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筆桿子的十條“真經”

文學 政治 文章 政法 伊春烏伊嶺檢察頭條 2017-06-26

2017-06-21 黨建網微平臺

1

守住“原則”

原則,就是思想正確,這是底線。機關公文一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政治性”。文稿工作者要有很高的理論思想水平,提倡什麼、反對什麼,都要有清醒的理論判斷,絕不能與黨的大政方針相互衝突。懂政治,體現到機關公文中,就是要做到每一個詞語都要正確,特別是對一些流行、時髦詞語要有深刻的辨別力。

2

瞄準“問題”

轉文風最關鍵的就是要讓機關公文“有用”,要麼明確方法,要麼給人啟示,要麼提供信息,不能言之無物。起草好一份講話稿,首先要明確這個稿子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必須搞清楚,這項工作在推進中有什麼認識需要深化?有什麼底線需要劃定?有什麼經驗可以推廣?只有從工作中來、直奔問題去,吃透問題、解決問題,這篇稿子才寫得實、才有用。

3

對標“頂層”

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是各級黨政組織工作的指南。作為機關人員,只有深刻領會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才能在公文里正確體現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才能保證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精神在當地的貫徹和落實。所以,我們要把學習領會中央的最新精神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作為一項“基本功”,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弄懂吃透、信手拈來、瞭然於胸,這樣寫出的文稿才能把準方向、抓住關鍵、有的放矢。

4

提煉“思想”

簡明扼要,是公文寫作的基本要求。要把握問題關鍵,提煉核心觀點。要理清思路、列出主要提綱,闡明觀點、陳述事實不能一盤散沙,要娓娓道來,做到條理清晰、前後連貫、全文一體。要注重遣詞用字,刪除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做到“篇無累句,句無累字”。

5

會說“人話”

寫稿子要說“人話”,要說大家聽得懂的話。機關公文寫出來是給人看、給人讀的,不能只是作者自己懂了,就認為別人一定也能理解。機關公文講求於平淡之中見神奇,要多用敘述、說明、議論,少用或者不用描寫、誇張、渲染等手法,直截了當說事情。遣詞造句要力求大眾化,多用簡單明瞭的大白話,少用生僻晦澀的專業術語,適當合理地使用約定俗成的簡稱,做到雅俗共賞,平實易懂。

6

能講“故事”

機關公文講究規範,但並不等於呆板,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靈活採取多種表現形式,幫助讀的人更好理解把握。比如調研報告,不能全是“典型經驗—存在問題—工作建議”這種老套路,要根據實際情況,用講“故事”的方法把時間、地點、背景、人物、事件敘述出來,把調研的感受、看到的事情、得到的啟示,鮮活地傳遞給讀者。再比如新聞報道,在一個成熟的觀點和統一的主題統領下組織素材,通過新聞故事的形式把具有啟示性的精神內涵表達出來,才能真正讓報道吸引人、打動人、感染人,真正起到對外宣傳的功效。

7

巧用“經典”

適當地引經據典,有時可以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引經據典不能生搬硬套,不能過多過濫。一般而言,引經據典僅限於一些事務性公文中,如領導講話、調研報告等文種;但在通用性公文中一般不容許引經據典,特別是有些莊重嚴肅的公文,如請示、命令、通告、批覆等是絕對不能使用的。

8

挑戰“極限”

對於公文寫作來說,所謂天賦、所謂文字功夫的基礎,都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要吃得虧,捨得練,多學多看多寫。文章不怕反覆磨,要想寫好一篇公文,必須堅持標準、反覆打磨,不輕易脫手,思想上要捨得辛苦。起草公文要注意修改,自己反覆看,請別人幫助看,放一陣後再看,不斷髮現毛病,一遍又一遍修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9

勤於“積累”

這裡的積累,一方面是積累資料信息,另一方面是積累思想觀點。

積累資料信息,我認為大致可以分為5類:一是中央大政方針和重要言論;二是中央和上級的重大部署、重要文件;三是國內外的重大事件、經驗典型;四是權威人士、專家學者的觀點看法;五是本級基本情況和工作運行情況。

積累思想觀點,就是要多思考。寫稿子說是“寫”,但關鍵還是思考,把問題想清楚了、想透徹了,“寫”就只是從腦袋到紙上的一個簡單搬運過程。文稿工作要處處留心、勤于思考,解析新聞報道背後的政治考量、政策風向,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通過日積月累,不斷提高自己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寫稿子才能做到透過現象直擊本質。

10

集中“智慧”

文稿工作更多依靠集體智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特別是重要文稿的寫作過程中,無論是提綱的草擬,佈局的調整,還是文字的斟酌,大家都坐在一起進行平等的交流、熱烈的討論,每一次討論都會使文稿質量有一個大的提升。同時,也只有這樣集體“作戰”的工作方式,才能始終保持文稿的高質量、高水準。

(據“老筆頭”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