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大量臨期食品喂垃圾桶,生鮮零售經營舉步維艱'

"

對於做品牌、立品質、有標準的生鮮超市來說,處理臨期食品的方式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畢竟要兼顧自身品牌形象,更要保證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

對於做品牌、立品質、有標準的生鮮超市來說,處理臨期食品的方式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畢竟要兼顧自身品牌形象,更要保證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無可奈何!大量臨期食品喂垃圾桶,生鮮零售經營舉步維艱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稱,她發現晚上9點半後,網紅生鮮超市盒馬鮮生店內許多新鮮飯菜、海鮮、甜品、飲料和點心,都被店員從貨架上撤下,用小推車拉走,準備丟棄。有顧客提出拿走或購買,都遭拒絕。關門前一分鐘還在賣,一分鐘後就必須丟棄,這引發了熱議。

據悉除了盒馬鮮生以外,京東旗下生鮮電商超市7Fresh品牌負責人方面稱,旗下各家店鋪都是否注重商品品質,對臨期食品做銷燬處理也是保障食品品質的重要做法。

華潤旗下Olé精品超市一位負責人也向該媒體表示,其門店每日有專人負責檢查門店在售商品情況及記錄相關數據,對於臨期食品門店會統一進行詳細登記和銷燬,隨後統一交由政府指定的第三方餐廚垃圾清運公司回收處理。

家樂福、永輝等大型商超處理臨期食品是先進行打折(保質期內),賣不掉再進行銷燬處理。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普通商品在臨近保質期的3/4這個臨界點時會進行打折出售,一般是正價的五折或者三折。還有一部分臨期食品可以退回廠家,廠家有處理臨期食品的專門途徑,沒有辦法退回廠家、且打折未銷售完的商品,則進行銷燬處理。

支持的網友認為盒馬沒做錯,這是為了食品安全。而反對的網友則認為是對食物的巨大浪費,有網友認為應該收集起來送給慈善組織。

也有專家發佈了各自的看法:

法律博主“談典看法”稱,這是“管理制度和實用主義之間的矛盾”,是在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都還能吃,扔掉多可惜”的實用主義面前,到底如何選擇的問題。他認為,就目前來看,作為一家企業,僥倖把過期食品拿來銷售獲得的利潤,遠遠沒有因為銷售過期食品被曝光甚至被查處的代價高,前者是短期利益,後者可能關係到企業的存亡。在這種對比下,名牌企業的選擇是不言而喻的。

科普作家雲無心表示,商家的經營根本上是“迎合”消費者。消費者想要最“生鮮”的產品,商家就採用儘可能短的保質期,只要消費者願意為“最生鮮”而支付足夠的價錢,扔掉的這部分商品對商家而言就不是“浪費”,也不是“損失”,而是正常的“成本”。“從社會資源的角度,浪費當然不好。但商家的社會責任,從來都是在盈利和最大限度地自我保護之後,才能考慮到的事情。”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表示,“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盒馬沒有做錯,只是在‘打折處理’和‘減少浪費’上沒能讓所有人滿意。”

"

對於做品牌、立品質、有標準的生鮮超市來說,處理臨期食品的方式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畢竟要兼顧自身品牌形象,更要保證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無可奈何!大量臨期食品喂垃圾桶,生鮮零售經營舉步維艱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稱,她發現晚上9點半後,網紅生鮮超市盒馬鮮生店內許多新鮮飯菜、海鮮、甜品、飲料和點心,都被店員從貨架上撤下,用小推車拉走,準備丟棄。有顧客提出拿走或購買,都遭拒絕。關門前一分鐘還在賣,一分鐘後就必須丟棄,這引發了熱議。

據悉除了盒馬鮮生以外,京東旗下生鮮電商超市7Fresh品牌負責人方面稱,旗下各家店鋪都是否注重商品品質,對臨期食品做銷燬處理也是保障食品品質的重要做法。

華潤旗下Olé精品超市一位負責人也向該媒體表示,其門店每日有專人負責檢查門店在售商品情況及記錄相關數據,對於臨期食品門店會統一進行詳細登記和銷燬,隨後統一交由政府指定的第三方餐廚垃圾清運公司回收處理。

