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作者:楊少軍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1920,鄔達克開啟上海的故事


鄔達克在上海的故事開始於美豐大樓,那是拉斯洛.鄔達克作為建築設計師的初試身手,隨後,他有了何東住宅,卡爾登大戲院,諾曼底公寓,息焉堂以及美國花旗總會等設計,在1924年鄔達克開出自己的建築事務所之前,天賦異稟的他一年後便成為克利洋行的合夥人。他信手拈來之際,有步步生花之景。

故事開始於美豐大樓,—個用做銀行的大樓,是鄔達克來到上海的第一個設計。

大樓處於河南中路與寧波路之間,頂層為白色水泥牆,一,二,三層為耐火磚牆,牆間有水泥線腳,轉角處理成一個弧形。一切都看似平凡,也很平淡。唯有大樓的內部空間中,樓道一邊的扶手上呈放射狀的鑄鐵花式,略顯出這幢建築的考究之處。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讓人們感到驚詫的是,鄔達克的第一次出手,完全沒有對應上海當時的潮流,鄔達克沒有迎合崇尚古典主義的社會氛圍與唯古典主義馬首是瞻的審美思路,他採用了相當現代主義的手法,在美豐大樓的牆面上,根本找不到得意洋洋的老歐洲亡靈,沒有古典山花,沒有艾奧尼柱式,沒有巴洛克裝飾,什麼都沒有,只有功能主義,實用主義的表達。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鄔達克所在的克利洋行,我猜鄔達克在這裡作為繪圖員做的相當開心,鄔達克在上海寄給家人的信中特意訴說他在克利洋行的辦公室,他特意畫了辦公室的草圖,他在信中這樣寫道:“這是我現在的辦公室,我們很想要更大的空間,但目前只能這樣了,我們這兒的佈局十分緊湊,打字員就坐在接待處,每個人都可以看到他在打什麼。我們沒有單獨的房間,克利的房間原本是一個儲藏間。在繪圖間,我甚至建了夾層放舊東西。我們的辦公室和隔壁的辦公室只用窗分隔,這種分隔在這兒很常見,這個大樓有50間不同的辦公室。”

儘管,美豐大樓沒有驚世駭俗的感覺,但憑藉鄔達克卓越的設計才華,慧眼識珠的克利洋行老闆已讓這個繪圖員成為洋行的合夥人之一,並將他介紹給了上海的上流社會,希望他能夠迅速地融入外僑團體。

鄔達克在完成了美豐大樓的設計後,一個更具有挑戰性,更具有審美性的設計找到他。他要在西班牙僑民群聚之處的西摩路與愛文義路的一塊地基上,設計並建造何東住宅。

何東,這個別墅的主人,是香港的首富,是女王的不列顛帝國冊封的爵士啊!在鄔達克降臨只有一年的時候,何東已經以自己的超常能力為自己爭得了怡和洋行總公司中國部總經理的職位。他還是首位在富豪雲集且英國人群集的太平山山頂居住的第一個中國人。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這個歐亞混血的男人已經坐定匯豐銀行,黃埔船塢有限公司,香港電車有限公司,香港置地有限公司,渣甸輪船有限公司等不是董事便是主席的位子。他對香港的熱愛,還讓他捐資興建了香港大學,東華醫院,鏡湖醫院,澳門寶覺義學等,以上這些可以斷定他是一個大何東。

然而讓他的生命特別光彩的是,他一生中與三個不同凡響的人物有著密切關係,他們分別是孫中山,康有為,蔣介石。這讓他成為了偉大的何東。他幫助康有為躲避清廷的追鋪,他將孫中山藏在他家中,以保孫中山的安危,也保中國偉大的復興,他的種種義舉和做派,有著遠遠超越尋常富豪的境界與品性。

何東是怎麼相遇鄔達克的?這個只能湮沒於歷史煙塵了,然而,有這麼一點,有這一點其實也足夠了,何東對鄔達克似乎一見如故,又因兩人都對航海有著不同一般的興趣,因此,雙方對這幢建築在細節上的裝飾有了諸多的默契,那就是空間中要儘可能將海洋中的種種元素放進去。

1921年,何東花園完全被西下的金黃色陽光所塗抹。整個住宅佔地一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將近1000平方米,是鄔達克擅長的小體量建築。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花園很美,非常之美。花園中,有小橋流水,有香樟古藤,有通幽的曲徑,有巧奪天工的山石。花園四周用竹籬笆與外界作了間隔,那正是老上海的味道。

這幢古典意趣甚濃的建築看似像英國文藝復興時代流行於歐洲17世紀的建築風格。住宅的南立面,四根貫通兩層,帶著鮮明凹槽的愛奧尼柱子撲入眼簾,柱身修長,柱頭有精巧柔和的渦卷,一下子就彰顯了門廊的特別。巨柱後面,隱藏著一個展開著的弧形陽臺,鑄鐵的花式欄杆以及後面的落地大窗,顯得氣派而優雅。上面是平屋頂,四周是女兒牆,環形欄杆上飾雕刻望柱,底層的兩側還有神龕。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住宅東面則是建築的主入口。兩對巨大的牛腿支撐著門廳,牛腿之外,是個陽臺,陽臺上方,有愛奧尼壁間柱等含義豐富的牆飾。入得門內,便是高敞的主廳,那是何東家族經常舉行宴會及舞會的場所,能夠想象在這裡上海20年代的如夢如幻,醉生夢死。

