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

衛青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霍去病直接把匈奴打得抹著眼淚逃跑了。但是在司馬遷看來,北征匈奴得不償失,他的證據就是來自邊塞的統計數據:衛青霍去病出徵的時候,有十四萬匹戰馬,但是回來一查,只剩下三萬匹了。其實跟司馬遷抱有同樣想法的人即使是在漢朝也不少,就更不用說花錢買平安的宋朝了。

今天咱們就來替漢武帝劉徹算一筆賬:衛青霍去病北征匈奴,總共打了八仗,損失了十多萬匹戰馬,又繳獲了多少戰利品?漢朝對匈奴作戰,到底是賠了還是賺了?

"

衛青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霍去病直接把匈奴打得抹著眼淚逃跑了。但是在司馬遷看來,北征匈奴得不償失,他的證據就是來自邊塞的統計數據:衛青霍去病出徵的時候,有十四萬匹戰馬,但是回來一查,只剩下三萬匹了。其實跟司馬遷抱有同樣想法的人即使是在漢朝也不少,就更不用說花錢買平安的宋朝了。

今天咱們就來替漢武帝劉徹算一筆賬:衛青霍去病北征匈奴,總共打了八仗,損失了十多萬匹戰馬,又繳獲了多少戰利品?漢朝對匈奴作戰,到底是賠了還是賺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因為司馬遷對衛青霍去病有偏見,恨不得把他們列入佞幸列傳,再加上《史記》中有太多當事人只有兩個的對話記錄和人物心理描寫,有點像報告文學,可信度被拉低。所以咱們今天不看《史記》,而看《漢書·卷五十五·衛青霍去病傳》,詳細看一看這 次戰役的實際情況。

第一次戰役,發生時間是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車騎將軍衛青、輕車將軍公孫賀、騎將軍公孫敖、衛尉李廣每個人帶領一萬部隊出塞,騎將軍公孫敖損失七千騎兵,李廣全軍覆沒自己被擒後逃回,公孫賀武裝遊行一圈平安歸來,只有衛青拿回了數百匈奴首級。表面上看,這次戰役是漢軍輸了,因為漢軍損失一萬七千人馬,只斬獲數百,虧大了。

"

衛青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霍去病直接把匈奴打得抹著眼淚逃跑了。但是在司馬遷看來,北征匈奴得不償失,他的證據就是來自邊塞的統計數據:衛青霍去病出徵的時候,有十四萬匹戰馬,但是回來一查,只剩下三萬匹了。其實跟司馬遷抱有同樣想法的人即使是在漢朝也不少,就更不用說花錢買平安的宋朝了。

今天咱們就來替漢武帝劉徹算一筆賬:衛青霍去病北征匈奴,總共打了八仗,損失了十多萬匹戰馬,又繳獲了多少戰利品?漢朝對匈奴作戰,到底是賠了還是賺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因為司馬遷對衛青霍去病有偏見,恨不得把他們列入佞幸列傳,再加上《史記》中有太多當事人只有兩個的對話記錄和人物心理描寫,有點像報告文學,可信度被拉低。所以咱們今天不看《史記》,而看《漢書·卷五十五·衛青霍去病傳》,詳細看一看這 次戰役的實際情況。

第一次戰役,發生時間是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車騎將軍衛青、輕車將軍公孫賀、騎將軍公孫敖、衛尉李廣每個人帶領一萬部隊出塞,騎將軍公孫敖損失七千騎兵,李廣全軍覆沒自己被擒後逃回,公孫賀武裝遊行一圈平安歸來,只有衛青拿回了數百匈奴首級。表面上看,這次戰役是漢軍輸了,因為漢軍損失一萬七千人馬,只斬獲數百,虧大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史記》記載此次戰役發生在元光五年,但是查閱《中國歷史紀事年鑑》得知,這次戰役發生的時間,還是《漢書》記載正確,此戰衛青率軍直搗龍城(匈奴單于祭天、大會諸部的地方,相當於匈奴首都),斬殺匈奴七百人。

