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投資 產品經理 技術 跳槽那些事兒 讀書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019-08-21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一、產品立項階段的工具與技術

產品立項階段,主要通過市場調研、PEST分析、SWORT分析,來考察市場可行性;通過機會成本、決策樹分析、淨現值的計算等,作為選擇最優項目的依據;通過考察投資回收期、貨幣時間價值、盈虧平衡點等,來計算利潤回收週期。

1.1 SWORT分析

也叫態勢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的分析。優勢戰勝劣勢,機會戰勝威脅,那麼這件事基本就是可行的。

1.2 決策樹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百分數代表方案預期的概率,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決策樹如下圖所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一、產品立項階段的工具與技術

產品立項階段,主要通過市場調研、PEST分析、SWORT分析,來考察市場可行性;通過機會成本、決策樹分析、淨現值的計算等,作為選擇最優項目的依據;通過考察投資回收期、貨幣時間價值、盈虧平衡點等,來計算利潤回收週期。

1.1 SWORT分析

也叫態勢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的分析。優勢戰勝劣勢,機會戰勝威脅,那麼這件事基本就是可行的。

1.2 決策樹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百分數代表方案預期的概率,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決策樹如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1.3 機會成本

即抓住一個機會而放棄另一些機會的時候,另一些機會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機會可以帶來的收益。

1.4 淨現值

淨現值指未來資金(現金)流入(收入)現值與未來資金(現金)流出(支出)現值的差額。淨現值越大越值得做。

1.5 投資回收期

項目投產後獲得的收益總額達到投入的投資總額所需要的時間。投資回收期越值得做。

二、調研需求和確認需求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調研需求階段,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觀察法,完成用戶需求的收集;通過親和圖、提示清單等,整合需求信息。

2.1 德爾菲法

也稱背靠背專家調查法,就是讓被調查的各方互相不看對方,獨立完成調查。確保調查到的信息更具代表性,不受干擾,價值更高。

2.2 親和圖

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實、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類似於歸納分類的方法。

三、完成需求方案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以調研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競品分析、標杆對照等,協助進行方案設計;使用流程圖、思維導圖,並結合書面5C原則輸出需求文檔。

3.1 標杆對照

作為方案的參考對象,可以是競爭對手的、領域內外的一流產品,或者是跨領域的產品。

3.2 書面溝通5C原則

該原則為我們書寫說明文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主要包括:正確的語法和拼寫、簡潔的標書且無多餘字、清晰的目的適合閱讀、連貫的邏輯思維、受控的語句和想法承接。

四、需求評審和排期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需求評審之前,通過權力/利益方格、相關方參與度評估矩陣,獲取關鍵相關方,包括領導、發起人、用戶代表等,並請求其參與評審;需求評審之後創建WBS;在團隊到位後,制定資源日曆、職責分配矩陣(RACI),並制定項目進度網絡圖。

4.1 權力/利益方格

以“權利”、“利益”維度,將干係人劃分到不同的方格中,進行鍼對性的干係人管理。權力/利益方格如圖所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一、產品立項階段的工具與技術

產品立項階段,主要通過市場調研、PEST分析、SWORT分析,來考察市場可行性;通過機會成本、決策樹分析、淨現值的計算等,作為選擇最優項目的依據;通過考察投資回收期、貨幣時間價值、盈虧平衡點等,來計算利潤回收週期。

1.1 SWORT分析

也叫態勢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的分析。優勢戰勝劣勢,機會戰勝威脅,那麼這件事基本就是可行的。

1.2 決策樹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百分數代表方案預期的概率,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決策樹如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1.3 機會成本

即抓住一個機會而放棄另一些機會的時候,另一些機會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機會可以帶來的收益。

1.4 淨現值

淨現值指未來資金(現金)流入(收入)現值與未來資金(現金)流出(支出)現值的差額。淨現值越大越值得做。

1.5 投資回收期

項目投產後獲得的收益總額達到投入的投資總額所需要的時間。投資回收期越值得做。

二、調研需求和確認需求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調研需求階段,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觀察法,完成用戶需求的收集;通過親和圖、提示清單等,整合需求信息。

2.1 德爾菲法

也稱背靠背專家調查法,就是讓被調查的各方互相不看對方,獨立完成調查。確保調查到的信息更具代表性,不受干擾,價值更高。

2.2 親和圖

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實、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類似於歸納分類的方法。

三、完成需求方案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以調研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競品分析、標杆對照等,協助進行方案設計;使用流程圖、思維導圖,並結合書面5C原則輸出需求文檔。

3.1 標杆對照

作為方案的參考對象,可以是競爭對手的、領域內外的一流產品,或者是跨領域的產品。

3.2 書面溝通5C原則

該原則為我們書寫說明文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主要包括:正確的語法和拼寫、簡潔的標書且無多餘字、清晰的目的適合閱讀、連貫的邏輯思維、受控的語句和想法承接。

四、需求評審和排期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需求評審之前,通過權力/利益方格、相關方參與度評估矩陣,獲取關鍵相關方,包括領導、發起人、用戶代表等,並請求其參與評審;需求評審之後創建WBS;在團隊到位後,制定資源日曆、職責分配矩陣(RACI),並制定項目進度網絡圖。

4.1 權力/利益方格

以“權利”、“利益”維度,將干係人劃分到不同的方格中,進行鍼對性的干係人管理。權力/利益方格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2 創建WBS

就是將需求分解為一個個小工作包,一般分5層,確保需求無遺漏。在互聯網領域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將需求點分到最小,邏輯上不能再分。可以作為開發和測試驗收的粒度,減少遺漏。

4.3 資源日曆

資源日曆規定了在項目期間確定的團隊和實物資源何時可用、可用多久。這些信息可以在活動或項目層面建立,這考慮了諸如資源經驗或技能水平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等屬性。

4.4 職責分配矩陣(RACI)

就是角色在項目中的責任關係矩陣。

R(Responsible)執行人,幹活的;A(Accountable/Approve)負責人;C(Consulting)顧問: 專家團;I(Inform)知情人:郵件中抄送對象。一件事物上一般只能有一個A。RACI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一、產品立項階段的工具與技術

產品立項階段,主要通過市場調研、PEST分析、SWORT分析,來考察市場可行性;通過機會成本、決策樹分析、淨現值的計算等,作為選擇最優項目的依據;通過考察投資回收期、貨幣時間價值、盈虧平衡點等,來計算利潤回收週期。

1.1 SWORT分析

也叫態勢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的分析。優勢戰勝劣勢,機會戰勝威脅,那麼這件事基本就是可行的。

1.2 決策樹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百分數代表方案預期的概率,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決策樹如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1.3 機會成本

即抓住一個機會而放棄另一些機會的時候,另一些機會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機會可以帶來的收益。

1.4 淨現值

淨現值指未來資金(現金)流入(收入)現值與未來資金(現金)流出(支出)現值的差額。淨現值越大越值得做。

1.5 投資回收期

項目投產後獲得的收益總額達到投入的投資總額所需要的時間。投資回收期越值得做。

二、調研需求和確認需求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調研需求階段,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觀察法,完成用戶需求的收集;通過親和圖、提示清單等,整合需求信息。

2.1 德爾菲法

也稱背靠背專家調查法,就是讓被調查的各方互相不看對方,獨立完成調查。確保調查到的信息更具代表性,不受干擾,價值更高。

2.2 親和圖

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實、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類似於歸納分類的方法。

三、完成需求方案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以調研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競品分析、標杆對照等,協助進行方案設計;使用流程圖、思維導圖,並結合書面5C原則輸出需求文檔。

3.1 標杆對照

作為方案的參考對象,可以是競爭對手的、領域內外的一流產品,或者是跨領域的產品。

3.2 書面溝通5C原則

該原則為我們書寫說明文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主要包括:正確的語法和拼寫、簡潔的標書且無多餘字、清晰的目的適合閱讀、連貫的邏輯思維、受控的語句和想法承接。

四、需求評審和排期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需求評審之前,通過權力/利益方格、相關方參與度評估矩陣,獲取關鍵相關方,包括領導、發起人、用戶代表等,並請求其參與評審;需求評審之後創建WBS;在團隊到位後,制定資源日曆、職責分配矩陣(RACI),並制定項目進度網絡圖。