建築內部的地板是精緻的柚木,樓道是白色大理石,護壁花式繁多卻十分悅目的鑄鐵扶手,臥房中雕飾考究的石膏頂以及精雕細刻的壁櫥,壁爐,所有這一切都顯示著這幢建築的精心精湛,鄔達克不知畫了多少草圖來醞釀和定稿。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這幢別墅還配有鍋爐房,暖氣水汀,每層樓面均有兩個浴洗室,讓居住者有最大的方便和舒適。

何東花園在完成不久,鄔達克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那一剎那,鄔達克萬箭穿心,痛不欲生,為趕回家鄉奔喪,他不得不來到捷克斯洛伐克駐上海領事館申請護照。那時,他已經成為完全的無國籍浪遊者,他的俄羅斯護照,因了俄國成為蘇聯,因了海參崴的白色政權的徹底垮臺,也被撕得粉碎。他不屑甚至痛恨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對他父親因未放棄匈牙利國籍而施加迫害的手段,沒收了父親全部動產及不動產,父親長期的內心焦慮,天不佑人,致使突遭心臟病發作,鄔達克想到家鄉發生的種種悲劇而憂心重重,想到去世的父親,他的內心猶如映照在何東住宅那西下的殘陽,充滿了悲傷。

然而緊隨何東住宅之後,1922年9月,鄔達克設計了卡爾登大戲院,5個月之後,卡爾登大戲院在南京西路與黃河路的相交處露出了它的“廬山真面目”。這是鄔達克流亡到上海後的第四個作品。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在卡爾登之前,鄔達克還設計了坐落在西藏中路漢口路一帶的中西女塾。在上海,懂行的人都隱約感到鄔達克厲害了,他來到上海後接踵而至的四個設計,分別展現了四種不同的空間結構:大樓,別墅,學校,以及大戲院。他們各不相同,各有特色,設計建造時有各種處理,足見鄔達克作為建築設計師所具備的紮實功底以及他隨機應變的能力。他不僅頭腦靈活,更能順應滿足業主的一切需要。而且,他還會適時給自己充電補充能量。

鄔達克在自己父親的墓地上作了痛徹心扉的告別後,他便行走在歐洲大地上作了範圍極廣的遊歷。他前往意大利,這是一戰爆發而是使他無法成行的國土,那裡有著文藝復興運動以來最美的建築和藝術。他前往法國,那裡有著全世界最早的哥特式建築,直插雲間的亞眠主教堂,蘭斯主教堂,沙特爾主教堂,博韋主教堂,都有著令人歎為觀止的美感。他前往英國,僅憑這個國家創造的那個喬治亞風格,他也該去。在建築上,它的價值無以倫比….

鄔達克在遊歷中,除了與數不勝數的男女作了交流與溝通,更多的恐怕是在自己的速寫本上留下了歐洲民族從它蒙味時期到文明昌盛時期的許多偉大建築的身影,就風格而言,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折衷主義….而這些以後都成為他給予上海設計建築的潛移默化。當然了,相信鄔達克天才,也不會忘記與瓦爾特.格羅比烏斯,利奧尼.費寧格,瓦西里.康定斯基等天才作一次深切的交談。我猜,以鄔達克的聰穎和敏感,他應該感覺到歐洲建築湧動著的股股暗潮。

1921年的下半年,鄔達克回到了上海。他從保羅.科莫領導的歐洲難民國際救助會那裡收下了一張國境出入證,憑此,他可以自由出入歐洲,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在工作上,鄔達克嚴謹而自律。他每天6點準時起床,喝上一杯咖啡,隨後坐車穿過上海潮溼的空氣前往辦公室上班。他將自己完全地沉浸在工作中,一張又一張的設計圖紙絡繹不絕地流出。他喜歡音樂,他本人是個有著相當水準的小提琴手,他最喜歡的是富有匈牙利民間文化傳統的吉普賽音樂和維也納的華爾茲音樂。他在1922年的6月1日兒童節這天與故鄉在德國的不來梅,出生於上海的吉澤拉結婚。他徹底放棄了“有一張回國的船票就走人”的想法,決定在上海居留下來,上海,是的,他有了愛情,有了妻子,有了家,外灘的風吹過他的臉頰,他有了溫潤幸福的感覺。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但對建築,他在寫給自己的家人,寫給匈牙利朋友的信中如此表達自己的苦惱:“我只能設計那些傳統的,古典的建築,因為現代風格的建築會認為是德國人設計的,對於我這樣身份來說相當於自殺”。

就是在這樣的情狀下,“卡爾登”躍然於他的草圖上。對一切建築空間都能作出快速反應的鄔達克,對電影院這種大空間作出了他的設計,這既是一次新的嘗試,也是一次新的征服。

開張的“卡爾登”,讓那些徜徉在上海十里洋場的時髦男女分享到了最新的外國電影,分享到了雅緻的酒吧,迷人的樂池和樂隊,1923年,當上海還沒有百樂門,新仙林,大都會,仙樂斯,麗都與大華時,卡爾登舞廳是要讓人們流連忘返,樂不思蜀的。

而對鄔達克來說。他興奮於電影院這種大空間設計,這種興奮感讓他在上海,以後還留下了1929年的浙江大戲院,1933年的辣裴大戲院。以及,對鄔達克的建築美學理念作出最深刻說明的大光明大戲院。

