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貸款增長助推央行4月擴表 基礎貨幣投放方式調整

外匯 中國人民銀行 經濟 逆回購 21財經搜索 2017-05-19

本報記者張奇侯瀟怡實習生農淑禎北京報道

央行4月擴表

在經歷2月、3月的縮表後,中國央行4月的資產負債表重新迎來擴張。其間,因為美聯儲的縮表討論,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的變化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但是因為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結構與美聯儲並不一致,中國央行縮(擴)表並不意味著銀根收縮(擴張)。

銀根也即基礎貨幣。隨著外匯佔款的下降及再貸款的上升,基礎貨幣的供應已經發生變化。市場甚至有研究者建議,央行後續還有必要從公開市場上漸進地增持國債,充實資產端的國家信用。此外,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將對商業銀行及金融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這也有待進一步觀察。

美聯儲考慮“縮表”引發熱議的背後,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也備受關注。

日前公佈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表明中國央行在4月擴表。擴表主要原因在於“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科目增長,該科目由逆回購、MLF等工具產生,也被市場稱為“再貸款”。

4月擴表前,2、3月份央行均為“縮表”。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中釋疑稱,現金投放的季節性波動是2月份縮表的重要原因,財政支出加快是3月份縮表的重要原因,並表示“中國央行‘縮表’並不一定意味著收緊銀根”。

同時,截至4月末外匯佔款已經連續18個月下滑,雖然降幅收窄,但是隨著下半年美聯儲議息會議臨近,外匯佔款或將再度面臨壓力;與此同時再貸款規模不斷擴張。因此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經濟學家均認為,央行基礎貨幣投放方式正在發生改變,由外匯佔款變為再貸款。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央行資產負債表中不僅是“外匯佔款”“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科目發生變化,隨著6000億特別國債將在今年8月到期,“對政府債權”一項將相應減少6000億規模。

擴表來源

《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顯示,4月份央行總資產為34.13萬億元,相比3月末上升3943.17億元。

擴表主要源於“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一項增長3849.72億元,該科目表現為央行通過搭配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OMO)、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補充貸款(PSL)、臨時流動性便利(TLF)等工具提供的基礎貨幣。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擴表結構來看,4月份PSL增加839億元、MLF增加440億元、SLF減少597.24億元,餘額分別達到22997億元、41083億元、102.72億元。

此外據wind數據顯示,4月OMO新增規模約為2100億元,餘額5000億。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擴張、“外匯佔款”收縮已經持續了較長一段時間。截至2017年4月末,外匯佔款餘額為21.58萬億元,環比減少419.98億元,連續18個月下降;同時外匯佔款佔總資產的比重也從高峰時的超過80%,降至目前的63.23%,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則從3%左右升至目前24.78%。

報告稱,近年來隨著貨幣供應方式發生變化,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主要使用逆回購和MLF,目的是“削峰填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報告表示在期限品種搭配上,未來一段時間央行逆回購操作將以7天期為主,MLF操作將以1年期為主。

“基礎貨幣投放方式變化後會帶來兩個大的改變。一是央行對流動性的調控更具主動性。二是會改變商業銀行負債端的成本,之前有大量外佔成本非常低,但是現在負債端壓力增大,銀行想擴充資產負債表,意味著必須融入高成本資金,從而抬高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閆玲稱。

在4月份之前,中國央行“縮表”引起部分市場人士的關注,不少人士將中國央行縮表與美聯儲縮表、“去槓桿”等進行聯繫。

“流動性總量由兩部分構成,首先是基礎貨幣,縮(擴)表是央行決定基礎貨幣;另外從基礎貨幣到廣義貨幣部分是靠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推動。”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因此他認為,如果要收縮流動性、金融去槓桿可以做兩件事情,第一央行縮表、第二讓商業銀行去槓桿,但兩件事的操作最好是錯峰。“所以如果監管很嚴格,央行縮表的速度就需要放慢一點。”

閆玲認為,外匯佔款、合意流動性的變動都會成為縮表與否的影響因素,因此資產負債表的變化並不好判斷。“不過從此前的表現來看,美聯儲擴表近5倍時,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並不那麼明顯,因此未來美聯儲縮表,並不意味著未來中國央行持續縮表,其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可能更多。”

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總的來看,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要受到外匯佔款、調控工具選擇、春節等季節性因素、財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調控模式變化等更為複雜因素的影響,中國央行“縮表”並不一定意味著收緊銀根。

人民大學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熊園稱,在“去槓桿、防風險、抑泡沫”的主基調下,今年我國貨幣政策總體將體現為穩健中性且邊際趨緊,因此我國不太可能採取降準來對衝外佔下降,央行大概率將採取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即央行其實可能會“擴表”。

6000億特別國債將於8月到期

除了外匯佔款外,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另一個科目也將發生變化,這個科目是“對政府債權”。

目前中國央行持有政府債券1.53萬億元,主要來自於2007年財政部為換取外匯儲備成立中投公司所發行的特別國債,佔總資產的4.48%。

中金樑紅團隊認為,該比例不算大,央行還可以增加對國內政府債券的現券購買和長期持有。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稱,中國央行持有國債規模比較小,主要是擔心“財政赤字貨幣化”,其次是中國債券市場容量偏小、流動性較差,央行買賣可能對市場價格產生較大影響。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存量特別國債將於今年開始陸續到期。

資料顯示,2007年8月、12月,央行兩次分別從中國農業銀行買入特別國債6000億元、7500億元,特別國債期限分別為10年、15年,這也意味著8月份將有6000億特別國債到期。

“如果特別國債到期償付確實會減少流動資金,一種方法就是購買新的國債來替代,等量替代就能保持流動性供給不變;另外一個就是進行逆回購、MLF、PSL等公開市場操作,提供流動性。”邵宇稱。

“我們認為,財政部和央行首先需要平穩地實現這部分特別國債的轉期——比如,財政部發行新債,央行從公開市場上予以回收。進一步,我們認為,央行後續還有必要從公開市場上漸進地增持國債和地方債,充實資產端的國家信用。”中金樑紅團隊稱。

溫彬認為,目前央行主要通過MLF、PSL補充流動性,不過從更長期來看,保持一定規模的國債持有作為基礎貨幣補充、投放方式,未來應該是一個方向,也是外匯佔款收縮以後,基礎貨幣投放方式的需要。

(編輯:楊志錦,如有建議或者意見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