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朋友圈30天后,發生了什麼?'

"
"
關閉朋友圈30天后,發生了什麼?

霍華德·貝朗思【美】

文|若杉

01

某天看《圓桌派》,主持人竇文濤說:“我把朋友圈給關了,原因是看著別人過得好,鬧心,乾脆就給關了”。

聽到竇文濤說關掉朋友圈的那一刻,我也順手把自己的朋友圈也給關了,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好歹也算個自媒體人,與外界聯繫算是工作之一。

最近這些日子,陸陸續續聽到有朋友說,把朋友圈給關了,原因不一。

有的嫌浪費時間; 有的之前發多了自拍,良心發現,防止自己自戀爆棚,也關了; 也有的覺得朋友圈質量越來越差,除了廣告就是公司宣傳,所以也關了。

像我這樣莫名其妙一瞬間關掉朋友圈,好奇的成分居多,只想看看如果生活中少了這部分,會發生什麼。

原本以為生活會因此失掉一大塊,沒有失魂落魄,至少也會若有所失。

沒想到30天很快就過去,結論是:什麼都沒有發生。

甚至在關閉朋友圈的第七天才想起來,原來我把朋友圈關了。想起之前無意識地刷朋友圈的時間,有點心疼那些被刷刷刷浪費掉的時間。

原來自己根本沒有想象的那般,依賴朋友圈。

倒是省出來的時間,用在看書,用在發呆,思考自己比關心別人更多,夜深人靜睡不著的時候,以往都會無意識地拿出手機,各種刷,偶爾碰到同樣沒睡的朋友,還順便惺惺相惜、同命相連的聊幾句。現在好了,關了朋友圈,睡不著的時候,放一點白噪音或者抓起枕邊的任意一本書,翻幾頁,然後順利睡去。

原來關圈還有助眠的作用,算是偶爾得到的收穫。

02

"
關閉朋友圈30天后,發生了什麼?

霍華德·貝朗思【美】

文|若杉

01

某天看《圓桌派》,主持人竇文濤說:“我把朋友圈給關了,原因是看著別人過得好,鬧心,乾脆就給關了”。

聽到竇文濤說關掉朋友圈的那一刻,我也順手把自己的朋友圈也給關了,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好歹也算個自媒體人,與外界聯繫算是工作之一。

最近這些日子,陸陸續續聽到有朋友說,把朋友圈給關了,原因不一。

有的嫌浪費時間; 有的之前發多了自拍,良心發現,防止自己自戀爆棚,也關了; 也有的覺得朋友圈質量越來越差,除了廣告就是公司宣傳,所以也關了。

像我這樣莫名其妙一瞬間關掉朋友圈,好奇的成分居多,只想看看如果生活中少了這部分,會發生什麼。

原本以為生活會因此失掉一大塊,沒有失魂落魄,至少也會若有所失。

沒想到30天很快就過去,結論是:什麼都沒有發生。

甚至在關閉朋友圈的第七天才想起來,原來我把朋友圈關了。想起之前無意識地刷朋友圈的時間,有點心疼那些被刷刷刷浪費掉的時間。

原來自己根本沒有想象的那般,依賴朋友圈。

倒是省出來的時間,用在看書,用在發呆,思考自己比關心別人更多,夜深人靜睡不著的時候,以往都會無意識地拿出手機,各種刷,偶爾碰到同樣沒睡的朋友,還順便惺惺相惜、同命相連的聊幾句。現在好了,關了朋友圈,睡不著的時候,放一點白噪音或者抓起枕邊的任意一本書,翻幾頁,然後順利睡去。

原來關圈還有助眠的作用,算是偶爾得到的收穫。

02

關閉朋友圈30天后,發生了什麼?