以自己的方式,鄔達克向偉大的電影發明者盧米埃爾兄弟倆作了致敬,卡爾登首場放映的是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攝製的《盧宮祕史》。那年,卡爾登公寓也在卡爾登大戲院一邊悄悄落成。鄔達克不知道有沒有看到,出身名門的上海才女張愛玲穿著奇裝異服,日日夜夜地進出那裡。那時,她已經寫出了生平第一篇小說《不幸的她》,還遠遠沒有寫出《傾城之戀》《金鎖記》,也還沒有與那個命中剋星胡蘭成相遇。鄔達克可能會看到,因《沉淪》而名動天下的郁達夫與杭州城第一美人王映霞,特意來到卡爾登趕場看上一場話劇。那個時候,在時髦的上海男女眼裡,卡爾登已經是看話劇的最好地方。甚至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30年代後期,卡爾登大戲院作為演藝界的一個堅實據點,激昂並激越地將抗日救亡的聲音傳向上海,傳向中國。

1930年,鄔達克又設計了浙江大戲院。而在卡爾登大戲院誕生之後的第一個10年,鄔達克在辣裴路上推出了辣裴大戲院。當年上海的辣裴德路即為紀念法國曆史上的大人物拉法耶特而冠名。1933年9月,由鄔達克設計的辣裴大戲院隆重開幕,觀眾廳有兩層,富有歷史意義的事件與細節在辣裴大戲院中俯拾皆是,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45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10週年的紀念大會。當時共有12個文化團體在此聚集,出席大會的有周恩來,郭沫若,沈鈞儒,葉聖陶,矛盾,馬敘倫等各界名流1000餘人,1947年4月,辣裴大戲院公演田漢新作《麗人行》亦是這個空間中令人難忘的歷史事件之一。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1924年,鄔達克來到上海已有六七個年頭,克利洋行的老闆克利從萬國儲蓄會手裡為鄔達克爭取到了新的訂單:諾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樓。這個建築的所在之地,正好是越界築路即將終結的一年。越界築路無數,其中一條叫福開森路,今日叫武康路。

這個建築,底樓,是老歐洲的騎樓樣式,一個連著一個的拱形門洞外,有上海市民緩緩而過。拱形門洞中,看得見不同店面一一鋪陳,那是鄔達克的一個獨特思路:使用退縮式手法,讓門洞中的那條長廊兼作了人行道。那建築一,二層,立面是水泥仿石牆,順理成章地成為建築三段區劃中的一個基座。那建築三層至七層,外立面改為黃褐色磚塊貼面,在1924年上海的天空下,一份滄桑的黃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牽引人們視線的還有窗戶上的山花,樓層間的鑄鐵陽臺,鑄鐵陽臺下的個個牛腿,所有這些,讓人一一見識了何謂法國文藝復興式風格。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建築的頂層,則再次回到水泥仿石質牆面,由魏特魯威在兩千年前便已規定了古典主義三段區劃由此得以彰顯。在建築8樓的視覺焦點有個長長的陽臺,它奇妙地沿整個建築牆轉了一圈,中間全部貫通,無以阻擋和掛礙,從建築美學上說,貫通陽臺起到了頂層腰線的作用,使建築立面的層次感得以強調。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諾曼底公寓的整個大堂蔓延著一片金黃,電梯門是黃澄澄的,地上鋪設的馬賽克也是黃澄澄的,就連四面的牆壁也是黃澄澄的,寬大並盤旋而上的樓道也是黃澄澄的,這份奢華完全吻合了當時上海的黃金歲月。

諾曼底公寓的許多細節也是令人賞心悅目,柱子上的直線條,會讓你想起了蓋烏斯.尤里烏斯.凱撒的年代,馬賽克地坪上的八角形圖案,讓人產生了史前文明或地外文明之類的玄虛感覺。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此外,鄔達克設計師還讓每層樓道都有足夠的寬敞,大樓的曲尺結構,是鄔達克設計師希望藉此讓大樓能夠有更多的採光,然後,那個長陽臺一邊的鑄鐵欄杆之間的幾何圖案,那是在上海將要盛行開來的阿達迪可風格啊!鄔達克將20世紀初的歐洲文化在東方這座城市做了濃墨重筆的傳播。鄔達克還在諾曼底公寓那廣闊的天台上設計了取暖煙道,冬日的上海寒風凜冽,其冷無比,居住在這裡的男男女女,可以生起壁爐,那嫋嫋煙氣從那煙道里飄向上海的天空中。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諾曼底公寓,是的,這是鄔達克在上海設計的五個作品裡體量最大的一個建築。他敏銳的器官與豐富的頭腦一定已經感覺到上海這座城市蓬勃向上的氣象。為何叫諾曼底公寓?這個諾曼底稱呼的來源據說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條法國軍艦有關,但最終還是沉沒於冰涼的北冰洋海溝中,為了對諾曼底號的永久性紀念,這幢公寓叫做了諾曼底公寓。最有可能的是出資建造這幢大樓的萬國儲蓄會中的某個大佬,曾是諾曼底號軍艦的狂熱痴迷者吧!

諾曼底公寓在1945年之後,孔祥熙的女兒孔二小姐把整幢樓都買了下來,她成了諾曼底公寓的最大業主。

孔二小姐也算是個奇人,一生未嫁。1953年,諾曼底公寓被上海市政府接管,並更名為武康大樓。上海灘一些文藝界名流入住於此,有聞名遐邇的趙丹,王人美,秦怡,孫道臨,鄭君裡等。還有一個悽楚的上海名噪一時的演員,上官雲珠,在中國文革動亂的年代裡,因不堪忍受被造反派揪鬥和毆打,1968年,她從武康大樓七樓一躍而下地了此了終生。

諾曼底公寓之後,鄔達克又設計了什麼?

