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王夫之及其《讀通鑑論》經典哲理語錄,積澱哲學思想的精華'

"

助讀資料

"

助讀資料

大儒王夫之及其《讀通鑑論》經典哲理語錄,積澱哲學思想的精華

王船山,即王夫之,湖南衡陽人,字而農,號姜齋,別號一壺道人,是明清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與顧炎武、黃宗羲同稱明清三大學者。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學界稱“船山先生”。

《讀通鑑論》是一代大儒王夫之的歷史沉思錄。這部書是傳統史論中最系統和最精彩的傑作之一。王夫之雖頗富才名,卻無奈生逢亂世。他因拒絕為清政府服務,從而把畢生精力用於文學創作,為後人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思想文化遺產。

《讀通鑑論》不是一部單純的歷史著作。首先,它是閱讀另一部歷史鉅著的筆記,其中的每一章節都是針對讀《資治通鑑》所記的有關某一段史實而發的議論,如果不參照《資治通鑑》而單讀《讀通鑑論》,就會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其次,這部書是一個思想家的歷史沉思錄。它既折射了明清之際那段血與火的歷史之光,又積澱了一個當時心境極為痛苦與矛盾的思想家的深邃反思。所以,它的總體水平遠超出一般史書。

全書共30卷,其中秦1卷,西漢4卷,東漢4卷,三國1卷,晉4卷,宋、齊、樑、陳、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敘論》4篇為卷末。

王夫之是一個既忠於明王朝,又具有濃厚漢民族意識的文人。對於明亡於清這一事實,其文字裡行間透溢出自己的痛苦和悲憤。但是,他並不是簡單地借古史來發洩自己的民族義憤,而是希望“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所以,其史論著作具有極大的現實感。

名句賞析

天下之術,皆生於好。

出自《莊子通·天運》。【譯文】天下的技藝,都產生於愛好。

君子之過,不害其為君子,唯異於小人之文過而已。

出自《讀通鑑論·卷十三·明帝》。【譯文】君子的過錯,不妨害其成為君子,跟小人掩蓋過失是不一樣的。

我之與天子,皆天之子,則天子無以異。

出自《莊子通·人間世》。【譯文】我與天子,都是天的兒子,那麼天的兒子就沒有什麼特別的。

誰能以生恩天地乎,則誰能以死怨天地。

出自《老子衍》。【譯文】誰能因為生而感謝天地,那麼誰就能會因為死而怨恨天地。

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即無不是理也。

出自《讀四書大全說·卷十》。【譯文】極盡天地之間,沒有不是氣,也沒有不是理的。

王者能臣天下之人,不能擅天下之士。

出自《讀通鑑論·卷十四·孝武帝》。【譯文】君王能使天下人向自己稱臣,但是不能獨佔天下的賢士。

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覺乃發。

出自《正蒙注·卷一上》。【譯文】形,神,物,三者相遇時知覺才發生。

師心不如師古,師古不如師天,師天不如師物。

出自《莊子通·人間世》。【譯文】以自己的心為師不如以古人為師,以古人為師不如以天為師,以天為師不如以萬物為師。

離事無理,離理無勢,勢之難易,理之順逆為之也。理順斯勢順矣,理逆斯勢逆矣。

出自《尚書引義·卷四》。【譯文】離開事沒有理存在,離開理也沒有勢存在,勢的難易,是理的順逆導致的。理順了其勢就順,理逆了其勢就逆。

天下在我,吾何取?我在天下,吾何為?天下如我,吾何欲?我如天下,吾何執?

出自《老子衍》。【譯文】天下在我心中,我還有什麼可要奪取的?我在天的裡面,我還有什麼可作為的?天下像我一樣,我還需要什麼呢?我與天下沒什麼區別,我還有什麼可執著的呢?

