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浮世 心向逍遙——專訪李醉側記

文化 讀書 長安 亞里士多德 寧靜 蘇軾 人物傳媒NEWS 2019-06-02


身在浮世 心向逍遙——專訪李醉側記


撰稿 /編輯 馬琪

舉手抬足之間皆是雅意,言語流轉之際飽含古韻。在與李醉先生的訪談中,我被他的學識涵養深深折服。

採訪之前,我對李醉先生的認知僅限於網絡上的各類報道,生怕自己在採訪中鬧出什麼笑話。然而,甫一見到先生,這種顧慮幾乎是立即就消散了——他的大氣謙和、敦和秀逸,像夏日的風,讓人舒適快意、給人幾多精神和清醒。

環香的煙氣嫋娜向上,恍惚中,似是將人拉回千年之前。


身在浮世 心向逍遙——專訪李醉側記


“看到荊棘時也要看到次第花開,生命中有荊棘,但可當花看”,李醉先生的通達豁然令人讚歎。人生之路總不會一帆風順,在遇到挫折時,人總容易陷入痛苦與茫然之境難以掙脫,然而若願意多去找一找,或許在某個角落就能看到一朵花正靜悄悄地盛開著。

“真正的價值是內在的”。人皆是從生到死,生命本身是無意義的,真正有價值的是生命流經的過程,而這價值需要我們自己去賦予。就像是一張白紙,最終這張紙的價值如何來自於填滿這張紙的過程,濃墨重彩還是輕描淡寫,都由執筆的人決定。無論濃淡,在這繁世中能夠真正活出自己便是一種逍遙。


身在浮世 心向逍遙——專訪李醉側記


在李醉先生看來,每天走來走去的我們,到底要走去哪裡?世俗的路,從生走到死,從崇高走到敗落,從華麗走到荒涼。也許,讓我們換一條路走看看,從黑暗走到光明,從迷惑走到清楚,從疲軟走到堅固,從生死走到解脫。“逍遙”應當是人生終極的追求目標,這也是他在本次籌辦的長安逍遙句讀會中有“逍遙”二字的原因。

這種“逍遙”並非枉顧他人只顧自己高興。“逍遙”需修心,在自我修行的過程中也會對周圍的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大概是人的本性作怪,人往往在作為當事人時會變得斤斤計較,生怕自己在與對方交往之間受到對方矇騙,總是保持著一份警惕,然而或許稍退一步,就可以看見雙方身後更廣闊的天地。


身在浮世 心向逍遙——專訪李醉側記


修身是一段漫長的旅程,為別人做的越多,自己能收穫的也就越多。“福往則福來”,求福不如惜福,知苦方能離苦。再忙,也要懂得分辨人生“需要”和“重要”的區別,物質需要的標準不貪求太多,你才能把握生命裡真正重要的人和事。無憾的人生,來自於我們懂得生命不過是一口氣、一縷煙。高端處,眼中滄海小,衣上白雲多;低潮時,且將那眼前草木丘壑引以為友,共度生涯,擁有綿延不絕的悲憫與善良,才能做到“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李醉先生認為這即是“大逍遙”。

他總會在幫助到別人時感到高興快樂,也在被別人需要時感到無比滿足。曾有人問他:“總有人這樣來麻煩你,不會覺得累嗎?”他就笑著回覆:“不會,這證明了我存在的價值。”即便有時候前來向他求助的人過多他也不會有什麼怨言,他道:“耐煩”是一種極好的品質,也是一種修行。他似乎豁達寬和的不食人間煙火,卻又處處充滿了人情味兒。


身在浮世 心向逍遙——專訪李醉側記


李醉先生將長安逍遙句讀會的主題定位為“行走的閱讀”。他覺得無論是經典閱讀還是諸聖先賢,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流溢在生活之中,不應被束之高閣。先賢書裡的道理來源於對生活的思考,就應該被反哺於生活當中,先賢的哲思乃至傳統文化中的其它精華,都應當“來於民間,歸於民間”。

言談之間,李醉先生從遙遠的宇宙星際講到水中游魚,從崑崙山巔的雪山之蓮到長安城中的井底之蛙,從東方的老子李耳到西方的亞里士多德……曾經在我眼中那些被科學定義過的規律都彷彿有了更精妙美好的解讀,曾經學過的那些傳統文化也不再只是上學時書本里一行行乾巴巴的文字了。當將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時,下雨天裡也不會只是抱怨城市裡差勁的排水系統,反而會生出些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逍遙自在來。


身在浮世 心向逍遙——專訪李醉側記


現代都市裡,人來人去,車來車往,大多人都常常浸潤在一種煩悶焦躁的情緒裡。有權威數據顯示:現在抑鬱的人越來越多,人群年齡也在不斷的年輕化。似乎就連生長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也不能夠接受當下的生活節奏和物慾氛圍了,而李醉先生卻偏偏在這樣的大環境裡開闢出了自己的一方清靜高潔的天地。穿行在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的李醉先生,周身平和醇厚的氣場似乎能讓所有見到他的人都立刻寧靜下來。而這樣的祥和平靜是多少人在午夜夢迴之間才能偶然捕捉到一點的稀求和殊遇。

“外物不可必,中懷須自空”,儘管身處喧囂浮世,內心也依舊平和淡然,豁達灑脫、自在逍遙,李醉先生將攜著這樣的心性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為更多人,也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幸福和圓滿。


身在浮世 心向逍遙——專訪李醉側記


沒有山長水遠,怎知天高海闊?所謂文化信仰,就是讓我們相信還不曾看到的。這種相信的回報,就是看到我們所相信的。生活這場經過,怎麼活,力量都在心,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身在浮世,心向逍遙。“浮世”屬於每一個人,而“逍遙”,只屬於心中有遼闊天地的人。我們逃離不開“浮世”,但我們可以心向“逍遙”。誠如李醉先生,你看他把塵世裡的繁雜變成田園裡的一把土,化作璀璨如珠的詩句,穿越季節輪迴,始終不悲不喜、風輕雲淡,唯願一生花開成景。這大概便是李醉先生告訴我們的,關於逍遙的意義。


身在浮世 心向逍遙——專訪李醉側記


身在浮世 心向逍遙——專訪李醉側記


李醉,字尚道,號敦和。別署束鹿生,醒夫子,祖籍河北束鹿,久居古城長安。

著名文化學者,第三屆中國•西安唐詩節文化總顧問,長安老子文化國學研究院院長,西安醫護學院特聘教授,陝西省旅遊局“秦嶺與黃河的對話”高端文化論壇特邀對話嘉賓,中國茂陵博物館名譽館員,敦和書院院長,長安逍遙句讀會會長,陝西道家養生學會副會長,中國工商銀行財富管理中心國學文化顧問,陝西西安李氏宗親會名譽會長,中國佛教三論宗祖庭草堂寺佛學大講堂特聘文化顧問,長安老子文化研究會會長,長安逍遙學創始人,終南山逍遙文化研究學者、倡導者,終南山隱士文化研究學者,《中華風》雜誌封面人物、《人物傳媒》雜誌封面人物,入選“影響陝西二十年文化人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