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消逝的青春,永久的記憶——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匆匆那年,消逝的青春,永久的記憶——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一進五月,想起榆樹師範校園裡的丁香花來。

在前後兩棟平房教室中間的空地上,排列著十來叢丁香樹,每一叢都有十幾株或幾十株,搭連形成高聳的球狀,遠遠望去,是淡紫色的一大片,散發著濃郁的香氣,熱烈而不失高雅,清苦而不失幽香。

花叢下,是一群高談闊論意氣風發的少年,一會兒說到魯迅,一會兒提到舒婷,一會兒扯到巴爾扎克,一會兒又轉到劉心武的《班主任》、王蒙的《青春萬歲》、葉辛的《蹉跎歲月》……時不時的朗聲大笑,瞬間便有“世界是屬於我們的”那種感覺;時不時的又滿臉憂傷,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樣子。

這就是當初在榆樹師範學校讀書的我們,準確地說,是和我一樣有著文學情結的文友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這個國家的文學經過十年的冰凍季,迎來了開江開河般的“回潮期”,祖國的大江南北迎來了文學的春天。那時的榆師校園,文學氛圍如丁香花般芳香四溢,校園的小路上,或是樹蔭下,假山旁,常見手握著一本雜誌刊物的學生們,彼此在談論著詩歌、散文或是小說,說得有條有理,聽得津津有味。文學,是那一代人心中的崇高字眼;當作家,是那一代人的瑰麗之夢。丁香樹啊,寫滿了我們與文學青澀而美好的故事。

匆匆那年,消逝的青春,永久的記憶——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提起那時校園裡的文學名人,莊桂良同學是首屈一指的大詩人。桂良同學高高的個子,戴著黑框眼鏡,穿著一身土黃色的衣服,他一邊走路,一邊思考,見了面,是微微一笑。剛一入學,他的作文《大秋果》就當作範文,教文選和寫作課的柏英老師聲情並茂地讀著,我們見識到了桂良同學的文學功力,嘖嘖稱讚著,一下課,目光就尋著桂良同學了。後來,桂良的一首首詩歌,在省內外報刊發表,在全校引起了轟動,也助推了榆師校園的文學熱潮,大有春色滿園關不住的態勢。一個時期以來,一大批喊著“搞文學”口號的學生們,以桂良同學為標杆兒,或詩或文地寫將開來,湧現出一大批具有榆師特色的文學新人。桂良同學沒有任何“大腕兒”的架子,很有兄長的樣子,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勤勉耕耘,總是鼓勵著我,一直到現在,他都在關注著我的每個點滴進步,是我文學路上的引領之人。只是我才疏學淺,天分有限,沒有什麼成就可言,辜負了他的一番苦心,實在慚愧啊。

匆匆那年,消逝的青春,永久的記憶——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我們的師哥師姐們早就表現不凡了,為我們做出了表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馮立中師兄是大家公認的大才子,他中等身材,穿著草綠色的軍裝,領鉤和第一隻鈕釦是鬆開的,顯得灑脫自然。立中兄不好言語,眼睛總是在觀察著什麼,在全省師範生作文比賽中,他和師妹張金萍都獲了大獎。立中兄的文章好像是與當兵夢想有關的,有一句好像是說,他很羨慕那套海軍服,夢裡自己穿著海軍衫,胸前掛著望遠鏡,寫得很是生動傳神。張金萍師妹獲獎的好像是首詩歌,名字好像是《校園路》,很精彩的詩歌,真是後生可畏啊。在大飯廳裡,學校組織了很隆重的表彰大會,立中兄發言時,健步登臺,端坐在椅子上,挽了挽袖子,袖管兒向上擼了擼,望了望臺下,對著麥克風清了清嗓子,給我們作著精彩發言,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師兄張瀾的詩歌發表在《北京文學》上(好像是這本刊物),立中兄馬上找到我,給我朗誦起張瀾師兄的那首詩,心潮澎湃的樣子,比自己發表了還高興。畢業後,立中兄一直筆紙為伴,寫出了那麼多大部頭作品,成為省內外知名的大作家,在滾滾紅塵裡,他熱心助人誠實為人的那顆心沒有變,那種堅持真理寧折不彎的情懷沒有變。一見面,他會緊緊攥著你的手,馬上說——我們又幸會了,哈哈哈……師弟師妹們也不甘落後,孟德會師弟的文筆嶄露頭角就卓爾不群,清新獨特,充滿著青春的激情。德會弟的為人為文始終在激勵著我,這些年我們互相關懷著、鼓勵著,常見他有大作出現,還是那樣豪情滿懷,讓人激動不已。郭巖師弟的字寫得好,文章寫得也漂亮,那篇散文《北國雪》,至今還有深刻印象,如今,已為人民警察的他,在為人民、為國家保駕護航的崗位上,定會書寫著少年壯志不言愁了。唐繼東師妹是有名的才女,寫作很有名氣,如今是知名作家,常有散文見於報刊,她說,她有一個很大的願望,就是寫一部關於榆樹師範的書,堅信,她是能寫成的,也能寫好的,肯定是一部精品力作!