治之敝也,任法而不任人。

出自《讀通鑑論·卷六·光武》。【譯文】治理國家的弊端,是任用法律而不任用人。

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

出自《王船山自題湘西草堂》。【譯文】清風(暗指清朝)雖然有意但是難以留住我,明月(暗指明朝)雖然無心但還是自然光亮地照耀著我。

留千古半分忠義,存大明一寸江山。

出自《王船山舉兵抗清時自題》。【譯文】留得千古以來半分的忠義之心,來保存大明王朝的一寸江山。

邪說之行於天下,必託於君子之道。

出自《讀通鑑論·卷四·元帝》。【譯文】歪理邪說要流行於天下,必然假託於君子的道理、學說。

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

出自《王船山自題湘西草堂書室》。【譯文】六經賦予我一個別開生面的責任,七尺之身從天而生,祈求隱居起來。

天位者,天所位也;人君者,人所歸也。

出自《讀通鑑論·卷四·元帝》。【譯文】天子之位,是天所賜予的位置。人們的君主,是眾人所要歸附的地方。

人之能為大不匙者,非其能無所懼也,唯其能無所恥也。

出自《讀通鑑論·卷五·哀帝》。【譯文】人能做出公認的錯事,不是他的能力達到了什麼都不怕,是因為他的能力達到了不知羞恥。

所貴乎史者,述往以為來者師也。

出自《讀通鑑論·卷六·光武》。【譯文】史書所寶貴的地方,是記述過去並以此為未來提供借鑑。

利之所在,害之所興,抑之已極,其縱必甚。

出自《讀通鑑論·卷七·宏帝蕩帝附》。【譯文】利益所在的地友,也是禍害所興起的地方,越是強力壓制它,放任時害處必然更大。

天下至不仁之事,其始為之者,未必不託於義以生其安忍之心。

出自《讀通鑑論·卷九·獻帝》。【譯文】天下那些極其不仁道的事,開始做這些事的人,未必不假託仁義來安慰他那殘忍的心。

1. 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更漏子·本意》

回想著風雲多變的天下大事,少年般的雄心啊令人心潮激盪!

自潤無止盡荒冢裡,贏得血痕香。——清·王夫之《挽烈婦廖周氏》

這句話高度讚揚了反清婦女廖周氏,當時清兵要殺廖周氏的婆婆,廖周氏用身軀堵住了賊擄屠刀。

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罡風十夜霜。——清·王夫之《絕句》

小草將身體埋藏在泥土中,抵擋撼動,以等待春天的到來。比喻反抗清政府的鬥爭精神。

夢裡鵝黃拖錦線,春光難借寒蟬喚。——王夫之《蝶戀花·衰柳》

夢中初春那輕碧淺黃拖著錦線般絲條的美景再看不到了,而今已難借春光遍地一片寒蟬啼喚。

以天下之功為功,而不功其功,此謂之大公。——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

國家和民眾都有益的事才能算功勞,不居功自傲,這就叫“大公”。

精而益求其精,備而益求其備。——清·王夫之《宋論·太宗》。

精:完美,最好。備:表示完全。精益求精,是說已經很好了,還要更好;備益求備,是說已經很完備了,還要更完備。

天下日動,而君子日生;天下日生,而君子日動。——清王夫之《周易外傳繫辭下傳》

意謂宇宙在不斷運轉、變化,人們的思想也要不斷更新、發展。

君子之道,以人治人者也。

出自《宋論·寧宗》。【譯文】君子的道,就是用人來管理人。

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

出自《讀通鑑論·卷六·光武》。【譯文】天下有不變的理論但沒有不變的方法。

人主,將將者也。大將者,將兵而兼將將者也。

出自《讀通鑑論·卷三·武帝》。【譯文】君主,善於任用將。大將,既善於用兵也善於任用將。

治末者先自本,治外者先自內。

出自《宋論·高宗》。【譯文】要想治理好末端,必先治理本根。要想治理好外部,必先治理好內部。

任法,則人主安而天下困:任道,則天下逸而人主勞.

