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方言就是記住“文化鄉愁”

汪涵 英語 文化 中國文明網 2017-05-11

汪涵的語言天賦極高,我們可以明確感受到他精通上海話、粵語、湖北話、四川話等多種方言。有人統計過,汪涵在節目裡秀過不下20種方言。這種用方言“套近乎”的主持風格,讓汪涵成為無數人的“老鄉”。汪涵自費近500萬保護方言:鄉音每2周消失一種,孩子們只會普通話和英文很可惜!(5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

方言是很多人的文化鄉愁,不同地區不同的方言代表的是不同的文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時,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一定程度上講,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口語式表達”,通過方言便能知曉文化的脈博。當下,現代社會人口流動頻繁,在陌生的城市裡打拼的人往往會因為一句鄉音而倍感親切,方言可以讓人感受到無限的溫暖。

方言的消失必將留下遺憾。現在,方言的使用逐漸變少,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孩子受到的大多都是普通話和英語的雙語教育,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很少會用到方言,方言很可能就在不經意間消失了。其實,方言可以與“雙語”和睦相處,在不同場合下區別運用,這也是語言多樣化、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保護方言就是記住“文化鄉愁”。走在四川的街頭小巷,聽著街頭的時不時傳來的四川話,你會發現原來你已經身在蜀地,而在江南水鄉遊玩,如果沒有些許吳儂軟語,總是感覺少了些味道。保護方言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方言背後的文化,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也有著不同的方言,方言作為文化的載體經過了漫長歲月流傳下來,方言代表的地域文化特色值得去保護。

保護方言,我們在行動。早在2008年,國家語委啟動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試點,在各方言區採取活態標本,建立方言檔案,這是一種思路。在有些地方的公交車上,車輛到站時會先用普通話播報到站信息,緊接著一段方言報站,這也是一種思路。語言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只有在生活中頻繁使用才能自然的把方言傳承下去。

沒有鄉音,何處遣鄉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熟悉的方言或許會減少,或許會演變成新的方言,但無論何時鄉愁都需要排遣。(曹承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