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經典哲理語錄集錦:心遠地偏,迴歸自然'

"
"
《菜根譚》經典哲理語錄集錦:心遠地偏,迴歸自然

【原文】

人情世態,倏忽萬端,不宜認得太真。堯夫雲:“昔日所云我,今朝卻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屬後來誰。”人常作如是觀,便可解卻胸罥矣。

【意譯】

人世間的冷暖炎涼,真是錯綜複雜瞬息萬變,所以對任何事都不要太認真。邵堯夫先生說:“昨天所說的我,在今天已經變成他。還不知道今天的我,明天又變成誰。”人們常作這樣的思考,就可以解開心中的一切煩惱。

【解讀】

羅蘭曾經說過:“大海的深度可測,人的心靈卻無底無限!”沒有人可以洞悉別人的內心,自然也就體會不到他人的感受。尤其當我們生存在現實的世界裡,每個人為了生存而拼盡全力,鑽營、奉承,利益驅使下的人們,當然也就很少顧及姿態,拜高踩低的事情屢見不鮮。

【原文】

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意譯】

在風斜雨急的變化中,要把握自己的腳步,站穩立場;處身於豔麗色姿中,必須把眼光放得遼闊而把持住自己的情感,不致迷惑;在山路狹窄危險處,要及早回頭,以免深陷其中。

【解讀】

人生在世,貴在自知。無論人們在社會中的處境如何,角色如何,都應該恰當地定位自己,認識到自己的獨特之處,然後堅定立場,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尋找屬於自己的風景。正如王維的《辛夷塢》中所說:“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那山中的芙蓉花並不因生在深山而黯然失色,春來秋去,它依然綻放自己生命的美麗,燦爛地活在世上。植物尚且如此,何況是人。雖然每個人都不一定擁有顯赫的地位,耀眼的才華,但是這並不能夠阻礙人們去追求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

【原文】

事業文章隨身銷燬,而精神萬古如新;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一日。君子信不當以彼易此也。

【意譯】

一般來說,事業和文章會隨著人的死亡而消失,只有偉大的精神萬古不朽;功名利祿、富貴榮華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轉移,忠臣義士的志節卻會永遠留在人間。可見一個君子絕對不可以放棄留名青史的氣節,去換取會隨身銷燬的東西。

【解讀】

人的一生註定要與各種風波相伴,功名利祿,富貴榮華,往往隨著歲月的流逝,轉眼成為過眼雲煙。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會有一些人,他們的氣節、風骨如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星名垂青史,長留人間。

【原文】

當雪夜月天,心境便爾澄澈;遇春風和氣,意界亦自衝融。造化人心,混合無間。

【意譯】

正當飄雪夜晚皓月當空,內心境界就如此清澄明澈;每當春天微風祥和,意念境界也自然沖和融怡。大自然的創造演化和人的心靈混合融合毫無間隙。

【解讀】

生活之美在於可以領略四季。春天有它楊柳拂面、和煦融融之美,此時自然不必計較春雷陣陣、春雨滴答。夏季陽光普照,處處皆是養眼綠意,也就不可對燥熱難耐抱怨連連。碩果累累的秋季讓人著實歡喜,豐收的喜悅掩蓋了滿地蕭颯的黃葉。冬天白雪茫茫、一望無際,如只顧囉嗦嚴寒難耐,也實屬不解風情。

【原文】

山林是勝地,一營戀便成市朝;書畫是雅事,一貪痴便成商賈。蓋心無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繫戀,樂境成苦海矣。

【意譯】

山川秀麗的林泉本來都是勝地,可是一旦沉迷留戀,就會把勝景變成庸俗喧器的鬧市;琴棋書畫是高雅趣味,可是一產生貪戀念頭,就會把風雅的事變得俗不可耐。所以只要心地純真,即使被外物所感染,置身在物慾橫流的環境中,也能建立自己內心快樂的仙境;反之,一旦迷戀聲色物慾,即使置身山間的快樂仙境,也會使精神墮入痛苦深淵。

