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曾痛批曹植《七步詩》,自己卻作了一首這樣的

文學 曹植 郭沫若 曹丕 魯迅 一往文學 2018-11-29

七步詩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七步詩》大家早就耳熟能詳,大多數兒童讀物都會講述這個故事:哥哥曹丕殘害兄弟,曹植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對弟弟殘忍下手。

公元220年,六十六歲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榮升魏王,但曹植的學識和志向讓他總放心不下。一次朝會上,曹丕要求曹植七步內作詩一首,否則便會面臨殺頭。這個故事最早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

郭沫若曾痛批曹植《七步詩》,自己卻作了一首這樣的

曹丕應聲而做,“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詩的後四句便被流傳下來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郭沫若曾痛批曹植《七步詩》,自己卻作了一首這樣的

《七步詩》之真偽

為何會有兩種版本的七步詩?曹植七步作詩的故事是否屬實?因此這首詩的來歷一直受到質疑,因為它在現存最早的幾種宋曹植詩文集中均未見收,直到由明人輯校刊刻的曹集中才開始呈現。

餘秋雨認為,曹丕擠壓和迫害過自己的弟弟曹植,這應該是事實,有不少資料都可以證明。但曹丕這樣一個要面子的聰明人,不大可能在宮殿上做這樣殘暴而又兒戲式的惡作劇。讓弟弟走七步寫出一首詩,否則就殺頭,這是當眾炫耀自己對中國儒家親情倫理的踐踏,曹丕絕不是這種“爆炸式”的人物。而且,七步吟四句詩出來,又沒有特殊要求,對任何一箇中國古代文人來說都不是難事,曹丕更知道作為大詩人的曹植的寫詩能力,因此要刁難他也不會做得這麼笨。

因此餘秋雨判斷這首詩可能是真的,但故事是假的,“這首詩比喻得體,有樂府風味,很可能確實出於曹植的手筆,但後人為此虛構了一個宮廷上的戲劇場面,那就是強加給曹丕的了。”

魯迅:《替豆萁伸冤

郭沫若、魯迅都是現代文學史上的巨匠,卻也素來不和,郭沫若罵魯迅是“封建餘孽”、“二重反革命”,魯迅反譏郭沫若為“才子加流氓”、“一副創造臉”。但他們都曾經有個共同的敵人——曹植的《七步詩》。

郭沫若曾痛批曹植《七步詩》,自己卻作了一首這樣的

1925年,魯迅在文章《咬文嚼字》中說:“據考據學家說,這曹子建的七步詩是假的。但也沒有什麼大相干,姑且利用它來活剝一首,替豆萁伸冤。”(見《華蓋集》)

《替豆萁伸冤》

魯迅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燼你熟了,正好辦教席!

魯迅的這首七步詩,可以說文學水平確實不高,可在當時卻大受歡迎。

因為那時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楊蔭榆與段祺瑞政府沆瀣一氣,專門迫害學生,和魯迅熟識的學生劉和珍和許廣平也在內。魯迅對被迫害的學生很是同情,於是寫了一首反七步詩表達自己的憤怒。“辦教席”是指楊蔭榆在北京西安飯店宴請,和眾多評議員一起商議開除許廣平和劉和珍等人。

因此,魯迅這首文學水平不高的詩受歡迎是因為他替學生(豆萁)伸冤,有借古詩寫時事,反彈琵琶的效果。

郭沫若曾痛批曹植《七步詩》,自己卻作了一首這樣的


郭沫若:《反七步詩》

不久後郭沫若也寫了一首《反七步詩》,結果卻慘遭謾罵。

郭沫若曾痛批曹植《七步詩》,自己卻作了一首這樣的

《反七步詩》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魯迅已經對“豆萁”別出心裁了,郭沫若卻還想在魯迅的基礎上挖掘出更多新意。他認為曹植雖然“粲溢今古,卓爾不群”;但也驕縱任性,恃才傲物,自《洛神賦》以下數篇作品“摹仿痕跡異常顯露”云云。至於著名《七步詩》,郭沫若更是顛覆地寫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說,固然可以感覺到真的煎迫未免過火;如果站在箕的一方面說,不又是富於犧牲精神的表現嗎?”

因此他在自己的《反七步詩》裡,大加歌頌豆萁燃燒自己的奉獻精神。

但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因為說“曹丕為了曹植無私奉獻”簡直是顛覆三觀。郭沫若的這首詩挑戰了人們的歷史常識,更挑戰了人們的情感認知,所以很多人認為郭沫若顛倒是非,不分黑白,甚至有故意標新立異、譁眾取寵之嫌。

《反七步詩》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魯迅已經對“豆萁”別出心裁了,郭沫若卻還想在魯迅的基礎上挖掘出更多新意。他認為曹植雖然“粲溢今古,卓爾不群”;但也驕縱任性,恃才傲物,自《洛神賦》以下數篇作品“摹仿痕跡異常顯露”云云。至於著名《七步詩》,郭沫若更是顛覆地寫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說,固然可以感覺到真的煎迫未免過火;如果站在箕的一方面說,不又是富於犧牲精神的表現嗎?”

因此他在自己的《反七步詩》裡,大加歌頌豆萁燃燒自己的奉獻精神。

但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因為說“曹丕為了曹植無私奉獻”簡直是顛覆三觀。郭沫若的這首詩挑戰了人們的歷史常識,更挑戰了人們的情感認知,所以很多人認為郭沫若顛倒是非,不分黑白,甚至有故意標新立異、譁眾取寵之嫌。

郭沫若曾痛批曹植《七步詩》,自己卻作了一首這樣的

當時的文壇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風氣,但郭沫若崇尚“以事求是,古為今用”。因此《反七步詩》更多的目的是把曹植像個靶子一樣打倒。現在看來,也無需對郭沫若更多的批判,這是按照文學成就來看,曹植的《七步詩》水平是遠高於魯迅和郭沫若的

南朝謝靈運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這或許對曹植有過多溢美,但歷來詩論家都給予了曹植相當高的評價。鍾嶸說他“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李白也讚美他“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白之不敏,竊慕高論。”

在很多人心中,曹植是與李白、杜甫齊名的一流詩人。王士禎有言:“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還有人說:“千古詩人,唯子美(杜甫)可配陳思王(曹植)。”

郭沫若曾痛批曹植《七步詩》,自己卻作了一首這樣的

郭沫若太急於批判復古的風氣,反而忽略了曹植文采與辭華,認為曹植的地位崇高就是“華而不實”,結果給自己落了個不好的聲名,實在是少了些大文學家的風度。你認為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