鄔達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自己還在匈牙利皇家聖約瑟夫理工大學求學期間,設計了維切尼亞鄉村教堂和塞爾姆斯拜尼亞鄉村教堂。然後,在上海西郊,1925年,鄔達克開始設計他一生中的第三個教堂:息焉堂。

凝望息焉堂的舊影,可以看到那澄澈的天空,澄淨的河水,澄綠的植物,交相輝映掩蓋著的一幢風情別樣的教堂。一看便是教堂真實的形體,一個綠色屋頂的主樓,屋頂是曲波形,另一個是黃色的塔樓,塔樓立面上是尖券窗戶,教堂有著與上海主流教堂大相徑庭的風格,顯然不是上海市民耳熟能詳的那種哥特式,譬如聖三一教堂,徐家彙教堂,譬如佘山的聖母大教堂,而是東羅馬帝國時代最為盛行的拜占庭風格,設計風格明顯區別於神聖羅馬帝國盛行的風格。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是的,這就是息焉堂,天光從尖券窗外透露進來,塔樓完全是羅馬風的特徵,屋頂高達10米,上列14只尖券組成圓頂,呈現著奇特的曲波形,底層平面亦呈現著半圓球面的形態,所有立面上都用水泥砂漿飾面,表面佈滿了怪異的魚鱗狀紋飾。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推開尖券式大門,撲面而來的是教堂內部米黃色基調,讓人的內心有一份沉靜的壓力。然後,發現有異常的亮光在眼前閃耀,亮光從長長的尖券窗戶外漏進,因為室內相對的暗,天光便顯得格外的炫目,整個堂內有四根柱子呈傘狀伸向空中,托住頭上那個高高的房頂。傘狀柱子在建築學上叫做“束柱”,如此通過束柱上託整個房頂的結構叫作“上承帆供與穹頂”,抬頭仰望,可見四根束柱交匯處有一個大大的圓,圓外便是息焉堂的穹頂。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1925年大堂中放著許多排長條椅,椅子下面的馬賽克地坪上佈滿四角星圖案,顯示著上海的那種特有的氣象。遠遠的大堂中央端放著十字架,十字架上有受難的耶穌,上面,天光再次漏進,那是來自三層收分的底層半圓球面了。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可以設想,1925年之後,有多少虔誠的天主教信徒,來到這裡,內心充滿著敬畏的情感,傾聽著上主的聲音,那聲音是可以對抗物慾世界的邪惡和他們內心的陰暗的。塔樓上一個狹隘的走道一路而上,可以見到塔樓上的四口銅鐘,當四口銅鐘正點鳴響,聲音據說可以傳至整整10裡之外,當然,你必須是個對精神世界有著格外想象力和覺悟力的人才能聽到。

誰都知道,上海是打開近代中國的一把鑰匙,雖然1925年,上海公共租界與法租界的大規模越界築路已然停止,但先前的越界築路,已經讓上海由“嬰兒“變”成年”。

那時,正是英美專屬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的雙重努力,上海方顯出了它作為紐約,巴黎,倫敦,柏林之後的世界大城市的樣貌。公共租界以麥華佗命名的那萬頭攢動的南京路,法租界出於法國民族特有的個性氣質,盧灣,徐匯兩區連續出現的幽靜馬路與典雅住宅,讓上海的個性氣質有了非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專美的那番表達。然而,更多有遠見的上海灘上的大亨,商人,政客和軍人,他們將自己的棲息之地放在了城市的邊緣,西郊是其中之一。

所以,鄔達克設計出息焉堂時是先有這樣一個城市發展的廣闊背景在內的。而且,另一個背景是隨著中英第一次戰爭的爆發和結束,西方文明中最偉大的一部分的宗教精神得以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生存和發展。1853年的董家渡天主堂是上海第一個由西方人設計的建築,它仿效的是西班牙聖伊納爵大教堂的格局,在鄔達克設計出息焉堂時,上海已有了徐家彙天主教堂這樣富麗宏偉的建築。正是在這樣的雙重背景下,鄔達克設計的息焉堂在1925年的上海西郊才格外迷人,天空格外蔚藍,田野格外空曠,讓生者格外心曠神怡,令亡者格外安詳。

息焉堂,這是鄔達克流亡到上海後的第七個作品,這個作品對鄔達克來說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因為載體不同,這個建築便超越了建築本身,包括他之後設計的慕爾堂,德國的新福音教堂以及教會學校,都能夠讓他的靈魂放出光來。鄔達克作為一名路德教的忠實信徒,他每週都上教堂做禮拜,很虔誠,他曾經明確無誤地告訴這個世界:其實,他這一生最熱愛的東西並不是讓他成名的建築,而是考古,另外便是宗教。

一個內心並不熱愛的建築,卻讓他可以擁有如此強大的念力去刻守?去塑造?或者,建築與宗教,對鄔達克來說,兩者是對他自我心靈作出的深度探索空間與平衡?人性,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矛盾結合體。

鄔達克也不例外,他在大學時期所想象的真正意義上的建築師的工作,跟他來到上海所設計的城市建築,是心與世界的真實對話嗎?從1918年到1925年,更多的是聽從金錢的差遣?滿足業主的需要?還是有一部分是沿著內心需要作著更多的掙扎?鄔達克的心境一定是不平衡的,擁有天才建築特質的鄔達克難道不想達到或至少接近同時代的格羅比烏斯,勒.柯布西埃以及密斯.凡.德.羅的高度嗎?


