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尚的與最卑劣的,都藏在人性之中

文學 娛樂至死 錢理群 魯迅 新京報書評週刊 2017-05-15

掃一掃關注新京報書評週刊

最高尚的與最卑劣的,都藏在人性之中最高尚的與最卑劣的,都藏在人性之中

馬克龍和他的妻子。

最高尚的與最卑劣的,都藏在人性之中

《娛樂至死》

作者:(美)尼爾·波茲曼

譯者:章豔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5年5月

過去一週,最令人揪心的新聞大概是臺灣女作家林奕含的自殺。圍繞著她自殺的誘因——性侵事件以及由此引發的抑鬱症,公共輿論不斷髮酵。

林奕含生前的訪談中,提及她自己痛苦的追問,文學是否只是一種語言的遊戲,藝術之美是否只是一種“巧言令色”?或許林奕含的痛苦並不能被我們的善意、不捨與反思所消弭。但人們對人性或文學的探尋不會停止。它總是如此複雜甚至詭譎,最高尚的與最卑劣的,都藏在其中。因而,我們也總能在閱讀中,找到它們。

熱點

林奕含自殺,文學是暴力的幫凶嗎?

今年2月,林奕含出版了長篇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其中描述了13歲女孩房思琪遭補習名師性侵後最終發瘋的故事。林奕含自殺後,她的父母通過出版社發表聲明,坦言故事原型正是林奕含本人。而她遭受性侵後,一直備受抑鬱症的侵襲,此前多次有自殺舉動。

林奕含在生前接受採訪時,談及她最感絕望的一點,是一直奉為信仰的文學,卻同時可能淪為罪惡的幫凶。我們推送的《遭性侵13年後她選擇了死,文學竟也是暴力的幫凶》嘗試還原和理解林奕含生前的痛苦和反思。

林奕含往更深處追問:是否所有的藝術都是一種巧言令色?這個問題是複雜難解的,我們用另一篇文章《臺灣女作家林奕含被性侵,文學到底是不是幫凶?》,試圖回答她的追問與痛苦。真相也許不一定能被看清,但省思不應缺席。

一個女性眼中飯局的風流與猥瑣

“如果沒有女人,再葷的飯局也都是‘素局’……有了姑娘,具體說是有了飯局之花之後,這個飯局才顯得完整。”最近幾天,因為媒體在公號上刊發的這篇文章,飯局、尤其是飯局上的姑娘們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有人說描述真實,有人罵“中年猥瑣男”,也有人批評女性被物化。酒桌上有坦然,更有“風流”。我們通過這篇推送和大家探討:酒桌和飯局跟女性到底是怎樣的關係?

平等、尊重是飲食聚餐的基本規則。吃飯喝酒本是美好的家常事。“若能順帶風流,自然是更妙,但若心存猥褻,損人不利己,又何必呢?”

紀念

50年前,周作人寂寞地離開了人間

5月6日是周作人離世50週年的日子。1967年的5月6日,82歲的周作人離開了人世,身邊空無一人。

提起周作人這個名字,人們可能會想到抗戰期間他的附逆與失節。身背“漢奸”之名,他在五四新文化時期思想啟蒙的歷史貢獻,他在散文寫作和文學翻譯上達到的成就和高度,都因此而覆上了一層“暗影”,多年被諱而不談。一個如此冷靜、超然、有才華的文人,為何會走到這一步?

在他離世50週年的這天,我們試圖走近這位晚景淒涼的新文學巨匠。看看這位總以超然冷靜的姿態面對世間的“苦雨齋主人”,為何最終身陷歷史評價的深重泥淖。

錢理群為摯友王富仁撰文:“知我者”走了,我還活著

千古知音最難覓,人生難得一知己。對錢理群來說,王富仁就是這樣難得的“知我者”。他們都是漢語學術界舉足輕重的學者,於社會變遷中相識相知。

1976年,逝世四十年的魯迅走向“神壇”,人物形象隨即經歷了跌宕起伏的轉變,但原來被神化的魯迅也好,後來被虛化的魯迅也罷,都非魯迅本身。那時起,錢理群便和王富仁共同致力於“回到魯迅”,揭下其被附加的符號,堅守其文化精神。他們的堅守遭過質疑,但並不孤獨。2017年5月2日,王富仁因病去世。少了一位堅守者。

“富仁走了,我還活著……活著就是為了最後完成和完善自己,這成了‘倖存者的責任’。”從錢理群先生這篇紀念文章中,我們讀到了兩位頂尖文學研究者的友誼與奮鬥,從學術評價體制、教育改革到魯迅研究,歷史沉浮、環境變遷,扶持與陪伴始終沒變。

此文在微信端刊發後,受到知識界的極大關注。可在本期書評B09版再次精讀全文。

觀察

法國總統大選:如何理解馬克龍的當選?