從這次戰役中能總結出兩點:第一、喪師辱國的是被司馬遷吹上天的李廣,公孫敖打得也不好;第二、衛青首戰告捷,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所以龍城飛將到底是不是李廣,就要打一個問號。

李廣全軍覆沒,也不是匈奴把全部主力都用來對付李廣,因為公孫敖也損失了七千戰馬,作為匈奴王庭,龍城也不是不設防之地,衛青飛奪龍城,也是經過了一場苦戰的。

第二次戰役,發生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天。車騎將軍衛青帶領三萬大軍出塞,斬獲數千匈奴首級,衛青損失輕微,正史沒有統計。

"

衛青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霍去病直接把匈奴打得抹著眼淚逃跑了。但是在司馬遷看來,北征匈奴得不償失,他的證據就是來自邊塞的統計數據:衛青霍去病出徵的時候,有十四萬匹戰馬,但是回來一查,只剩下三萬匹了。其實跟司馬遷抱有同樣想法的人即使是在漢朝也不少,就更不用說花錢買平安的宋朝了。

今天咱們就來替漢武帝劉徹算一筆賬:衛青霍去病北征匈奴,總共打了八仗,損失了十多萬匹戰馬,又繳獲了多少戰利品?漢朝對匈奴作戰,到底是賠了還是賺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因為司馬遷對衛青霍去病有偏見,恨不得把他們列入佞幸列傳,再加上《史記》中有太多當事人只有兩個的對話記錄和人物心理描寫,有點像報告文學,可信度被拉低。所以咱們今天不看《史記》,而看《漢書·卷五十五·衛青霍去病傳》,詳細看一看這 次戰役的實際情況。

第一次戰役,發生時間是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車騎將軍衛青、輕車將軍公孫賀、騎將軍公孫敖、衛尉李廣每個人帶領一萬部隊出塞,騎將軍公孫敖損失七千騎兵,李廣全軍覆沒自己被擒後逃回,公孫賀武裝遊行一圈平安歸來,只有衛青拿回了數百匈奴首級。表面上看,這次戰役是漢軍輸了,因為漢軍損失一萬七千人馬,只斬獲數百,虧大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史記》記載此次戰役發生在元光五年,但是查閱《中國歷史紀事年鑑》得知,這次戰役發生的時間,還是《漢書》記載正確,此戰衛青率軍直搗龍城(匈奴單于祭天、大會諸部的地方,相當於匈奴首都),斬殺匈奴七百人。

從這次戰役中能總結出兩點:第一、喪師辱國的是被司馬遷吹上天的李廣,公孫敖打得也不好;第二、衛青首戰告捷,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所以龍城飛將到底是不是李廣,就要打一個問號。

李廣全軍覆沒,也不是匈奴把全部主力都用來對付李廣,因為公孫敖也損失了七千戰馬,作為匈奴王庭,龍城也不是不設防之地,衛青飛奪龍城,也是經過了一場苦戰的。

第二次戰役,發生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天。車騎將軍衛青帶領三萬大軍出塞,斬獲數千匈奴首級,衛青損失輕微,正史沒有統計。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第三次戰役,發生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衛青從古云中處罰,這一仗可是大賺特賺:“捕首虜數千,畜百餘萬”。抓回來的戰俘,自然被分配給漢朝宮廷和功臣當奴隸,百萬牲畜,也夠漢武帝下令天下“大酺三日”了。更重要的是,衛青此戰不但打跑匈奴白羊、樓煩二王收復失地,還開疆拓土了:“遂取河南地為朔方郡。”

第三次對匈奴戰役,衛青的傷亡可以忽略不計,繳獲卻完全上交漢武帝了,這一點有漢武帝聖旨為證:“執訊獲醜,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衛青是個不會撒謊的老實人,劉徹是眼裡不揉沙子的英察之主,他們說的話,似乎比司馬遷更可信。

元朔五年,衛青對匈奴發起第四次戰役,兵力還是三萬,第四次戰役比第三次戰役收穫還大,因為這時候車騎將軍衛青已經成了北伐總司令,遊擊將軍蘇建、強弩將軍李沮、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李廣堂弟)都歸他管:“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十百萬。”

