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後資本市場最熱門的消息當屬萬達體育,綠專資本獲悉6月7日,萬達體育提交美股上市申請。在其美國上市申請資料中,承包商包括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花旗、海通國際、中金公司和中信里昂證券等響亮的名字。


萬達體育赴美國上市塵埃落定 年收入達88億

美國上市

從2015年底成立到現在的短短4年裡,老王雷厲風行地實踐著他的小目標——在國際體育的舞臺上。

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萬達體育的年收入分別為8.77億歐元、9.55億歐元和11.30億歐元(約87.7億人民幣);毛利潤分別為2.77億歐元、3.31億歐元和3.65億歐元;毛利率為31.6%、34.6%和32.4%。

雖然萬達體育已經躋身全球最大的體育公司之一,但這家公司在國內的知名度較低。究其原因,那是因為萬達體育大多數的業務都在海外開展,並且其中95%的業務營收都來自於海外市場。

近幾年,萬達一直著急擺脫“房地產商”的印象,全面轉型現代服務業,包括影視產業、體育產業、健康產業等。

而對於萬體育,王健林一直野心勃勃。2015年11月,他直言期望帶來第一個在體育產業突破百億美元收入的企業。一年後,王健林為萬達體育制定一個具體目標“2020年,我們的淨利潤至少要做到十位數甚至幾個十位數,最終的目標是萬達體育公司上市。”

外界一直質疑萬達繫著急上市,對此,王健林在今年1月的年會上作出了迴應:“他們根本不瞭解,我們和戰略投資者籤的協議是五年之內上市,即使不上市也沒有回購保證。還是那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好飯就不怕晚。”

如今,萬達體育距離上市只有一步之遙。招股書顯示,本次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償還與集團重組相關的貸款本利和,剩餘的資金會實施增長戰略和一般企業用途,即嘗試更多的戰略投資,不過尚未確定合適的機會及標的。

萬達體育的誕生,趕上了好時機。

時間回到5年前。2014年10月,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這份文件將體育產業定調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取消了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的審批,為民營資本湧入此前的壟斷市場打開了大門。

搞體育,王健林有自己的一套哲學。據界面新聞報道,王健林將體育產業分為三端A端是體育賽事產權方或國際性組織,B端是A端組織轉播權、營銷權或品牌賽事的代理企業,C端則是具體的單項賽或俱樂部。

換言之,A端作為整個體育產業的核心,盈利能力最強,擁有國際賽事產權以及出售轉播權的體育產業上游組織,才是真正的贏家。

成立不久後,萬達體育的兩次大手筆併購掀起巨大波瀾10.5億歐元收購瑞士盈方體育,6.5億美元併購美國世界鐵人三項公司。

尤其是收購盈方,萬達體育的霸氣顯露無遺。資料顯示,盈方被視為全球五大 體育傳媒公司之一,獲得了2010和2014兩屆世界盃的亞洲轉播權,同時還擁有 2018和2022未來兩屆世界盃的亞洲轉播權。盈方的傳媒帝國不僅僅建立在足球世界裡,冬奧會競技項目分屬七個體育協會,盈方代理了其中六個協會,包括影響力極大的國際冰球聯合會。

當時,中國正申辦2022年冬奧會,並有申辦 2026年世界盃的意願。因此,萬達極有可能將盈方的資源優勢用於幫助中國申辦冬奧會,以及可能的世界盃申辦。另外,萬達也希望利 用盈方的資源,能夠進入冬奧會或世界盃的贊助商通道。

除了上游,王健林也涉足下游。2015年1月,萬達集團宣佈出資4500萬歐元,購買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20%股份,進入俱樂部董事會。眾所周知,馬競在西甲的影響力僅排在皇馬和巴薩之後,這是中國企業首次投資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

在球迷們看來,這是一筆劃算的生意。彼時,英超俱樂部的股價已被炒到天上;意甲整體在走下坡路,大部分俱樂部管理混亂。入主西甲是一個非常明確的選擇,在西甲中,最吸引人就是皇馬、巴薩,退而其次就是畢爾巴鄂和馬競。

不過也有人認為,萬達入股馬競是為了贏得信譽和口碑,以幫助當地酒店和地產項目的開發。

但後來,隨著中國企業紛紛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這一舉動遭到了點名。2018年2月,萬達宣佈從馬競俱樂部撤資,出售手中全部股份,只保留球場冠名權和部分贊助權益。不過,萬達沒有空手離場,退出時這部分股權價值漲了超2000萬歐元。

如不出意外,萬達體育今年就能在美國上市,這比王健林提出的計劃提前了一年。事實上,在過去兩年多一直開啟“賣賣賣”和“買買買”模式的萬達集團,高調重返中國足球,如今這一舉動並不令人奇怪。來源:綠專資本綜合整理

綠專資本(NASDAQ:GRNQ)致力於企業境外上市輔導一站式服務平臺,專注於美國和香港等資本市場上市;協助企業境外上市擁有超過30年豐富經驗,成功輔導超40家企業完成上市,上市客戶總市值超過448億元,目前服務區域覆蓋中國、香港、美國、臺灣、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多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