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
"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排槍時代

在講述西方17-19世紀的戰爭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雙方軍隊 排成整齊的隊列 用步槍互相齊射的場景,該戰術被稱為隊列戰術,也被人笑稱為“排隊槍斃”,“排隊槍斃”戰術看上去滑稽 ,卻是當時軍事科技條件下發揮兵器最大威力的戰術,歐洲人也拿著該種戰術打下了大半個地球。

在講述“排隊槍斃”的視頻和文章中就經常會彈幕/評論提出“士兵為什麼不在盾牌前放盾牌擋子彈?”“西方人真傻 不知道 用盾牌擋子彈嗎?”這樣的問題,今天就告訴大家在“排隊槍斃”時代帶盾牌是多麼愚蠢的想法。

火器時代其實也帶盾牌,但那是“排隊槍斃” 幾百年前的戰法了

"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排槍時代

在講述西方17-19世紀的戰爭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雙方軍隊 排成整齊的隊列 用步槍互相齊射的場景,該戰術被稱為隊列戰術,也被人笑稱為“排隊槍斃”,“排隊槍斃”戰術看上去滑稽 ,卻是當時軍事科技條件下發揮兵器最大威力的戰術,歐洲人也拿著該種戰術打下了大半個地球。

在講述“排隊槍斃”的視頻和文章中就經常會彈幕/評論提出“士兵為什麼不在盾牌前放盾牌擋子彈?”“西方人真傻 不知道 用盾牌擋子彈嗎?”這樣的問題,今天就告訴大家在“排隊槍斃”時代帶盾牌是多麼愚蠢的想法。

火器時代其實也帶盾牌,但那是“排隊槍斃” 幾百年前的戰法了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排槍時代

在講述西方17-19世紀的戰爭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雙方軍隊 排成整齊的隊列 用步槍互相齊射的場景,該戰術被稱為隊列戰術,也被人笑稱為“排隊槍斃”,“排隊槍斃”戰術看上去滑稽 ,卻是當時軍事科技條件下發揮兵器最大威力的戰術,歐洲人也拿著該種戰術打下了大半個地球。

在講述“排隊槍斃”的視頻和文章中就經常會彈幕/評論提出“士兵為什麼不在盾牌前放盾牌擋子彈?”“西方人真傻 不知道 用盾牌擋子彈嗎?”這樣的問題,今天就告訴大家在“排隊槍斃”時代帶盾牌是多麼愚蠢的想法。

火器時代其實也帶盾牌,但那是“排隊槍斃” 幾百年前的戰法了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在中世紀末期(14-16世紀)歐洲弩手和火槍手(這時候還使用早期的火門槍)往往會攜帶一面大盾牌作為掩護射擊的屏障,尤其是意大利的熱那亞弩手尤為出名。

"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排槍時代

在講述西方17-19世紀的戰爭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雙方軍隊 排成整齊的隊列 用步槍互相齊射的場景,該戰術被稱為隊列戰術,也被人笑稱為“排隊槍斃”,“排隊槍斃”戰術看上去滑稽 ,卻是當時軍事科技條件下發揮兵器最大威力的戰術,歐洲人也拿著該種戰術打下了大半個地球。

在講述“排隊槍斃”的視頻和文章中就經常會彈幕/評論提出“士兵為什麼不在盾牌前放盾牌擋子彈?”“西方人真傻 不知道 用盾牌擋子彈嗎?”這樣的問題,今天就告訴大家在“排隊槍斃”時代帶盾牌是多麼愚蠢的想法。

火器時代其實也帶盾牌,但那是“排隊槍斃” 幾百年前的戰法了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在中世紀末期(14-16世紀)歐洲弩手和火槍手(這時候還使用早期的火門槍)往往會攜帶一面大盾牌作為掩護射擊的屏障,尤其是意大利的熱那亞弩手尤為出名。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熱那亞弩手

中世紀末期因為盔甲技術的不斷進步,弩的威力也水漲船高,隨之而來就是上弦所需的力量和時間大幅度增加,讓弩手長時間暴露在敵方火力下裝填上弦的確是葛不明智的想法,所以弩手就攜帶一門大盾牌上陣,給自己上弦的時候提供遮蔽和掩護,早期火槍手們也延續這個戰術,使用大盾牌為自己的射擊提供掩護(這時候的火門槍威力還不能和後來的火繩槍/燧發槍相比)。

