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老舍、巴金、沈從文、朱自清、徐志摩、胡適的各自特點是?

文學 胡適 沈從文 徐志摩 周諒讀文史 2017-05-24

魯迅、老舍、巴金、沈從文、朱自清、徐志摩、胡適的各自特點是?

一九四九年以後,在臺灣其實是接觸不到魯迅、老舍、巴金、沈從文這些人的,能接觸到的主要是朱自清、徐志摩、胡適等人的作品。朱自清的文字非常乾淨,比如《背影》《荷塘月色》等。朱自清也曾留學外國,而且有著紮實的傳統語言文字基礎,作品中有一種很素樸的精神。

徐志摩則剛好相反,他受歐洲浪漫主義的影響比較大,詩裡面每隔兩三句就會有一個“啊!”,情緒經常在起伏。不僅是詩,他整個生命的情調都是浪漫的,就像一部歌劇一樣。他大概不是那種走很平實的路的人。

嚴格講起來,胡適主要不是一個文學創作者,而是一個學者,他的創作很“難看”。我所謂的“難看”是說,因為他太理性了,常常會把意見直接講出來,你讀他的作品,會覺得他的思維很理性,很有邏輯,但是沒什麼韻味。不過,我還是推薦大家讀一讀胡適的《四十自述》,文字很乾淨,絕對不用多餘的形容詞。這是他的好處,和徐志摩剛好是兩個極端。

徐志摩的句子裡一定要加很多形容詞,不斷刺激你的感官,如果他講雲多麼美,他就要一直堆砌。胡適則儘量把形容詞拿掉,只剩下事實,常常是以考證、邏輯作為自己文學的主體,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可是文學作品應該可以容納幻想甚至是神話的內容(比如《紅樓夢》),胡適的世界沒有這個部分以後,創作其實受到很大的侷限。

一九四九年以後,在臺灣,胡適、朱自清和徐志摩三者間形成了一種調適、一種均衡,但是我們對魯迅、沈從文等文學貢獻非常大的創作者幾乎一無所知。

後來,林海音在《純文學》月刊上面第一次刊登了《邊城》,可是雜誌出來以後,“警總調查局”全面調查整個“純文學”系統,搞得很慘,後來就沒有人再敢碰沈從文。大概一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聯合文學出版社才出了他的自傳,其實已經非常晚了。現代文學的成就被慢慢地重新整理起來,進入臺灣普通讀者的視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