"

衛青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霍去病直接把匈奴打得抹著眼淚逃跑了。但是在司馬遷看來,北征匈奴得不償失,他的證據就是來自邊塞的統計數據:衛青霍去病出徵的時候,有十四萬匹戰馬,但是回來一查,只剩下三萬匹了。其實跟司馬遷抱有同樣想法的人即使是在漢朝也不少,就更不用說花錢買平安的宋朝了。

今天咱們就來替漢武帝劉徹算一筆賬:衛青霍去病北征匈奴,總共打了八仗,損失了十多萬匹戰馬,又繳獲了多少戰利品?漢朝對匈奴作戰,到底是賠了還是賺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因為司馬遷對衛青霍去病有偏見,恨不得把他們列入佞幸列傳,再加上《史記》中有太多當事人只有兩個的對話記錄和人物心理描寫,有點像報告文學,可信度被拉低。所以咱們今天不看《史記》,而看《漢書·卷五十五·衛青霍去病傳》,詳細看一看這 次戰役的實際情況。

第一次戰役,發生時間是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車騎將軍衛青、輕車將軍公孫賀、騎將軍公孫敖、衛尉李廣每個人帶領一萬部隊出塞,騎將軍公孫敖損失七千騎兵,李廣全軍覆沒自己被擒後逃回,公孫賀武裝遊行一圈平安歸來,只有衛青拿回了數百匈奴首級。表面上看,這次戰役是漢軍輸了,因為漢軍損失一萬七千人馬,只斬獲數百,虧大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史記》記載此次戰役發生在元光五年,但是查閱《中國歷史紀事年鑑》得知,這次戰役發生的時間,還是《漢書》記載正確,此戰衛青率軍直搗龍城(匈奴單于祭天、大會諸部的地方,相當於匈奴首都),斬殺匈奴七百人。

從這次戰役中能總結出兩點:第一、喪師辱國的是被司馬遷吹上天的李廣,公孫敖打得也不好;第二、衛青首戰告捷,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所以龍城飛將到底是不是李廣,就要打一個問號。

李廣全軍覆沒,也不是匈奴把全部主力都用來對付李廣,因為公孫敖也損失了七千戰馬,作為匈奴王庭,龍城也不是不設防之地,衛青飛奪龍城,也是經過了一場苦戰的。

第二次戰役,發生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天。車騎將軍衛青帶領三萬大軍出塞,斬獲數千匈奴首級,衛青損失輕微,正史沒有統計。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第三次戰役,發生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衛青從古云中處罰,這一仗可是大賺特賺:“捕首虜數千,畜百餘萬”。抓回來的戰俘,自然被分配給漢朝宮廷和功臣當奴隸,百萬牲畜,也夠漢武帝下令天下“大酺三日”了。更重要的是,衛青此戰不但打跑匈奴白羊、樓煩二王收復失地,還開疆拓土了:“遂取河南地為朔方郡。”

第三次對匈奴戰役,衛青的傷亡可以忽略不計,繳獲卻完全上交漢武帝了,這一點有漢武帝聖旨為證:“執訊獲醜,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衛青是個不會撒謊的老實人,劉徹是眼裡不揉沙子的英察之主,他們說的話,似乎比司馬遷更可信。

元朔五年,衛青對匈奴發起第四次戰役,兵力還是三萬,第四次戰役比第三次戰役收穫還大,因為這時候車騎將軍衛青已經成了北伐總司令,遊擊將軍蘇建、強弩將軍李沮、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李廣堂弟)都歸他管:“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十百萬。”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漢武帝不吝賞賜,漢軍尚在凱旋途中,加封衛青為大將軍的詔書就到了,跟隨衛青出征的諸位將軍全部封侯:公孫敖為合騎侯、韓說為龍嵒侯、公孫賀為南奅侯、李蔡為樂安侯、李朔為陟軹侯,趙不虞為隨成侯,公孫戎奴為從平侯,將軍李沮、李息等人都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第六次戰役發生在元朔六年春天,這次戰役有勝有負:衛青大軍總共斬首匈奴一萬數千級,但是出身匈奴的大漢前將軍翕侯趙信帶領八百騎兵臨陣叛逃,部下二千二百漢軍戰歿。