【解讀】

世間的萬物皆有度,如果在度的範圍內,追求更富有、更有地位並無可厚非,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個人對於地位富貴的態度。如果一個人將它們看作一種證明自身價值的東西,心無雜念地只求做到精益求精,那麼即便是個芝麻官,也會為自己所負的責任而事事謹慎;如果一個人將它們當作一種滿足個人私慾的工具,那即便已手握重權,也不會滿足,那麼結局往往是走得越高,摔得越重。因此有人才會說,“誰不知足,誰就不會幸福,即便他是世界主宰也不例外”。

【原文】

春日氣象繁華,令人心神駘蕩,不若秋日雲白風清,蘭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意譯】

春天的景緻繁茂昌盛,讓人感到心曠神怡,但卻不如秋高氣爽,清風吹拂,白雲飄飛,蘭花馥郁,桂花飄香,秋水與長天一色,天地澄澈清明,使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感到清爽舒暢。

【解讀】

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當一個人的心靈被太多的慾望充斥,他的生活和情緒也就會跟著失去自在、寧靜和相對的獨立。繁華的春天之所以比不上雲淡風輕的秋日,原因就在這裡。

【原文】

興逐時來,芳草中撒履閒行,野鳥忘機時作伴;景與心會,落花下披襟兀坐,白雲無語漫相留。

【意譯】

一時興致來的時候,在草地上脫掉鞋漫步,野鳥也會忘了被捕捉的危險飛到身旁來做伴;當景緻與心靈互相融合時,在飄落的花朵下披著衣裳獨自靜坐,白雲也似乎無言地停留在頭上不忍離去。

【解讀】

現代快節奏的社會中,工作成了我們每天生活的目的。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或許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落花下披襟兀坐,白雲無語漫相留”的體驗了。但無論我們白天的生活如何忙碌,我們的心中始終會有一個聲音在呼喚,那就是拋開無休止的工作,遠離令人窒息的都市,讓渴望自然的心靜下來!

【原文】

徜徉於山林泉石之間,而塵心漸息;夷猶於詩書圖畫之內,而俗氣潛消。故君子雖不玩物喪志,亦常借境調心。

【意譯】

人如果經常漫步在山川林泉岩石之間,由於受景物的影響就能使城市的俗念逐漸消失;人如果能經常流連在詩詞書畫的雅境之內,就會由於氣氛的影響而逐漸使庸俗的氣質消失。所以有德行的君子雖然不會因沉溺於外物而消磨意志,但也要經常找機會接近大自然來調劑身心。

【解讀】

徜徉於山林泉石中,紅塵的心靈平復,是因為我們心在山水;讀詩作畫陶冶心性,世俗的心昇華,是因為我們心在詩意畫境。當我們沉浸在山水和畫境中時,就擺脫了外物繁華,只專注於其中調養心性。所以“君子雖不玩物喪志,亦常借境調心”的言下之意就是讓人們勿戀繁華,專注於內心清淨。

【原文】

一字不識,而有詩意者,得詩家真趣;一偈不參,而有禪味者,悟禪教玄機。

【意譯】

一個字都不認識,而說話充滿詩意的人,才體會到了詩的真正趣味;一句偈語都不明白,卻富有禪機的人,可以說已領悟到禪理的奧妙。

【解讀】

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詩人,也不是每個人都是禪宗大師,但是詩意、禪機並不是詩人和大師的專利,普通人也可以詩意地棲居、過有禪味的生活。因為詩意、禪機不過是讓生命自在的一種心理狀態、精神境界,真正的詩意禪機往往源於生活的點點滴滴。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就是這個道理。

【原文】

鬆澗邊,攜杖獨行,立處雲生破衲;竹窗下,枕書高臥,覺時月侵寒氈。

【意譯】

在長滿松樹的山澗旁邊,手拄柺杖獨自散步,這時從山谷中浮起一片雲霧,籠罩在自己所穿的破舊長袍上;在簡陋的竹窗下讀書,疲倦了就枕著書呼呼大睡,等到醒來時,清涼的月光已經照在自己的薄毛氈上。

【解讀】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的沉穩、水的柔靜能夠為心靈尋得一片淨土,把人們從浮躁與喧囂的塵世中解脫出來。所以,伯牙子期巍巍乎高山,湯湯乎流水,識我心中山水者即為知音;莊子夢蝶,不知蝶夢我還是我夢蝶;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得其樂;李白遙望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山人相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