4.1 權力/利益方格

以“權利”、“利益”維度,將干係人劃分到不同的方格中,進行鍼對性的干係人管理。權力/利益方格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2 創建WBS

就是將需求分解為一個個小工作包,一般分5層,確保需求無遺漏。在互聯網領域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將需求點分到最小,邏輯上不能再分。可以作為開發和測試驗收的粒度,減少遺漏。

4.3 資源日曆

資源日曆規定了在項目期間確定的團隊和實物資源何時可用、可用多久。這些信息可以在活動或項目層面建立,這考慮了諸如資源經驗或技能水平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等屬性。

4.4 職責分配矩陣(RACI)

就是角色在項目中的責任關係矩陣。

R(Responsible)執行人,幹活的;A(Accountable/Approve)負責人;C(Consulting)顧問: 專家團;I(Inform)知情人:郵件中抄送對象。一件事物上一般只能有一個A。RACI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5 進度網絡圖

按照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和時間長度排列出的進度圖,主要用來描述任務之間的關係。進度網絡圖如圖所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一、產品立項階段的工具與技術

產品立項階段,主要通過市場調研、PEST分析、SWORT分析,來考察市場可行性;通過機會成本、決策樹分析、淨現值的計算等,作為選擇最優項目的依據;通過考察投資回收期、貨幣時間價值、盈虧平衡點等,來計算利潤回收週期。

1.1 SWORT分析

也叫態勢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的分析。優勢戰勝劣勢,機會戰勝威脅,那麼這件事基本就是可行的。

1.2 決策樹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百分數代表方案預期的概率,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決策樹如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1.3 機會成本

即抓住一個機會而放棄另一些機會的時候,另一些機會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機會可以帶來的收益。

1.4 淨現值

淨現值指未來資金(現金)流入(收入)現值與未來資金(現金)流出(支出)現值的差額。淨現值越大越值得做。

1.5 投資回收期

項目投產後獲得的收益總額達到投入的投資總額所需要的時間。投資回收期越值得做。

二、調研需求和確認需求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調研需求階段,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觀察法,完成用戶需求的收集;通過親和圖、提示清單等,整合需求信息。

2.1 德爾菲法

也稱背靠背專家調查法,就是讓被調查的各方互相不看對方,獨立完成調查。確保調查到的信息更具代表性,不受干擾,價值更高。

2.2 親和圖

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實、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類似於歸納分類的方法。

三、完成需求方案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以調研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競品分析、標杆對照等,協助進行方案設計;使用流程圖、思維導圖,並結合書面5C原則輸出需求文檔。

3.1 標杆對照

作為方案的參考對象,可以是競爭對手的、領域內外的一流產品,或者是跨領域的產品。

3.2 書面溝通5C原則

該原則為我們書寫說明文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主要包括:正確的語法和拼寫、簡潔的標書且無多餘字、清晰的目的適合閱讀、連貫的邏輯思維、受控的語句和想法承接。

四、需求評審和排期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需求評審之前,通過權力/利益方格、相關方參與度評估矩陣,獲取關鍵相關方,包括領導、發起人、用戶代表等,並請求其參與評審;需求評審之後創建WBS;在團隊到位後,制定資源日曆、職責分配矩陣(RACI),並制定項目進度網絡圖。

4.1 權力/利益方格

以“權利”、“利益”維度,將干係人劃分到不同的方格中,進行鍼對性的干係人管理。權力/利益方格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2 創建WBS

就是將需求分解為一個個小工作包,一般分5層,確保需求無遺漏。在互聯網領域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將需求點分到最小,邏輯上不能再分。可以作為開發和測試驗收的粒度,減少遺漏。

4.3 資源日曆

資源日曆規定了在項目期間確定的團隊和實物資源何時可用、可用多久。這些信息可以在活動或項目層面建立,這考慮了諸如資源經驗或技能水平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等屬性。

4.4 職責分配矩陣(RACI)

就是角色在項目中的責任關係矩陣。

R(Responsible)執行人,幹活的;A(Accountable/Approve)負責人;C(Consulting)顧問: 專家團;I(Inform)知情人:郵件中抄送對象。一件事物上一般只能有一個A。RACI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5 進度網絡圖

按照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和時間長度排列出的進度圖,主要用來描述任務之間的關係。進度網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五、團隊磨合和項目跟進過程中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瞭解團隊要經歷的成長規律曲線(B-T模型),儘快進入規範期;處理團隊中的衝突,要掌握衝突管理5種方法;在需求跟進過程中要杜絕需求蔓延、鍍金行為;發生需求變更,則要走整體變更控制流程;項目過程中,可以通過站立會、甘特圖、迭代燃盡圖等進行進度跟進。

5.1 團隊一般成長規律(B-T模型)

描述了團隊發展的五個階段,包括形成階段、震盪階段、規範階段、成熟階段、解散階段。五個階段都是必須的,不可逾越的。B-T模型如圖所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一、產品立項階段的工具與技術

產品立項階段,主要通過市場調研、PEST分析、SWORT分析,來考察市場可行性;通過機會成本、決策樹分析、淨現值的計算等,作為選擇最優項目的依據;通過考察投資回收期、貨幣時間價值、盈虧平衡點等,來計算利潤回收週期。

1.1 SWORT分析

也叫態勢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的分析。優勢戰勝劣勢,機會戰勝威脅,那麼這件事基本就是可行的。

1.2 決策樹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百分數代表方案預期的概率,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決策樹如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1.3 機會成本

即抓住一個機會而放棄另一些機會的時候,另一些機會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機會可以帶來的收益。

1.4 淨現值

淨現值指未來資金(現金)流入(收入)現值與未來資金(現金)流出(支出)現值的差額。淨現值越大越值得做。

1.5 投資回收期

項目投產後獲得的收益總額達到投入的投資總額所需要的時間。投資回收期越值得做。

二、調研需求和確認需求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調研需求階段,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觀察法,完成用戶需求的收集;通過親和圖、提示清單等,整合需求信息。

2.1 德爾菲法

也稱背靠背專家調查法,就是讓被調查的各方互相不看對方,獨立完成調查。確保調查到的信息更具代表性,不受干擾,價值更高。

2.2 親和圖

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實、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類似於歸納分類的方法。

三、完成需求方案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以調研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競品分析、標杆對照等,協助進行方案設計;使用流程圖、思維導圖,並結合書面5C原則輸出需求文檔。

3.1 標杆對照

作為方案的參考對象,可以是競爭對手的、領域內外的一流產品,或者是跨領域的產品。

3.2 書面溝通5C原則

該原則為我們書寫說明文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主要包括:正確的語法和拼寫、簡潔的標書且無多餘字、清晰的目的適合閱讀、連貫的邏輯思維、受控的語句和想法承接。

四、需求評審和排期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需求評審之前,通過權力/利益方格、相關方參與度評估矩陣,獲取關鍵相關方,包括領導、發起人、用戶代表等,並請求其參與評審;需求評審之後創建WBS;在團隊到位後,制定資源日曆、職責分配矩陣(RACI),並制定項目進度網絡圖。

4.1 權力/利益方格

以“權利”、“利益”維度,將干係人劃分到不同的方格中,進行鍼對性的干係人管理。權力/利益方格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2 創建WBS

就是將需求分解為一個個小工作包,一般分5層,確保需求無遺漏。在互聯網領域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將需求點分到最小,邏輯上不能再分。可以作為開發和測試驗收的粒度,減少遺漏。

4.3 資源日曆

資源日曆規定了在項目期間確定的團隊和實物資源何時可用、可用多久。這些信息可以在活動或項目層面建立,這考慮了諸如資源經驗或技能水平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等屬性。

4.4 職責分配矩陣(RACI)

就是角色在項目中的責任關係矩陣。

R(Responsible)執行人,幹活的;A(Accountable/Approve)負責人;C(Consulting)顧問: 專家團;I(Inform)知情人:郵件中抄送對象。一件事物上一般只能有一個A。RACI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5 進度網絡圖