也就是在這次戰役中,嫖姚校尉霍去病脫穎而出,帶領八百輕騎直撲匈奴老巢:“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爺爺輩)籍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霍去病一戰封侯,漢武帝為他首創了金印紫綬位同三公的驃騎將軍之職。

"

衛青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霍去病直接把匈奴打得抹著眼淚逃跑了。但是在司馬遷看來,北征匈奴得不償失,他的證據就是來自邊塞的統計數據:衛青霍去病出徵的時候,有十四萬匹戰馬,但是回來一查,只剩下三萬匹了。其實跟司馬遷抱有同樣想法的人即使是在漢朝也不少,就更不用說花錢買平安的宋朝了。

今天咱們就來替漢武帝劉徹算一筆賬:衛青霍去病北征匈奴,總共打了八仗,損失了十多萬匹戰馬,又繳獲了多少戰利品?漢朝對匈奴作戰,到底是賠了還是賺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因為司馬遷對衛青霍去病有偏見,恨不得把他們列入佞幸列傳,再加上《史記》中有太多當事人只有兩個的對話記錄和人物心理描寫,有點像報告文學,可信度被拉低。所以咱們今天不看《史記》,而看《漢書·卷五十五·衛青霍去病傳》,詳細看一看這 次戰役的實際情況。

第一次戰役,發生時間是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車騎將軍衛青、輕車將軍公孫賀、騎將軍公孫敖、衛尉李廣每個人帶領一萬部隊出塞,騎將軍公孫敖損失七千騎兵,李廣全軍覆沒自己被擒後逃回,公孫賀武裝遊行一圈平安歸來,只有衛青拿回了數百匈奴首級。表面上看,這次戰役是漢軍輸了,因為漢軍損失一萬七千人馬,只斬獲數百,虧大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史記》記載此次戰役發生在元光五年,但是查閱《中國歷史紀事年鑑》得知,這次戰役發生的時間,還是《漢書》記載正確,此戰衛青率軍直搗龍城(匈奴單于祭天、大會諸部的地方,相當於匈奴首都),斬殺匈奴七百人。

從這次戰役中能總結出兩點:第一、喪師辱國的是被司馬遷吹上天的李廣,公孫敖打得也不好;第二、衛青首戰告捷,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所以龍城飛將到底是不是李廣,就要打一個問號。

李廣全軍覆沒,也不是匈奴把全部主力都用來對付李廣,因為公孫敖也損失了七千戰馬,作為匈奴王庭,龍城也不是不設防之地,衛青飛奪龍城,也是經過了一場苦戰的。

第二次戰役,發生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天。車騎將軍衛青帶領三萬大軍出塞,斬獲數千匈奴首級,衛青損失輕微,正史沒有統計。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第三次戰役,發生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衛青從古云中處罰,這一仗可是大賺特賺:“捕首虜數千,畜百餘萬”。抓回來的戰俘,自然被分配給漢朝宮廷和功臣當奴隸,百萬牲畜,也夠漢武帝下令天下“大酺三日”了。更重要的是,衛青此戰不但打跑匈奴白羊、樓煩二王收復失地,還開疆拓土了:“遂取河南地為朔方郡。”

第三次對匈奴戰役,衛青的傷亡可以忽略不計,繳獲卻完全上交漢武帝了,這一點有漢武帝聖旨為證:“執訊獲醜,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衛青是個不會撒謊的老實人,劉徹是眼裡不揉沙子的英察之主,他們說的話,似乎比司馬遷更可信。

