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外交政策 經濟 高峰 時政外交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5-16

——二論深入學習習近平主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演講精神

作者:光明日報評論員

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發表了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強調:“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古絲綢之路,和時興,戰時衰。‘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和平安寧的環境。我們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各國應該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這一和平的倡議,收穫了熱烈掌聲,引發了舉世關注。

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交織著駝鈴與槳聲,往還著絲綢與葡萄,傳遞著技術與曆法。絲綢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與和平的橋樑。和平,是理解絲路精神的鎖鑰,也是啟迪我們今天建設“一帶一路”的歷史經驗。

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曾經是“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卻成了衝突動盪和危機挑戰的代名詞。同時,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熱點地區持續動盪,恐怖主義蔓延肆虐,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今天我們建設“一帶一路”,就是要繼承凝聚著友誼的絲路精神,引領和平與發展的世界潮流,為構建世界和平發展新格局尋找解決方案。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等思想理念,絲綢之路,更是古代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和衷共濟的象徵。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等中國外交理念。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在中華文化與和平共處外交原則的基礎上,由中國發起、並在世界範圍內得到響應,其成果惠及了全球,這充分展現了不同文明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可能性,為人類探尋共同價值提供了契機,也是中華文化與世界潮流的一次精彩呼應,是中國方案對全球治理的極大豐富。

瑞士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說:“不應為戰爭和毀滅效勞,而應為和平與諒解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正是一條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一帶一路”所串聯起來的,是沿線的數十個國家,是廣泛而深入的商貿往來與文化交流,更是各國就和平達成的新共識,標示著人類對和平理解的新高度。我們要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營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著力化解熱點,堅持政治解決;要著力斡旋調解,堅持公道正義;要著力推進反恐,標本兼治,消除貧困落後和社會不公。通過“一帶一路”的契機,相信在各國努力下,人類一定能走上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人間正道。

古語云:“致遠,親鄰,國之道。”“一帶一路”是一條凝聚著智慧、傳遞著友誼的大道坦途,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通過這條路,中國將會與世界一道,邁向更加遼闊的未來,讓人類共享和平之光的普照。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16日 04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