按照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和時間長度排列出的進度圖,主要用來描述任務之間的關係。進度網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五、團隊磨合和項目跟進過程中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瞭解團隊要經歷的成長規律曲線(B-T模型),儘快進入規範期;處理團隊中的衝突,要掌握衝突管理5種方法;在需求跟進過程中要杜絕需求蔓延、鍍金行為;發生需求變更,則要走整體變更控制流程;項目過程中,可以通過站立會、甘特圖、迭代燃盡圖等進行進度跟進。

5.1 團隊一般成長規律(B-T模型)

描述了團隊發展的五個階段,包括形成階段、震盪階段、規範階段、成熟階段、解散階段。五個階段都是必須的,不可逾越的。B-T模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2 衝突管理5種方法

合作/解決、妥協/調節、緩解/包容、撤退/迴避、強迫/命令。

合作/解決是最好的方式;妥協/調節這是一種“雙輸”的方法;緩解/包容強調求同存異,迴避瞭解決衝突的根源,也就是讓大家都冷靜下來,先把工作做完;撤退/迴避撤退就是把眼前的或潛在的衝突擱置起來,從實際或潛在衝突中退出;強迫/命令是以犧牲其他方為代價,推行某一方的觀點,只提供贏—輸方案。在團隊管理中要正確雙贏的解決辦法。

5.3 鍍金

就是實現了業務沒有要求的需求點。雖然短時間有時可以討好對方,但是這樣是不可取的,因為會引入新風險,甚至導致不可控的成本進度風險。

5.4 整體變更控制流程

就是所有的變更都要流程化、存檔、嚴格確認,必要的要成立變更控制委員會(CCB)。目的就是減少項目漸變導致的失控。整體變更控制流程如圖所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一、產品立項階段的工具與技術

產品立項階段,主要通過市場調研、PEST分析、SWORT分析,來考察市場可行性;通過機會成本、決策樹分析、淨現值的計算等,作為選擇最優項目的依據;通過考察投資回收期、貨幣時間價值、盈虧平衡點等,來計算利潤回收週期。

1.1 SWORT分析

也叫態勢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的分析。優勢戰勝劣勢,機會戰勝威脅,那麼這件事基本就是可行的。

1.2 決策樹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百分數代表方案預期的概率,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決策樹如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1.3 機會成本

即抓住一個機會而放棄另一些機會的時候,另一些機會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機會可以帶來的收益。

1.4 淨現值

淨現值指未來資金(現金)流入(收入)現值與未來資金(現金)流出(支出)現值的差額。淨現值越大越值得做。

1.5 投資回收期

項目投產後獲得的收益總額達到投入的投資總額所需要的時間。投資回收期越值得做。

二、調研需求和確認需求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調研需求階段,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觀察法,完成用戶需求的收集;通過親和圖、提示清單等,整合需求信息。

2.1 德爾菲法

也稱背靠背專家調查法,就是讓被調查的各方互相不看對方,獨立完成調查。確保調查到的信息更具代表性,不受干擾,價值更高。

2.2 親和圖

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實、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類似於歸納分類的方法。

三、完成需求方案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以調研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競品分析、標杆對照等,協助進行方案設計;使用流程圖、思維導圖,並結合書面5C原則輸出需求文檔。

3.1 標杆對照

作為方案的參考對象,可以是競爭對手的、領域內外的一流產品,或者是跨領域的產品。

3.2 書面溝通5C原則

該原則為我們書寫說明文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主要包括:正確的語法和拼寫、簡潔的標書且無多餘字、清晰的目的適合閱讀、連貫的邏輯思維、受控的語句和想法承接。

四、需求評審和排期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需求評審之前,通過權力/利益方格、相關方參與度評估矩陣,獲取關鍵相關方,包括領導、發起人、用戶代表等,並請求其參與評審;需求評審之後創建WBS;在團隊到位後,制定資源日曆、職責分配矩陣(RACI),並制定項目進度網絡圖。

4.1 權力/利益方格

以“權利”、“利益”維度,將干係人劃分到不同的方格中,進行鍼對性的干係人管理。權力/利益方格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2 創建WBS

就是將需求分解為一個個小工作包,一般分5層,確保需求無遺漏。在互聯網領域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將需求點分到最小,邏輯上不能再分。可以作為開發和測試驗收的粒度,減少遺漏。

4.3 資源日曆

資源日曆規定了在項目期間確定的團隊和實物資源何時可用、可用多久。這些信息可以在活動或項目層面建立,這考慮了諸如資源經驗或技能水平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等屬性。

4.4 職責分配矩陣(RACI)

就是角色在項目中的責任關係矩陣。

R(Responsible)執行人,幹活的;A(Accountable/Approve)負責人;C(Consulting)顧問: 專家團;I(Inform)知情人:郵件中抄送對象。一件事物上一般只能有一個A。RACI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5 進度網絡圖

按照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和時間長度排列出的進度圖,主要用來描述任務之間的關係。進度網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五、團隊磨合和項目跟進過程中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瞭解團隊要經歷的成長規律曲線(B-T模型),儘快進入規範期;處理團隊中的衝突,要掌握衝突管理5種方法;在需求跟進過程中要杜絕需求蔓延、鍍金行為;發生需求變更,則要走整體變更控制流程;項目過程中,可以通過站立會、甘特圖、迭代燃盡圖等進行進度跟進。

5.1 團隊一般成長規律(B-T模型)

描述了團隊發展的五個階段,包括形成階段、震盪階段、規範階段、成熟階段、解散階段。五個階段都是必須的,不可逾越的。B-T模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2 衝突管理5種方法

合作/解決、妥協/調節、緩解/包容、撤退/迴避、強迫/命令。

合作/解決是最好的方式;妥協/調節這是一種“雙輸”的方法;緩解/包容強調求同存異,迴避瞭解決衝突的根源,也就是讓大家都冷靜下來,先把工作做完;撤退/迴避撤退就是把眼前的或潛在的衝突擱置起來,從實際或潛在衝突中退出;強迫/命令是以犧牲其他方為代價,推行某一方的觀點,只提供贏—輸方案。在團隊管理中要正確雙贏的解決辦法。

5.3 鍍金

就是實現了業務沒有要求的需求點。雖然短時間有時可以討好對方,但是這樣是不可取的,因為會引入新風險,甚至導致不可控的成本進度風險。

5.4 整體變更控制流程

就是所有的變更都要流程化、存檔、嚴格確認,必要的要成立變更控制委員會(CCB)。目的就是減少項目漸變導致的失控。整體變更控制流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5 燃盡圖

燃盡圖向項目組成員和企業主提供工作進展的一個公共視圖。燃盡圖有一個Y軸(工作)和X軸(時間)。理想情況下,該圖表是一個向下的曲線,隨著剩餘工作的完成,“燒盡”至零。燃盡圖如圖所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一、產品立項階段的工具與技術

產品立項階段,主要通過市場調研、PEST分析、SWORT分析,來考察市場可行性;通過機會成本、決策樹分析、淨現值的計算等,作為選擇最優項目的依據;通過考察投資回收期、貨幣時間價值、盈虧平衡點等,來計算利潤回收週期。

1.1 SWORT分析

也叫態勢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的分析。優勢戰勝劣勢,機會戰勝威脅,那麼這件事基本就是可行的。

1.2 決策樹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百分數代表方案預期的概率,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決策樹如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1.3 機會成本

即抓住一個機會而放棄另一些機會的時候,另一些機會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機會可以帶來的收益。

1.4 淨現值

淨現值指未來資金(現金)流入(收入)現值與未來資金(現金)流出(支出)現值的差額。淨現值越大越值得做。

1.5 投資回收期

項目投產後獲得的收益總額達到投入的投資總額所需要的時間。投資回收期越值得做。

二、調研需求和確認需求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調研需求階段,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觀察法,完成用戶需求的收集;通過親和圖、提示清單等,整合需求信息。

2.1 德爾菲法

也稱背靠背專家調查法,就是讓被調查的各方互相不看對方,獨立完成調查。確保調查到的信息更具代表性,不受干擾,價值更高。

2.2 親和圖

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實、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類似於歸納分類的方法。

