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黃花梨:瘋狂的天下第一神木

文玩 黃花梨 傢俱 文物 紫檀 歷史文話館 2018-11-29

海南黃花梨樹心能夠千年不腐,用它做出來的傢俱飾品不僅堂皇尊貴,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因此它又被稱為“天下第一神木”。現今,海南黃花梨價格已漲至3000萬元/噸,儘管野生黃花梨幾乎已經絕跡,但收藏者和炒作者依舊瘋狂採購收集老木:老舊傢俱的“殘肢斷臂”,老房的門板房樑,甚至舊時的米櫃鍋蓋等都被蒐羅一空。

海南黃花梨:瘋狂的天下第一神木

海南昌江七差村,位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霸王嶺中,周圍盡是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雖說是個村子,其實也只有7、8戶黎族人家。

七差村之所以出名,是因為當地的房屋比黃金還貴。曾經有一位奇木收藏者花50萬元買下了一座黎族老鄉的房子——準確說是為了房內的9根房梁木,隨後他轉手倒賣,僅1根房梁木就賣了50萬元。

這種房梁木,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神木”的海南黃花梨。實際上,黎族人過去蓋房子,有錢人會用菠蘿蜜樹的樹心菠蘿格,只有窮人家才用黃花梨和雜木。但現在,菠蘿格遍地都是,非常便宜——這與海南黃花梨的千萬身價形成鮮明對比。

世界上有100多種花梨木,而絕品僅海南黃花梨一種。那麼,這種比黃金還貴的木頭是怎樣走上神壇,又是怎樣瀕臨滅絕的呢?

北京的楊波是一位奇木收藏愛好者,早年遊歷海南時,他曾在黎族山村中發現了一塊當地人鬥雞用的木頭墩子,又髒又破絲毫不起眼。對於普通人而言,這東西一文不值,可楊波看後,二話不說就掏了4萬高價買了下來。隨後,楊波把木頭千里迢迢帶回北京,讓加工廠精雕細琢做成了一個筆筒。沒過多久,筆筒就被人買走了,價格是18萬元。

從破木頭墩到筆筒,從4萬元到18萬,一切嬗變只因為這塊木頭有一個高貴的出生:海南黃花梨。

世界範圍內的黃花梨有100多種,而絕品則出自我國海南島。海南黃花梨又名降香黃檀,它的樹幹分為兩層,外面包的白皮不值錢,但樹心(心材)卻非常珍貴,它不僅能夠千年不腐,而且色澤深沉華美,用它做出來的傢俱飾品不僅堂皇尊貴,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木屑泡水可降血壓、血脂,做出的枕頭可舒筋活血。

海南黃花梨樹苗極易成活,但成材卻很耗時間。一棵60年樹齡的黃花梨,心材平均直徑只有18釐米左右,而一棵黃花梨要從幼苗長到成材,至少需要數百年時間。海南著名植物學家鍾義因此把黃花梨定性為:珍貴、稀有和瀕危,堪稱“天下第一神木”。

據《中國樹木史》載,野生海南黃花梨主要生長在海南的白沙、東方、昌江、樂東、海口、三亞等地。它的價值被發現以前,海南黃花梨只是一種普通的“野樹”,很鄉土自然。在海南百姓眼裡,黃花梨僅僅是因為耐腐、耐水、耐晒而受到農夫的偏好,多用來製作犁、耙、牛軛等生產工具,也有做屋樑、傢俱的。甚至在黎族百姓認定的“四大財富”中都沒有見到黃花梨的影子(四大財富分別是牛群、土地、樂器蛙鑼和一種名叫“粉槍”的獵槍)。

海南黃花梨的價值是在唐朝才被認知、推崇的,而有關它作為“珍木”的記錄,最早出現的時間也是在唐朝初年——當時黃花梨已被納為皇家貢品,身價一路上漲。到了明代,海南黃花梨更是深受皇家達官貴人的鐘愛,成為家喻戶曉的寶貝。

到了明代,海南黃花梨開始被大量使用。當時的工匠們都會將新砍下來的黃花梨木故意放在野外,讓它們經歷風吹日晒、蟲蝕鼠咬,直至留下連動物牙齒都啃不動的黃花梨心材,然後才拿回來正式開始做傢俱。根據文獻推斷,在明代,一張黃花梨床值銀12兩,而當時一個丫環的價格還不到1兩白銀,也就是說,一張黃花梨床已可抵十餘人的身價……

海南黃花梨:瘋狂的天下第一神木

那麼,黃花梨又是怎樣瀕臨滅絕的呢?答案是:數量稀少、再生能力弱,再加上歷史上5次滅頂之災,讓它最終走向了深淵。

第一次災難是在明朝——由於明代皇家對黃花梨情有獨鍾,致使大量的海南黃花梨原木被濫砍濫伐,運往京城供皇家使用。有植物學家評價:“這一次浩劫讓‘明式傢俱’誕生並流傳至今,成為後世不可逾越的一個傢俱傳奇標杆,這是件好事,但它是建立在一種對後世子孫不負責的情況下的,我寧可它沒有發生過。”

明末清初,政權更迭。動亂之中,原屬皇家的大量名貴黃花梨傢俱流入民間,一些在華活動的西方傳教士看到這種珍奇傢俱後,極為動心,於是便大量採購黃花梨傢俱、砍伐木材販運歐洲,這是海南黃花梨第一次大規模進入歐洲市場,也是它的第二次浩劫。