家樂福、永輝等大型商超處理臨期食品是先進行打折(保質期內),賣不掉再進行銷燬處理。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普通商品在臨近保質期的3/4這個臨界點時會進行打折出售,一般是正價的五折或者三折。還有一部分臨期食品可以退回廠家,廠家有處理臨期食品的專門途徑,沒有辦法退回廠家、且打折未銷售完的商品,則進行銷燬處理。

支持的網友認為盒馬沒做錯,這是為了食品安全。而反對的網友則認為是對食物的巨大浪費,有網友認為應該收集起來送給慈善組織。

也有專家發佈了各自的看法:

法律博主“談典看法”稱,這是“管理制度和實用主義之間的矛盾”,是在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都還能吃,扔掉多可惜”的實用主義面前,到底如何選擇的問題。他認為,就目前來看,作為一家企業,僥倖把過期食品拿來銷售獲得的利潤,遠遠沒有因為銷售過期食品被曝光甚至被查處的代價高,前者是短期利益,後者可能關係到企業的存亡。在這種對比下,名牌企業的選擇是不言而喻的。

科普作家雲無心表示,商家的經營根本上是“迎合”消費者。消費者想要最“生鮮”的產品,商家就採用儘可能短的保質期,只要消費者願意為“最生鮮”而支付足夠的價錢,扔掉的這部分商品對商家而言就不是“浪費”,也不是“損失”,而是正常的“成本”。“從社會資源的角度,浪費當然不好。但商家的社會責任,從來都是在盈利和最大限度地自我保護之後,才能考慮到的事情。”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表示,“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盒馬沒有做錯,只是在‘打折處理’和‘減少浪費’上沒能讓所有人滿意。”

無可奈何!大量臨期食品喂垃圾桶,生鮮零售經營舉步維艱

9月4日下午,盒馬鮮生官方賬號在知乎上回應稱 :“對於損耗的商品,我們也不想他損耗呀,哪個企業都不想扔掉的哇。感謝大家的關心,目前已經盡力止損了,當然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任重道遠。”

盒馬方面表示:

一是將從源頭保證效率和品質,基地直採全程冷鏈運輸;

二是根據門店情況進行數據分析,保證日日新鮮,嚴控訂貨量儘量接近實際購買量;

三是保證商品在無變質無食安問題的情況下對部分商品打折處理;

四是像富含蛋白質等容易變質,但外表看不出實質的商品一律銷燬,防止帶來食品安全隱患。


"

對於做品牌、立品質、有標準的生鮮超市來說,處理臨期食品的方式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畢竟要兼顧自身品牌形象,更要保證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無可奈何!大量臨期食品喂垃圾桶,生鮮零售經營舉步維艱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稱,她發現晚上9點半後,網紅生鮮超市盒馬鮮生店內許多新鮮飯菜、海鮮、甜品、飲料和點心,都被店員從貨架上撤下,用小推車拉走,準備丟棄。有顧客提出拿走或購買,都遭拒絕。關門前一分鐘還在賣,一分鐘後就必須丟棄,這引發了熱議。

據悉除了盒馬鮮生以外,京東旗下生鮮電商超市7Fresh品牌負責人方面稱,旗下各家店鋪都是否注重商品品質,對臨期食品做銷燬處理也是保障食品品質的重要做法。

華潤旗下Olé精品超市一位負責人也向該媒體表示,其門店每日有專人負責檢查門店在售商品情況及記錄相關數據,對於臨期食品門店會統一進行詳細登記和銷燬,隨後統一交由政府指定的第三方餐廚垃圾清運公司回收處理。

家樂福、永輝等大型商超處理臨期食品是先進行打折(保質期內),賣不掉再進行銷燬處理。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普通商品在臨近保質期的3/4這個臨界點時會進行打折出售,一般是正價的五折或者三折。還有一部分臨期食品可以退回廠家,廠家有處理臨期食品的專門途徑,沒有辦法退回廠家、且打折未銷售完的商品,則進行銷燬處理。