1925,鄔達克在上海的榮耀時代


1924年12月1日,那個臨近新年的日子對鄔達克來說是充滿了生氣勃勃希望的,這一年,也是鄔達克走到了一個重要的交叉路口,或者說是他在上海生活的一個分水嶺。

就是那天,他在外灘24號橫濱正金銀行內開出了屬於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鄔達克打樣行。由此,在上海,他逐漸地走向了個人的“榮耀時代”。 他不僅獲得上海火柴大王弟弟劉吉生的青睞,也獲得了中國政壇要人孫科的關照,在那條哥倫比亞路上,他得到的訂單,讓許多同行羨慕妒忌。那時,不知他還時不時惦念自己的拜斯特爾採巴尼亞嗎?

1925年的8月,美國花旗總會聳立在了福州路23號,為建造這幢大樓,美僑們可謂花了不少血本,據說花費了銀元125萬,大樓地上7 層,地下1層,佔地面積為916平方米,而建築面積達到了6753平方米。大樓的立面作豎向三段式劃分,顯然,鄔達克想讓它煥發的還是古典主義的美學趣味。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據說鄔達克對花旗總會很罕見地表現出了他內心的沾沾自喜,這是他自己特別喜歡的一個設計。可能也是他最為成功的一個設計。建築史專家們指出這個建築有著“美國喬治亞復興式風格”,建築上的每層樓面都有對稱的連排窗戶,在頂層,鄔達克設計了一排白色大理石的帕拉弟奧式拱窗,形成了一個裝飾性的騎樓。建築史專家再次指出,這個像盒子一樣的八層建築外牆貼有深棕色牆磚,這種裝飾手法在20世紀的上海變得十分流行。那麼是不是專家們對這幢建築的評論,讓鄔達克因為自己成為一種流行的先鋒或因為自己倡導了流行而特別得意嗎?也許。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大樓底層入口處有個三開間大小,裝飾有塔式幹柱式的淺門廊。外牆用美國進口的棕色面磚飾面,面磚與面磚之間又用白水泥作了勾縫,清晰而新鮮。二至五層窗口上方均有白色平券形楣飾,尤其是頂層的大理石帕拉弟奧母題式雙壁柱券窗,所有這些的心思,讓大樓有一種獨特而迷人的優雅。

大樓室內的牆壁採用美洲殖民地風格的深色木裝修,四處可見的淺壁柱,白色門框與地面上鋪設的米色大理石正相映成趣,完全呼應了那個被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美感。

對於鄔達克來說,這幢里程碑似的建築,是不是讓他感到作為身處某個驛站的城市中,他會十分驚訝的發現自己身上原來竟有如此深厚寬廣的潛力!已經完成了從美豐大樓到花旗總會這一系列的設計,讓鄔達克在上海建築界聲名鵲起,他成了上海灘建築圈裡的香餑餑,搶手貨。

1926年,鄔達克收穫了一個設計:宏恩醫院。今華東醫院10號樓。這所醫院是1925年初,有個匿名的捐贈人委託他設計專為外國人服務的綜合性醫院,用來贈送給公共租界工部局。

宏恩醫院位於大西路221號,建築風格為古典復興式。醫院有5層,局部6層,鋼筋混凝土與磚木混合結構。建築專家們後來評論說,鄔達克在設計時刻意強調儘量減少令人壓抑的醫院氣氛,各部分功能佈局合理,層次清晰,十分流暢,底層採用淺門廊與敞廊,使患者儘可能地接近和欣賞花園。宏恩醫院的設計體現出鄔達克嚴謹紮實的古典主義功底,以及處理功能複雜的公共建築的特殊能力。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宏恩醫院之後,鄔達克又設計了一系列的花園住宅,分別位於今日永嘉路,烏魯木齊南路上。他讓那些中西權貴們的肉身有了愉悅的安置之處,可以每天傾聽法國梧桐在自己的頭上或花園中沙沙作響。

鄔達克的大體量設計還有愛多亞路上的方西馬大樓,這幢建築,非常遺憾,處於無知,或者是有意,它被摧毀於城市重建中。

除了宏恩,鄔達克還設計了寶隆醫院,它是今日長征醫院的一部分。

鄔達克還有四行儲蓄會大樓,這幢大樓至今還很鮮明,很威武地聳立在漢口路上。鄔達克還有西門婦孺醫院,閘北電廠,鄔達克還有愛司公寓,浙江電影院。

可能有些建築對鄔達克來說是一筆帶過,而有的建築可能是他精心設計並親歷營造。

比如“孫科別墅”,這幾乎是一幢風格混合,意味獨特的古堡。對他來說,這座古堡本來是用它來安放他自己及家人肉身的自家別墅。可是,因為另一個用來安放普天之下一切不安心靈的慕爾堂在這期間可能遭遇了難以建造的經濟危機,肉身固然重要,心靈呢?心靈是生命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篤信宗教的鄔達克,從來不會對宗教建築掉以輕心,之前是息焉堂,現在是慕爾堂,之後還有德國新福音教堂。在這緊要關頭,中國政界,鄔達克的一箇中國朋友孫科解囊相助了他,歷史記載了這樣一個事實,為了感謝孫科的這次援手,鄔達克將原本用來準備自己居住的自建別墅,以幾乎是饋送的價格轉讓給了孫科。

這是一幢怎樣的建築?