到了清代,由於黃花梨原材越來越少,一些產自東南亞的硬木(如紫檀)開始作為替代品進入國內。皇家貴胄的愛好也開始從海南黃花梨轉移到了紫檀等木材身上,紫檀色彩深沉,在貴族眼中更符合皇家威嚴——這無疑是給了海南黃花梨一個喘息的良機。但是好景不長,不久鴉片戰爭爆發,中國任憑西方列強宰割,名貴木材也被他們肆意掠奪,海南黃花梨首當其衝。這是黃花梨第三次遭到打擊。

民國時期,國內政局動盪、經濟蕭條。海南黃花梨也好、紫檀也好,都不得不面臨盛極而衰的慘景,通過種種途徑“流落尋常百姓家”。此時,一些外國商人趁機在中國內地大量收購明清硬木傢俱和海南黃花梨原材,那時國人窮困潦倒,為養家餬口,便砍伐原材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外國商人。這是海南黃花梨的第四次厄運。

建國以後的一段時間,雖然國家明令禁止名貴木材出口,使得海南黃花梨得到了一定的保護,但隨後的“大躍進”、“大鍊鋼鐵”,卻讓海南黃花梨陷入了一場“無知的屠殺式砍伐”:由於黃花梨木材燃燒時火力旺盛,發熱時間長,因此成為當時鍊鋼的上佳木柴。而到了20世紀60年代,農墾大軍、知青在海南島砍林種橡膠,對黃花梨的生長環境也造成嚴重破壞,這是海南黃花梨遭受的第五次災難……

海南黃花梨:瘋狂的天下第一神木

當海南黃花梨再次以商品的身份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光陰又過了幾十年。在1983年的上海博覽會上,黃花梨木出現在海南代表團的藥材展區。很快,這幾立方米的海南黃花梨木被參觀展覽的上海木器傢俱廠以天價全部買下。當時,該事件幾乎震驚全國。

由於黃花梨的珍貴性日益凸顯,從80年代晚期開始,國家開始逐步重視對黃花梨的保護。黃花梨古董傢俱依靠國家力量和民間收藏資本,也逐步從境外迴流。不少投機分子很快看中了這一市場——這無疑就促成了海南黃花梨價格的上揚。

1994年,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傢俱研究》一書中做出了一個結論,他認為中國好的明式傢俱都應該是用海南黃花梨製作——權威專家的論調很快導致海南黃花梨身價的暴漲。此時,儘管許多本土收藏者已經意識到海南黃花梨的市場價值,但市面上的黃花梨古董傢俱已經所剩無幾,僅在少數藏家手中買賣和流傳。

然而,成品傢俱資源的枯竭未能阻止收藏者和炒作者,接下來的瘋狂讓世界咋舌:他們潮水般湧入海南乃至廣西等周邊地區採購收集——老舊傢俱的“殘肢斷臂”、老房的門板房樑,甚至舊時的米櫃鍋蓋等,皆被蒐羅一盡。“連舊的門窗料、農具料都幾乎收購盡了,現在海南黃花梨,原產地已經枯竭,舊料也沒有了,只剩下場家倉庫裡的小料……市場上有傢俱商提出用黃金換木材也是真實的。”一位專家如是說。

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海南黃花梨市價“龍門連跳”也就不奇怪了。近年來,海南黃花梨收購價從2002年的2萬多元/噸,攀升至如今的800萬元至1000萬元/噸;其中,大料從6萬元/噸漲至2000萬元/噸。2011年的各大拍賣場上,海南黃花梨傢俱也頻頻拍出高價。

在2011泰達秋拍上,海南黃花梨雕花鳥扶手椅以1430萬元的天價成交;福建東南2011秋拍上,海南黃花梨三圍子獨板羅漢床以600萬元落槌;中國嘉德(微博)2011年春拍,明末黃花梨獨板圍子馬蹄足羅漢床以3220萬元被購走,名列專場最高拍賣價格……

當採訪進行到著名古典傢俱產區——福建莆田仙遊壩下村時,一位傢俱店主向筆者展示了其鎮店之寶:兩根海南黃花梨的原木。“這是舊房子拆下來的房樑,已有300多年曆史了,木頭生長年份則超過1000年,有人出價1000萬元,我都不賣。”

在莆田一帶,不要說大件黃花梨傢俱,就連小件的文玩工藝品也不常見,一旦出現在市場,很快就有買家出價帶走。保守估計,這類小件的價值每年可增長15%。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福建有不少人喜歡海南黃花梨,收藏中也有大件傢俱等,但很少拿出來展示,更不用說流通了。

更讓人驚訝的是,海南黃花梨的瘋漲竟也使其他黃花梨品種“雞犬升天”,例如,海南黃花梨的“兄弟”——越南黃花梨的價格,也以平均每年兩倍的漲幅上漲,成為木材市場上最尊貴的角色之一。

儘管有植物學家認為,越南黃花梨、老撾黃花梨、緬甸黃花梨、柬埔黃寨花梨在木質上難與海南黃花梨媲美,但是它們的價格依舊持續上升,其中,一噸越南黃花梨的價格已經高到上百萬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