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



"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最憶是巢州


"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最憶是巢州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一、東晉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

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高10.3、口徑9.9、底徑7.9釐米,1966年安徽省巢縣峏山公社大楊生產隊出土,安徽博物院收藏。

壺作盤口,口沿微上卷,短頸,鼓腹,假圈足。通體施青釉,胎體青灰色,胎質堅實。肩部飾一週戳印的團花紋,又飾弦紋三道,腹中部裝飾模印網格紋,並對稱貼塑四個佛像圖案,下腹部飾弦紋三週。

盤口壺是東晉、南朝時期開始大量出土的器物,並一直流行到隋代,隋代的盤口壺則器身加長,高大挺拔,這是盤口壺的流變趨勢。東晉、南朝是非常崇尚佛教的時代,杜牧就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著名詩句。這件青釉盤口壺上出現貼塑佛像紋圖案,正反映了當時佛教盛行這一史實。

據這件文物的原始記錄記載:出土時,墓磚上見有“永昌六年十二月”銘文。但永昌年號只有兩年,是否為“永昌元年”之誤讀,今已無從查知。若為永昌元年(322),則此器可視為東晉初期青瓷的紀年標準器。


"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最憶是巢州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一、東晉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

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高10.3、口徑9.9、底徑7.9釐米,1966年安徽省巢縣峏山公社大楊生產隊出土,安徽博物院收藏。

壺作盤口,口沿微上卷,短頸,鼓腹,假圈足。通體施青釉,胎體青灰色,胎質堅實。肩部飾一週戳印的團花紋,又飾弦紋三道,腹中部裝飾模印網格紋,並對稱貼塑四個佛像圖案,下腹部飾弦紋三週。

盤口壺是東晉、南朝時期開始大量出土的器物,並一直流行到隋代,隋代的盤口壺則器身加長,高大挺拔,這是盤口壺的流變趨勢。東晉、南朝是非常崇尚佛教的時代,杜牧就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著名詩句。這件青釉盤口壺上出現貼塑佛像紋圖案,正反映了當時佛教盛行這一史實。

據這件文物的原始記錄記載:出土時,墓磚上見有“永昌六年十二月”銘文。但永昌年號只有兩年,是否為“永昌元年”之誤讀,今已無從查知。若為永昌元年(322),則此器可視為東晉初期青瓷的紀年標準器。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二、東晉青釉網格紋水盂

與“東晉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同一個墓葬出土的,還有2件青釉水盂,其中一件水盂(如圖)器身也裝飾有網格紋。網格紋是這一時期最為常見的紋飾之一,應該是在東漢時期麻布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紋飾較為簡潔。


"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最憶是巢州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一、東晉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

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高10.3、口徑9.9、底徑7.9釐米,1966年安徽省巢縣峏山公社大楊生產隊出土,安徽博物院收藏。

壺作盤口,口沿微上卷,短頸,鼓腹,假圈足。通體施青釉,胎體青灰色,胎質堅實。肩部飾一週戳印的團花紋,又飾弦紋三道,腹中部裝飾模印網格紋,並對稱貼塑四個佛像圖案,下腹部飾弦紋三週。

盤口壺是東晉、南朝時期開始大量出土的器物,並一直流行到隋代,隋代的盤口壺則器身加長,高大挺拔,這是盤口壺的流變趨勢。東晉、南朝是非常崇尚佛教的時代,杜牧就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著名詩句。這件青釉盤口壺上出現貼塑佛像紋圖案,正反映了當時佛教盛行這一史實。

據這件文物的原始記錄記載:出土時,墓磚上見有“永昌六年十二月”銘文。但永昌年號只有兩年,是否為“永昌元年”之誤讀,今已無從查知。若為永昌元年(322),則此器可視為東晉初期青瓷的紀年標準器。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二、東晉青釉網格紋水盂

與“東晉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同一個墓葬出土的,還有2件青釉水盂,其中一件水盂(如圖)器身也裝飾有網格紋。網格紋是這一時期最為常見的紋飾之一,應該是在東漢時期麻布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紋飾較為簡潔。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三、北宋影青釉瓜稜雙系盤口執壺

這件影青釉瓜稜雙系盤口執壺出土於巢縣峏山鄉,是當地挖河時挖出來的,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院內,是一件國家二級文物。

峏山出土的影青釉瓜稜雙系盤口執壺,造型較為修長,盤口,細頸,溜肩,長圓瓜稜腹,上腹至盤口飾扁帶狀長把,在頸肩交界處置一對稱泥條小系。據介紹,這種造型的執壺是繁昌窯的重要產品之一。

在繁昌窯燒製的瓷器中,執壺也是該窯的大宗日常商品之一。作為商品,繁昌窯的執壺從五代初創到北宋後期衰落,各個時期的窯工們追求著實用和美觀的統一,有精細琢磨的高檔瓷,又有粗陋隨意的普通產品,執壺一直在繁昌窯青白瓷器商品中佔據主要位置,起到支柱產品中堅力量。


