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進化史本就是工具的進化史,玉雕技藝亦是如此。現如今玉雕工具豐富,從平常所用的橫機到微雕用的牙機;從勾線的勾砣到掏膛用的掏砣,一應俱全。中國玉文化作為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瑰寶,綿延傳承數千年,始終有史可察,脈絡清晰。本篇將尋根朔源,探究玉雕工具的歷史變遷,並結合前人遺珠,來一窺數千年來中國玉雕工藝的發展和延續。

舊石器時代石玉並存時期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水洞溝遺址第7地點出土的部分砸擊品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水洞溝遺址第7地點出土的裝飾品

中國玉文化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不過當時的原始先民並沒有將其與普通石料區別對待,以打磨石器的方法來打製玉器,製成各類生活生產用品或裝飾品,這一時期又被稱為“玉石並存時代”。此時的玉製品大多為武器或生活用品,或將小玉塊鑽一孔用作垂飾,風格原始而粗獷。

新石器時代石質砣具時期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砣具樣式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凌家灘遺址出土的桯鑽原型——石鑽

中間的圓孔可穿獸皮或繩索,來回拉扯用以提供動力

時至新石器時代,先民們發現以石英砂、水晶及瑪瑙等高硬度礦物在玉石上來回研磨可在玉身留下痕跡,他們將這些礦物砸碎,用其來切割、加工玉料,即是最早的解玉砂。解玉砂的利用給先民們的創造提供了便利。他們用麻繩蘸上解玉砂來切割大塊的玉料,用石具來回磨製玉石來切胚,用石頭或獸骨打製桯鑽,蘸取解玉砂來鑽孔;用較細的解玉砂及獸皮來為玉器打磨拋光。及至後期,由兩人操作的砣機開始出現,雕琢玉器的砣具則用石頭打造,為玉石雕刻帶來極大便利,也為後世玉雕工具的發展打下基礎。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紅山文化 玉豬龍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

除此之外,先民們還會使用火燒、水煮等方式來軟化玉石,然後利用鯊魚牙、瑪瑙、水晶等物打製成的工具來進行雕刻。此時期的玉器出現了雕刻花紋或磨得光滑的製品,真正意義上的玉雕工藝開始出現,品種亦開始豐富。出現璜、琮、玦、管、珠、丸、餅、墜等器型,圖紋樣式為野獸、飛鳥、神人神獸等,此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圓雕、浮雕、鏤空雕及細若髮絲的繁密陰刻線等技法。最具代表性的當為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龍山文化及石家河文化等。

夏商 — 春秋青銅砣具時期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早期雙人操作的砣機式樣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玉高冠鳥柄形器,商

夏商至春秋時期青銅冶煉技術發達,青銅砣機取代了石制砣輪進行琢玉,使得砣具更為規整,也更易操作。這一時期的玉雕紋飾簡單大氣、剛勁鋒銳。鏤空雕、透雕、活環工藝等高精密雕刻手法也開始大量出現,俏色巧雕、鑲嵌等理念也應運而生。這些繁複工藝的出現除了時代審美使然,也有工具的影響因素。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玉勾雲紋燈,戰國

戰國 — 秦漢鐵質砣具時期

戰國至秦漢時期,冶鐵技術日臻成熟,鐵絲代替了麻繩,鐵製砣具代替了青銅,工具的性能得到了極大提升,且隨著冶鐵技術的不斷進步,砣具的種類亦更加豐富。且兩漢時期,新疆和田玉進入中原文化,受貴族階層青睞,砣機的性能亦得到進一步改良,可從事更為精細的創作和加工。雙鉤碾法、漢八刀、毛刀刻等技法陸續出現,創造了中國玉雕史上的又一次輝煌。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玉豬,漢

南北朝 — 清水凳時期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水凳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青玉朱雀紋玉佩,南北朝

南北朝以後隨著制玉工具不斷改良,“水凳”登上歷史舞臺,“水凳”的發明可以算作玉雕工具史上的一次“大事件”。《天工開物》中記載:“凡玉初剖時冶鐵為圓盤,以盆水盛沙,足踏圓盤使轉,添沙剖玉,逐忽劃斷。”它由木軸連接鐵質砣具,以繩牽引,腳蹬使之旋轉,只需要根據需要更換砣具,熟練玉工可隨心所欲的進行操作。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白玉天雞三耳罐,唐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玉花鳥紋梳,唐

從隋朝至明朝的數百年時光裡,玉雕藝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是和田玉大量進入中原社會,奠定了其在中國玉石品類中的地位;其次是佛教藝術的興盛,佛像雕刻成為了至今不曾衰敗的經典。且在當權者的授意下,大量民間玉雕作坊興起,為水凳這種玉雕工具的盛行提供了條件。“足踏千里不動身”的水凳沿用了千年之久,它將玉器的製作工藝推廣入尋常人家,玉雕文化出現全新的局面。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白玉騎鳳仙人,宋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青玉雙鶴佩,宋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白玉雙立人耳禮樂杯,宋

清朝是玉雕發展的鼎盛時期,玉工們繼續沿用水凳+金剛砂的方法來雕琢玉器。但是在權力階層的大力推動及與外來文化的不斷交融之下,鼻菸壺掏膛、兩明造(雙面透雕,花紋不同)、薄胎工藝、錯金銀、山子雕刻等技藝得到長足發展。與此同時,高2米,寬0.9米,重達5.3噸的國寶級玉雕山子作品《大禹治水圖山子》亦在此時期完成。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大禹治水圖玉山,清乾隆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當代電動工具時期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水凳加工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玉雕橫機,用於切胚、出形、刻線等步驟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加工和打磨細節用的牙機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當代玉雕砣具

據玉雕廠老師傅回憶,水凳+金剛砂的使用直到50年代在偏遠地區仍可見到,60至70年代期間開始使用電動橫機來代替人力。但當時物資缺乏,砣具的種類並不能滿足日常工作所需。如果需要雕刻較細的線條,只能撿拾薄鐵皮,切割規整,藉助金剛砂來加工玉石。直到80年代左右,鑽石粉工具大量引進和生產才逐漸替代。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現如今,玉雕工具的革新讓玉雕技藝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電動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各類砣具讓細節處更為出彩。玉雕師們不再受題材及石料的約束,大膽的將前人技藝發揮到極致,讓流傳7000餘年的中國玉雕工藝再一次向世人展現它瑰麗的藝術生命。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玉石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精髓,數千年來未曾斷絕,並綿延至今。無論是神玉時代、王玉時代,還是現今的全民收藏時代,玉文化始終與華夏民族有著不可分割的情感。如果說瓷器讓世界瞭解了華夏民族,那麼玉石文化是華夏精神的本源,它伴隨著華夏民族成長,與民族文化共同興盛。當今玉文化正處於歷史巔峰,無論是材質的選擇,還是玉雕技藝的文化傳承和應用,抑或是受西方雕塑美學的影響,都在促使著玉雕行業的前進和發展。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及行業技能的不斷提升,玉文化定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從而展現更為蓬勃而旺盛的藝術生命力!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中國玉文化,伴隨中華民族成長的文化精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