所以西方人其實早就想到了用盾牌來掩護火器手的戰術,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抗一個腦袋,你在鍵盤前面能想到的事情,幾百年前的當事人沒有理由想不到。

至於為什麼進入到17世紀後 西方火器手們就不再使用盾牌了,理由很簡單 火器威力變大了 盾牌扛不住了 帶著反而累贅,跟盔甲被火器逐漸淘汰一樣 橫豎擋住火槍了 你還多穿那幾十斤幹嘛。

擋不住火槍 當然就不帶了唄

15世紀末火繩槍開始在歐洲大規模使用,老式的火門槍沒用擊發裝置 需要使用者一手夾住槍支,一手使用火把點燃發射藥發射,使用起來十分別扭,而且槍管只能造的粗短,槍管粗短帶來的影響就是火藥燃燒不充分 彈丸在槍管內的飛行時間短,結果就是火門槍不但威力小 射程和精度也差。

"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排槍時代

在講述西方17-19世紀的戰爭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雙方軍隊 排成整齊的隊列 用步槍互相齊射的場景,該戰術被稱為隊列戰術,也被人笑稱為“排隊槍斃”,“排隊槍斃”戰術看上去滑稽 ,卻是當時軍事科技條件下發揮兵器最大威力的戰術,歐洲人也拿著該種戰術打下了大半個地球。

在講述“排隊槍斃”的視頻和文章中就經常會彈幕/評論提出“士兵為什麼不在盾牌前放盾牌擋子彈?”“西方人真傻 不知道 用盾牌擋子彈嗎?”這樣的問題,今天就告訴大家在“排隊槍斃”時代帶盾牌是多麼愚蠢的想法。

火器時代其實也帶盾牌,但那是“排隊槍斃” 幾百年前的戰法了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在中世紀末期(14-16世紀)歐洲弩手和火槍手(這時候還使用早期的火門槍)往往會攜帶一面大盾牌作為掩護射擊的屏障,尤其是意大利的熱那亞弩手尤為出名。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熱那亞弩手

中世紀末期因為盔甲技術的不斷進步,弩的威力也水漲船高,隨之而來就是上弦所需的力量和時間大幅度增加,讓弩手長時間暴露在敵方火力下裝填上弦的確是葛不明智的想法,所以弩手就攜帶一門大盾牌上陣,給自己上弦的時候提供遮蔽和掩護,早期火槍手們也延續這個戰術,使用大盾牌為自己的射擊提供掩護(這時候的火門槍威力還不能和後來的火繩槍/燧發槍相比)。

所以西方人其實早就想到了用盾牌來掩護火器手的戰術,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抗一個腦袋,你在鍵盤前面能想到的事情,幾百年前的當事人沒有理由想不到。

至於為什麼進入到17世紀後 西方火器手們就不再使用盾牌了,理由很簡單 火器威力變大了 盾牌扛不住了 帶著反而累贅,跟盔甲被火器逐漸淘汰一樣 橫豎擋住火槍了 你還多穿那幾十斤幹嘛。

擋不住火槍 當然就不帶了唄

15世紀末火繩槍開始在歐洲大規模使用,老式的火門槍沒用擊發裝置 需要使用者一手夾住槍支,一手使用火把點燃發射藥發射,使用起來十分別扭,而且槍管只能造的粗短,槍管粗短帶來的影響就是火藥燃燒不充分 彈丸在槍管內的飛行時間短,結果就是火門槍不但威力小 射程和精度也差。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門槍發射方式

火繩槍則是使用使用帶機關的金屬彎鉤操縱火繩下落點燃發射藥,士兵發射只需一隻手扣單扳機即可,另一隻手可以扶握槍管增加瞄準性,已經可以像現代步槍一樣三點一線瞄準了,而且因為使用方法的改變,火繩槍相比火門槍可以把槍管造的很長,隨之而來的就是火繩槍在精度 射程 威力上相比火門槍都上了一個大臺階。

