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文物 釋迦牟尼 陶器 雕塑 雲南小村子 2017-05-11

雲南畫報新媒體中心發佈

國家數字出版轉型示範單位/中國年度最佳畫報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景洪曼飛龍

佛塔下的古老藝術

文圖/大狗熊

曼飛龍村是西雙版納景洪市勐龍鎮的一個小村,村子距景洪市區70公里。曼飛龍之所以出名,在於村後的山頂山有著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曼飛龍白塔,這座建於公元1204年的白塔是現存最早的南傳佛教筍式子母塔。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來到景洪的大勐龍,壩子裡彩雲呈現,孔雀飛舞。於是佛祖在曼飛龍寨子背後的山頂講經說法,站在岩石上留下了一個足印。足印前面還有一眼泉水,傳說當時釋迦牟尼講經講得口乾舌燥,有7個小夥子下山挑水,把33口井都挑幹了,釋迦牟尼就用他的禪杖在地上戳了一個3尺深的洞,洞裡淌出了水,一直流淌到今天。人們為了紀念佛祖的到來,就在足印的上方建起了這座白塔。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2012年拍攝的曼飛龍塔及周圍的雕塑,依然保存著古樸的魅力。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2016年,曼飛龍塔被粉刷一新,並收門票160元/人。狗熊認為是非常失敗的開發,門票價格也超高。其實曼飛龍村有著非常豐富的傣族文化資源,如果發展農家樂,配以曼飛龍塔祈福活動,以及傣族慢輪製陶作坊體驗,而不是在門票上做文章,應該更有前途。

四千年的泥土眷戀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傣族製陶的歷史悠久,約麼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製陶在傣語中叫“板磨”,俗稱“土鍋”。而傣族製陶技藝最突出的特色便是慢輪手工製作,且器物表面均用有紋的木拍拍打出印紋。專家說:這種製作方式與南方新石器遺址出土的印紋陶器相一致。因此這至今仍保留著新石器時代原始製陶特徵的傣族慢輪製陶技藝,被譽為人類製陶工藝的“活化石”。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慢輪製陶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曼飛龍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玉南恩。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玉南恩家是典型的傣寨模式,竹樓下的空間便是她製陶的工作坊,牆角堆了大大小小的陶罐子,而圍欄上則放滿了她製作的各式呆萌又怪異的泥偶。說話間,玉南恩就和她的朋友就已經完成了舂土、篩土、拌沙、滲水、安裝轉盤等工序。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這個寨子有國家級的文物和國家級的非遺

關注雲南小村子

看神祕古老村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