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新功能:現代人的關係和記憶都開始有保質期了嗎

這段時間,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一個微信的新變化。

繼QQ企鵝下線後,微信先後取消漂流瓶功能,後將原本的只有3天可見和半年可見的朋友圈,新增加了“最近一個月”可見。


微信朋友圈新功能:現代人的關係和記憶都開始有保質期了嗎



“半年太長,三天又太短,一個月剛剛好。”

同樣的前段時間,微博也推出了一個新功能,微博半年可見,功能一經推出,演員趙麗穎便將自己的微博設置成了半年可見。

說實話,看到這兩個新功能,叨姐的第一反應是遺憾,為什麼沒有網絡的年代裡,我們活得開心且真實,現在通訊發達了,在網絡時代裡,我們反而活得小心翼翼了呢?

1

莫非現代人的關係和記憶都開始有保質期了嗎?

原本的朋友圈是展現自我的平臺,有人晒娃、有人晒生活、有人在上面記錄人生感悟、有人分享工作經驗。但隨著微信越來越成為一種日常的社交工具,微信好友從原本的朋友、同學、家人、到新增加的同事、老闆、合作伙伴,慢慢的,我們知道,微信的朋友圈並不是想發什麼就可以隨便發的了…它慢慢的變成了展示我們個人品牌化的東西。

有了太多想說的話沒有辦法在朋友圈發表,到了一個沒有多少人認識的微博就完全放開了。


微信朋友圈新功能:現代人的關係和記憶都開始有保質期了嗎


叨姐曾以為朋友圈很乾淨活著喜歡都刪掉的人很酷,但後來叨姐才想通,那些朋友圈堆成山的人才是真的酷,沒用的鏈接、過時的段子、新歡、舊愛。他們根本不在乎過去發生了什麼,更不在意周圍人因為他們發了什麼而去過分的在意,他們活在當下,不去計較任何是是非非,因為當下的他們就是他們自己。看看平時我們老爸老媽的朋友圈就知道了,再換位想想,他們也確實比我們這代人活得自在。

這些日子趕上端午假期,叨姐給自己休了小假期,回家陪陪家人,我們家呢,有個家人群,群裡有的七大姑八大姨,大家沒事就在裡面發發東西,或者偶爾趕上節日,搶搶紅包。

叨姐看到自己的弟弟妹妹們在群裡,因為平時工作繁忙的緣故許久都沒有聯繫,想到之前剛考上大學的表妹前些日子還在朋友圈晒著自己的照片,就想通過朋友圈瞭解下她最近的動態,卻發現出現在眼前的只有一條直線,於是問了自己的老媽,莫非自己的表妹把自己刪了,後來翻看老媽的朋友圈也是這樣,原來自己的表妹把自己屏蔽了。

心裡忍不住唏噓,表妹小時候,自己總帶著她到處吃喝看電影,上高中因為軍訓被蚊子叮咬到過敏,還開車去學校幫她跟老師請假接她回家修養,可是如今,我卻進不了她的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新功能:現代人的關係和記憶都開始有保質期了嗎


於是順手又點進了自己閨蜜的朋友圈,發現她雖然沒有設置三天可見,但也快一個月沒有發朋友圈了。

這兩年,我發現身邊的朋友分享慾望似乎都下降了,大家都越來越不愛在社交平臺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和動態,原本每天熱熱鬧鬧的朋友圈也漸漸冷清了下來。

最近,有一個詞火了:“朋友圈困難戶”,說的是那些發個朋友圈都要思前想後,不斷反反覆覆修改編輯,最後還是決定不發比較好的人。

現代人的社交狀態,從朋友圈的30天可見,到微博半年可見,甚至半年都難得發一條動態,越來越多的人懶得去分享自己的生活了。

2

你的朋友圈裡,還有多少關心你的好友?