"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排槍時代

在講述西方17-19世紀的戰爭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雙方軍隊 排成整齊的隊列 用步槍互相齊射的場景,該戰術被稱為隊列戰術,也被人笑稱為“排隊槍斃”,“排隊槍斃”戰術看上去滑稽 ,卻是當時軍事科技條件下發揮兵器最大威力的戰術,歐洲人也拿著該種戰術打下了大半個地球。

在講述“排隊槍斃”的視頻和文章中就經常會彈幕/評論提出“士兵為什麼不在盾牌前放盾牌擋子彈?”“西方人真傻 不知道 用盾牌擋子彈嗎?”這樣的問題,今天就告訴大家在“排隊槍斃”時代帶盾牌是多麼愚蠢的想法。

火器時代其實也帶盾牌,但那是“排隊槍斃” 幾百年前的戰法了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在中世紀末期(14-16世紀)歐洲弩手和火槍手(這時候還使用早期的火門槍)往往會攜帶一面大盾牌作為掩護射擊的屏障,尤其是意大利的熱那亞弩手尤為出名。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熱那亞弩手

中世紀末期因為盔甲技術的不斷進步,弩的威力也水漲船高,隨之而來就是上弦所需的力量和時間大幅度增加,讓弩手長時間暴露在敵方火力下裝填上弦的確是葛不明智的想法,所以弩手就攜帶一門大盾牌上陣,給自己上弦的時候提供遮蔽和掩護,早期火槍手們也延續這個戰術,使用大盾牌為自己的射擊提供掩護(這時候的火門槍威力還不能和後來的火繩槍/燧發槍相比)。

所以西方人其實早就想到了用盾牌來掩護火器手的戰術,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抗一個腦袋,你在鍵盤前面能想到的事情,幾百年前的當事人沒有理由想不到。

至於為什麼進入到17世紀後 西方火器手們就不再使用盾牌了,理由很簡單 火器威力變大了 盾牌扛不住了 帶著反而累贅,跟盔甲被火器逐漸淘汰一樣 橫豎擋住火槍了 你還多穿那幾十斤幹嘛。

擋不住火槍 當然就不帶了唄

15世紀末火繩槍開始在歐洲大規模使用,老式的火門槍沒用擊發裝置 需要使用者一手夾住槍支,一手使用火把點燃發射藥發射,使用起來十分別扭,而且槍管只能造的粗短,槍管粗短帶來的影響就是火藥燃燒不充分 彈丸在槍管內的飛行時間短,結果就是火門槍不但威力小 射程和精度也差。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門槍發射方式

火繩槍則是使用使用帶機關的金屬彎鉤操縱火繩下落點燃發射藥,士兵發射只需一隻手扣單扳機即可,另一隻手可以扶握槍管增加瞄準性,已經可以像現代步槍一樣三點一線瞄準了,而且因為使用方法的改變,火繩槍相比火門槍可以把槍管造的很長,隨之而來的就是火繩槍在精度 射程 威力上相比火門槍都上了一個大臺階。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繩槍槍機

"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排槍時代

在講述西方17-19世紀的戰爭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雙方軍隊 排成整齊的隊列 用步槍互相齊射的場景,該戰術被稱為隊列戰術,也被人笑稱為“排隊槍斃”,“排隊槍斃”戰術看上去滑稽 ,卻是當時軍事科技條件下發揮兵器最大威力的戰術,歐洲人也拿著該種戰術打下了大半個地球。

在講述“排隊槍斃”的視頻和文章中就經常會彈幕/評論提出“士兵為什麼不在盾牌前放盾牌擋子彈?”“西方人真傻 不知道 用盾牌擋子彈嗎?”這樣的問題,今天就告訴大家在“排隊槍斃”時代帶盾牌是多麼愚蠢的想法。

火器時代其實也帶盾牌,但那是“排隊槍斃” 幾百年前的戰法了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在中世紀末期(14-16世紀)歐洲弩手和火槍手(這時候還使用早期的火門槍)往往會攜帶一面大盾牌作為掩護射擊的屏障,尤其是意大利的熱那亞弩手尤為出名。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熱那亞弩手