元朔五年,衛青對匈奴發起第四次戰役,兵力還是三萬,第四次戰役比第三次戰役收穫還大,因為這時候車騎將軍衛青已經成了北伐總司令,遊擊將軍蘇建、強弩將軍李沮、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李廣堂弟)都歸他管:“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十百萬。”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漢武帝不吝賞賜,漢軍尚在凱旋途中,加封衛青為大將軍的詔書就到了,跟隨衛青出征的諸位將軍全部封侯:公孫敖為合騎侯、韓說為龍嵒侯、公孫賀為南奅侯、李蔡為樂安侯、李朔為陟軹侯,趙不虞為隨成侯,公孫戎奴為從平侯,將軍李沮、李息等人都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第六次戰役發生在元朔六年春天,這次戰役有勝有負:衛青大軍總共斬首匈奴一萬數千級,但是出身匈奴的大漢前將軍翕侯趙信帶領八百騎兵臨陣叛逃,部下二千二百漢軍戰歿。

也就是在這次戰役中,嫖姚校尉霍去病脫穎而出,帶領八百輕騎直撲匈奴老巢:“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爺爺輩)籍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霍去病一戰封侯,漢武帝為他首創了金印紫綬位同三公的驃騎將軍之職。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第七次戰役發生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天,是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帶領一萬精銳漢軍獨立作戰:“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鏖皋蘭下,殺折蘭王,斬盧侯王,銳悍者誅,全甲獲醜,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捷首虜八千九百六十級,收休屠祭天金人,師率減什七(殲滅七成敵軍,不是漢軍損失百分之七十。《索隱》注為‘破匈奴之師,十減其七’。司馬遷說漢軍減員百分之三十)”。

第七次戰役持續到元狩二年夏天,霍去病再接再厲,一直打到居延海,斬首匈奴三萬二千級,抓了匈奴單于的老媽和正妻(閼氏),還有一百多個匈奴諸王、王子、相國之類的高級俘虜(後來成為漢武帝託孤寄命大臣的休屠王太子金日磾,就是被霍去病抓回來給劉徹養馬的。事見《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日磾以父不降見殺,與母閼氏、弟倫俱沒入官,輸黃門養馬,時年十四矣)。

"

衛青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霍去病直接把匈奴打得抹著眼淚逃跑了。但是在司馬遷看來,北征匈奴得不償失,他的證據就是來自邊塞的統計數據:衛青霍去病出徵的時候,有十四萬匹戰馬,但是回來一查,只剩下三萬匹了。其實跟司馬遷抱有同樣想法的人即使是在漢朝也不少,就更不用說花錢買平安的宋朝了。

今天咱們就來替漢武帝劉徹算一筆賬:衛青霍去病北征匈奴,總共打了八仗,損失了十多萬匹戰馬,又繳獲了多少戰利品?漢朝對匈奴作戰,到底是賠了還是賺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因為司馬遷對衛青霍去病有偏見,恨不得把他們列入佞幸列傳,再加上《史記》中有太多當事人只有兩個的對話記錄和人物心理描寫,有點像報告文學,可信度被拉低。所以咱們今天不看《史記》,而看《漢書·卷五十五·衛青霍去病傳》,詳細看一看這 次戰役的實際情況。

第一次戰役,發生時間是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車騎將軍衛青、輕車將軍公孫賀、騎將軍公孫敖、衛尉李廣每個人帶領一萬部隊出塞,騎將軍公孫敖損失七千騎兵,李廣全軍覆沒自己被擒後逃回,公孫賀武裝遊行一圈平安歸來,只有衛青拿回了數百匈奴首級。表面上看,這次戰役是漢軍輸了,因為漢軍損失一萬七千人馬,只斬獲數百,虧大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史記》記載此次戰役發生在元光五年,但是查閱《中國歷史紀事年鑑》得知,這次戰役發生的時間,還是《漢書》記載正確,此戰衛青率軍直搗龍城(匈奴單于祭天、大會諸部的地方,相當於匈奴首都),斬殺匈奴七百人。

從這次戰役中能總結出兩點:第一、喪師辱國的是被司馬遷吹上天的李廣,公孫敖打得也不好;第二、衛青首戰告捷,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所以龍城飛將到底是不是李廣,就要打一個問號。