三、完成需求方案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以調研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競品分析、標杆對照等,協助進行方案設計;使用流程圖、思維導圖,並結合書面5C原則輸出需求文檔。

3.1 標杆對照

作為方案的參考對象,可以是競爭對手的、領域內外的一流產品,或者是跨領域的產品。

3.2 書面溝通5C原則

該原則為我們書寫說明文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主要包括:正確的語法和拼寫、簡潔的標書且無多餘字、清晰的目的適合閱讀、連貫的邏輯思維、受控的語句和想法承接。

四、需求評審和排期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需求評審之前,通過權力/利益方格、相關方參與度評估矩陣,獲取關鍵相關方,包括領導、發起人、用戶代表等,並請求其參與評審;需求評審之後創建WBS;在團隊到位後,制定資源日曆、職責分配矩陣(RACI),並制定項目進度網絡圖。

4.1 權力/利益方格

以“權利”、“利益”維度,將干係人劃分到不同的方格中,進行鍼對性的干係人管理。權力/利益方格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2 創建WBS

就是將需求分解為一個個小工作包,一般分5層,確保需求無遺漏。在互聯網領域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將需求點分到最小,邏輯上不能再分。可以作為開發和測試驗收的粒度,減少遺漏。

4.3 資源日曆

資源日曆規定了在項目期間確定的團隊和實物資源何時可用、可用多久。這些信息可以在活動或項目層面建立,這考慮了諸如資源經驗或技能水平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等屬性。

4.4 職責分配矩陣(RACI)

就是角色在項目中的責任關係矩陣。

R(Responsible)執行人,幹活的;A(Accountable/Approve)負責人;C(Consulting)顧問: 專家團;I(Inform)知情人:郵件中抄送對象。一件事物上一般只能有一個A。RACI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5 進度網絡圖

按照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和時間長度排列出的進度圖,主要用來描述任務之間的關係。進度網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五、團隊磨合和項目跟進過程中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瞭解團隊要經歷的成長規律曲線(B-T模型),儘快進入規範期;處理團隊中的衝突,要掌握衝突管理5種方法;在需求跟進過程中要杜絕需求蔓延、鍍金行為;發生需求變更,則要走整體變更控制流程;項目過程中,可以通過站立會、甘特圖、迭代燃盡圖等進行進度跟進。

5.1 團隊一般成長規律(B-T模型)

描述了團隊發展的五個階段,包括形成階段、震盪階段、規範階段、成熟階段、解散階段。五個階段都是必須的,不可逾越的。B-T模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2 衝突管理5種方法

合作/解決、妥協/調節、緩解/包容、撤退/迴避、強迫/命令。

合作/解決是最好的方式;妥協/調節這是一種“雙輸”的方法;緩解/包容強調求同存異,迴避瞭解決衝突的根源,也就是讓大家都冷靜下來,先把工作做完;撤退/迴避撤退就是把眼前的或潛在的衝突擱置起來,從實際或潛在衝突中退出;強迫/命令是以犧牲其他方為代價,推行某一方的觀點,只提供贏—輸方案。在團隊管理中要正確雙贏的解決辦法。

5.3 鍍金

就是實現了業務沒有要求的需求點。雖然短時間有時可以討好對方,但是這樣是不可取的,因為會引入新風險,甚至導致不可控的成本進度風險。

5.4 整體變更控制流程

就是所有的變更都要流程化、存檔、嚴格確認,必要的要成立變更控制委員會(CCB)。目的就是減少項目漸變導致的失控。整體變更控制流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5 燃盡圖

燃盡圖向項目組成員和企業主提供工作進展的一個公共視圖。燃盡圖有一個Y軸(工作)和X軸(時間)。理想情況下,該圖表是一個向下的曲線,隨著剩餘工作的完成,“燒盡”至零。燃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6 燃燒圖

與燃盡圖相反,它是指完成的情況,因此是從零開始,最終到100%。

六、預估項目進度和應對延期的工具和技術盤點

可以使用掙值分析,進行項目延期風險的預估;對於發現有延期風險的項目,可以使用資源平滑、資源平衡、進度壓縮、趕工等方式進行挽救。

6.1 掙值分析

主要用於項目成本和進度的監控。掙值分析的三個基本參數:計劃值(PV)、實際成本(AC)和掙值(EV)。四個評價指標包括:進度偏差(SV)、成本偏差(CV)、成本執行指標(CPI)和進度執行指標(SPI)。具體含義如下:

  • PV:計劃值,在即定時間點前計劃完成活動或WBS組件工作的預算成本。
  • AC:實際成本,在即定時間段內實比分完成工作發生的實際總成本。
  • EV:掙值,在即定時間段內實際完工工作的預算成本。
  • 進度偏差SV=EV-PV。SV>0,進度超前,SV<0,進度落後。
  • 成本偏差CV=EV-AC。CV>0,成本節約,CV<0,成本超支。
  • 進度績效指數SPI=EV/PV。SPI>1,進度超前,SPI<1,進度落後。
  • 成本績效指數CPI=EV/AC。CPI<1,成本超支,資金使用效率低。

6.2 資源平滑和資源平滑

資源平滑是為了讓項目資源需求不超過預定的資源限制,

而對進度活動進行調整的一種技術。資源平衡:是根據資源制約因素對活動的開始日期

與完成日期進行調整的一項技術。二者對比如表所示:

6.3 進度壓縮

進度壓縮是在不改變項目範圍的前提下縮短項目進度的途徑。主要方式有兩個:趕工和快速跟進。趕工就是加班,快速跟進就是將一般情況下順序執行的多項活動改為平行進行。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一、產品立項階段的工具與技術

產品立項階段,主要通過市場調研、PEST分析、SWORT分析,來考察市場可行性;通過機會成本、決策樹分析、淨現值的計算等,作為選擇最優項目的依據;通過考察投資回收期、貨幣時間價值、盈虧平衡點等,來計算利潤回收週期。

1.1 SWORT分析

也叫態勢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的分析。優勢戰勝劣勢,機會戰勝威脅,那麼這件事基本就是可行的。

1.2 決策樹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百分數代表方案預期的概率,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決策樹如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1.3 機會成本

即抓住一個機會而放棄另一些機會的時候,另一些機會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機會可以帶來的收益。

1.4 淨現值

淨現值指未來資金(現金)流入(收入)現值與未來資金(現金)流出(支出)現值的差額。淨現值越大越值得做。

1.5 投資回收期

項目投產後獲得的收益總額達到投入的投資總額所需要的時間。投資回收期越值得做。

二、調研需求和確認需求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調研需求階段,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觀察法,完成用戶需求的收集;通過親和圖、提示清單等,整合需求信息。

2.1 德爾菲法

也稱背靠背專家調查法,就是讓被調查的各方互相不看對方,獨立完成調查。確保調查到的信息更具代表性,不受干擾,價值更高。

2.2 親和圖

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實、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類似於歸納分類的方法。

三、完成需求方案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以調研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競品分析、標杆對照等,協助進行方案設計;使用流程圖、思維導圖,並結合書面5C原則輸出需求文檔。

3.1 標杆對照

作為方案的參考對象,可以是競爭對手的、領域內外的一流產品,或者是跨領域的產品。

3.2 書面溝通5C原則

該原則為我們書寫說明文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主要包括:正確的語法和拼寫、簡潔的標書且無多餘字、清晰的目的適合閱讀、連貫的邏輯思維、受控的語句和想法承接。

四、需求評審和排期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需求評審之前,通過權力/利益方格、相關方參與度評估矩陣,獲取關鍵相關方,包括領導、發起人、用戶代表等,並請求其參與評審;需求評審之後創建WBS;在團隊到位後,制定資源日曆、職責分配矩陣(RACI),並制定項目進度網絡圖。

4.1 權力/利益方格

以“權利”、“利益”維度,將干係人劃分到不同的方格中,進行鍼對性的干係人管理。權力/利益方格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2 創建WBS

就是將需求分解為一個個小工作包,一般分5層,確保需求無遺漏。在互聯網領域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將需求點分到最小,邏輯上不能再分。可以作為開發和測試驗收的粒度,減少遺漏。