中世紀末期因為盔甲技術的不斷進步,弩的威力也水漲船高,隨之而來就是上弦所需的力量和時間大幅度增加,讓弩手長時間暴露在敵方火力下裝填上弦的確是葛不明智的想法,所以弩手就攜帶一門大盾牌上陣,給自己上弦的時候提供遮蔽和掩護,早期火槍手們也延續這個戰術,使用大盾牌為自己的射擊提供掩護(這時候的火門槍威力還不能和後來的火繩槍/燧發槍相比)。

所以西方人其實早就想到了用盾牌來掩護火器手的戰術,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抗一個腦袋,你在鍵盤前面能想到的事情,幾百年前的當事人沒有理由想不到。

至於為什麼進入到17世紀後 西方火器手們就不再使用盾牌了,理由很簡單 火器威力變大了 盾牌扛不住了 帶著反而累贅,跟盔甲被火器逐漸淘汰一樣 橫豎擋住火槍了 你還多穿那幾十斤幹嘛。

擋不住火槍 當然就不帶了唄

15世紀末火繩槍開始在歐洲大規模使用,老式的火門槍沒用擊發裝置 需要使用者一手夾住槍支,一手使用火把點燃發射藥發射,使用起來十分別扭,而且槍管只能造的粗短,槍管粗短帶來的影響就是火藥燃燒不充分 彈丸在槍管內的飛行時間短,結果就是火門槍不但威力小 射程和精度也差。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門槍發射方式

火繩槍則是使用使用帶機關的金屬彎鉤操縱火繩下落點燃發射藥,士兵發射只需一隻手扣單扳機即可,另一隻手可以扶握槍管增加瞄準性,已經可以像現代步槍一樣三點一線瞄準了,而且因為使用方法的改變,火繩槍相比火門槍可以把槍管造的很長,隨之而來的就是火繩槍在精度 射程 威力上相比火門槍都上了一個大臺階。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繩槍槍機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繩槍手的持槍方式已經與現代槍械類似

馬臣曰:爾國沿海地面,留置降倭雲,然耶?臣曰:然。馬臣曰:其數幾何?臣答曰:倭奴幕義行降,我國皆給予衣食,俾得安插,渠輩感恩懷惠,留住邊上,為國禦侮。我國嘉其誠矣,分值沿江諸郡矣。馬臣曰:倭子等,狀貌壯大雲,然耶?臣曰:形體甚小,能潛行草間,放丸必中。馬臣曰:雖且小能中否?臣曰:倭銃能中飛鳥,故曰鳥銃。馬臣出鐵盔而示曰:能透得這盔否?臣曰:鳥銃放丸,能穿兩重真木防牌,籠以薄鐵者透過,此盔何足通哉?馬臣曰:豈至於此乎?諸胡之立於左右者,皆相顧愕然。

上面的對話來自朝鮮使臣和女真人的對話,討論是日本鳥銃的性能,朝鮮使者告訴女真首領倭寇的鳥銃可以擊落飛鳥所以叫鳥銃,可以擊穿兩層木板作的盾牌。而且日式鳥銃是以葡萄牙水手的輕型火繩槍為原型製作的,相比同時期歐洲那些重型火繩槍威力屬於後排選手。歐洲的重型火繩槍擊穿木質盾牌更是不在話下。既然橫豎擋不住彈丸,你說火繩槍手們還帶個大門板幹嘛?晚上當床板睡覺嗎?

為什麼不造更大更重的屏障? 對面有大炮啊

火繩槍的出現讓單兵攜帶的盾牌立馬失去了戰場價值,但是更大更重的戰場屏障工事其實還能起到一定的防彈作用,但也是很快就被淘汰,因為其目標巨大不易機動,容易被對面的火炮挨個點名。而且不利於發揚步兵們手中步槍火力。

"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排槍時代

在講述西方17-19世紀的戰爭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雙方軍隊 排成整齊的隊列 用步槍互相齊射的場景,該戰術被稱為隊列戰術,也被人笑稱為“排隊槍斃”,“排隊槍斃”戰術看上去滑稽 ,卻是當時軍事科技條件下發揮兵器最大威力的戰術,歐洲人也拿著該種戰術打下了大半個地球。