想起幾年前,也發生過這麼一件事。

那個時候,我還在公司上班,某天下班回家,路上被一個長得毫無侵犯感的姑娘扒了手機,後知後覺的我,走出幾百米,才反應過來。回頭一看,姑娘早已沒了蹤影,我只能沮喪地獨自回家。幸好那會兒手機支付還不如現在發達,否則可能連回家都困難了。

又恰巧第二天是個小假期,很早就約了姐妹們出遊,所以,沒有時間去買手機。於是,借朋友的手機給媽媽打了電話,說明情況,然後,就“無手機一身輕”的上路了。

第一天,確實有些不適應,尤其是看著朋友們拿著手機拍照、發微博的時候,自己兩手空空,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但從第一天晚上開始,開始覺得有一種輕盈感,不低頭看手機,就會對朋友說得每一句話更在意,因為沒有手機,沒法時時刻刻拍照,就想用眼睛更多地記錄下看過的每一處景緻,所以,感官更敏銳。

更重要的,反正手機丟了,除了身邊的朋友,誰都找不到我,不用擔心旅途被突然到來的電話打斷,竟莫名地無限心安。

這樣到第二、第三天,竟然有點喜歡上沒有手機的生活,很認真的在心底盤算,有沒有可能完全不用手機,或者晚一點、再晚一點,去補一個新的手機。

雖然後來,還是沒有抵擋手機在生活中必需品的位置,成為了手機一族。

但直到現在,都懷念那三天,不帶手機的日子。

03

"
關閉朋友圈30天后,發生了什麼?

霍華德·貝朗思【美】

文|若杉

01

某天看《圓桌派》,主持人竇文濤說:“我把朋友圈給關了,原因是看著別人過得好,鬧心,乾脆就給關了”。

聽到竇文濤說關掉朋友圈的那一刻,我也順手把自己的朋友圈也給關了,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好歹也算個自媒體人,與外界聯繫算是工作之一。

最近這些日子,陸陸續續聽到有朋友說,把朋友圈給關了,原因不一。

有的嫌浪費時間; 有的之前發多了自拍,良心發現,防止自己自戀爆棚,也關了; 也有的覺得朋友圈質量越來越差,除了廣告就是公司宣傳,所以也關了。

像我這樣莫名其妙一瞬間關掉朋友圈,好奇的成分居多,只想看看如果生活中少了這部分,會發生什麼。

原本以為生活會因此失掉一大塊,沒有失魂落魄,至少也會若有所失。

沒想到30天很快就過去,結論是:什麼都沒有發生。

甚至在關閉朋友圈的第七天才想起來,原來我把朋友圈關了。想起之前無意識地刷朋友圈的時間,有點心疼那些被刷刷刷浪費掉的時間。

原來自己根本沒有想象的那般,依賴朋友圈。

倒是省出來的時間,用在看書,用在發呆,思考自己比關心別人更多,夜深人靜睡不著的時候,以往都會無意識地拿出手機,各種刷,偶爾碰到同樣沒睡的朋友,還順便惺惺相惜、同命相連的聊幾句。現在好了,關了朋友圈,睡不著的時候,放一點白噪音或者抓起枕邊的任意一本書,翻幾頁,然後順利睡去。

原來關圈還有助眠的作用,算是偶爾得到的收穫。

02

關閉朋友圈30天后,發生了什麼?

想起幾年前,也發生過這麼一件事。

那個時候,我還在公司上班,某天下班回家,路上被一個長得毫無侵犯感的姑娘扒了手機,後知後覺的我,走出幾百米,才反應過來。回頭一看,姑娘早已沒了蹤影,我只能沮喪地獨自回家。幸好那會兒手機支付還不如現在發達,否則可能連回家都困難了。

又恰巧第二天是個小假期,很早就約了姐妹們出遊,所以,沒有時間去買手機。於是,借朋友的手機給媽媽打了電話,說明情況,然後,就“無手機一身輕”的上路了。

第一天,確實有些不適應,尤其是看著朋友們拿著手機拍照、發微博的時候,自己兩手空空,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但從第一天晚上開始,開始覺得有一種輕盈感,不低頭看手機,就會對朋友說得每一句話更在意,因為沒有手機,沒法時時刻刻拍照,就想用眼睛更多地記錄下看過的每一處景緻,所以,感官更敏銳。

更重要的,反正手機丟了,除了身邊的朋友,誰都找不到我,不用擔心旅途被突然到來的電話打斷,竟莫名地無限心安。

這樣到第二、第三天,竟然有點喜歡上沒有手機的生活,很認真的在心底盤算,有沒有可能完全不用手機,或者晚一點、再晚一點,去補一個新的手機。

雖然後來,還是沒有抵擋手機在生活中必需品的位置,成為了手機一族。

但直到現在,都懷念那三天,不帶手機的日子。

03

關閉朋友圈30天后,發生了什麼?