4.3 資源日曆

資源日曆規定了在項目期間確定的團隊和實物資源何時可用、可用多久。這些信息可以在活動或項目層面建立,這考慮了諸如資源經驗或技能水平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等屬性。

4.4 職責分配矩陣(RACI)

就是角色在項目中的責任關係矩陣。

R(Responsible)執行人,幹活的;A(Accountable/Approve)負責人;C(Consulting)顧問: 專家團;I(Inform)知情人:郵件中抄送對象。一件事物上一般只能有一個A。RACI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5 進度網絡圖

按照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和時間長度排列出的進度圖,主要用來描述任務之間的關係。進度網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五、團隊磨合和項目跟進過程中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瞭解團隊要經歷的成長規律曲線(B-T模型),儘快進入規範期;處理團隊中的衝突,要掌握衝突管理5種方法;在需求跟進過程中要杜絕需求蔓延、鍍金行為;發生需求變更,則要走整體變更控制流程;項目過程中,可以通過站立會、甘特圖、迭代燃盡圖等進行進度跟進。

5.1 團隊一般成長規律(B-T模型)

描述了團隊發展的五個階段,包括形成階段、震盪階段、規範階段、成熟階段、解散階段。五個階段都是必須的,不可逾越的。B-T模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2 衝突管理5種方法

合作/解決、妥協/調節、緩解/包容、撤退/迴避、強迫/命令。

合作/解決是最好的方式;妥協/調節這是一種“雙輸”的方法;緩解/包容強調求同存異,迴避瞭解決衝突的根源,也就是讓大家都冷靜下來,先把工作做完;撤退/迴避撤退就是把眼前的或潛在的衝突擱置起來,從實際或潛在衝突中退出;強迫/命令是以犧牲其他方為代價,推行某一方的觀點,只提供贏—輸方案。在團隊管理中要正確雙贏的解決辦法。

5.3 鍍金

就是實現了業務沒有要求的需求點。雖然短時間有時可以討好對方,但是這樣是不可取的,因為會引入新風險,甚至導致不可控的成本進度風險。

5.4 整體變更控制流程

就是所有的變更都要流程化、存檔、嚴格確認,必要的要成立變更控制委員會(CCB)。目的就是減少項目漸變導致的失控。整體變更控制流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5 燃盡圖

燃盡圖向項目組成員和企業主提供工作進展的一個公共視圖。燃盡圖有一個Y軸(工作)和X軸(時間)。理想情況下,該圖表是一個向下的曲線,隨著剩餘工作的完成,“燒盡”至零。燃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6 燃燒圖

與燃盡圖相反,它是指完成的情況,因此是從零開始,最終到100%。

六、預估項目進度和應對延期的工具和技術盤點

可以使用掙值分析,進行項目延期風險的預估;對於發現有延期風險的項目,可以使用資源平滑、資源平衡、進度壓縮、趕工等方式進行挽救。

6.1 掙值分析

主要用於項目成本和進度的監控。掙值分析的三個基本參數:計劃值(PV)、實際成本(AC)和掙值(EV)。四個評價指標包括:進度偏差(SV)、成本偏差(CV)、成本執行指標(CPI)和進度執行指標(SPI)。具體含義如下:

  • PV:計劃值,在即定時間點前計劃完成活動或WBS組件工作的預算成本。
  • AC:實際成本,在即定時間段內實比分完成工作發生的實際總成本。
  • EV:掙值,在即定時間段內實際完工工作的預算成本。
  • 進度偏差SV=EV-PV。SV>0,進度超前,SV<0,進度落後。
  • 成本偏差CV=EV-AC。CV>0,成本節約,CV<0,成本超支。
  • 進度績效指數SPI=EV/PV。SPI>1,進度超前,SPI<1,進度落後。
  • 成本績效指數CPI=EV/AC。CPI<1,成本超支,資金使用效率低。

6.2 資源平滑和資源平滑

資源平滑是為了讓項目資源需求不超過預定的資源限制,

而對進度活動進行調整的一種技術。資源平衡:是根據資源制約因素對活動的開始日期

與完成日期進行調整的一項技術。二者對比如表所示:

6.3 進度壓縮

進度壓縮是在不改變項目範圍的前提下縮短項目進度的途徑。主要方式有兩個:趕工和快速跟進。趕工就是加班,快速跟進就是將一般情況下順序執行的多項活動改為平行進行。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七、測試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測試屬於質量管理範疇,常見的質量管理理念如戴明環(PDCA)持續改進理念、克勞斯比的一次性把事情做好、朱蘭的質量與等級、墨菲定律等。

7.1 PDCA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稱戴明環,如圖所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一、產品立項階段的工具與技術

產品立項階段,主要通過市場調研、PEST分析、SWORT分析,來考察市場可行性;通過機會成本、決策樹分析、淨現值的計算等,作為選擇最優項目的依據;通過考察投資回收期、貨幣時間價值、盈虧平衡點等,來計算利潤回收週期。

1.1 SWORT分析

也叫態勢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的分析。優勢戰勝劣勢,機會戰勝威脅,那麼這件事基本就是可行的。

1.2 決策樹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百分數代表方案預期的概率,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決策樹如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1.3 機會成本

即抓住一個機會而放棄另一些機會的時候,另一些機會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機會可以帶來的收益。

1.4 淨現值

淨現值指未來資金(現金)流入(收入)現值與未來資金(現金)流出(支出)現值的差額。淨現值越大越值得做。

1.5 投資回收期

項目投產後獲得的收益總額達到投入的投資總額所需要的時間。投資回收期越值得做。

二、調研需求和確認需求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調研需求階段,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觀察法,完成用戶需求的收集;通過親和圖、提示清單等,整合需求信息。

2.1 德爾菲法

也稱背靠背專家調查法,就是讓被調查的各方互相不看對方,獨立完成調查。確保調查到的信息更具代表性,不受干擾,價值更高。

2.2 親和圖

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實、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類似於歸納分類的方法。

三、完成需求方案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以調研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競品分析、標杆對照等,協助進行方案設計;使用流程圖、思維導圖,並結合書面5C原則輸出需求文檔。

3.1 標杆對照

作為方案的參考對象,可以是競爭對手的、領域內外的一流產品,或者是跨領域的產品。

3.2 書面溝通5C原則

該原則為我們書寫說明文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主要包括:正確的語法和拼寫、簡潔的標書且無多餘字、清晰的目的適合閱讀、連貫的邏輯思維、受控的語句和想法承接。

四、需求評審和排期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需求評審之前,通過權力/利益方格、相關方參與度評估矩陣,獲取關鍵相關方,包括領導、發起人、用戶代表等,並請求其參與評審;需求評審之後創建WBS;在團隊到位後,制定資源日曆、職責分配矩陣(RACI),並制定項目進度網絡圖。

4.1 權力/利益方格

以“權利”、“利益”維度,將干係人劃分到不同的方格中,進行鍼對性的干係人管理。權力/利益方格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2 創建WBS

就是將需求分解為一個個小工作包,一般分5層,確保需求無遺漏。在互聯網領域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將需求點分到最小,邏輯上不能再分。可以作為開發和測試驗收的粒度,減少遺漏。

4.3 資源日曆

資源日曆規定了在項目期間確定的團隊和實物資源何時可用、可用多久。這些信息可以在活動或項目層面建立,這考慮了諸如資源經驗或技能水平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等屬性。

4.4 職責分配矩陣(RACI)

就是角色在項目中的責任關係矩陣。

R(Responsible)執行人,幹活的;A(Accountable/Approve)負責人;C(Consulting)顧問: 專家團;I(Inform)知情人:郵件中抄送對象。一件事物上一般只能有一個A。RACI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5 進度網絡圖

按照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和時間長度排列出的進度圖,主要用來描述任務之間的關係。進度網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五、團隊磨合和項目跟進過程中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瞭解團隊要經歷的成長規律曲線(B-T模型),儘快進入規範期;處理團隊中的衝突,要掌握衝突管理5種方法;在需求跟進過程中要杜絕需求蔓延、鍍金行為;發生需求變更,則要走整體變更控制流程;項目過程中,可以通過站立會、甘特圖、迭代燃盡圖等進行進度跟進。