在講述“排隊槍斃”的視頻和文章中就經常會彈幕/評論提出“士兵為什麼不在盾牌前放盾牌擋子彈?”“西方人真傻 不知道 用盾牌擋子彈嗎?”這樣的問題,今天就告訴大家在“排隊槍斃”時代帶盾牌是多麼愚蠢的想法。

火器時代其實也帶盾牌,但那是“排隊槍斃” 幾百年前的戰法了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在中世紀末期(14-16世紀)歐洲弩手和火槍手(這時候還使用早期的火門槍)往往會攜帶一面大盾牌作為掩護射擊的屏障,尤其是意大利的熱那亞弩手尤為出名。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熱那亞弩手

中世紀末期因為盔甲技術的不斷進步,弩的威力也水漲船高,隨之而來就是上弦所需的力量和時間大幅度增加,讓弩手長時間暴露在敵方火力下裝填上弦的確是葛不明智的想法,所以弩手就攜帶一門大盾牌上陣,給自己上弦的時候提供遮蔽和掩護,早期火槍手們也延續這個戰術,使用大盾牌為自己的射擊提供掩護(這時候的火門槍威力還不能和後來的火繩槍/燧發槍相比)。

所以西方人其實早就想到了用盾牌來掩護火器手的戰術,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抗一個腦袋,你在鍵盤前面能想到的事情,幾百年前的當事人沒有理由想不到。

至於為什麼進入到17世紀後 西方火器手們就不再使用盾牌了,理由很簡單 火器威力變大了 盾牌扛不住了 帶著反而累贅,跟盔甲被火器逐漸淘汰一樣 橫豎擋住火槍了 你還多穿那幾十斤幹嘛。

擋不住火槍 當然就不帶了唄

15世紀末火繩槍開始在歐洲大規模使用,老式的火門槍沒用擊發裝置 需要使用者一手夾住槍支,一手使用火把點燃發射藥發射,使用起來十分別扭,而且槍管只能造的粗短,槍管粗短帶來的影響就是火藥燃燒不充分 彈丸在槍管內的飛行時間短,結果就是火門槍不但威力小 射程和精度也差。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門槍發射方式

火繩槍則是使用使用帶機關的金屬彎鉤操縱火繩下落點燃發射藥,士兵發射只需一隻手扣單扳機即可,另一隻手可以扶握槍管增加瞄準性,已經可以像現代步槍一樣三點一線瞄準了,而且因為使用方法的改變,火繩槍相比火門槍可以把槍管造的很長,隨之而來的就是火繩槍在精度 射程 威力上相比火門槍都上了一個大臺階。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繩槍槍機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繩槍手的持槍方式已經與現代槍械類似

馬臣曰:爾國沿海地面,留置降倭雲,然耶?臣曰:然。馬臣曰:其數幾何?臣答曰:倭奴幕義行降,我國皆給予衣食,俾得安插,渠輩感恩懷惠,留住邊上,為國禦侮。我國嘉其誠矣,分值沿江諸郡矣。馬臣曰:倭子等,狀貌壯大雲,然耶?臣曰:形體甚小,能潛行草間,放丸必中。馬臣曰:雖且小能中否?臣曰:倭銃能中飛鳥,故曰鳥銃。馬臣出鐵盔而示曰:能透得這盔否?臣曰:鳥銃放丸,能穿兩重真木防牌,籠以薄鐵者透過,此盔何足通哉?馬臣曰:豈至於此乎?諸胡之立於左右者,皆相顧愕然。

上面的對話來自朝鮮使臣和女真人的對話,討論是日本鳥銃的性能,朝鮮使者告訴女真首領倭寇的鳥銃可以擊落飛鳥所以叫鳥銃,可以擊穿兩層木板作的盾牌。而且日式鳥銃是以葡萄牙水手的輕型火繩槍為原型製作的,相比同時期歐洲那些重型火繩槍威力屬於後排選手。歐洲的重型火繩槍擊穿木質盾牌更是不在話下。既然橫豎擋不住彈丸,你說火繩槍手們還帶個大門板幹嘛?晚上當床板睡覺嗎?