李廣全軍覆沒,也不是匈奴把全部主力都用來對付李廣,因為公孫敖也損失了七千戰馬,作為匈奴王庭,龍城也不是不設防之地,衛青飛奪龍城,也是經過了一場苦戰的。

第二次戰役,發生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天。車騎將軍衛青帶領三萬大軍出塞,斬獲數千匈奴首級,衛青損失輕微,正史沒有統計。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第三次戰役,發生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衛青從古云中處罰,這一仗可是大賺特賺:“捕首虜數千,畜百餘萬”。抓回來的戰俘,自然被分配給漢朝宮廷和功臣當奴隸,百萬牲畜,也夠漢武帝下令天下“大酺三日”了。更重要的是,衛青此戰不但打跑匈奴白羊、樓煩二王收復失地,還開疆拓土了:“遂取河南地為朔方郡。”

第三次對匈奴戰役,衛青的傷亡可以忽略不計,繳獲卻完全上交漢武帝了,這一點有漢武帝聖旨為證:“執訊獲醜,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衛青是個不會撒謊的老實人,劉徹是眼裡不揉沙子的英察之主,他們說的話,似乎比司馬遷更可信。

元朔五年,衛青對匈奴發起第四次戰役,兵力還是三萬,第四次戰役比第三次戰役收穫還大,因為這時候車騎將軍衛青已經成了北伐總司令,遊擊將軍蘇建、強弩將軍李沮、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李廣堂弟)都歸他管:“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十百萬。”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漢武帝不吝賞賜,漢軍尚在凱旋途中,加封衛青為大將軍的詔書就到了,跟隨衛青出征的諸位將軍全部封侯:公孫敖為合騎侯、韓說為龍嵒侯、公孫賀為南奅侯、李蔡為樂安侯、李朔為陟軹侯,趙不虞為隨成侯,公孫戎奴為從平侯,將軍李沮、李息等人都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第六次戰役發生在元朔六年春天,這次戰役有勝有負:衛青大軍總共斬首匈奴一萬數千級,但是出身匈奴的大漢前將軍翕侯趙信帶領八百騎兵臨陣叛逃,部下二千二百漢軍戰歿。

也就是在這次戰役中,嫖姚校尉霍去病脫穎而出,帶領八百輕騎直撲匈奴老巢:“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爺爺輩)籍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霍去病一戰封侯,漢武帝為他首創了金印紫綬位同三公的驃騎將軍之職。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第七次戰役發生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天,是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帶領一萬精銳漢軍獨立作戰:“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鏖皋蘭下,殺折蘭王,斬盧侯王,銳悍者誅,全甲獲醜,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捷首虜八千九百六十級,收休屠祭天金人,師率減什七(殲滅七成敵軍,不是漢軍損失百分之七十。《索隱》注為‘破匈奴之師,十減其七’。司馬遷說漢軍減員百分之三十)”。

第七次戰役持續到元狩二年夏天,霍去病再接再厲,一直打到居延海,斬首匈奴三萬二千級,抓了匈奴單于的老媽和正妻(閼氏),還有一百多個匈奴諸王、王子、相國之類的高級俘虜(後來成為漢武帝託孤寄命大臣的休屠王太子金日磾,就是被霍去病抓回來給劉徹養馬的。事見《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日磾以父不降見殺,與母閼氏、弟倫俱沒入官,輸黃門養馬,時年十四矣)。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第八次戰役發生在元狩四年,這次是衛青霍去病帶領十萬騎兵、數十萬步兵和後勤補給部隊,準備給匈奴以最後一擊。但是匈奴單于跑得太快,衛青沒追上:“戰而匈奴不利,薄莫(暮),單于遂乘六騾,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不但衛青沒追上匈奴單于,就是匈奴人自己也沒追上,他們把自己的單于弄丟了而陷入混亂,也為匈奴一分為二埋下了伏筆:“匈奴眾失單于十餘日,右谷蠡王自立為單于。”

這次戰役也證明了老實人衛青對敵人也是心狠手辣:“行二百餘里,不得單于,頗捕斬首虜萬餘級,得匈奴積粟食軍。軍留一日而還,悉燒其城餘粟以歸。”吃不完的就燒光,這一招對付異族最好使了。