5.1 團隊一般成長規律(B-T模型)

描述了團隊發展的五個階段,包括形成階段、震盪階段、規範階段、成熟階段、解散階段。五個階段都是必須的,不可逾越的。B-T模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2 衝突管理5種方法

合作/解決、妥協/調節、緩解/包容、撤退/迴避、強迫/命令。

合作/解決是最好的方式;妥協/調節這是一種“雙輸”的方法;緩解/包容強調求同存異,迴避瞭解決衝突的根源,也就是讓大家都冷靜下來,先把工作做完;撤退/迴避撤退就是把眼前的或潛在的衝突擱置起來,從實際或潛在衝突中退出;強迫/命令是以犧牲其他方為代價,推行某一方的觀點,只提供贏—輸方案。在團隊管理中要正確雙贏的解決辦法。

5.3 鍍金

就是實現了業務沒有要求的需求點。雖然短時間有時可以討好對方,但是這樣是不可取的,因為會引入新風險,甚至導致不可控的成本進度風險。

5.4 整體變更控制流程

就是所有的變更都要流程化、存檔、嚴格確認,必要的要成立變更控制委員會(CCB)。目的就是減少項目漸變導致的失控。整體變更控制流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5 燃盡圖

燃盡圖向項目組成員和企業主提供工作進展的一個公共視圖。燃盡圖有一個Y軸(工作)和X軸(時間)。理想情況下,該圖表是一個向下的曲線,隨著剩餘工作的完成,“燒盡”至零。燃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6 燃燒圖

與燃盡圖相反,它是指完成的情況,因此是從零開始,最終到100%。

六、預估項目進度和應對延期的工具和技術盤點

可以使用掙值分析,進行項目延期風險的預估;對於發現有延期風險的項目,可以使用資源平滑、資源平衡、進度壓縮、趕工等方式進行挽救。

6.1 掙值分析

主要用於項目成本和進度的監控。掙值分析的三個基本參數:計劃值(PV)、實際成本(AC)和掙值(EV)。四個評價指標包括:進度偏差(SV)、成本偏差(CV)、成本執行指標(CPI)和進度執行指標(SPI)。具體含義如下:

  • PV:計劃值,在即定時間點前計劃完成活動或WBS組件工作的預算成本。
  • AC:實際成本,在即定時間段內實比分完成工作發生的實際總成本。
  • EV:掙值,在即定時間段內實際完工工作的預算成本。
  • 進度偏差SV=EV-PV。SV>0,進度超前,SV<0,進度落後。
  • 成本偏差CV=EV-AC。CV>0,成本節約,CV<0,成本超支。
  • 進度績效指數SPI=EV/PV。SPI>1,進度超前,SPI<1,進度落後。
  • 成本績效指數CPI=EV/AC。CPI<1,成本超支,資金使用效率低。

6.2 資源平滑和資源平滑

資源平滑是為了讓項目資源需求不超過預定的資源限制,

而對進度活動進行調整的一種技術。資源平衡:是根據資源制約因素對活動的開始日期

與完成日期進行調整的一項技術。二者對比如表所示:

6.3 進度壓縮

進度壓縮是在不改變項目範圍的前提下縮短項目進度的途徑。主要方式有兩個:趕工和快速跟進。趕工就是加班,快速跟進就是將一般情況下順序執行的多項活動改為平行進行。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七、測試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測試屬於質量管理範疇,常見的質量管理理念如戴明環(PDCA)持續改進理念、克勞斯比的一次性把事情做好、朱蘭的質量與等級、墨菲定律等。

7.1 PDCA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稱戴明環,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

7.2 質量與等級

朱蘭認為,質量是對產品屬性的滿足程度,等級是產品的工藝定位。不同的產品等級可以不同,但不管什麼等級,產品的質量一定都要達標,這是稱之為產品的基本素質。因此即使做最簡單的需求,也要確保把需求做正確。

7.3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就是說,凡是可能出錯的事一定會出錯。引申為“所有的程序都有缺陷”,或“若缺陷有很多個可能性,則它必然會朝向令情況最壞的方向發展”。

因此只要你擔心輸入框會輸入不符合的內容,那麼一定會有人這麼輸。所以產品經理和測試工程師一定要考慮到。

八、溝通技術盤點

一個項目經理90%的時間是在溝通。因此要了解積極傾聽9C原則、非語言溝通、近體學、傳遞信息的三種方式等溝通的技能與技術。

8.1 近體學

溝通雙方的距離和姿勢,是一種潛在的語言,會影響溝通效果。

姿勢:面對面標示我們不是同一陣營,斜對面標示我支持你,肩並肩標示我們是戰友。溝通中的姿勢近體學如圖所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一、產品立項階段的工具與技術

產品立項階段,主要通過市場調研、PEST分析、SWORT分析,來考察市場可行性;通過機會成本、決策樹分析、淨現值的計算等,作為選擇最優項目的依據;通過考察投資回收期、貨幣時間價值、盈虧平衡點等,來計算利潤回收週期。

1.1 SWORT分析

也叫態勢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的分析。優勢戰勝劣勢,機會戰勝威脅,那麼這件事基本就是可行的。

1.2 決策樹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百分數代表方案預期的概率,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決策樹如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1.3 機會成本

即抓住一個機會而放棄另一些機會的時候,另一些機會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機會可以帶來的收益。

1.4 淨現值

淨現值指未來資金(現金)流入(收入)現值與未來資金(現金)流出(支出)現值的差額。淨現值越大越值得做。

1.5 投資回收期

項目投產後獲得的收益總額達到投入的投資總額所需要的時間。投資回收期越值得做。

二、調研需求和確認需求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調研需求階段,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觀察法,完成用戶需求的收集;通過親和圖、提示清單等,整合需求信息。

2.1 德爾菲法

也稱背靠背專家調查法,就是讓被調查的各方互相不看對方,獨立完成調查。確保調查到的信息更具代表性,不受干擾,價值更高。

2.2 親和圖

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實、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類似於歸納分類的方法。

三、完成需求方案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以調研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競品分析、標杆對照等,協助進行方案設計;使用流程圖、思維導圖,並結合書面5C原則輸出需求文檔。

3.1 標杆對照

作為方案的參考對象,可以是競爭對手的、領域內外的一流產品,或者是跨領域的產品。

3.2 書面溝通5C原則

該原則為我們書寫說明文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主要包括:正確的語法和拼寫、簡潔的標書且無多餘字、清晰的目的適合閱讀、連貫的邏輯思維、受控的語句和想法承接。

四、需求評審和排期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需求評審之前,通過權力/利益方格、相關方參與度評估矩陣,獲取關鍵相關方,包括領導、發起人、用戶代表等,並請求其參與評審;需求評審之後創建WBS;在團隊到位後,制定資源日曆、職責分配矩陣(RACI),並制定項目進度網絡圖。

4.1 權力/利益方格

以“權利”、“利益”維度,將干係人劃分到不同的方格中,進行鍼對性的干係人管理。權力/利益方格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2 創建WBS

就是將需求分解為一個個小工作包,一般分5層,確保需求無遺漏。在互聯網領域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將需求點分到最小,邏輯上不能再分。可以作為開發和測試驗收的粒度,減少遺漏。

4.3 資源日曆

資源日曆規定了在項目期間確定的團隊和實物資源何時可用、可用多久。這些信息可以在活動或項目層面建立,這考慮了諸如資源經驗或技能水平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等屬性。

4.4 職責分配矩陣(RACI)

就是角色在項目中的責任關係矩陣。

R(Responsible)執行人,幹活的;A(Accountable/Approve)負責人;C(Consulting)顧問: 專家團;I(Inform)知情人:郵件中抄送對象。一件事物上一般只能有一個A。RACI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5 進度網絡圖

按照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和時間長度排列出的進度圖,主要用來描述任務之間的關係。進度網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五、團隊磨合和項目跟進過程中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瞭解團隊要經歷的成長規律曲線(B-T模型),儘快進入規範期;處理團隊中的衝突,要掌握衝突管理5種方法;在需求跟進過程中要杜絕需求蔓延、鍍金行為;發生需求變更,則要走整體變更控制流程;項目過程中,可以通過站立會、甘特圖、迭代燃盡圖等進行進度跟進。