支持的網友認為盒馬沒做錯,這是為了食品安全。而反對的網友則認為是對食物的巨大浪費,有網友認為應該收集起來送給慈善組織。

也有專家發佈了各自的看法:

法律博主“談典看法”稱,這是“管理制度和實用主義之間的矛盾”,是在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都還能吃,扔掉多可惜”的實用主義面前,到底如何選擇的問題。他認為,就目前來看,作為一家企業,僥倖把過期食品拿來銷售獲得的利潤,遠遠沒有因為銷售過期食品被曝光甚至被查處的代價高,前者是短期利益,後者可能關係到企業的存亡。在這種對比下,名牌企業的選擇是不言而喻的。

科普作家雲無心表示,商家的經營根本上是“迎合”消費者。消費者想要最“生鮮”的產品,商家就採用儘可能短的保質期,只要消費者願意為“最生鮮”而支付足夠的價錢,扔掉的這部分商品對商家而言就不是“浪費”,也不是“損失”,而是正常的“成本”。“從社會資源的角度,浪費當然不好。但商家的社會責任,從來都是在盈利和最大限度地自我保護之後,才能考慮到的事情。”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表示,“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盒馬沒有做錯,只是在‘打折處理’和‘減少浪費’上沒能讓所有人滿意。”

無可奈何!大量臨期食品喂垃圾桶,生鮮零售經營舉步維艱

9月4日下午,盒馬鮮生官方賬號在知乎上回應稱 :“對於損耗的商品,我們也不想他損耗呀,哪個企業都不想扔掉的哇。感謝大家的關心,目前已經盡力止損了,當然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任重道遠。”

盒馬方面表示:

一是將從源頭保證效率和品質,基地直採全程冷鏈運輸;

二是根據門店情況進行數據分析,保證日日新鮮,嚴控訂貨量儘量接近實際購買量;

三是保證商品在無變質無食安問題的情況下對部分商品打折處理;

四是像富含蛋白質等容易變質,但外表看不出實質的商品一律銷燬,防止帶來食品安全隱患。


無可奈何!大量臨期食品喂垃圾桶,生鮮零售經營舉步維艱


但資料顯示,去年11月,盒馬生鮮在上海某店被市民曝光更換胡蘿蔔外包裝的日期標籤,最後上海區總經理免職,所有門店自查。而在前幾天,盒馬因售賣過期"青團"被上海市場監管局罰款5萬。這與此次的盒馬聲明成了鮮明對比,似乎有些打臉。

"

對於做品牌、立品質、有標準的生鮮超市來說,處理臨期食品的方式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畢竟要兼顧自身品牌形象,更要保證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無可奈何!大量臨期食品喂垃圾桶,生鮮零售經營舉步維艱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稱,她發現晚上9點半後,網紅生鮮超市盒馬鮮生店內許多新鮮飯菜、海鮮、甜品、飲料和點心,都被店員從貨架上撤下,用小推車拉走,準備丟棄。有顧客提出拿走或購買,都遭拒絕。關門前一分鐘還在賣,一分鐘後就必須丟棄,這引發了熱議。

據悉除了盒馬鮮生以外,京東旗下生鮮電商超市7Fresh品牌負責人方面稱,旗下各家店鋪都是否注重商品品質,對臨期食品做銷燬處理也是保障食品品質的重要做法。

華潤旗下Olé精品超市一位負責人也向該媒體表示,其門店每日有專人負責檢查門店在售商品情況及記錄相關數據,對於臨期食品門店會統一進行詳細登記和銷燬,隨後統一交由政府指定的第三方餐廚垃圾清運公司回收處理。