衛青以戰養戰,他外甥霍去病也有樣學樣:以部隊減員兩成的代價,斬殺七萬零四百四十三個匈奴首級,“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

衛青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霍去病直接把匈奴打得抹著眼淚逃跑了。但是在司馬遷看來,北征匈奴得不償失,他的證據就是來自邊塞的統計數據:衛青霍去病出徵的時候,有十四萬匹戰馬,但是回來一查,只剩下三萬匹了。其實跟司馬遷抱有同樣想法的人即使是在漢朝也不少,就更不用說花錢買平安的宋朝了。

今天咱們就來替漢武帝劉徹算一筆賬:衛青霍去病北征匈奴,總共打了八仗,損失了十多萬匹戰馬,又繳獲了多少戰利品?漢朝對匈奴作戰,到底是賠了還是賺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因為司馬遷對衛青霍去病有偏見,恨不得把他們列入佞幸列傳,再加上《史記》中有太多當事人只有兩個的對話記錄和人物心理描寫,有點像報告文學,可信度被拉低。所以咱們今天不看《史記》,而看《漢書·卷五十五·衛青霍去病傳》,詳細看一看這 次戰役的實際情況。

第一次戰役,發生時間是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車騎將軍衛青、輕車將軍公孫賀、騎將軍公孫敖、衛尉李廣每個人帶領一萬部隊出塞,騎將軍公孫敖損失七千騎兵,李廣全軍覆沒自己被擒後逃回,公孫賀武裝遊行一圈平安歸來,只有衛青拿回了數百匈奴首級。表面上看,這次戰役是漢軍輸了,因為漢軍損失一萬七千人馬,只斬獲數百,虧大了。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史記》記載此次戰役發生在元光五年,但是查閱《中國歷史紀事年鑑》得知,這次戰役發生的時間,還是《漢書》記載正確,此戰衛青率軍直搗龍城(匈奴單于祭天、大會諸部的地方,相當於匈奴首都),斬殺匈奴七百人。

從這次戰役中能總結出兩點:第一、喪師辱國的是被司馬遷吹上天的李廣,公孫敖打得也不好;第二、衛青首戰告捷,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所以龍城飛將到底是不是李廣,就要打一個問號。

李廣全軍覆沒,也不是匈奴把全部主力都用來對付李廣,因為公孫敖也損失了七千戰馬,作為匈奴王庭,龍城也不是不設防之地,衛青飛奪龍城,也是經過了一場苦戰的。

第二次戰役,發生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天。車騎將軍衛青帶領三萬大軍出塞,斬獲數千匈奴首級,衛青損失輕微,正史沒有統計。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第三次戰役,發生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衛青從古云中處罰,這一仗可是大賺特賺:“捕首虜數千,畜百餘萬”。抓回來的戰俘,自然被分配給漢朝宮廷和功臣當奴隸,百萬牲畜,也夠漢武帝下令天下“大酺三日”了。更重要的是,衛青此戰不但打跑匈奴白羊、樓煩二王收復失地,還開疆拓土了:“遂取河南地為朔方郡。”

第三次對匈奴戰役,衛青的傷亡可以忽略不計,繳獲卻完全上交漢武帝了,這一點有漢武帝聖旨為證:“執訊獲醜,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衛青是個不會撒謊的老實人,劉徹是眼裡不揉沙子的英察之主,他們說的話,似乎比司馬遷更可信。

元朔五年,衛青對匈奴發起第四次戰役,兵力還是三萬,第四次戰役比第三次戰役收穫還大,因為這時候車騎將軍衛青已經成了北伐總司令,遊擊將軍蘇建、強弩將軍李沮、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李廣堂弟)都歸他管:“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十百萬。”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漢武帝不吝賞賜,漢軍尚在凱旋途中,加封衛青為大將軍的詔書就到了,跟隨衛青出征的諸位將軍全部封侯:公孫敖為合騎侯、韓說為龍嵒侯、公孫賀為南奅侯、李蔡為樂安侯、李朔為陟軹侯,趙不虞為隨成侯,公孫戎奴為從平侯,將軍李沮、李息等人都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第六次戰役發生在元朔六年春天,這次戰役有勝有負:衛青大軍總共斬首匈奴一萬數千級,但是出身匈奴的大漢前將軍翕侯趙信帶領八百騎兵臨陣叛逃,部下二千二百漢軍戰歿。