為什麼不造更大更重的屏障? 對面有大炮啊

火繩槍的出現讓單兵攜帶的盾牌立馬失去了戰場價值,但是更大更重的戰場屏障工事其實還能起到一定的防彈作用,但也是很快就被淘汰,因為其目標巨大不易機動,容易被對面的火炮挨個點名。而且不利於發揚步兵們手中步槍火力。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日本使用多重竹子製成的竹束

"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排槍時代

在講述西方17-19世紀的戰爭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雙方軍隊 排成整齊的隊列 用步槍互相齊射的場景,該戰術被稱為隊列戰術,也被人笑稱為“排隊槍斃”,“排隊槍斃”戰術看上去滑稽 ,卻是當時軍事科技條件下發揮兵器最大威力的戰術,歐洲人也拿著該種戰術打下了大半個地球。

在講述“排隊槍斃”的視頻和文章中就經常會彈幕/評論提出“士兵為什麼不在盾牌前放盾牌擋子彈?”“西方人真傻 不知道 用盾牌擋子彈嗎?”這樣的問題,今天就告訴大家在“排隊槍斃”時代帶盾牌是多麼愚蠢的想法。

火器時代其實也帶盾牌,但那是“排隊槍斃” 幾百年前的戰法了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在中世紀末期(14-16世紀)歐洲弩手和火槍手(這時候還使用早期的火門槍)往往會攜帶一面大盾牌作為掩護射擊的屏障,尤其是意大利的熱那亞弩手尤為出名。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熱那亞弩手

中世紀末期因為盔甲技術的不斷進步,弩的威力也水漲船高,隨之而來就是上弦所需的力量和時間大幅度增加,讓弩手長時間暴露在敵方火力下裝填上弦的確是葛不明智的想法,所以弩手就攜帶一門大盾牌上陣,給自己上弦的時候提供遮蔽和掩護,早期火槍手們也延續這個戰術,使用大盾牌為自己的射擊提供掩護(這時候的火門槍威力還不能和後來的火繩槍/燧發槍相比)。

所以西方人其實早就想到了用盾牌來掩護火器手的戰術,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抗一個腦袋,你在鍵盤前面能想到的事情,幾百年前的當事人沒有理由想不到。

至於為什麼進入到17世紀後 西方火器手們就不再使用盾牌了,理由很簡單 火器威力變大了 盾牌扛不住了 帶著反而累贅,跟盔甲被火器逐漸淘汰一樣 橫豎擋住火槍了 你還多穿那幾十斤幹嘛。

擋不住火槍 當然就不帶了唄

15世紀末火繩槍開始在歐洲大規模使用,老式的火門槍沒用擊發裝置 需要使用者一手夾住槍支,一手使用火把點燃發射藥發射,使用起來十分別扭,而且槍管只能造的粗短,槍管粗短帶來的影響就是火藥燃燒不充分 彈丸在槍管內的飛行時間短,結果就是火門槍不但威力小 射程和精度也差。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門槍發射方式

火繩槍則是使用使用帶機關的金屬彎鉤操縱火繩下落點燃發射藥,士兵發射只需一隻手扣單扳機即可,另一隻手可以扶握槍管增加瞄準性,已經可以像現代步槍一樣三點一線瞄準了,而且因為使用方法的改變,火繩槍相比火門槍可以把槍管造的很長,隨之而來的就是火繩槍在精度 射程 威力上相比火門槍都上了一個大臺階。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繩槍槍機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繩槍手的持槍方式已經與現代槍械類似

馬臣曰:爾國沿海地面,留置降倭雲,然耶?臣曰:然。馬臣曰:其數幾何?臣答曰:倭奴幕義行降,我國皆給予衣食,俾得安插,渠輩感恩懷惠,留住邊上,為國禦侮。我國嘉其誠矣,分值沿江諸郡矣。馬臣曰:倭子等,狀貌壯大雲,然耶?臣曰:形體甚小,能潛行草間,放丸必中。馬臣曰:雖且小能中否?臣曰:倭銃能中飛鳥,故曰鳥銃。馬臣出鐵盔而示曰:能透得這盔否?臣曰:鳥銃放丸,能穿兩重真木防牌,籠以薄鐵者透過,此盔何足通哉?馬臣曰:豈至於此乎?諸胡之立於左右者,皆相顧愕然。

上面的對話來自朝鮮使臣和女真人的對話,討論是日本鳥銃的性能,朝鮮使者告訴女真首領倭寇的鳥銃可以擊落飛鳥所以叫鳥銃,可以擊穿兩層木板作的盾牌。而且日式鳥銃是以葡萄牙水手的輕型火繩槍為原型製作的,相比同時期歐洲那些重型火繩槍威力屬於後排選手。歐洲的重型火繩槍擊穿木質盾牌更是不在話下。既然橫豎擋不住彈丸,你說火繩槍手們還帶個大門板幹嘛?晚上當床板睡覺嗎?

