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物出土於公主墓,2000多件隨葬品中,它是最為重要的

此文物出土於公主墓,2000多件隨葬品中,它是最為重要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國考古工作者對內蒙自治區奈曼旗青龍山的一座貴族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這是遼朝陳國公主和其駙馬的合葬墓,建於開泰六年(公元1017年)。一千年前的墓葬,創下了多個記錄,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這座墓葬,僥倖地躲開了戰火,躲開了盜墓賊的襲擾,成為了當時首例保存完好的遼朝貴族墓。而且,它還出土了一方墓誌銘,這也是當地眾多遼墓之中唯一的墓誌銘,補充了《遼史》中的很多不足,對研究那段神祕的歷史具有極其重要的幫助。

此文物出土於公主墓,2000多件隨葬品中,它是最為重要的

當考古工作者進入墓室的時候,幾乎被琳琅滿目的陪葬品所震驚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時隔千年而鮮豔如初的壁畫,展現著當時草原民族的風土人情。其次,公主和駙馬的華服十分精緻,臉上還帶著黃金面具。

最後從陳國公主墓中,整理了3227件陪葬品,場面十分壯觀。黃燦燦的是金,寒光閃閃的是銀,晶瑩剔透的是玉石,充分展現了主人的地位和當時遼朝的繁榮。然而,在這麼多文物之中,公主佩戴的一件琥珀飾物,才被認為是最具價值的。

此文物出土於公主墓,2000多件隨葬品中,它是最為重要的

從主人佩戴的位置來看,它應該是作為項鍊的琥珀飾品,只不過因為年代太過久遠,串連的繩子早已腐朽不見了。每一顆琥珀,都是明顯的蠶蛹形狀,因此它被稱為蠶蛹形琥珀佩飾。就是看上去並不起眼的飾物,卻是大有來歷。

琥珀是契丹人最喜愛的礦石,沒有哪個朝代,能像遼朝那樣重視琥珀。這是因為契丹人篤信佛教,而佛教之中,水晶代表佛骨,琥珀代表佛血。除此之外,在契丹人的意識之中,琥珀就是勇氣的象徵,極其符合他們尚武的民族特點。因此,在陳國公主墓中,陪葬琥珀比比皆是,除了這件蠶蛹形琥珀佩飾外,還有琥珀瓔珞等重要隨葬品。

此文物出土於公主墓,2000多件隨葬品中,它是最為重要的

這件琥珀,經過專家的檢測,並不是中國所產,而是來自於遙遠的波羅的海國家,那裡至今仍然是優質琥珀的重要來源地。雖然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是存在的,但能夠使用這麼好的琥珀陪葬,足顯親人甚至整個皇室對於陳國公主的深切懷念。

蠶蛹的意義,則更為重大,它寄託了親屬對於死者的美好祝福。陳國公主是遼景宗耶律賢的孫女,也是秦晉國王耶律隆慶的女兒。雖然不是皇帝的女兒,但她的地位和受到的寵愛是驚人的。她短短的一生,榮耀非常,竟然先封太平公主,再進封越國公主,死後又追封為“陳國公主”。

此文物出土於公主墓,2000多件隨葬品中,它是最為重要的

公主在16歲的時候,嫁給了年長十歲的親舅舅蕭紹矩。不必驚訝,當時他們的觀念沒有近親結婚的概念,而且作為耶律氏皇族,她只能選擇與蕭姓通婚。只不過,在盛大的婚禮結束僅僅兩年後,公主和駙馬突然先後病逝。雖然不是死於非命,但畢竟太過年輕了。

因此,悲傷的親屬們,為公主準備了蠶蛹形的琥珀配飾。因為蠶的一生,歷經了四個階段,就如同一年的四季一樣。從蠶卵開始,經過漫長地等待,才孵化為幼蟲,再經過一段時期的生長,當它吐絲將自己變成蠶蛹時,古代人認為這就是生命的終結。當它破繭成蝶的時候,遼人又認為這是迎來了新生。

此文物出土於公主墓,2000多件隨葬品中,它是最為重要的

對於親人來說,陳國公主去世的時候確實太年輕了。年僅18歲的她,正值花樣年華,實在不該如此早早凋謝。因此,他們做成了蠶蛹琥珀配飾給公主佩戴,既是作為最後一份禮物,同時也是希望公主能夠得到新生。

因此,它並不是簡單的工藝品,而是代表了當時契丹人對於生死觀的態度。人生如同匆匆而過的旅程,親友也是以這件工藝品,為公主的此段旅程送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