首先是完全不同於1921年的何東住宅了。他的立面風格是混合式的。有尖券門洞三個,在底層大方敞開者,透過這三個尖券門洞,可以看到裡面的圓拱門洞,也是三個。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二樓,有更為豐富的立面,有一個帶著鑄鐵圍欄的陽臺,陽臺後面是四扇圓拱落地大窗,左右兩邊一一展開,有三根陶立克柱子被鄔達克頗為精到地放在了四扇窗子之間,這樣更為豐富了二樓的整個立面,顯得極其典雅。三樓聳立著兩個假三層天窗,隨後是數不勝數的紅色筒瓦,很西班牙的進入了視野。園中有一個水波盈盈的水池。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整個立面的左邊,底樓有拱門兩扇,二樓,有豎窗三扇,豎窗與露臺之間,有做工精細的簷口,然後,再看右邊,結構與左邊完全不同,上下三層均為不同幾何形體,一直到逐漸退縮的圓頂,上面竟然安放著文藝復興時期的煙囪。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孫科別墅,局部使用的是古典主義的對稱手法,整體則是現代主義的非對稱佈局。整個建築從平緩的屋頂,紅色筒瓦覆蓋和講究裝飾的簷口來看無疑是融合了西班牙建築風格,可是從多變的平拱,弧拱,圓拱,巴洛克弧線,底層三扇尖券門以及壁爐頂上的煙囪結構看,又是妥妥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形態。再看簡潔、明快的外牆,又完全是美國近代建築風格。關鍵是,住宅的點睛之筆是絕對必須存在的中國式庭院。鄔達克對這幢建築可謂是用心細密,他將不同的建築風格,恰到好處地融入一幢建築中。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孫科別墅之後,幾乎同一時刻,鄔達克作了慕爾堂,今沐恩堂。一個與息焉堂的羅馬風格意味截然不同的教堂,教徒也截然不同。前者信奉的是天主教,後者則是基督教。這幢教堂莊嚴而絢麗地坐落在西藏中路與漢口路的街角之處。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不難理解,鄔達克在1941年的自傳中可以得到佐證:因了他父親的先祖是拜斯特爾採巴尼亞西南部切斯赫尼和奧爾索米克也的磨坊主和農場主,他母系的先祖則是路德派牧師,因了他個人的歷史上是找得到家族遺傳這一內在原因的,所以,鄔達克以對宗教的莫大敬畏而作出慕爾堂的設計,是投入了巨大激情及巨大財力的,甚至不惜犧牲為自己及家人打造的別墅來墊背以爭取大把的銀子。歷史記載了孫科的援助,歷史記載了鄔達克的感恩回報。歷史更記載了鄔達克以通過設計來領悟上帝與亡靈之間的關係,這不僅僅是設計一座教堂,更是鄔達克心靈走向終極真理的一個過程。

慕爾堂,光的奇異與煥發。光從塔樓精工細作的花窗中透視,光投射在教堂的立面,勾勒著空間與空間的銜接,光清晰地呈現著教堂大門,映照著十字架下的那行字:真理使爾自由。1931年之後,無以計數的愛心活動在這裡一一舉行,光溫暖地籠罩著一切。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慕爾堂坐東朝西,為美國學院式哥特建築,正中為大堂,三跨空間,其中中央跨度特大,三面圍有挑臺,共設1000個座位,其中正廳560人,樓座380人,唱詩班處60人。西南角有塔樓一座,外立面全為深褐色面磚,牆角和窗框鑲嵌隅石,顯得古樸和神祕。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1932年淞滬戰爭期間,犧牲在中國的第一位美國飛行員羅伯特.肖特的葬禮,便是在慕爾堂中舉行。當天,整座教堂被圍的水洩不通,上海各界人士所送的花圈中,也包括了蔣介石先生,宋美齡女士獻的花圈。

1932年“一二八”和1937年“八一三”期間,慕爾堂收留各界難民千餘人。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慕爾堂被日軍佔領,慕爾堂作了日本的憲兵司令部,基於大和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排異與隔離,日本軍人竟然將慕爾堂的大堂改作馬廄,莊嚴的禱告之處,竟然傳出戰馬放肆的聲息。

1958年,鄔達克設計的慕爾堂改名為沐恩堂,意思是“沐浴在主的光芒中”。

1933年,有一點毫無疑問,是在當年出版的上海名人錄中,收進了上海建築師六人,其中,外國建築師兩人,那就是鄔達克打樣行的鄔達克和公和洋行的威爾遜。

鄔達克成為上海建築設計師中的翹楚,這完全源於他的一系列精彩至極的設計,這其中,就有慕爾堂這個壯麗輝煌,光明而絢麗的空間。

在慕爾堂之後,鄔達克還設計了一座已被摧毀的教堂,那便是德國新福音教堂。歷史多麼遺憾地沒有將這座德國教堂留給我們,甚至沒有留下片言隻語。從這座教堂的舊影中可以看到,它的設計是完全不同於鄔達克的第一個息焉堂和第二個慕爾堂,它的平面非常豐富,立面也十分複雜。古典主義建築美學所必須遵循的規則在這個空間中被揚棄,而現代主義建築美學的種種原則,手法正在這個建築空間中騷動,它卓異想突破上海早期教堂建築講究規模宏大,佈局對稱,風格正宗等特點,而力求靈活佈局,豐富立面,並同步於國際上開始對現代裝飾藝術風格的實踐。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德國新福音教堂中所有電熱設備都由西門子公司提供,彩繪玻璃,一應器具全由德國進口,還有教堂上的那口大鐘。教堂裡還有閱覽室,供德國東亞協會和童子軍使用。