看著閨蜜並不熱鬧的朋友圈,我仔細的思考了一下週圍人不發朋友圈的原因。

初想我們剛開始使用微信的時候,那時候或許我們的好友並不多,大多都是身邊的好友、同學、家人,慢慢的,我們可能會加上很多好友,而這些好友大多都是從工作中加進來,有的是同事,有的是自己的老闆,大多都是一些工作夥伴。

生活的快節奏,讓我們盲目的加了很多好友,大部分都是隻有一面之緣的點贊之交,有些甚至陌生到有時在朋友圈刷到一些動態,微信備註和記憶裡的人臉都對不上號。

這也就間接導致了大家發朋友圈的熱情降低,一方面每次發個朋友圈還要設置分組實在麻煩,另一方面,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那些並不熟稔的朋友,稍顯冒犯的關心。


微信朋友圈新功能:現代人的關係和記憶都開始有保質期了嗎


之前看過一個研究,兩位大數據調查科學家,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發現25歲是大部分人交朋友的分水嶺

25歲之後,由於家庭、工作、孩子等因素的影響,我們的朋友會逐漸減少,生活的重心慢慢轉移。

是啊,越長大越發現,年齡越大,交朋友的慾望越來越低,也越懶得去維繫一段關係。

從前,我們可以花一個週末和好朋友黏在一起,現在,忙碌的生活讓我和朋友一起喝個下午茶都是奢侈。

於是,不知什麼時候起,沒有撕逼,沒有衝突,可那些曾經親密的好友似乎有一天就不曾聯繫了,就這樣無聲無息消失在歲月的洪流裡。那些曾經一起打拼的工作夥伴,因為沒有了工作上的交集和來往,慢慢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時間很殘忍,它會淡化感情、親情與友情。同樣的,從設置朋友圈的態度,也可以看到現代人對情感的保鮮期的重新定義。

3

那些曾經總在你朋友圈點讚的朋友,現在還有多少?

朋友圈是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並且瀏覽朋友生活狀態的地方,平日裡沒時間交流,瀏覽下身邊老朋友的最近狀態,也是可以津津樂道。

叨姐有個習慣,就是每天都會發上至少2條的朋友圈,難免身邊朋友的調侃“你每天為什麼那麼多感慨?”沒辦法,我就喜歡熱鬧,看到自己認為好的就喜歡分享,我想在做這件事的初衷上,我原封不動的保持了老媽的遺傳基因。

看著朋友在下面點贊或者留下評論,你一言我一語的互相交流,這讓我感覺我距離他們始終都是很近。


微信朋友圈新功能:現代人的關係和記憶都開始有保質期了嗎


叨姐還有個常年一直保持的習慣,就是看書,身邊有很多朋友總會時常問起自己,最近有什麼好的書單可以分享,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叨姐就喜歡整理一個書單出來,給這些朋友。

我認為有好的東西就要分享,這是一種美德,何樂而不為?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樣一個習慣,雖然平時的交流漸少了,但是就是喜歡沒事翻看身邊人的朋友圈,通過他們的動態,也可以瞭解到他們最近的動態,以至於感覺自己與他們之間並沒有距離太遠,然而要麼看到的是一條橫線三天可見,要麼就是不再熱鬧的朋友圈,甚至於你們之間互相點贊或者評論的動態還留在幾個月前。

我不知道當你看到這些的時候,你的感覺會是怎樣?

於是默默感嘆,年少時互相吸引成為朋友,攜手走過那段艱難歲月,後來卻相忘於江湖。以前覺得這樣的關係太過遺憾,可後來才發現,其實這才是人生的常態。

想起《千與千尋》的一段臺詞: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微信的朋友圈設置,不管是三天、一個月可見、半年可見,其實都無妨,人本來就是敏感動物,好的感情都是需要默默維護,希望你不再吝惜那些點贊,或者評論,適當的調侃也是拉近感情必不可少的方式。

哪怕最終是30天的同行,也希望是正在進行時。

不要將我們的關係和記憶保存在只有30天的保質期裡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