐘老母親上線。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上週的一期,被吹爆少女顏的大S就“老母親”上線,懟小S過度節儉,不尊重女兒的喜好與審美。

原因是小S的女兒艾莉想買一件衣服,被小S訓斥:1.你不要隨便逛購物網站;2.你還小,會長個,買衣服應該儘量買便宜的;3.不要養成從小花大錢的習慣。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小S訓女兒的表情真的太接地氣了,跟我身邊的很多媽媽,包括我媽當年一毛一樣。

正在吃早飯的大S看了艾莉選的衣服,說款式很好看,而且是可以穿很久的那種。

小S堅持:她才十三歲,買什麼一千塊以上的衣服。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關於這個1000塊,網友已經吵翻天了。有人說是1000臺幣,有人說是1000人民幣,更有人說肯定是美金(不然也太摳了)。

如果不是硬拗節目效果,我傾向於認為這個1000塊是臺幣,也就是人民幣220元。因為大家在隨口聊天的時候,談論一件商品的價格,一定是以自己常用的貨幣為單位。

甚至有網友說,小S在“康熙”裡也說過,小孩不能買超過1000臺幣的衣服,但我沒找到這期節目。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小S為女兒想買這麼貴的衣服而感到氣憤,大S覺得完全沒必要,所以她決定買下那件衣服送給艾莉,作為她舞蹈比賽得第一名的獎勵。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平常,我很反感外人干涉父母的教育,但大S有一點做得非常好,那就是當她決定送艾莉一件貴的衣服時,會找出正當的交換條件:你獲得了舞蹈比賽第一名。

千萬別小瞧這個細節,這是兒童財商教育最核心的觀點——

經典財商書《小狗錢錢》的作者博多·舍費爾認為,賺錢的邏輯是你用自己擅長的技能,做了一件服務於他人的事。每個人,如果能真正做到和堅持這一點,他的錢一定會越來越多。

對於孩子,道理是一樣的。

小S的女兒艾莉,用自己最擅長的舞蹈技能,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績,服務了家人,讓他們得到安慰、開心,於是獲得一件價格較高的衣服。這件衣服,是她賺來的,並不像小S說的,她沒賺錢,卻想花錢。

大S看似多管閒事,其實是為孩子灌輸了一個正確的觀點:如何得到你想要的?1.用自己擅長的技能;2.服務於他人。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小S節儉,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一個包背十幾年,一件毛衣穿七八年。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三個女兒的穿衣服風格都比較隨便,汪小菲上節目還開玩笑吐槽,說小S家女兒的外出服和家居服沒啥區別。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我印象最深的是14年小S去廣州參加活動,朋友給她的3個女兒一人送了一隻卡通揹包,女兒們很開心。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小S特意發微博表示感謝,並且說:“以後請千萬別再破費,免得每次回家她們都幻想會有禮物,不太好,別把孩子胃口養大了!我都說:媽媽平安到家就是最好的禮物!”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作為家有兩娃的放飛少女,小S的這條微博,我當時看了又看。既為她鮮明的態度點贊,又隱隱約約覺得這件事已經超越了節儉的範疇,有控制傾向了。

父母出差,孩子希望得到禮物是天性,哪怕只是十塊八塊錢買的一根好看的棒棒糖,也是對於孩子分離焦慮的良好補償與儀式感。

“別把孩子的胃口養大”、“媽媽平安到家就是最好的禮物”,確實也有道理,問題是它片面強調父母的正確性,卻沒有關照到孩子內心真實的渴望。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無奈接受大S的禮物後,小S馬上開始對女兒展開說教:

我得提醒你,姨媽買東西給你這件事,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會發生,你有需要那麼多件衣服嗎,而且你本身的氣質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你不要亂買,媽媽曾經也經歷過亂買的階段……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大S打斷她,不要長篇大論!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規定女兒“不買1000元以上的衣服“的確是小S的自由,但這段說教,透露了我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小S在培養女兒的“不配得感”——雖然你舞蹈得了第一,姨媽送給你了這件衣服,但它依然不是你應得的。

