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

本文源自翟海潮公眾號“思想者札記”(ID:swot 0101)

世界上不同的文化體系中,最具典型意義、最具有影響力的應該是發源於亞歐大陸兩端的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源於希伯來、希臘和羅馬,歷經中世紀基督教的千年薰染,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基本定型,到啟蒙運動和工業化時代發展成熟。

它以人文主義為出發點,以理性和科學為核心,重視個人發展,重視“物我二分”,重視民主法制,具有冒險進取精神、個人奮鬥、擴展征服、功利價值和金錢崇拜等特點。

中國文化則源遠流長,是世界上唯一幾千年發展不間斷的文化。它以人倫為出發點,以禮儀為核心,重視人的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強調人際倫理,重視“天人合一”,強調人與大自然和平相處,具有中庸和諧、寬厚容納、順乎天然、集體主義、天下大同等特點。

有人說,中華文化是內陸文化,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不無道理。因為中西方文化產生的根源在於中國和歐洲不同的地理和生存環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


中國大陸結構完整,廣袤多態的地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連成片,適宜農業的氣候土壤,形成了中國以家族為單位的農耕文化,整個家族生活在一起,在一個家庭中長輩最該受尊重,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宗法制導致祖先崇拜。

被高山與大海圍成的相對封閉的內陸,給中國人帶來了相對穩定的生存環境,這使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把農業文明發展到一定的高度。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


而歐洲、尤其是西歐地理結構破碎,有眾多半島和島嶼,阿爾卑斯山還把歐洲南北分隔開。

就拿西方文化源頭之一的古希臘來說,幾面臨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隔海相望。由於這種地理狀況,使古希臘海上交通發展很快,水上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商業文明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徙、流動,同時古希臘的城邦制使民主政治應運而生並逐漸發展起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


歐洲人生存環境惡劣,土地貧瘠,為了生存,就必須征服大海,征服自然。這造成了西方文化航海、經商的特點最為突出,同時具有殖民以及海盜的傳統。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主要是環地中海,以後擴展到大西洋沿岸、環大西洋,16世紀後殖民地幾乎遍佈全球。

歐洲的地理環境、氣候促成的流動性的文化,促使西方人的家庭觀念相對薄弱,促使他們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價值觀念發展得非常的充分。這種自由主義得力於也有利於商業的發展,這也就是西方商業之所以很發達的一個原因之一。

歐洲的地理結構的支離破碎必然導致人口分散、權力分散、多中心,並形成多箇中小國家,其航海經商及殖民文化特點突出則易於導致權力及政治結構不穩定。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


而中國的地理結構完整易於導致人口集中,人口集中又易於導致權力集中,內陸文化易於導致中央集權制高度穩定和長期延續,平原面積大必然會形成大國。

中國相對穩定的內陸環境,形成了以中庸和諧的儒家為主、兼有諸子百家各學派的文化。這種傳統文化的特點之一是強調整體的定性思維方式,這與西方文化強調個體局部的實證思維方式大不一樣。

儒家哲學體系裡強調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是修身第一位,也就是講究道德文化;而歐洲不穩定的環境,導致西方的哲學思想的物我二分,就分別形成了中西文化側重整體思維或個體思維的差異。

中國人的行為受“性善論”的“正向思維”的引導,產生的是“禮制”;西方人的行為受“性惡論”的“負向思維”的引導,產生的是“法制”。

西方基督教傳統濃厚,基督教的勢力強大,在中世紀教權和皇權並列,基督教有原罪觀念,人生而有罪,要向上帝贖罪才能進入天堂,而中國自古沒有這種罪,但不敬祖先和犯上作亂在中國則是罪。

這些情況易於導致中國官本位、等級制、重人治而輕法治;而歐洲人格平等的觀念比較強,法制與民選政府因此首先在西方誕生和普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內陸與海洋,不同的地理和生存環境孕育出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

文章來自公眾號“思想者札記”:

https://mp.weixin.qq.com/s/L-M1PrBxFtLhg3mLfUANKg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