家樂福、永輝等大型商超處理臨期食品是先進行打折(保質期內),賣不掉再進行銷燬處理。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普通商品在臨近保質期的3/4這個臨界點時會進行打折出售,一般是正價的五折或者三折。還有一部分臨期食品可以退回廠家,廠家有處理臨期食品的專門途徑,沒有辦法退回廠家、且打折未銷售完的商品,則進行銷燬處理。

支持的網友認為盒馬沒做錯,這是為了食品安全。而反對的網友則認為是對食物的巨大浪費,有網友認為應該收集起來送給慈善組織。

也有專家發佈了各自的看法:

法律博主“談典看法”稱,這是“管理制度和實用主義之間的矛盾”,是在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都還能吃,扔掉多可惜”的實用主義面前,到底如何選擇的問題。他認為,就目前來看,作為一家企業,僥倖把過期食品拿來銷售獲得的利潤,遠遠沒有因為銷售過期食品被曝光甚至被查處的代價高,前者是短期利益,後者可能關係到企業的存亡。在這種對比下,名牌企業的選擇是不言而喻的。

科普作家雲無心表示,商家的經營根本上是“迎合”消費者。消費者想要最“生鮮”的產品,商家就採用儘可能短的保質期,只要消費者願意為“最生鮮”而支付足夠的價錢,扔掉的這部分商品對商家而言就不是“浪費”,也不是“損失”,而是正常的“成本”。“從社會資源的角度,浪費當然不好。但商家的社會責任,從來都是在盈利和最大限度地自我保護之後,才能考慮到的事情。”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表示,“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盒馬沒有做錯,只是在‘打折處理’和‘減少浪費’上沒能讓所有人滿意。”

無可奈何!大量臨期食品喂垃圾桶,生鮮零售經營舉步維艱

9月4日下午,盒馬鮮生官方賬號在知乎上回應稱 :“對於損耗的商品,我們也不想他損耗呀,哪個企業都不想扔掉的哇。感謝大家的關心,目前已經盡力止損了,當然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任重道遠。”

盒馬方面表示:

一是將從源頭保證效率和品質,基地直採全程冷鏈運輸;

二是根據門店情況進行數據分析,保證日日新鮮,嚴控訂貨量儘量接近實際購買量;

三是保證商品在無變質無食安問題的情況下對部分商品打折處理;

四是像富含蛋白質等容易變質,但外表看不出實質的商品一律銷燬,防止帶來食品安全隱患。


無可奈何!大量臨期食品喂垃圾桶,生鮮零售經營舉步維艱


但資料顯示,去年11月,盒馬生鮮在上海某店被市民曝光更換胡蘿蔔外包裝的日期標籤,最後上海區總經理免職,所有門店自查。而在前幾天,盒馬因售賣過期"青團"被上海市場監管局罰款5萬。這與此次的盒馬聲明成了鮮明對比,似乎有些打臉。

無可奈何!大量臨期食品喂垃圾桶,生鮮零售經營舉步維艱

也有網友表示此次,大規模丟棄臨期食品這一舉動為盒馬鮮生挽回了不少品牌形象。

盒馬鮮生自2016年在上海開業以來,至2018年年底,盒馬鮮生一路狂奔,憑藉著獨特的互聯網驅動,在全國各地已經有了122家分店。

不過,進入2019年,盒馬鮮生逐漸停下來瘋狂擴張的步伐,並且陷入關店怪圈。盒馬在設在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的門店宣佈關停,而其他門店也不復剛開業時的光鮮,部分店內門可羅雀。

盒馬鮮生當下面臨的最為緊迫的問題便是不堪重負的成本現實。業內人士分析,鮮活海鮮、新鮮蔬果、烘焙的糕點等意味著極高的維護和運營成本,生鮮產業本來就是一個可控難度很大,且高損耗的一個產業。以後生鮮電商的競爭,是一個技術上的競爭,把損耗縮到最小,才能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盈利。

結語:“目前國內生鮮電商領域,大約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僅有4%營收持平,88%陷入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盈利。” 生鮮行業大家的品質越做越高,盈利越來越難,依靠品質來樹立的品牌形象更是一場無形的燒錢大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