5.1 團隊一般成長規律(B-T模型)

描述了團隊發展的五個階段,包括形成階段、震盪階段、規範階段、成熟階段、解散階段。五個階段都是必須的,不可逾越的。B-T模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2 衝突管理5種方法

合作/解決、妥協/調節、緩解/包容、撤退/迴避、強迫/命令。

合作/解決是最好的方式;妥協/調節這是一種“雙輸”的方法;緩解/包容強調求同存異,迴避瞭解決衝突的根源,也就是讓大家都冷靜下來,先把工作做完;撤退/迴避撤退就是把眼前的或潛在的衝突擱置起來,從實際或潛在衝突中退出;強迫/命令是以犧牲其他方為代價,推行某一方的觀點,只提供贏—輸方案。在團隊管理中要正確雙贏的解決辦法。

5.3 鍍金

就是實現了業務沒有要求的需求點。雖然短時間有時可以討好對方,但是這樣是不可取的,因為會引入新風險,甚至導致不可控的成本進度風險。

5.4 整體變更控制流程

就是所有的變更都要流程化、存檔、嚴格確認,必要的要成立變更控制委員會(CCB)。目的就是減少項目漸變導致的失控。整體變更控制流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5 燃盡圖

燃盡圖向項目組成員和企業主提供工作進展的一個公共視圖。燃盡圖有一個Y軸(工作)和X軸(時間)。理想情況下,該圖表是一個向下的曲線,隨著剩餘工作的完成,“燒盡”至零。燃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6 燃燒圖

與燃盡圖相反,它是指完成的情況,因此是從零開始,最終到100%。

六、預估項目進度和應對延期的工具和技術盤點

可以使用掙值分析,進行項目延期風險的預估;對於發現有延期風險的項目,可以使用資源平滑、資源平衡、進度壓縮、趕工等方式進行挽救。

6.1 掙值分析

主要用於項目成本和進度的監控。掙值分析的三個基本參數:計劃值(PV)、實際成本(AC)和掙值(EV)。四個評價指標包括:進度偏差(SV)、成本偏差(CV)、成本執行指標(CPI)和進度執行指標(SPI)。具體含義如下:

  • PV:計劃值,在即定時間點前計劃完成活動或WBS組件工作的預算成本。
  • AC:實際成本,在即定時間段內實比分完成工作發生的實際總成本。
  • EV:掙值,在即定時間段內實際完工工作的預算成本。
  • 進度偏差SV=EV-PV。SV>0,進度超前,SV<0,進度落後。
  • 成本偏差CV=EV-AC。CV>0,成本節約,CV<0,成本超支。
  • 進度績效指數SPI=EV/PV。SPI>1,進度超前,SPI<1,進度落後。
  • 成本績效指數CPI=EV/AC。CPI<1,成本超支,資金使用效率低。

6.2 資源平滑和資源平滑

資源平滑是為了讓項目資源需求不超過預定的資源限制,

而對進度活動進行調整的一種技術。資源平衡:是根據資源制約因素對活動的開始日期

與完成日期進行調整的一項技術。二者對比如表所示:

6.3 進度壓縮

進度壓縮是在不改變項目範圍的前提下縮短項目進度的途徑。主要方式有兩個:趕工和快速跟進。趕工就是加班,快速跟進就是將一般情況下順序執行的多項活動改為平行進行。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七、測試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測試屬於質量管理範疇,常見的質量管理理念如戴明環(PDCA)持續改進理念、克勞斯比的一次性把事情做好、朱蘭的質量與等級、墨菲定律等。

7.1 PDCA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稱戴明環,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

7.2 質量與等級

朱蘭認為,質量是對產品屬性的滿足程度,等級是產品的工藝定位。不同的產品等級可以不同,但不管什麼等級,產品的質量一定都要達標,這是稱之為產品的基本素質。因此即使做最簡單的需求,也要確保把需求做正確。

7.3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就是說,凡是可能出錯的事一定會出錯。引申為“所有的程序都有缺陷”,或“若缺陷有很多個可能性,則它必然會朝向令情況最壞的方向發展”。

因此只要你擔心輸入框會輸入不符合的內容,那麼一定會有人這麼輸。所以產品經理和測試工程師一定要考慮到。

八、溝通技術盤點

一個項目經理90%的時間是在溝通。因此要了解積極傾聽9C原則、非語言溝通、近體學、傳遞信息的三種方式等溝通的技能與技術。

8.1 近體學

溝通雙方的距離和姿勢,是一種潛在的語言,會影響溝通效果。

姿勢:面對面標示我們不是同一陣營,斜對面標示我支持你,肩並肩標示我們是戰友。溝通中的姿勢近體學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距離:親密距離(0-4釐米):這是高度私密的距離,非正式的,只有夫妻、情侶、父母與孩子以及知己密友才能進入;個人距離(44-122釐米):這是非正式場合下,朋友和熟人之間交談、聚會的適當距離;社交距離(1.2-3.7米):該距離適宜於正式社交場合,溝通沒有任何私人感情聯繫的色彩,需要更清楚的口頭語言和充分的目光接觸。

8.2 傳遞信息的三種方式

語氣聲調承擔了38%的信息,動作神情佔55%的影響,語言(文字圖片)傳遞7%的信息。因此打電話勝於打字,面對面勝於打電話。

九、上線後異常問題分析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異常問題分析,可以使用魚骨圖、帕累託圖、根本原因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等。

9.1 帕累託圖

帕累托法則往往稱為“二八原理”,即百分之八十的問題是由百分之二十的原因所造成的。

帕累託圖在項目管理中主要用來找出產生大多數問題的關鍵原因,用來解決大多數問題。帕累託圖見下圖所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本文承接上一篇《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上)》,結合產品的工作流程,從產品立項到上線的過程中,盤點產品經理工作中可用的工具與技能。以輔助提高工作效率。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一、產品立項階段的工具與技術

產品立項階段,主要通過市場調研、PEST分析、SWORT分析,來考察市場可行性;通過機會成本、決策樹分析、淨現值的計算等,作為選擇最優項目的依據;通過考察投資回收期、貨幣時間價值、盈虧平衡點等,來計算利潤回收週期。

1.1 SWORT分析

也叫態勢分析,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的分析。優勢戰勝劣勢,機會戰勝威脅,那麼這件事基本就是可行的。

1.2 決策樹分析

其基本原理是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選擇的方案,用百分數代表方案預期的概率,經過對各種方案在各種結果條件下損益值的計算比較,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決策樹如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1.3 機會成本

即抓住一個機會而放棄另一些機會的時候,另一些機會中價值最大的那一個機會可以帶來的收益。

1.4 淨現值

淨現值指未來資金(現金)流入(收入)現值與未來資金(現金)流出(支出)現值的差額。淨現值越大越值得做。

1.5 投資回收期

項目投產後獲得的收益總額達到投入的投資總額所需要的時間。投資回收期越值得做。

二、調研需求和確認需求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調研需求階段,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觀察法,完成用戶需求的收集;通過親和圖、提示清單等,整合需求信息。

2.1 德爾菲法

也稱背靠背專家調查法,就是讓被調查的各方互相不看對方,獨立完成調查。確保調查到的信息更具代表性,不受干擾,價值更高。

2.2 親和圖

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實、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類似於歸納分類的方法。

三、完成需求方案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以調研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競品分析、標杆對照等,協助進行方案設計;使用流程圖、思維導圖,並結合書面5C原則輸出需求文檔。

3.1 標杆對照

作為方案的參考對象,可以是競爭對手的、領域內外的一流產品,或者是跨領域的產品。

3.2 書面溝通5C原則

該原則為我們書寫說明文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主要包括:正確的語法和拼寫、簡潔的標書且無多餘字、清晰的目的適合閱讀、連貫的邏輯思維、受控的語句和想法承接。

