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銅壺中塞滿40斤黃金,專家取出後讚歎:它比金子更重要

此銅壺中塞滿40斤黃金,專家取出後讚歎:它比金子更重要

在1982年的江蘇盱眙縣南窯莊村水利施工現場,一個叫做萬以全的農民在清理淤泥的時候,挖出了一些令人驚奇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西漢金獸,它是作為蓋子蓋在一個銅壺之上。銅壺之內,塞滿了40斤中的黃金。這可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寶貝,裡面有9塊半金餅、15塊馬蹄金及麟趾金、11塊金 “郢爰”。

對於尋常老百姓來說,黃金自然是吸引眼球的,它們金光燦燦,價值不菲,但是對於專家來說,那個銅壺,雖然因為內部重量過大,被40斤黃金擠壓變形,卻是一件難得的重要文物。特別是當銅壺之上的銘文被仔細識別之後,更是一躍成為與西漢金獸平起平坐的鎮院之寶。

此銅壺中塞滿40斤黃金,專家取出後讚歎:它比金子更重要

銅壺高為24釐米,口徑12.8釐米,造型奇偉獨特,紋飾華麗無比。壺頸古樸大方,樸素而工整,仔細觀看,又有錯金銀的斜方格雲紋。壺肩和壺腹是最吸引眼球的亮點,密密麻麻地裝飾讓人眼花繚亂,其實是很有規律的。

壺肩處嵌著的是銅蟠龍48條、金絲梅花錯落有致地排布在48行,共144朵。壺腹部處則同樣嵌著銅蟠龍48條,它的金絲梅花雖然也是48行,不過數量卻大大增加,多達432朵。這樣密集的排布,卻一點也不顯得凌亂,反而凸顯了精緻華美。

此銅壺中塞滿40斤黃金,專家取出後讚歎:它比金子更重要

另外,在壺腹的紋飾之上,還裝飾著4只伏獸和4個獸面銜環,它們不但起著實用功能,而且還增添了整個器物的莊重威嚴。考慮到所有的工藝,當時的工匠們,至少採用了鑄造、焊接、掐絲、嵌鑄、銼磨、拋光等方法,才讓器物如此精美絕倫。

對於青銅器來說,有沒有價值,除了器型的宏大,做工的精巧之外,銘文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這件青銅器就有三處銘文,而且都比較重要,為我們研究歷史,瞭解文物背景,提供了絕好的素材。

此銅壺中塞滿40斤黃金,專家取出後讚歎:它比金子更重要

第一處銘文是出現在銅壺的口內,上面寫著“廿五重金鉻壺受一孛五紂”11個字。其中,“金鉻壺”是它當時的名稱,“廿五重”是其在同類器物之中的編號,孛、紂代表的則是當時的度量單位,相當於鬥、升。而且,這個度量單位,還是戰國時燕國特有的,所以,這件文物的斷代,就定為戰國文物,國屬為燕國。

第二處銘文是在銅壺的圈足之處。此處銘文已經被人用銳器進行了清理,但還是能看得出“王后右酒”四個字。按照當時銘文規則,此處很可能是器皿使用者所刻。也可能是因為幾易其主,後來的人就將其進行鏨鑿。

此銅壺中塞滿40斤黃金,專家取出後讚歎:它比金子更重要

第三處銘文就比較重要了,它向我們講述了燕國的一段歷史。那是在圈足的外緣處,有29字的銘文:

隹王五年,奠易陳旻,再立事歲,孟冬戎啟,齊藏戈子斿。陳璋內、伐匽邦之獲。

匽邦就是燕國,這段銘文的意思是,在燕王糊里糊塗禪位給相國子之之後,引起了內亂。本來就對燕國虎視眈眈的齊國趁機發兵,攻下了燕國都城,並且劫掠宗廟重器。這件文物就是陳璋伐燕的戰利品,第二處銘文很可能也是被他所鑿掉的。因此,在學術界,這件文物既被稱為戰國錯金銀重絡銅壺,又被稱為陳璋圓壺。

此銅壺中塞滿40斤黃金,專家取出後讚歎:它比金子更重要

也就是齊國的插手,不僅讓燕國遭到了滅頂之災,而且也讓兩國結下了血海深仇。後來燕國復國之後,在燕昭王的臥薪嚐膽、勵精圖治之下,樂毅聯合諸侯國連克齊國七十多城,只剩下莒和即墨沒有徵服,這也是中國古代戰場中以弱勝強的經典時刻。樂毅因此一戰封神,燕昭王也因為禮賢下士,識人用人而被後人千古稱頌。這件文物,就是那段久遠歷史的見證,難怪在專家眼中,它比那四十斤的黃金更為重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