為什麼不造更大更重的屏障? 對面有大炮啊

火繩槍的出現讓單兵攜帶的盾牌立馬失去了戰場價值,但是更大更重的戰場屏障工事其實還能起到一定的防彈作用,但也是很快就被淘汰,因為其目標巨大不易機動,容易被對面的火炮挨個點名。而且不利於發揚步兵們手中步槍火力。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日本使用多重竹子製成的竹束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俄羅斯使用可活動的重型木牆

清準戰爭中,準格爾人還想過利用駱駝作為屏障掩護步兵們射擊,是用駱駝當堡壘,讓其臥倒,再在駝背上放著一堆木箱,箱子上還用了好幾層溼毛毯裹起來,讓這些駱駝環排成一個圈,以此為營壘,而準噶爾士兵就在這木箱的空隙中放箭開槍,以雖然一開始給清軍造成了一定的麻煩,但很快還是被清軍的紅衣大炮給徹底擊破。

以萬駝縛足臥地,背加箱垛,蒙以溼氈,環列如柵,士卒於垛隙發矢銃,兼施鉤矛,謂之駝城。

結論

當火器發展到火繩槍和燧發槍時代後,“矛“已經遠大於”防“,兼顧防禦和機動這兩點在17-19世紀已經不可能,而且隨著火炮技術的大發展,傳統的木質工事也已經聊勝於無。步兵們想維持火力又想保持一定的機動,唯一的辦法就是輕裝士兵(相較中世紀的披甲士兵)排著嚴密的隊列,利用持續不斷的火力給與對方打擊。

"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排槍時代

在講述西方17-19世紀的戰爭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雙方軍隊 排成整齊的隊列 用步槍互相齊射的場景,該戰術被稱為隊列戰術,也被人笑稱為“排隊槍斃”,“排隊槍斃”戰術看上去滑稽 ,卻是當時軍事科技條件下發揮兵器最大威力的戰術,歐洲人也拿著該種戰術打下了大半個地球。

在講述“排隊槍斃”的視頻和文章中就經常會彈幕/評論提出“士兵為什麼不在盾牌前放盾牌擋子彈?”“西方人真傻 不知道 用盾牌擋子彈嗎?”這樣的問題,今天就告訴大家在“排隊槍斃”時代帶盾牌是多麼愚蠢的想法。

火器時代其實也帶盾牌,但那是“排隊槍斃” 幾百年前的戰法了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在中世紀末期(14-16世紀)歐洲弩手和火槍手(這時候還使用早期的火門槍)往往會攜帶一面大盾牌作為掩護射擊的屏障,尤其是意大利的熱那亞弩手尤為出名。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熱那亞弩手

中世紀末期因為盔甲技術的不斷進步,弩的威力也水漲船高,隨之而來就是上弦所需的力量和時間大幅度增加,讓弩手長時間暴露在敵方火力下裝填上弦的確是葛不明智的想法,所以弩手就攜帶一門大盾牌上陣,給自己上弦的時候提供遮蔽和掩護,早期火槍手們也延續這個戰術,使用大盾牌為自己的射擊提供掩護(這時候的火門槍威力還不能和後來的火繩槍/燧發槍相比)。

所以西方人其實早就想到了用盾牌來掩護火器手的戰術,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抗一個腦袋,你在鍵盤前面能想到的事情,幾百年前的當事人沒有理由想不到。

至於為什麼進入到17世紀後 西方火器手們就不再使用盾牌了,理由很簡單 火器威力變大了 盾牌扛不住了 帶著反而累贅,跟盔甲被火器逐漸淘汰一樣 橫豎擋住火槍了 你還多穿那幾十斤幹嘛。