這兩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我們的生活,並沒有自己認為的那樣缺乏,要通過賺更多的錢,耗費更多的時間,來滿足或物質、或精神上的需求。

事實上,有時候,之所以覺得生活在負重前行,只不過是自己給生活本身加上了太多“必須要”“不得不”,讓生活本身變累、變焦慮了。

有一段時間,網上盛傳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文章中,這位高管媽媽算了一筆賬:

女兒去一趟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7月份鋼琴考級,每週要上兩節鋼琴課,200元一節,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這麼幾項加起來就要35000元了。

記得當時,這篇文章成功引起了媽媽圈的共鳴和焦慮。

但仔細一看,你就會發現,這位媽媽把生活的每一個附加項都變成了必須項;

美國遊學是必須,鋼琴班是必須,游泳班是必須,英語、奧數、作文的培訓班也是必須。

其實,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算,這篇文章可以無限升級、續寫下去,《月薪十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月薪百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

所以,讓生活真正變得辛苦的,不是孩子的暑假,也不是月薪三萬,而是一個焦慮的母親,不知選擇的,想把自以為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壓垮了錢包,也會最終壓垮孩子。

物質越來越多,選擇越來越多,帶給我們的,有擁有選擇的狂喜,但更多的是不知選擇的焦慮。

就像這位高管媽媽,在遊學、鋼琴、英語、奧數、作文中早已選不出哪個是必須,哪個是錦上添花,所以,只剩下了焦慮。

就像很多剛上班不久得年輕人,把Dior、LV當成必須,結果生活中,空留下了日益增長的消費慾望與日益乾癟的錢包之間的衝突,又怎會不焦慮?

04

"
關閉朋友圈30天后,發生了什麼?

霍華德·貝朗思【美】

文|若杉

01

某天看《圓桌派》,主持人竇文濤說:“我把朋友圈給關了,原因是看著別人過得好,鬧心,乾脆就給關了”。

聽到竇文濤說關掉朋友圈的那一刻,我也順手把自己的朋友圈也給關了,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好歹也算個自媒體人,與外界聯繫算是工作之一。

最近這些日子,陸陸續續聽到有朋友說,把朋友圈給關了,原因不一。

有的嫌浪費時間; 有的之前發多了自拍,良心發現,防止自己自戀爆棚,也關了; 也有的覺得朋友圈質量越來越差,除了廣告就是公司宣傳,所以也關了。

像我這樣莫名其妙一瞬間關掉朋友圈,好奇的成分居多,只想看看如果生活中少了這部分,會發生什麼。

原本以為生活會因此失掉一大塊,沒有失魂落魄,至少也會若有所失。

沒想到30天很快就過去,結論是:什麼都沒有發生。

甚至在關閉朋友圈的第七天才想起來,原來我把朋友圈關了。想起之前無意識地刷朋友圈的時間,有點心疼那些被刷刷刷浪費掉的時間。

原來自己根本沒有想象的那般,依賴朋友圈。

倒是省出來的時間,用在看書,用在發呆,思考自己比關心別人更多,夜深人靜睡不著的時候,以往都會無意識地拿出手機,各種刷,偶爾碰到同樣沒睡的朋友,還順便惺惺相惜、同命相連的聊幾句。現在好了,關了朋友圈,睡不著的時候,放一點白噪音或者抓起枕邊的任意一本書,翻幾頁,然後順利睡去。

原來關圈還有助眠的作用,算是偶爾得到的收穫。

02

關閉朋友圈30天后,發生了什麼?

想起幾年前,也發生過這麼一件事。

那個時候,我還在公司上班,某天下班回家,路上被一個長得毫無侵犯感的姑娘扒了手機,後知後覺的我,走出幾百米,才反應過來。回頭一看,姑娘早已沒了蹤影,我只能沮喪地獨自回家。幸好那會兒手機支付還不如現在發達,否則可能連回家都困難了。

又恰巧第二天是個小假期,很早就約了姐妹們出遊,所以,沒有時間去買手機。於是,借朋友的手機給媽媽打了電話,說明情況,然後,就“無手機一身輕”的上路了。

第一天,確實有些不適應,尤其是看著朋友們拿著手機拍照、發微博的時候,自己兩手空空,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但從第一天晚上開始,開始覺得有一種輕盈感,不低頭看手機,就會對朋友說得每一句話更在意,因為沒有手機,沒法時時刻刻拍照,就想用眼睛更多地記錄下看過的每一處景緻,所以,感官更敏銳。

更重要的,反正手機丟了,除了身邊的朋友,誰都找不到我,不用擔心旅途被突然到來的電話打斷,竟莫名地無限心安。

這樣到第二、第三天,竟然有點喜歡上沒有手機的生活,很認真的在心底盤算,有沒有可能完全不用手機,或者晚一點、再晚一點,去補一個新的手機。

雖然後來,還是沒有抵擋手機在生活中必需品的位置,成為了手機一族。

但直到現在,都懷念那三天,不帶手機的日子。

03

關閉朋友圈30天后,發生了什麼?