匆匆那年,消逝的青春,永久的記憶——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那時,除了學習功課外,我們“一小撮”志同道合的文友,大多時間是談論著文學,關注著當代文學的走向。我們如飢腸轆轆的行者,鑽進學校的圖書館,走進新華書店,去惡補在文學上的先天不足。那時的寒暑假前,搶著先兒到學校圖書館,借足了要看的書,背在身上,踏上回家的客車,心中盤算著假期裡的閱讀安排。那時的假期,幾乎白天是不能幹待的,像我一樣家庭困難的學生,免不了外出掙錢,讀書的時間,就放在了晚上。這個習慣,我一直堅持到了現在,床頭總有那一撂要看的書,睡前不看一看書,就覺得缺少了什麼。忙了一天,躺在床上,翻開飄著油墨香氣的書頁,就想起在榆師那丁香花開的日子。

那時,榆樹文化館辦了《習作輔導報》,主編是李勁鬆老師,他可是我心中的上帝,是我認識的第一位大編輯。說是認識,也是在學校的一次文學活動上,勁鬆老師應邀出席,我遠遠地坐在下面,從遠處見面的。能在那張報紙上發表文章,哪怕是幾行小詩,也是很了不起的大事情了。莊桂良同學已是知名的詩人,在這張本縣的報紙屢屢上稿就自不必說了。李國靖是我上一屆的師哥,他在這張報紙上經常有文章發表,寫得是鏗鏘有力,我經常向他請教中稿的奧祕,他總是說出三個字——堅持寫。前幾年初冬的一個下午,在3路公交車上,我與國靖見了面,他和我談起了榆樹師範,談到了那時的文學和寫作,談得熱火朝天,我們竟然都坐過了站點兒,兩個人相視笑了起來。沒想到,那一次是我們的永別,不久他因病去世了,得知這一訊息,心裡真的很是悲傷——願國靖兄在雲端之上,書寫五月的故事吧!

匆匆那年,消逝的青春,永久的記憶——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那些年,在學校堅持寫作的同學不在少數。我們那屆一班的董久銘同學,在《東方少年》雜誌上發表了詩歌,叫《我們是東方少年》,被轉載在學校的黑板報上,引無數同學駐足觀瞧。久銘的詩大氣磅礴,看到他的詩,就想到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一班的尤佔福同學個子不高,黑黑的,瘦瘦的,常和桂良同學在一起,也在報刊發表詩歌和散文,受到同學們的挑指好評。四班的雷振清同學,戴著一頂前進帽,穿著立領的深色中山裝,是校園裡的文學明星。老雷(我們當時的尊稱)才思敏捷,筆耕不輟,大報小報的發表詩歌,和桂良同學一樣,得到了學校領導大會小會上的表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景鳳鳴同學戴著一副細邊眼鏡(不常戴,是偶而),常在丁香樹下凝望。鳳鳴同學勤學習,愛思考,他在我的鄰班,雖不在一個班,但能心心相通,他在《吉林教育》雜誌上發表了散文《葉粥散記》,著實轟動不小,作為一個師範生,能在這樣大的刊物上發表文章,足見他的文學才氣。讀了鳳鳴的那篇文章,自己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散文,這讓以寫散文“自居”的我,看到了大大的差距。如今的鳳鳴,已是全國知名作家,吉林省作協的副主席了,他飽有一顆火熱的文學之心,文學的情感歷久彌堅,實乃母校之驕傲。

匆匆那年,消逝的青春,永久的記憶——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佟伯仲同學穿著隱格的深色大西服,底襟搭及膝處,白淨而長的臉,亮閃閃的眼睛,皮鞋擦得鋥亮。冬人兄(其筆名冬人)好詩文,曾參加作家函授班,有詩歌《小窗》發表在函授校刊上,這無疑是我們83(2)班極大的喜事,簡直到了歡呼雀躍奔走相告的程度,全校一下子就知道有個“佟詩人”。接到那本兒36開的樣刊,全班同學搶著去看,記得那個刊物是紅色封皮的,冬人兄的詩歌赫然位列其中。元旦班級聯歡會上,應同學一浪高過一浪的掌聲之邀,冬人兄很深情地朗誦那首詩,可謂聲情並茂,做著很嚴肅的思考嚮往狀,記得詩歌的結尾那句是——“寫下歪歪扭扭的希望”。