也就是在這次戰役中,嫖姚校尉霍去病脫穎而出,帶領八百輕騎直撲匈奴老巢:“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爺爺輩)籍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霍去病一戰封侯,漢武帝為他首創了金印紫綬位同三公的驃騎將軍之職。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第七次戰役發生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天,是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帶領一萬精銳漢軍獨立作戰:“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鏖皋蘭下,殺折蘭王,斬盧侯王,銳悍者誅,全甲獲醜,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捷首虜八千九百六十級,收休屠祭天金人,師率減什七(殲滅七成敵軍,不是漢軍損失百分之七十。《索隱》注為‘破匈奴之師,十減其七’。司馬遷說漢軍減員百分之三十)”。

第七次戰役持續到元狩二年夏天,霍去病再接再厲,一直打到居延海,斬首匈奴三萬二千級,抓了匈奴單于的老媽和正妻(閼氏),還有一百多個匈奴諸王、王子、相國之類的高級俘虜(後來成為漢武帝託孤寄命大臣的休屠王太子金日磾,就是被霍去病抓回來給劉徹養馬的。事見《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日磾以父不降見殺,與母閼氏、弟倫俱沒入官,輸黃門養馬,時年十四矣)。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第八次戰役發生在元狩四年,這次是衛青霍去病帶領十萬騎兵、數十萬步兵和後勤補給部隊,準備給匈奴以最後一擊。但是匈奴單于跑得太快,衛青沒追上:“戰而匈奴不利,薄莫(暮),單于遂乘六騾,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不但衛青沒追上匈奴單于,就是匈奴人自己也沒追上,他們把自己的單于弄丟了而陷入混亂,也為匈奴一分為二埋下了伏筆:“匈奴眾失單于十餘日,右谷蠡王自立為單于。”

這次戰役也證明了老實人衛青對敵人也是心狠手辣:“行二百餘里,不得單于,頗捕斬首虜萬餘級,得匈奴積粟食軍。軍留一日而還,悉燒其城餘粟以歸。”吃不完的就燒光,這一招對付異族最好使了。

衛青以戰養戰,他外甥霍去病也有樣學樣:以部隊減員兩成的代價,斬殺七萬零四百四十三個匈奴首級,“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八次戰役,損失十萬匹戰馬,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作戰是否勞民傷財?

​因為篇幅所限,咱們只介紹了漢武帝派遣衛青霍去病的八次對匈奴作戰(實際是十三次,衛青七次,霍去病六次),但是不管是十三次還是八次,衛青霍去病都打贏了,斬獲匈奴首級在十六萬以上,繳獲牲畜數以千萬計,打得漠南無王庭,漢朝又多得了大片土地,匈奴人嚎啕大哭:“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漢武帝發動對匈奴作戰,只要眼不盲心不瞎,都會算出其中的勝負盈虧,但是在慣於委曲求全花錢買平安的文人眼裡,這些仗都是不必要打的:異族要錢,給就是了;異族要女人,給就是了;異族要土地,給就是了。只要還有一隅之地能讓我們著書立說當大師,這就足夠了。漢武帝劉徹不信邪,唐太宗李世民不信邪,所以才有了強漢盛唐。

由此可見,“以理服人是打不過”、“達則自古以來”,是極有道理的:在漢武帝唐太宗看來,手裡有強弓硬弩陌刀明光鎧,那麼日月所照江河所致,都是我的。宋朝雖然有錢,但是皇帝不信任武將,不敢打也不想打,所以不管是土地還是金銀布帛乃至妃子帝姬,都是人家的。

最後請讀者諸君評評理:漢武帝對匈奴作戰,打對了還是打錯了?打了之後是賠了還是賺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