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非遺之——桑剪工藝後繼無人

文化 江書影 2017-07-16

桐鄉非遺之——桑剪工藝後繼無人桐鄉桑剪,最早見載於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凡取葉必用剪,鐵剪出嘉郡桐鄉者最犀利,他鄉未得其利。”桑剪鍛造技藝已有三百多年曆史。流傳至今日,雖已被列為桐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其保護和傳承狀況仍不容樂觀。
桐鄉非遺之——桑剪工藝後繼無人

通過桐鄉市梧桐街道辦事處,我們聯繫上了桑剪傳承人姚惠林所在村的村委會工作人員,由於提前預約好了時間,我們當天早上就直奔慶豐村村委會,村委會的周怡姐姐對我們也非常熱心,還驅車帶我們前往桑剪傳承人家裡。桐鄉非遺之——桑剪工藝後繼無人

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目前就姚惠林夫妻兩人在做桐鄉桑剪,桐鄉桑剪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窘境。姚惠林先生想把桐鄉桑剪商標註冊下來加以保護,也困難重重。

姚惠林:我們現在是淡季其實,現在蠶桑少了呀,這個產量也少。以前,我勤一點的話這個能賣五萬把,現在啊,我這個最多能賣一萬多。這個價錢呢,十幾塊,市場上是二十塊

我們:這都是批發的?

姚:批發的,我自己去賣的,就是我以前,是桐鄉的,喏,這個桑剪都是正常的,這個老剪子,88年、98年、99年生產的。我88年初中畢業,做到99年做了十一年桐鄉非遺之——桑剪工藝後繼無人

桐鄉非遺之——桑剪工藝後繼無人姚:這個(桑剪)是什麼時代有的,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是,這個呢我做的時候在桐鄉桑剪廠,你看,這個牌子,浙江桐鄉市桑剪廠。但是現在我跟你說啊,我想把這個牌子轉下來都轉不進來。以前他們有的,現在這個,我去申請的時候他們說這個,這個商標國家不註冊的,沒有這個,不能註冊這個。

我們:不能註冊這個商標嗎

姚:這個商標,因為根本沒這個廠,根本不,沒了啊,沒了他們就不安排。我去了三次都不給我註冊。但是人家嘛,我們看這個,我是以前在這個廠(桐鄉桑剪廠)做的,後來就自己做。吶,這個是彈簧桑剪,這個呢好像是72年還是71年,桐鄉桑剪,桐鄉桑剪真正出名在這裡。桐鄉桑剪廠,我做兩個桑剪,一個是土桑剪一個是彈簧桑剪。但是這個呢跟,這個呢彈簧啊加上的。加彈簧呢就是我們這個。但是這個呢,是歷史很久的,這個真正以前是張小泉,張小泉就是杭州的那個......桐鄉非遺之——桑剪工藝後繼無人

姚:張小泉的剪刀這個就是他設計的,這個張小泉設計的,怎麼說呢,以前,桐鄉跟張小泉合作過,桑剪廠本來想給到張小泉那裡的,可是沒給進。真正做這個土桑剪哦,我們自己打的是我這裡呢,大概呢是這樣的。吶這個手工制的所以很毛的兩個,這口上有鋼的應該是如果純手工的話,起碼兩三個人桐鄉非遺之——桑剪工藝後繼無人

我們:請問您是什麼時候接觸這個工藝的?

姚:88年,初中畢業,我是桐鄉,現在這個七中啊,就是以前叫承德中學,我畢業了就是到,我姑父呢在那個桐鄉桑剪廠做桑剪,他做車間組長,我們就是拜他為師咯。以前只是打毛坯,不會做真正的桑真正的桑剪。現在嘛就是,後來我又重拜了一個師父,那麼現在這個也會了。這個要九道關口啊,這個是正品的,正品,我們是五十把五十把地批出去的,多的時候我們一個鋪就要一千把,我們就是在這個桐鄉城河路上......

其妻:還要去拉,去磨(以前手工做的)。(我們:磨很久嗎)很久的,磨好幾次,這邊磨這邊磨,那麼還要再和......桐鄉非遺之——桑剪工藝後繼無人

姚:以前呢這個也是,這個螺絲也是手工的,就是這樣的,鋤出的,以前呢真正的,現在呢我一個人做不出來,以前是流水線的。以前要做這個關口,要,大概要十個人左右,所以說我拜了幾個師父,否則做不出來。桐鄉非遺之——桑剪工藝後繼無人

在拍攝過程中,姚師傅還給我們展示了桑剪的鍛造過程。桑剪的製作,工序多,且嚴格精細,一般都要學好多年才能掌握這項本領。由於桑剪市場萎縮,加上現代化工廠的機械化生產,手工桑剪難以競爭。而且手工桑剪的技藝又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掌握,桐鄉桑剪正面臨後繼無人,瀕臨失傳的危險。

桐鄉非遺之——桑剪工藝後繼無人

桐鄉非遺之——桑剪工藝後繼無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