擋不住火槍 當然就不帶了唄

15世紀末火繩槍開始在歐洲大規模使用,老式的火門槍沒用擊發裝置 需要使用者一手夾住槍支,一手使用火把點燃發射藥發射,使用起來十分別扭,而且槍管只能造的粗短,槍管粗短帶來的影響就是火藥燃燒不充分 彈丸在槍管內的飛行時間短,結果就是火門槍不但威力小 射程和精度也差。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門槍發射方式

火繩槍則是使用使用帶機關的金屬彎鉤操縱火繩下落點燃發射藥,士兵發射只需一隻手扣單扳機即可,另一隻手可以扶握槍管增加瞄準性,已經可以像現代步槍一樣三點一線瞄準了,而且因為使用方法的改變,火繩槍相比火門槍可以把槍管造的很長,隨之而來的就是火繩槍在精度 射程 威力上相比火門槍都上了一個大臺階。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繩槍槍機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火繩槍手的持槍方式已經與現代槍械類似

馬臣曰:爾國沿海地面,留置降倭雲,然耶?臣曰:然。馬臣曰:其數幾何?臣答曰:倭奴幕義行降,我國皆給予衣食,俾得安插,渠輩感恩懷惠,留住邊上,為國禦侮。我國嘉其誠矣,分值沿江諸郡矣。馬臣曰:倭子等,狀貌壯大雲,然耶?臣曰:形體甚小,能潛行草間,放丸必中。馬臣曰:雖且小能中否?臣曰:倭銃能中飛鳥,故曰鳥銃。馬臣出鐵盔而示曰:能透得這盔否?臣曰:鳥銃放丸,能穿兩重真木防牌,籠以薄鐵者透過,此盔何足通哉?馬臣曰:豈至於此乎?諸胡之立於左右者,皆相顧愕然。

上面的對話來自朝鮮使臣和女真人的對話,討論是日本鳥銃的性能,朝鮮使者告訴女真首領倭寇的鳥銃可以擊落飛鳥所以叫鳥銃,可以擊穿兩層木板作的盾牌。而且日式鳥銃是以葡萄牙水手的輕型火繩槍為原型製作的,相比同時期歐洲那些重型火繩槍威力屬於後排選手。歐洲的重型火繩槍擊穿木質盾牌更是不在話下。既然橫豎擋不住彈丸,你說火繩槍手們還帶個大門板幹嘛?晚上當床板睡覺嗎?

為什麼不造更大更重的屏障? 對面有大炮啊

火繩槍的出現讓單兵攜帶的盾牌立馬失去了戰場價值,但是更大更重的戰場屏障工事其實還能起到一定的防彈作用,但也是很快就被淘汰,因為其目標巨大不易機動,容易被對面的火炮挨個點名。而且不利於發揚步兵們手中步槍火力。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日本使用多重竹子製成的竹束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俄羅斯使用可活動的重型木牆

清準戰爭中,準格爾人還想過利用駱駝作為屏障掩護步兵們射擊,是用駱駝當堡壘,讓其臥倒,再在駝背上放著一堆木箱,箱子上還用了好幾層溼毛毯裹起來,讓這些駱駝環排成一個圈,以此為營壘,而準噶爾士兵就在這木箱的空隙中放箭開槍,以雖然一開始給清軍造成了一定的麻煩,但很快還是被清軍的紅衣大炮給徹底擊破。

以萬駝縛足臥地,背加箱垛,蒙以溼氈,環列如柵,士卒於垛隙發矢銃,兼施鉤矛,謂之駝城。

結論

當火器發展到火繩槍和燧發槍時代後,“矛“已經遠大於”防“,兼顧防禦和機動這兩點在17-19世紀已經不可能,而且隨著火炮技術的大發展,傳統的木質工事也已經聊勝於無。步兵們想維持火力又想保持一定的機動,唯一的辦法就是輕裝士兵(相較中世紀的披甲士兵)排著嚴密的隊列,利用持續不斷的火力給與對方打擊。

有人問“排隊槍斃”戰術的時候為什麼不帶盾牌?帶了也沒用還累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