童年時的“不配得感”,是成年人自卑心理的搖籃。

家教過於嚴格;父母過於緊繃和政治正確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尤其是女孩,特別容易有“不配得感”,因為我們的文化傳統,整體而言是打壓女性的。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我一個朋友,家有一兒一女。經常跟我抱怨,說女孩難管,從小就虛榮。去商場,她兒子喜歡益智積木和遙控汽車,她女兒想買的就是公主小裙子和blingbling的公主貼紙。

面對女兒選的東西,她總是很猶豫,怒其不爭,怎麼喜歡的都是這麼淺薄、虛榮的東西,長大以後可怎麼辦,畢竟你也沒個公主命。

女孩喜歡看漂亮衣服,父母說:“你不要太虛榮,一天到晚想著公主蕾絲蓬蓬裙。”

男孩對豪車牌子瞭若指掌,父母說:“哇,你好有志向,以後趕緊賺錢買寶馬。”

不知什麼時候,慾望被人為地分了三六九等,女孩的叫虛榮,男孩的叫志向。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所以我真的挺佩服黃磊兩口子,從來不打擊女兒愛美的天性,更不把它們與虛榮、淺薄、變壞聯繫在一起。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人無癖不可交,我們愛孩子,是愛他們的“癖”,而不是他們的完美。

《小狗錢錢》裡,還有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錢不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可是假如我們缺錢的話,錢就會變得格外重要。

我們成年後的放縱,大多與童年時的匱乏有關。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比如我小時候,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姐姐的舊衣服,10歲以前沒穿過連衣裙,所以我現在買衣服的數量超過大多數女孩。

我嘗試過強迫自己半年不買衣服,結果一開禁,買得更凶了。現在,我對自己採取放任的態度,如果想買更多的衣服,就去努力賺更多的錢。

以能力之內的買買買,去慢慢治癒童年過度匱乏造成的巨大的慾望黑洞,而不是強行壓抑自己的慾望,這個道理跟大禹治水差不多,慢慢疏通了,也就不會氾濫了。

對孩子的教育是同樣的道理。

父母要做的,不是打擊孩子的慾望,而是讓他們擁有比慾望更高一線的能力。能力高於慾望,慾望就變得可以駕馭;再低的慾望,在更低的能力面前,都是災難。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總體來說,小S跟大S都是好女孩、好媽媽。兩人出道很早,很小就活在公眾的放大鏡裡,曾經都活得非常緊繃。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大S在賣“美容大王”人設的那些年,每次洗頭要花兩個小時,男朋友隨便摟一下她都翻臉。必須小心地把她的長髮撩起來才能下手,擔心衣袖會磨損她的秀髮。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但結婚生娃以後,大S眼見著鬆弛下來了。對自己沒那麼狠了。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這次參加《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她還自己打臉,說美容大王是鬼扯,皮膚最重要的還是基因和天生。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但小S似乎一直沒有鬆馳下來,微博裡喝酒痛哭都搞過。

這次參加綜藝,她又摟著阿雅哭了一場,說自己對演戲充滿了恐懼,怕演不好,再沒人找她演戲。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雖然阿雅不斷提醒她,自己從主持人到製作人這條路,走了10年,但小S就覺得阿雅成功得很容易,自己卻很難。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雖然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但成長,是為了跟自己的夢想和解。閨蜜蔡康永讓林志玲給小S做配,拍出的《“吃吃”的愛》,證明小S真的不會演戲啊……

大S把小S懟上熱搜:“摳”成這樣,是病還是愛?

放在教育裡,道理一樣。

我們的孩子,既是我們的孩子,也是上帝的骰子,他們永遠不可能成為我們理想中的樣子。

尊重孩子的慾望,尊重個體區別,就是愛。先談愛,再談教育,或者,愛就是最好的教育。

真正成功的父母,要活得越來越鬆。你的緊,會讓孩子壓抑,而有壓抑,終究會有反抗;你的過度正確,會過早殺死孩子的夢想與天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