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俗語“同樣都是土,有的做觀音,有的做夜壺”背後的故事

泉州俗語“同樣都是土,有的做觀音,有的做夜壺”背後的故事


“同樣都是土,有的做觀音有的做夜壺。”這句泉州俗語說明:條件一樣,結果懸殊。它源出一則真實故事。

晉江磁灶是閩南陶瓷的主要產地之一。早在晉武帝時,便有人在梅溪兩岸建築磁窯生產陶器。到宋、元朝代,磁灶燒製的陶瓷已經發展到三十多種,有甌碗碟盤、盆瓶壺爐、觀音土地(即觀音媽和土地公)等等,遠銷日本和南洋群島。元朝時,吳姓的一支分枝在磁灶村定居後,也是以製陶為生。到明朝後期,吳姓人丁發展到數百人,但仍居於林、傅、朱姓之後,其它的還有十餘姓雜居。這時,村裡出了一個好漢,名叫吳楚,因為率眾攻城造反改變了磁灶的歷史,並流傳相關的故事。

吳楚年輕時,身強力壯,手腳快,目色好,不論做坩壺盆缽,還是水缸酒甕,件件在行,又快又好,被稱為頭手師傅。他愛說笑話,又會體貼人,在吳姓同行中有一定威信。

有一年初夏,正是梅雨季節,天氣時晴時雨,好像故意要捉弄農民和陶工一樣。因為晴朗的天空突然要下陣雨,晒在埕(門口庭院或空地)上的大豆或陶坯就得趕快收起來,才不會被陣雨淋壞。而天空放晴時,人們又得把大豆或陶坯搬出來晒太陽。如此反覆,讓人感到厭煩。一日,萬里無雲,是個大晴天,吳楚早早地將昨夜製成的陶坯搬出來擺得滿埕。到十點鐘,一時天變,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俗語說:“雷響雨就到。”吳楚聽到雷聲霹靂,趕快叫陶工出來搬陶坯避雨。他們大汗淋漓緊腳捷手地來回搬運,眼看一些陶坯難以逃過這陣大雨了。吳楚心裡非常著急,一邊搬一邊對天大聲呼叫:“大雨暫停在下阪橋(村邊一座石橋),待‘寡人’將陶坯收完才落過來!”說來也真巧,風一停,大雨果然在原處一直落。等到吳楚和陶工將埕上的陶坯都收完了,大雨才劈劈啪啪地下個不停。陶工們議論:“吳楚真的會呼風喚雨!古人說皇帝嘴才呼會走、說會動!”“說不定磁灶要出真命天子了!”吳楚聽了,心裡樂開了花,認為也許自己真的是天子命,就萌發了豎旗謀反的念頭。

當時,明皇帝昏庸,不理朝政,奸臣結黨,乘機弄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當地官府只顧盤剝百姓讓自己享樂,哪管賊馬到處搶劫騷擾?吳楚的一個親信就鼓動他招兵買馬、共圖大業,這些正好說到吳楚的心坎上,真是不謀而合。於是,吳楚暗暗派人跟南安、惠安、同安等地吳氏宗親共商大計,然後再由他們祕密串連,擴充實力。鄉親們一聽說吳楚會呼風喚雨,自然口服心服,各地好漢也情願歸順,人數上千。

有一天,各地的頭領在吳楚家裡祕密開會,大家一致推舉吳楚為首領,尊稱他吳楚爺。軍師、各路先鋒都一一選配齊全,並且決定:磁灶離泉州府城十多裡,守城軍隊只有幾百人,攻佔之後可作立足點,再北取福州,南圖漳州,統一全省,進而奪取天下。

會後,吳楚設宴招待各地的頭領。酒過三巡,菜上五道,這時,吳楚的妻子送來一盤滷肉,色美味香,吳楚熱情地招呼客人動手吃肉,可是眾人的筷子夾住肉片都拔不動,你看我,我看你,顯得毫無辦法。最後,整盤滷肉退回廚房,上另一盤菜,大家繼續猜拳行令,一醉方休。