一個絕對的遺憾便是德國新福音教堂被徹底地摧毀於1966年的那場動亂中。1990年,一幢象徵這座城市新進步的五星級賓館誕生在德國新福音教堂的舊址上,它叫:靜安——希爾頓。這裡進出的男女們,也許有無數鄔達克的歐洲同鄉們,不知道他們可曾知道鄔達克曾關涉到人類靈魂的這個設計。

1933,鄔達克在上海的輝煌


一個最好的鄔達克誕生在了上海的30年代,那是註定他在上海非常輝煌的時期。

他在創作手法中的隨機應變,使他不費吹灰之力遠遠超越了之前何東住宅開始的古典情趣,他不斷用相當純正的現代主義和對摩天文化的悉心理解,終將自己的事業推向了巔峰。

1933年的6月14日,上海初夏,一個與眾不同的空間在上海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216號誕生了!那天,上海市民有多少無言的,失語般的震撼?一切發生了改變,甚至是一場革命。沿街的建築立面,呈現著橫豎線條與體塊交錯,牆面飾以淺黃色的拉毛粉刷。入口處為高大的鉻合金鋼框玻璃門,兩側牆面貼著黑色大理石。入口處上方還有一個乳白色玻璃雨蓬,它的上面便是由大面積玻璃長窗構成的豎線條,一邊豎立著一個半透明的長方形玻璃燈柱,以30米的高度探入在1933年的上海夜空下。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這不再是遍佈公共租界的新古典主義了,曾幾何時,從公和洋行到克利洋行,這都是幾乎樂此不疲的建築風格,這也不是當時風頭正勁的裝飾藝術主義,放眼整個世界,當時除了紐約,上海是第二個阿迪達可風格的城市。在不同幾何體的有機組合中,鄔達克作了一次相當徹底的告別,告別了反覆糾纏著他內心的古代與近代的幽靈,這個誕生在1933年的大光明大戲院,某種意義上,它的立面讓人們聯想起格羅比烏斯的法古斯工廠,勒.柯布西埃的薩伏伊別墅,密斯.凡.德.羅的巴塞羅那德國館以及萊特的流水別墅。

20年代最後幾年鄔達克在歐洲和美國的連續漫遊,讓他一定充分感受到了新世界建築美學暴動大潮的凶猛沖刷,也許他還不具備上述幾位大師那樣的高度和能量,能用嶄新的建築美學意識形態深刻地搖撼著同時代建築設計師們的靈魂,並讓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著決定性的變化,但對現代主義新建築美學潮流的超常敏感和緊緊相隨,讓他成為一個融會貫通的人物,至少在上海,鄔達克堪稱一位大師。

大光明大戲院,完全顯示了鄔達克對商業建築設計的精準理解與定位,表達了處理複雜地形與複雜功能的特殊能力。而且,他做的收放自如,遊刃有餘。大光明大戲院是鄔達克來到上海後的第42個建築設計。

大光明大戲院歷經兩次城建,第一次是潮州籍商人與美國商人共同投資20萬興建,開張之日,中國著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親自為其剪綵,大光明的稱謂與梅大師有著密切關係,取的是“梅開光明”之意。第二次城建是由一個強人,卡爾登的老闆蘆根先生追加投資110萬元,將舊戲院及附近建築全部推倒重建,由鄔達克建築師設計。

重建後的大光明大戲院,富麗堂皇,一時無二,首部影片《熱血雄心》拉開了這個空間的帷幕。由於上海在20世紀30年代的亞洲領先地位,那些與上海一海之隔的日本人,也跟上海的眾多時髦人士一樣,每每乘坐海輪趕到上海大光明大戲院,看完電影后再回到日本。當然了,那些上海人之所以熱愛電影這種娛樂形式,更多的是分明看清了租界之外那叉腿而立的日本兵那張張陰沉的臉,他們的潛意識要擺脫陣陣恐懼,可能暫時想陶醉於電影好萊塢所營造的天方夜譚的氛圍中,電影院這個特殊空間成了人們集體釋放情感的最好處所。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大光明大戲院到大光明電影院,其實是隔了80年歲月長河的時間記憶,鄔達克設計的挑高12米大廳的黃色天花板,讓天光自由地透射而來的15塊大大的金黃色的玻璃,因了那米粒狀的照耀,而分外迷人。這份光彩,是鄔達克既用了象徵古典主義的直線,又用了象徵現代主義的弧線,確實,在二樓牆與天花板銜接的地方,一條現代主義的弧線正優雅地延伸而去,牽引著人們的視線及身體。

進入大廳,在黃黑格子相間的地坪上,鄔達克刻意設計了看似抽象奇怪的符號,這些符號有著鄔達克姓名的左右結構,漢字的上下結構以及匈牙利國旗的雙十字圖案等要素,理所當然的,這成為了“鄔達克密碼”。從大廳一路走去直到底樓放映廳門口,中間沒有一個臺階。鄔達克用緩緩而上的斜坡取代了尋常的臺階,這種做法極大的方便了那些行走不便的觀眾,80年前,鄔達克就顯示了自己的人本主義設計觀點。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鄔達克對光的設計可謂獨具匠心,無論是他設計的教堂之光,還是電影院的光,他為觀眾精心地營造了一個逐漸弱化的光亮帶:由門外炫目白光過渡到大廳中的迷人金黃光,又由大廳的金黃光過渡到放映廳前的紫羅蘭光,最後,進入放映廳中吞沒一切的暗,當觀眾的視覺逐漸調適的時候,鄔達克讓觀眾的心理也得到了調適。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20世紀90年代的某天,天王巨星張國榮來到大光明電影院與觀眾有個互動。那天,南京路的兩旁站滿了他的粉絲,他們高舉著“張國榮我愛你”的牌子,那天,張國榮的車子本來停在隔壁上海美術品商店門口,卻被狂熱的男女推擁到了大光明電影院的正門口。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這個大光明啊!有多少風情,就有多少故事啊!

