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為什麼暢銷?作者推薦本書的3大理由

文 | 方圓

今天,作者來和大家聊一下美國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寫的《萬曆十五年》。黃仁宇先生師從余英時,以中國歷史、明史專家和大歷史觀的倡導者而被後人所知。其著作還有《中國大歷史》等。黃仁宇先生看待歷史常常從“末端小節”入手,卻往往能引發出大的歷史觀。這一點在本書中就有很好的體現。

《萬曆十五年》為什麼暢銷?作者推薦本書的3大理由

我們知道,在明朝萬曆十五年間,在我國的朝廷上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忽視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往往在大多數人眼中都屬於“末端小節”,不值一提,但往往這些末端小節的本質,確實以前發生的大事的癥結所在,簡言之,這些末端小節在日後往往能掀起驚濤駭浪。所以黃仁宇先生說:

“歷史並不是一人一時,或者一朝一世的孤立事件,而是有它的內在規律和聯繫的。而要發現這種聯繫和規律,就不能拘泥於單獨的大小事件,必須將它放在大視野下,才能看得明白。”

這句話,也很好的體現出了黃仁宇先生的“大歷史觀”。看待歷史時不避開一些所謂的“末端小節”,而是以更加獨特的眼光去看待。再有,歷史並不是一人一時,或者一朝一世的孤立事件,而是有它的內在規律和聯繫的。而要發現這種聯繫和規律,就不能拘泥於單獨的大小事件,必須將它放在大視野下,才能看得明白(摘選)。

《萬曆十五年》為什麼暢銷?作者推薦本書的3大理由

張居正像

而我們要看懂並理解這本書,就必然得來看三位重要人物,他們分別是:張居正,萬曆皇帝和戚繼光。為什麼要重點關注這三個人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三人在萬曆十五年間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進行的一系列“表演”,往往預示著大明朝的國運和一些鮮為人知的“深層面貌”。

而要弄清這三個人,我們就得弄清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張居正作為帝國的行政首腦,他為什麼要推行改革,又為什麼死後成為眾矢之的,被徹底推翻和清算呢?

第二,朱翊鈞作為皇帝,他和大臣們到底有什麼恩怨?黃仁宇為什麼說他是“活著的祖宗”呢?

第三,戚繼光作為一代名將,他所發明的“鴛鴦陣法”到底是一種軍事創新?還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呢?

這些都是我們讀本書所要了解的,也是讀本書的三大理由,因為只有搞懂這些問題,那麼才能算是真在讀懂了本書。

《萬曆十五年》為什麼暢銷?作者推薦本書的3大理由

戚繼光——劇照

我們知道,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時候,傳統中國的社會組織技術已經在邏輯上走到了盡頭,並且還陷入了無法進一步演化的困境,那麼這樣一來,也就導致中國無法完成從古代到現代的跨越。

所謂的“萬曆十五年”,實際上也就是萬曆皇帝在位的第十五個年頭。說來奇怪,歷史上的這一年,除了全國各地發生的一些小規模的自然災害以外,確實沒有發生其他較為特別的事情,所以這本書的英文版名字“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直譯過來就是“1587一個無關緊要的年份”。那麼,這個時期真的就是無關緊要,真的就是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嗎?當然不是。

其實,這也只是表面上的萬曆十五年,實際上在朝廷內部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表動。再者說了,如果真的是無關緊要,那麼黃仁宇先生也自然不用花費這麼大篇幅去寫了。

《萬曆十五年》為什麼暢銷?作者推薦本書的3大理由

張居正——劇照

所以,這一年所發生的一些所謂的小事,如果能將他們置於一個大的時空裡,那麼你就會驚奇的發現,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明朝已經陷入到了一種社會困境裡,整個社會不但不能進一步增長,反而越來越糟。要知道,這一情況,也不是明朝所特有的,更不會隨著明朝的滅亡而消失。後續的清朝也同樣面的著這樣的狀況。

那麼,這具體指的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精細的工商業社會和小農社會之間的衝突。而這一點,作者黃仁宇先生就將其反映在了六個有代表性的人身上,他們分別是:行政首腦張居正、申時行,萬曆皇帝朱翊鈞,軍事將領戚繼光,還有道德楷模海瑞和思想家李贄

大致一看,這六個人都屬於不同的領域,幹著不同的差事,但是在他們身上都有則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悲劇性。

《萬曆十五年》為什麼暢銷?作者推薦本書的3大理由

首先來說張居正,它作為這個國家的行政總負責人,其權力很大,但是他生前所推行的改革,不僅在自己死後被推翻,甚至連他的整個家族也都被政治清算,幾乎全部滅亡。而萬曆皇帝呢?作為一個國家的最終決策者,最權威的領導者,卻被文官集團所綁架,既不能讓自己喜歡的兒子當上太子,也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甚至連個人行動自由的權力也給剝奪了,最後只能以不上朝的方式來和文官集團乃至是他自己做消極對抗。

接著就是申時行,他也是帝國的行政首腦之一,在大明朝也算得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但是他卻只能夾在文官集團和萬曆皇帝之間,左右為難,最後終於不得不被迫辭職。抗倭英雄戚繼光,雖然在軍事方面便顯出了極大的天賦和才能,但是他卻不能讓新式的武器對抗倭寇,而只能以一些原始落後的舊式武器做著掙扎。

《萬曆十五年》為什麼暢銷?作者推薦本書的3大理由

還有道德模範海瑞,我們給他的一大標籤,就是“清官海瑞”,但是他的一生不光不得志,而且還受到了文官集團的排斥甚至是打擊。最終他也沒能靠著他的精神,挽救大明王朝。

最後一個就是思想家“李贄”,我們對他“臥薪嚐膽為吞吳,鐵面槍牙是丈夫”的豪情所讚歎,同時也對他“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願早一命歸黃泉。”而感到惋惜。此時的大思想家李贄,不但陷入了言行不一的矛盾裡,最後甚至還遭到了大多數人的排斥和職責,最後終落得個自殺的下場。

在黃仁宇先生看來,這些一系列的悲劇並不是因為個人或者偶然的原因所造成的,而統統是這個時代的側影。那麼,到底是什麼側影呢?

我們下文繼續(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