事後,妻子提醒吳楚:“你不要再做皇帝夢了!俗語說得好‘人心不齊,好事難成’。在宴席上,諸位頭領連飲食都不相助,臨難怎能相扶?”吳楚不解地問:“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妻子解釋說:“我煮那盤滷肉,是切片後用針線串起來,想試試眾人的心思,其實當時宴席上只要其中一個人動手將那根線抽掉,大家就可以享受口福了。可是結果怎麼樣呢?人人互相觀望,個個束手無策。這種心態能成大業嗎?”她的肺腑之言,吳楚一句也聽不進去,反而生氣地罵道:“查某人(泉州方言,指女人)無出三腳門外,毫無見識,還敢說三道四。你要知道吃肉是吃肉,打仗是打仗,怎能相提並論?以後不准你胡言亂語,以免誤了我的大事!”妻子心裡暗暗叫苦,擔心事敗之後,必然連累鄉親。

第二次頭領會議又在吳楚家裡召開,主要討論攻城的時間和策略。大家經過商議決定:事不宜遲,就在六月二十日夜攻打泉州城,各路兵馬齊集泉州南門城外,然後統一指揮發起進攻。按照老軍師原來的要求,每個勇士除了帶好兵器外,肩上還要挑著兩盞燈,並沿著田岸路走,利用水稻剛割完,滿田是水,盞盞的燈光倒映水中,就可顯出人數是原來的四倍,以壯軍威。老軍師還提出:攻城時,要在其它六個城門前放火吶喊虛張聲勢,使官府造成誤判出城投降。但這個極好的計策卻被吳楚認為會分散兵力而否定了。會後,大家各歸本位做好準備,以便按時舉事。

約定的日期已到,吳楚為了節省開支,獨斷專橫地擅自改變決定,叫兩個勇士抬著一盞燈。這樣做的結果,使燈光數量減少到原來的四分之一,如果連水中倒影計算在內,就要減少到八分之一了。再加上天氣不好,有兩路人馬沒有按時會齊,攻城時就顯得力量非常不足,再說泉州知府聽說吳楚帶兵攻城,心裡十分害怕地說:“泉州城內官兵只有數百,寡不敵眾,我準備開城門投降。”夫人勸道:“老爺,您切莫驚慌,不如先登城樓看看虛實,然後再作決定。”知府立即帶著隨從登上南門城樓觀看,但見城外火光不多,人聲不旺,料定吳楚的義軍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遂下令守軍勇猛地衝出城外迎戰。吳楚怎能抵擋得住?很快就潰不成軍,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還有的被俘虜。吳楚見大勢已去,只帶著幾個親信,一口氣跑到龍頭嶺頂才歇腳。

泉州知府從俘虜口中得知造反的首領吳楚和各路先鋒的名單,及磁灶村造反的人全是吳姓。於是,官府貼出告示:“勒令吳楚及先鋒必須在十日之內到泉州府衙自首,否則嚴懲不貸。凡謀反者一律斬草除根,杜絕後患。但不連累無辜,百姓可照常安居樂業!”吳楚不理睬官府的告示,繼續與親信東逃西躲,白天提心吊膽怕被發現捉送官府,晚上就在山上草叢林間睡覺,下雨天甚至睡在墓壙內。磁灶村吳氏村民更是驚恐萬狀,男女老幼一齊逃往附近各村的親戚朋友家中避難,生活十分艱苦。十天的時限屆滿,官府不見吳楚自首,立即命令官兵開往磁灶村征剿。時值七月初,村民按照風俗習慣都在各自家門口掛著一盞寫著姓氏的普度燈(也叫路燈)。當官兵到達磁灶村時看見所有的路燈全是林、傅、朱等姓的,覺得非常奇怪。卻不知這些人家確實沒人造反,都是安分守己地過日子;而吳姓人家因為造反闖了大禍,早已逃之夭夭。官兵錯誤地認為:一定是吳姓造反的村民奸詐狡猾,故意懸掛其它姓氏的燈,企圖欺騙官兵矇混過關。於是帶兵進剿的官長獸性大發,一聲令下,士兵立即進行殘酷的血腥大屠殺。一夜之間,數千的無辜百姓遭斬盡殺絕,到處是屍體和血跡,實在慘不忍睹。磁灶村至今還保留著“流腸埕”的地名。

血腥屠殺之後,外出逃難的吳氏村民紛紛返回磁灶村。吳楚和親信仍心有餘悸,不敢回村,整天好像驚弓之鳥一樣,過著痛苦的流浪生活。吳楚前思後想,怨嘆道:“劉邦和朱元璋造反做了皇帝,我造反卻落得如此悲慘下場!真是‘同樣都是土,有的做觀音,有的做夜壺’!”正是這句話,後來在民間中流傳成為泉州俗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