那麼,比大光明更引人注目的又是什麼?

如同有了萬國儲蓄會,就有了諾曼底公寓。那麼,同樣的,有了四行儲蓄會,就有了威震上海灘的國際飯店。一部上海發展史,某種意義上,也是一部租界擴張史,更是一部資本不斷積累和推擁的歷史。

毫無疑問,四行在1931年時的卓然不凡,與整個華商的崛起,與華人資本在整個上海灘所佔的比重有著密切關係。那個年份,由榮家,劉家,郭家,簡家所構成的中國四大民間家族在上海灘已風生水起,次一級的呂嶽泉、吳同文們,也各自形成了大小氣候,四行儲蓄會那時那刻的大手筆,有著時代和社會的必然背景。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1934年之前,鄔達克在上海已經完成的作品基本已經功德完滿,鄔達克對大樓的設計,無不顯示著鄔達克的功力。放眼1925年的美國花旗總會,1926年的方西馬大樓,1928年的四行儲蓄會大樓,1932年的廣學會大樓和浸信會大樓,他似乎無所不通,無所不能。只是,他還需要有個標誌性建築,一幢真正的摩天大樓對他的功力作出完美的感嘆號來詠歎一下。

當高度為83.8米的國際飯店在1934年的上海天空下聳立時,鄔達克表達的不僅是他對藝術裝飾主義的精心體會,更可以看做是他對路易.沙利文為代表的美國摩天大樓文化的悉心把握。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鄔達克當然知曉1904年路易.沙利文設計的芝加哥百貨公司大樓,被大火所燒燬了的重建時的種種場景,他也確實與“芝加哥學派”在設計思想上有著天然或後天的暗合,但是,他內心洋溢的以“鋼框架取代傳統的石頭石牆”,即在形態上以現代主義美學思想代替復古主義美學思想的時代精神卻是堅定而飽滿的。

由此,1934年誕生的國際飯店,便形成了這樣一個建築:它既是上海20世紀30年代煥發而出的那份熱情洋溢的文化,更是一個設計精靈對上海在垂直向度上渴望表達的一次詮釋!

作為後期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貝隸銘有這樣一個回憶的畫面:“在臺球廳和電影院旁邊是這座正在施工的大樓,人家說這幢大樓要造24層,可我就是不相信,周圍的樓都只有5層,6層,7層,8層,而這幢樓要有24層,所以每到週末我就去看它慢慢升高”。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鄔達克設計的國際飯店的底層為銀行自用,地下室是堅固的銀行金庫和提供飯店熱水,熱氣的鍋爐房。一層為大廳,二層為票據間,三層為會客室,一二層之間有一個共享空間。飯店主入口設在靜安寺路東南角,靠西僑青年會大樓一側,有圓弧形的玻璃雨蓬遮蔽。門廳內有三部高速電梯運載客人,4至13層為客房,14與15層設餐廳,16層至19層為公寓式套房,19層部分供銀行董事長日常起居,20至22層為機房和冷藏室,22層還有瞭望臺。

盤點鄔達克設計的上海經典老建築(中)

整幢大樓採用了鋼框架結構,剛材比普通剛材有高出3倍的強度,大樓還有當時極為先進的自動滅火噴淋裝置,大樓設計安裝了冷暖氣設備,管道均暗敷於牆內。

大樓採用蒸汽機打樁,所用樁頭均為原木美鬆,最長的樁達39.8米,幾乎是大樓總高的一半,鑑於大樓的樁是又密又深,這讓它在後來的歲月中沉降很少。大樓的外立面,鄔達克基本用了棕色的泰山面磚,這是他自美國花旗銀行外立面用磚以來的一大突破。內部門廳則是山東玉佛石大面積鋪設,柱子與牆壁裝飾的是大理石,淡青與淡黃的色澤,顯得十分高雅和華美。

國際飯店一開業,便成為上海上流社會的聚會場所。1935年,上海各界300餘人在國際飯店的二樓為歡送梅蘭芳出訪蘇聯舉行了一個盛大的茶話會。上海乃至中國國寶之一的梅蘭芳先生笑語盈盈地出現在了這個美妙的空間中。1936年,美國著名的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攜好萊塢明星來到上海,蝴蝶,梅蘭芳等上海演藝界亦在國際飯店為其接風洗塵。在1949年前,宋美齡,張學良,司徒雷登,陳納德等都是國際飯店的常客。當然了,除了上海名流,也有頭戴禮帽,氈帽的,抬頭仰望著國際飯店的高大,以至於帽子掉落到南京路上被風吹得連連打滾的上海人,寧波人。

多少年後,上海毫無疑義的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曾經鄔達克的國際飯店的四周,世貿艾美,明天廣場正從左右兩個方向俯視著國際飯店,儘管如此,高達83.8的國際飯店,曾經保持了“遠東第一高樓”達30年,曾經保持了“上海第一高度”達50年。鄔達克要是知道,他的微笑恐怕會鐫刻在上海的長空中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