這兩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我們的生活,並沒有自己認為的那樣缺乏,要通過賺更多的錢,耗費更多的時間,來滿足或物質、或精神上的需求。

事實上,有時候,之所以覺得生活在負重前行,只不過是自己給生活本身加上了太多“必須要”“不得不”,讓生活本身變累、變焦慮了。

有一段時間,網上盛傳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文章中,這位高管媽媽算了一筆賬:

女兒去一趟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7月份鋼琴考級,每週要上兩節鋼琴課,200元一節,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這麼幾項加起來就要35000元了。

記得當時,這篇文章成功引起了媽媽圈的共鳴和焦慮。

但仔細一看,你就會發現,這位媽媽把生活的每一個附加項都變成了必須項;

美國遊學是必須,鋼琴班是必須,游泳班是必須,英語、奧數、作文的培訓班也是必須。

其實,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算,這篇文章可以無限升級、續寫下去,《月薪十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月薪百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

所以,讓生活真正變得辛苦的,不是孩子的暑假,也不是月薪三萬,而是一個焦慮的母親,不知選擇的,想把自以為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壓垮了錢包,也會最終壓垮孩子。

物質越來越多,選擇越來越多,帶給我們的,有擁有選擇的狂喜,但更多的是不知選擇的焦慮。

就像這位高管媽媽,在遊學、鋼琴、英語、奧數、作文中早已選不出哪個是必須,哪個是錦上添花,所以,只剩下了焦慮。

就像很多剛上班不久得年輕人,把Dior、LV當成必須,結果生活中,空留下了日益增長的消費慾望與日益乾癟的錢包之間的衝突,又怎會不焦慮?

04

關閉朋友圈30天后,發生了什麼?

看過一本書,叫《極簡主義》。

作者是兩位30多歲的美國年輕人,他們都曾經在貧困的家庭長大,堅信幸福快樂的關鍵就是金錢。

他們以為,父母之所以過得不快樂,就是因為沒有掙到很多錢,所以,只要跨越那道隨心所欲花錢的門檻,就一定會快樂。

後來,通過努力,他們都做到了,成為了年紀輕輕就擁有六位數年輕的企業高管,也實實在在地享受了一把擁有金錢的快樂,買華麗衣服,度豪華假期,購買消費型電子產品和各種用不上的東西。

但這些,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持久的快樂。起初,他們以為是自己錯估了對金錢的期望,於是,給自己的目標,從一開始的年薪五萬美金一直上調,到六萬、七萬、十萬美金。兩個年輕人一次次地完成了自己設定的金錢目標,但並沒有獲得如期的快樂。相反,焦慮、壓力、不堪重負以及抑鬱接踵而至。

最終,他們決定反向操作,扔掉家裡90%的東西,只留下生活中自己喜歡的、生活中實實在在用得到的東西。在扔扔扔的過程中,最終發現,人生最重要的不過是五件事: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和奉獻。

健康自不必說,沒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談。

哪怕有一天你真的過上理想的生活,一覺醒來,發現無人分享,也是一種悲哀,所以,人際關係也很重要。

不管你多麼富有,無所事事都會讓人覺得沮喪,因此,我們需要找到自己持久的、擁有熱情的事情。

最後,成長和奉獻聯手構建了一個人生活的意義:體會自己持續的成長,為他人做出貢獻。

第一次在書中讀到,兩個年輕人總結出的這五件人生最重要的事兒,覺得簡單、精闢,就如同他們奉行的極簡主義。

我們日日縱身在生活的洪流中,以為自己“必須”擁有很多東西,以為自己“必須”獲得更多的東西,其實,真正能夠構建穩定、快樂生活的,不過是這簡簡單單的12個而已。

願你,沒有在無意義的“必須”裡,疲憊了自己,模糊了方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