匆匆那年,消逝的青春,永久的記憶——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現在想來,我們那時沒有專業老師指導,沒有統一要求和組織,就這樣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文學那塊神奇的土地上,如蹣跚學步的嬰兒。幸運的是,我們的母校榆樹師範,從領導到教師,從教師到學生,對文學心存敬仰,厚德重文之風盛行。學校給創造了很優越的人文環境,我們茁壯成長著。在時任學生會主席王泉同學的倡導和努力下,學校鼎力支持,成立了榆樹師範學校廣播站,泉哥是廣播站的第一任站長。在中午和晚上吃飯時,就能聽到由我們學生自編自導自播的節目,常有學生的習作播出。我“發表”的第一篇“作品”,就在榆樹師範學校廣播站,記得是宋豔榮大姐給播出的,據說還獲得了一點點好評,學生中知道了還有我這一號“搞文學”的。接到此生的第一筆稿費二角錢,也是榆師廣播站給酬發的,心中有說不出的溫暖和感動。那二角錢,在收到的當天,我請陳孝武同學去校園東北角的小賣店,買了兩瓶汽水,我們倆人各把一瓶,嘴對嘴一飲而進,一下子就蕩氣迴腸,一下子就神清氣朗,一下子感到生活是那麼的美好啊!孝武同學很誠懇地說——二武子啊(班裡叫“武”的我年齡排二),你可得寫下去啊!至今,我還常常想到他充滿信任的可愛目光。

匆匆那年,消逝的青春,永久的記憶——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那一年,在學校的支持下,由桂良同學倡導和組織,我們成立了北國草文學社,創立了《北國草》校刊,吸納了愛好文學的同學幾十人。文學社成立時,也是在這丁香花開的季節,學校的小會議室裡,座無虛席。窗外花開正豔,室內熱情滿滿。時在大崗中學教學的劉力書老師親臨指導,揮筆寫下了“願北國草繁榮昌茂”幾個遒勁大字,刊印在《北國草》創刊號上。我們的《北國草》是由同學們自己組稿,自己編審,自己刻寫蠟紙進行油印的。張文閣同學負責刻蠟紙,一刻就是大半夜,這位老兄戴著深度大眼鏡,韌勁十足,任勞任怨,文章寫得也是棒極了。假期時,文閣兄和桂良兄深入鄉村,在拉林河畔卡岔河邊花園山下進行社會調查,一篇篇新聞通訊見諸報端,可謂收穫多多,碩果累累。開學後,他倆的課餘時間,大多用來呵護《北國草》,是校刊最忠實的守望者。記得創刊號上,蒙各位文友的承讓和抬愛,我的小文《綠》得以刊發,那是我第一篇發表在紙製刊物上的“文章”,雖是手寫油印,雖顯稚嫩,但視若珍寶,畢業後十幾次搬家,那本《北國草》連同那篇處女作《綠》不知遺失何處,為此傷心很長一陣子,就像是丟了一絲魂魄,心中默默祈禱——我的北國草,願你能昌茂於北國的大地之上!那天,提起《北國草》,桂良兄眼睛一亮,微微地笑著,似在想著什麼。是啊,三十幾年過去了,我們已走到中年的深處,已不再是恰同學少年了,可榆師的文學情結,依然如炭火般發著光和熱,溫暖和慰藉著那顆不老的文學之心。

此時,丁香花又開。我昔日的文友們,哪天,我們相聚長榆高中的校園,尋蹤覓跡,暢懷丁香樹下的文學往事吧。

相信,我們會醉在五月的花海里……

2019/5/6於榆樹

作者簡介

匆匆那年,消逝的青春,永久的記憶——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張喜武,筆名鄂宏,男,漢族,吉林榆樹人,1967年5月出生於光明鄉光復村焦家崗屯, 1987年7月從榆樹師範畢業參加工作,歷任光明中學教師、榆樹市教委幹部、榆樹市委組織部幹部、榆樹市政府辦公室黨組祕書,現任榆樹市編辦副主任,榆樹市作協名譽主席,長春市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在省、市電臺及報刊媒體發表詩歌、散文、雜文、新聞、通訊、調研文章等400餘篇。發表的詩歌、散文收在個人專集《鄉野的風》。

朗讀者簡介


匆匆那年,消逝的青春,永久的記憶——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柴秀梅,祖籍吉林德惠,榆樹師範學校87屆畢業。在湖北從事教師工作多年,近年旅居長春。業餘愛好詩歌、朗誦、地書等。榆樹朗誦藝術協會,長春地書協會,吉林省作家協會。兼任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理事。


匆匆那年,消逝的青春,永久的記憶——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來源: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