"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最憶是巢州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一、東晉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

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高10.3、口徑9.9、底徑7.9釐米,1966年安徽省巢縣峏山公社大楊生產隊出土,安徽博物院收藏。

壺作盤口,口沿微上卷,短頸,鼓腹,假圈足。通體施青釉,胎體青灰色,胎質堅實。肩部飾一週戳印的團花紋,又飾弦紋三道,腹中部裝飾模印網格紋,並對稱貼塑四個佛像圖案,下腹部飾弦紋三週。

盤口壺是東晉、南朝時期開始大量出土的器物,並一直流行到隋代,隋代的盤口壺則器身加長,高大挺拔,這是盤口壺的流變趨勢。東晉、南朝是非常崇尚佛教的時代,杜牧就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著名詩句。這件青釉盤口壺上出現貼塑佛像紋圖案,正反映了當時佛教盛行這一史實。

據這件文物的原始記錄記載:出土時,墓磚上見有“永昌六年十二月”銘文。但永昌年號只有兩年,是否為“永昌元年”之誤讀,今已無從查知。若為永昌元年(322),則此器可視為東晉初期青瓷的紀年標準器。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二、東晉青釉網格紋水盂

與“東晉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同一個墓葬出土的,還有2件青釉水盂,其中一件水盂(如圖)器身也裝飾有網格紋。網格紋是這一時期最為常見的紋飾之一,應該是在東漢時期麻布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紋飾較為簡潔。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三、北宋影青釉瓜稜雙系盤口執壺

這件影青釉瓜稜雙系盤口執壺出土於巢縣峏山鄉,是當地挖河時挖出來的,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院內,是一件國家二級文物。

峏山出土的影青釉瓜稜雙系盤口執壺,造型較為修長,盤口,細頸,溜肩,長圓瓜稜腹,上腹至盤口飾扁帶狀長把,在頸肩交界處置一對稱泥條小系。據介紹,這種造型的執壺是繁昌窯的重要產品之一。

在繁昌窯燒製的瓷器中,執壺也是該窯的大宗日常商品之一。作為商品,繁昌窯的執壺從五代初創到北宋後期衰落,各個時期的窯工們追求著實用和美觀的統一,有精細琢磨的高檔瓷,又有粗陋隨意的普通產品,執壺一直在繁昌窯青白瓷器商品中佔據主要位置,起到支柱產品中堅力量。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最憶是巢州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一、東晉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

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高10.3、口徑9.9、底徑7.9釐米,1966年安徽省巢縣峏山公社大楊生產隊出土,安徽博物院收藏。

壺作盤口,口沿微上卷,短頸,鼓腹,假圈足。通體施青釉,胎體青灰色,胎質堅實。肩部飾一週戳印的團花紋,又飾弦紋三道,腹中部裝飾模印網格紋,並對稱貼塑四個佛像圖案,下腹部飾弦紋三週。

盤口壺是東晉、南朝時期開始大量出土的器物,並一直流行到隋代,隋代的盤口壺則器身加長,高大挺拔,這是盤口壺的流變趨勢。東晉、南朝是非常崇尚佛教的時代,杜牧就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著名詩句。這件青釉盤口壺上出現貼塑佛像紋圖案,正反映了當時佛教盛行這一史實。

據這件文物的原始記錄記載:出土時,墓磚上見有“永昌六年十二月”銘文。但永昌年號只有兩年,是否為“永昌元年”之誤讀,今已無從查知。若為永昌元年(322),則此器可視為東晉初期青瓷的紀年標準器。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二、東晉青釉網格紋水盂

與“東晉青釉貼塑佛像紋盤口壺”同一個墓葬出土的,還有2件青釉水盂,其中一件水盂(如圖)器身也裝飾有網格紋。網格紋是這一時期最為常見的紋飾之一,應該是在東漢時期麻布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紋飾較為簡潔。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三、北宋影青釉瓜稜雙系盤口執壺

這件影青釉瓜稜雙系盤口執壺出土於巢縣峏山鄉,是當地挖河時挖出來的,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院內,是一件國家二級文物。

峏山出土的影青釉瓜稜雙系盤口執壺,造型較為修長,盤口,細頸,溜肩,長圓瓜稜腹,上腹至盤口飾扁帶狀長把,在頸肩交界處置一對稱泥條小系。據介紹,這種造型的執壺是繁昌窯的重要產品之一。

在繁昌窯燒製的瓷器中,執壺也是該窯的大宗日常商品之一。作為商品,繁昌窯的執壺從五代初創到北宋後期衰落,各個時期的窯工們追求著實用和美觀的統一,有精細琢磨的高檔瓷,又有粗陋隨意的普通產品,執壺一直在繁昌窯青白瓷器商品中佔據主要位置,起到支柱產品中堅力量。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巢湖文物:柘皋峏山出土的古代陶瓷



最憶是巢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