當地時間5月7日晚,法國總統大選落幕。39歲的中間派獨立候選人馬克龍贏得大選,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年輕帥氣的馬克龍成為媒體與民眾的寵兒,他的妻子是長他二十餘歲的學生時代的老師,這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八卦。同時,這輪大選也昭顯出籠罩在恐怖主義陰霾和民粹主義的歐洲政壇未來重要的風向。

我們分別用兩篇風格不同的推送回應了大家的關切。《法國新總統,聽說很帥》活潑俏皮,滿足大家的八卦期待,而如果你想借此契機更多瞭解歐洲政局,則可閱讀另一篇推送《瞭解法國,可以讀讀這十本書》。

彈幕為何成為90後、00後的新寵?

彈幕,顧名思義是指子彈多而形成的幕布。大量吐槽評論從屏幕飄過時,效果看上去像是飛行射擊遊戲裡的彈幕。

為什麼彈幕能夠迅速流行?我們以《你每敲下一句彈幕,都寫下了一段孤獨》探討彈幕的流行及其原因。

它的大行其道跟當代人的生活越來越原子化有關。大多數年輕人在城市中都處於獨居狀態,人與人的交流日益減少,但對交流的渴望卻仍然強烈。作為一種評論媒介,彈幕應運而生,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撫慰了都市人的孤獨。同時,它也在重塑著當代人對孤獨和陪伴的認知。

新媒體時代,“娛樂至死”還是“悲觀至死”?

法國新總統的高顏值被刷屏,我們不禁納悶:“顏值即正義”,這顛撲不破的真理已經主宰政治圈了?我們用這篇推送來反思新媒體時代公共話語的娛樂化。

在《娛樂至死》中,波茲曼提出:“政治規則”和“公共討論”的娛樂化致使理性喪失被操控。而在新媒體時代,長文閱讀變得有風險,寫作者只能在前兩百字利用人性弱點(如性和暴力)抓住讀者的好奇心,情緒主導公共討論。

欄目

我有嘉賓

秦暉,我也要問問你

書評君本週推出了一檔新欄目——“我有嘉賓”。我們將邀請技藝和聲望兼具的學者、作家或藝術家,回答你的問題。“我有嘉賓”會在每週五上午與你相約。

第1期嘉賓是著名歷史學家秦暉。他現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長期致力於農民史、前工業社會與現代化模式研究,是漢語學術界重要的學者。如果你有問題想問秦暉教授,可以在我們的公號相關推送中進入提問頁面。我們來負責送達你的問題,奉上嘉賓的解答。

一週話題

不讀完這本書,就不吃飯不睡覺

書評君的小客廳——“一週話題”欄目每週六準時和大家見面。這期的話題關乎每個讀書人的回憶——誰還不曾廢寢忘食地讀過一本書呢?這單純的愉悅足以讓一個人愛上讀書。最近一本讓你廢寢忘食讀完的書是什麼?你記憶裡最早讓你廢寢忘食讀完的書又是什麼?

推理、哈利·波特、武俠……都出現在大家的書單上。如果你也想跟大家聊天,歡迎下期加入書評君的小客廳。

黴土豆

《貨幣戰爭》的陰謀論為何永遠有市場?

愛讀書的人多半有過讀後感到不滿甚至失望的經歷。書評君的小欄目——“黴土豆”專門用於吐槽我們讀過的“失望之書”。

三月份至今我們已經推出了10期“黴土豆”書單。本週我們做了小小的改版——加入了“發黴指數”,不變的是“挖黴”的決心。本期我們的吐槽書目是《貨幣戰爭》,讀者認為它過於“陰謀論”,煽動有餘,論證不足。如果你也有自己的“黴土豆”,歡迎將你讀到的“失望之書”告訴我們。

本期新媒體觀察:新京報記者 張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