出自《讀通鑑論·卷一·二世》。【譯文】用法治國,君主安逸而天下人困頓,用道治國,天下人安逸而君主勞乏。

自疑者必疑人,信人者必自信。

出自《讀通鑑論·卷三·景帝》。【譯文】懷疑自己的人必然懷疑別人,相信別人的人必然相信自己。

君子之道,行則以治邦國,不行則以教子弟。

出自《宋論·理宗》。【譯文】君子的道,如果行得通就用來治理邦國,如果行不通就用來教育子弟。

亂天下者,非亂法亂之,亂人亂之也。

出自《宋論·徽宗》。【譯文】禍亂天下的,不是禍亂之法使天下混亂的,是禍亂之人使天下混亂的。

有其志,不待言也:無其志,言無益也。

出自《宋論·高宗》。【譯文】有志向的,不用說出來。沒志向的,說了也沒有用。

善言道者,言其宗而萬殊得;善言治者,言其綱而萬目張。

出自《宋論·高宗》。【譯文】善於談論道的,只說道的宗旨而眾多的不同的分支自然獲得了。善於談論治理的,說他的綱領而眾多的細則自然就伸張了。

後治而先學。——(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十二》

先學習,後從事政事活動。強調學習對於治政的必要性。

本意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更漏子·本意》

明月橫斜空中,稀疏的星星耿耿發亮。秋天的夜晚實在太長。

.剪中流、白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學春花靨,人面年年如故。——《摸魚兒·東洲桃浪,瀟湘小八景詞》

東洲啊剪開流水草,遠望就像燕尾雙分,豔麗的桃花啊好似美人的笑臉,年年歲歲競相怒放是這樣的多情。

知識拓展

有關《讀通鑑論》的小知識

1. 王夫之的著作都有哪些?

王夫之一生著書320卷,錄於《四庫》的有:《周易稗疏》《考異》《尚書稗疏》《詩經稗疏》《春秋稗疏》等。嶽麓書院建有船山專祠,以紀念這位不朽的大師。王夫之在康熙二十八年(1690年)其自題墓石中說:“有明遺臣行人王夫之……自為銘曰:抱劉越石之孤憤而命無從致,希張橫渠之正學而力不能企,幸全歸於茲丘,固銜恤以永世……”他特別告誡兒子說:“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為之,止此不可增損一字。行狀原為請志銘而設,既有銘,不可贅作。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學,可不以譽我者毀我,數十年後,略紀以示後人可耳,毋庸問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己巳九月朔書授攽。”

王夫之在自己墓誌銘中說的“戊申紀元”,是指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元年,即明朝開國的時間。並且特別強調“墓石可不作”,如果作,則“不可增損一字”,“背此者自昧其心”。

2. 王夫之是什麼時候被世人所接受的?

正因為王夫之強烈的夷夏之辨思想,他的著作在清前期200年一直埋沒不彰,直到19世紀40年代才有鄒漢勳、鄧顯鶴整理編校的《船山遺書》問世。此後,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又在金陵書局刊印較完備的《船山遺書》,使他的學說廣為人知,從而對近代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曾國藩借重他的重“禮”思想來強化保守的傳統觀念;維新人士吸收他“變化日新”的社會變動觀倡言改革;辛亥志士利用他的夷夏之辨的民族意識進行反清革命。民國初年,劉人熙等人在長沙設立船山學社,創辦《船山學報》,鼓吹保護國粹。

3. 王夫之的《正落花詩》

王夫之曾寫過6組共99首《落花詩》,以合陽九之數。《正落花詩》寫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一共有10首,為第1組。

該詩意在憑弔朱明王朝的滅亡,同時也是在抒寫他自己的民族氣節。由於處在清初明末那個特殊的歷史環境中,也由於王夫之本人的創作風格及特點使然,王夫之的《落花詩》寫得非常隱晦,但本詩的詞旨還是比較明確的。它在詠物的同時,也是在託物言志;字面句句不脫離落花,言外之意則是在處處表現情懷。細讀之,自能體會作者的用心、用意及情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