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濱路上的“故宮” 安達森洋行10月對外開放

文物 故宮 建築 博物館 華夏經緯網 2017-04-05

說到安達森洋行,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但說到抗戰時期曾存放過故宮國寶,被喻為南濱路上的“故宮”,應該就會有印象。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30日從重慶市規劃局獲悉,安達森洋行修繕設計方案已通過專家評審,將於今年10月完成修繕並對外開放。

歷史:

故宮文物在這裡倖免於難

南濱路上的“故宮” 安達森洋行10月對外開放

安達森洋行,位於南岸區南濱路慈雲寺旁,始建於1890年代重慶開埠初期。看上去是幾棟破舊的倉庫,但它卻曾經是故宮文物的“臨時避難所”,是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的傳奇。

安達森是瑞典人,重慶開埠以後,他來到重慶南岸海獅支路2號買地建房開設洋行,主要經營鬃毛和臘肉及百貨等。

南濱路上的“故宮” 安達森洋行10月對外開放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東北,為確保北京文物的安全,故宮文物被迫南遷。1938年5月,故宮文物全部運到重慶後分三處保藏:第一處為川康銀行,即現渝中區打銅街郵局大樓二樓倉庫,共存放3830箱;第二處是南岸王家沱吉時洋行倉庫,存放1814箱;第三處就是安達森洋行的4個倉庫,共存放3694箱文物寶藏。

1939年4月,日軍飛機反覆轟炸重慶。每當天空出現飛機,洋行老闆安達森就會安排將瑞典國旗掛上房頂旗杆以求安全,最終安達森洋行幸免被炸,藏於此洋行的故宮文物因此毫髮無損。

修繕:

真實完整保留原建築風貌

南濱路上的“故宮” 安達森洋行10月對外開放

安達森洋行位於南岸區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內,建築群依山就勢,共由8棟建築組成,其中4棟建築為南岸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棟優秀歷史建築和3棟傳統風貌建築。

土木結構建築,各倉庫均採用人字坡小青瓦屋面,大梁穿鬥結構,築土為牆,石質基座。

去年11月,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曾赴安達森洋行現場指導,由著名建築師張永和先生主持設計。目前,正在開展的重點傳統風貌街區保護修繕利用工作中,安達森洋行被納入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首開區範圍,擬引進“紫禁書院、數字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等故宮主題文創業態。

南濱路上的“故宮” 安達森洋行10月對外開放

3月21日,市文物局組織召開安達森洋行修繕設計方案評審會。市規劃局名城處相關人士介紹,本次修繕設計方案針對以上3種保護層次,分別提出了“修舊如舊、修舊如新、變舊如新”等保護修繕措施,將真實完整地保留原有建築風貌特徵和附屬環境景觀要素。

未來:

將成故宮南遷文物博物館

南濱路上的“故宮” 安達森洋行10月對外開放

安達森洋行修繕後,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建設故宮南遷文物博物館和故宮研究院重慶分院,並定期舉辦故宮文化講座。未來,安達森洋行將成為“故宮南遷文物博物館”。

據瞭解,修繕後的安達森洋行將會成一個具有多價值的藝術文化中心。在保護的基礎上,利用安達森洋行的歷史空間資源,打造以文化藝術遺址景觀為核心的,具有文化會展、活動交流、藝術創作、商業活動、商品促銷等多功能的綜合性平臺,能舉辦書畫展、講座、藝術沙龍等,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完美結合,成為南濱路藝術新高地。

建築採取嵌入式的改造方式,將原有空地整合成大跨展示空間。文保建築在臨江面架出觀景平臺,建為觀江、觀景、觀建築的好地方。以後,去南濱路看夜景,也可以去安達森洋行了。

安達森洋行將於今年10月完成修繕並對外開放,為重慶探索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的保護利用方式起到示範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