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鑑賞:小時候的小人書

美文鑑賞:小時候的小人書

金色的童年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度過的,那時無論玩具、少兒讀物都很奇缺,一把用劈柴板刻的小木槍可以向小夥伴炫耀,因為他們連這樣的玩具也沒有。家長們忙於工作,孩子又多,沒精力去管孩子們怎樣遊戲,男孩子們玩的遊戲不外乎彈玻璃球、彈杏核還有玩煙牌,現在的小朋友都沒見過煙牌,那時很多小攤都賣煙牌;煙牌只有火柴盒那麼大,其實是比小人書更小的連環畫,每個男孩子都會收集很多煙牌;有時也玩摔泥娃娃,弄得滿身滿臉是泥,和現在的孩子玩陶泥做泥塑不可同日而語;

女孩子們會在一起跳猴皮筋,或在地上畫上方格叫做“跳房”,或用手縫的沙布袋“打馬尾”等,玩得不亦樂乎。五十年代汽車很少,這些活動大都在馬路上玩,不用擔心有汽車來,偶爾來一輛汽車有時還會跟在汽車後面聞汽車排出的尾氣味,那時覺得汽油的味道好極了。

美文鑑賞:小時候的小人書

小人書是那時的重要精神食糧,不像現在的家長會給孩子買很多少兒讀物,那時要看小人書,得到書攤去租看,記得當時的價格是一分錢看兩本小人書,而帶回家看是一分錢一本,當時在新華書店買一本中等厚薄小人書大約只要不到兩角錢的價格;因此租看小人書的費用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滿足孩子要求的。書攤備有長條矮板凳,每天都是客滿為患,有時向家長要到一分、二分錢,就會高興的去書攤租兩本自己喜歡的小人書看。

那時收入很低,家長們在生活中把錢都是計算到“分”,慷慨的給你幾分錢看小人書的時候是有限的,有時一分錢也沒有就會湊在別的孩子旁邊看人家租的書,大部分孩子是允許你在旁邊“借光”的,偶爾也能遭到白眼。記得當時一個沒錢租書的小朋友湊在另一個有書的小朋友旁邊看小人書,偏偏這個有書看的小朋友是一位“吃獨食的”,不想讓別人“揩油”,就另換了一個地方,而這位沒錢租書的小朋友偏偏‘死心眼’,就又湊了過去,如此三番兩次,“報警”到攤主出面,才解決了這場“死打爛纏”的追擊。這位“死心眼”小朋友的求知慾令人讚歎,方法卻讓人不敢苟同;至今想起當時那有趣的場面仍能使人忍俊不禁;一分錢也能難倒英雄好漢的典故大約就是這樣來的。

很多知識是從小人書裡得到的,像蔡倫造紙、紡織能手黃道婆、李冰與都江堰。還知道古時候有個姜子牙是個神,有個雷震子可以飛,就幻想著什麼時候也可以長出翅膀在天上飛。還知道了岳母刺字精忠報國的岳飛打敗了金兀朮,岳雲的兩把大錘何等了得;知道了水泊梁山聚義廳等等。

美文鑑賞:小時候的小人書

孫猴子手搭涼棚望遠的動作更是每個兒童的必修課,這些都使兒時的我想入非非,多少個夜晚都是這麼幻想著進入夢鄉。那時正是抗美援朝高峰,小人書也反映了不少抗美援朝的故事,戰鬥英雄黃繼光、邱少雲都是看小人書時就知道了,羅盛教英勇救朝鮮小朋友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詳,這些英雄激勵著我們這代孩子成長。

當時還喜歡看的小人書是“三國演義”,全套六十本,畫面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我也受到桃園三結義的影響,和小夥伴“捻土為香”成為結義兄弟,誓詞是“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是現在卻不知道這些小夥伴雲遊何方。

上中學時對古文特喜好,語文課老師講“隆中對”時的情節至今記憶猶新。現在我常看的書仍然是史記、三國、聊齋、及資治通鑑等,對古典書籍的愛好純屬兒時受小人書的影響,使我受益匪淺,而我的同齡人又有誰沒得益於小人書?!

時代在前進,如今的兒童讀物琳琅滿目、目不暇接。然而,那些兒時的可愛的小人書卻已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