四、需求評審和排期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需求評審之前,通過權力/利益方格、相關方參與度評估矩陣,獲取關鍵相關方,包括領導、發起人、用戶代表等,並請求其參與評審;需求評審之後創建WBS;在團隊到位後,制定資源日曆、職責分配矩陣(RACI),並制定項目進度網絡圖。

4.1 權力/利益方格

以“權利”、“利益”維度,將干係人劃分到不同的方格中,進行鍼對性的干係人管理。權力/利益方格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2 創建WBS

就是將需求分解為一個個小工作包,一般分5層,確保需求無遺漏。在互聯網領域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將需求點分到最小,邏輯上不能再分。可以作為開發和測試驗收的粒度,減少遺漏。

4.3 資源日曆

資源日曆規定了在項目期間確定的團隊和實物資源何時可用、可用多久。這些信息可以在活動或項目層面建立,這考慮了諸如資源經驗或技能水平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等屬性。

4.4 職責分配矩陣(RACI)

就是角色在項目中的責任關係矩陣。

R(Responsible)執行人,幹活的;A(Accountable/Approve)負責人;C(Consulting)顧問: 專家團;I(Inform)知情人:郵件中抄送對象。一件事物上一般只能有一個A。RACI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4.5 進度網絡圖

按照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和時間長度排列出的進度圖,主要用來描述任務之間的關係。進度網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五、團隊磨合和項目跟進過程中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瞭解團隊要經歷的成長規律曲線(B-T模型),儘快進入規範期;處理團隊中的衝突,要掌握衝突管理5種方法;在需求跟進過程中要杜絕需求蔓延、鍍金行為;發生需求變更,則要走整體變更控制流程;項目過程中,可以通過站立會、甘特圖、迭代燃盡圖等進行進度跟進。

5.1 團隊一般成長規律(B-T模型)

描述了團隊發展的五個階段,包括形成階段、震盪階段、規範階段、成熟階段、解散階段。五個階段都是必須的,不可逾越的。B-T模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2 衝突管理5種方法

合作/解決、妥協/調節、緩解/包容、撤退/迴避、強迫/命令。

合作/解決是最好的方式;妥協/調節這是一種“雙輸”的方法;緩解/包容強調求同存異,迴避瞭解決衝突的根源,也就是讓大家都冷靜下來,先把工作做完;撤退/迴避撤退就是把眼前的或潛在的衝突擱置起來,從實際或潛在衝突中退出;強迫/命令是以犧牲其他方為代價,推行某一方的觀點,只提供贏—輸方案。在團隊管理中要正確雙贏的解決辦法。

5.3 鍍金

就是實現了業務沒有要求的需求點。雖然短時間有時可以討好對方,但是這樣是不可取的,因為會引入新風險,甚至導致不可控的成本進度風險。

5.4 整體變更控制流程

就是所有的變更都要流程化、存檔、嚴格確認,必要的要成立變更控制委員會(CCB)。目的就是減少項目漸變導致的失控。整體變更控制流程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5 燃盡圖

燃盡圖向項目組成員和企業主提供工作進展的一個公共視圖。燃盡圖有一個Y軸(工作)和X軸(時間)。理想情況下,該圖表是一個向下的曲線,隨著剩餘工作的完成,“燒盡”至零。燃盡圖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5.6 燃燒圖

與燃盡圖相反,它是指完成的情況,因此是從零開始,最終到100%。

六、預估項目進度和應對延期的工具和技術盤點

可以使用掙值分析,進行項目延期風險的預估;對於發現有延期風險的項目,可以使用資源平滑、資源平衡、進度壓縮、趕工等方式進行挽救。

6.1 掙值分析

主要用於項目成本和進度的監控。掙值分析的三個基本參數:計劃值(PV)、實際成本(AC)和掙值(EV)。四個評價指標包括:進度偏差(SV)、成本偏差(CV)、成本執行指標(CPI)和進度執行指標(SPI)。具體含義如下:

  • PV:計劃值,在即定時間點前計劃完成活動或WBS組件工作的預算成本。
  • AC:實際成本,在即定時間段內實比分完成工作發生的實際總成本。
  • EV:掙值,在即定時間段內實際完工工作的預算成本。
  • 進度偏差SV=EV-PV。SV>0,進度超前,SV<0,進度落後。
  • 成本偏差CV=EV-AC。CV>0,成本節約,CV<0,成本超支。
  • 進度績效指數SPI=EV/PV。SPI>1,進度超前,SPI<1,進度落後。
  • 成本績效指數CPI=EV/AC。CPI<1,成本超支,資金使用效率低。

6.2 資源平滑和資源平滑

資源平滑是為了讓項目資源需求不超過預定的資源限制,

而對進度活動進行調整的一種技術。資源平衡:是根據資源制約因素對活動的開始日期

與完成日期進行調整的一項技術。二者對比如表所示:

6.3 進度壓縮

進度壓縮是在不改變項目範圍的前提下縮短項目進度的途徑。主要方式有兩個:趕工和快速跟進。趕工就是加班,快速跟進就是將一般情況下順序執行的多項活動改為平行進行。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七、測試階段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測試屬於質量管理範疇,常見的質量管理理念如戴明環(PDCA)持續改進理念、克勞斯比的一次性把事情做好、朱蘭的質量與等級、墨菲定律等。

7.1 PDCA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稱戴明環,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

7.2 質量與等級

朱蘭認為,質量是對產品屬性的滿足程度,等級是產品的工藝定位。不同的產品等級可以不同,但不管什麼等級,產品的質量一定都要達標,這是稱之為產品的基本素質。因此即使做最簡單的需求,也要確保把需求做正確。

7.3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就是說,凡是可能出錯的事一定會出錯。引申為“所有的程序都有缺陷”,或“若缺陷有很多個可能性,則它必然會朝向令情況最壞的方向發展”。

因此只要你擔心輸入框會輸入不符合的內容,那麼一定會有人這麼輸。所以產品經理和測試工程師一定要考慮到。

八、溝通技術盤點

一個項目經理90%的時間是在溝通。因此要了解積極傾聽9C原則、非語言溝通、近體學、傳遞信息的三種方式等溝通的技能與技術。

8.1 近體學

溝通雙方的距離和姿勢,是一種潛在的語言,會影響溝通效果。

姿勢:面對面標示我們不是同一陣營,斜對面標示我支持你,肩並肩標示我們是戰友。溝通中的姿勢近體學如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距離:親密距離(0-4釐米):這是高度私密的距離,非正式的,只有夫妻、情侶、父母與孩子以及知己密友才能進入;個人距離(44-122釐米):這是非正式場合下,朋友和熟人之間交談、聚會的適當距離;社交距離(1.2-3.7米):該距離適宜於正式社交場合,溝通沒有任何私人感情聯繫的色彩,需要更清楚的口頭語言和充分的目光接觸。

8.2 傳遞信息的三種方式

語氣聲調承擔了38%的信息,動作神情佔55%的影響,語言(文字圖片)傳遞7%的信息。因此打電話勝於打字,面對面勝於打電話。

九、上線後異常問題分析的工具與技術盤點

異常問題分析,可以使用魚骨圖、帕累託圖、根本原因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等。

9.1 帕累託圖

帕累托法則往往稱為“二八原理”,即百分之八十的問題是由百分之二十的原因所造成的。

帕累託圖在項目管理中主要用來找出產生大多數問題的關鍵原因,用來解決大多數問題。帕累託圖見下圖所示:

項目管理在產品工作中的應用(下)

9.2 魚骨圖

看上去有些像魚骨架,問題或缺陷(即後果)標在“魚頭”處,將可能的原因按照出現機會多寡列在魚骨的魚刺上。

魚骨圖有助於窮盡各種原因,並說明各個原因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總結

PMI提供的工具與即使大約150種。筆者在本文中進行大量裁剪,只講使用頻率高的有效的列舉出來。由於篇幅優先,只能點到為止,希望有需要的讀者可以就其中的單個話題進行進一步調研。

項目管理是一種思維,工具是一種輔助,結合自身工作特點你的具體化應用才是真正的高價值。

作者:唧唧歪歪PM;公眾號:唧唧歪歪PM(ID:jjyypm)

本文由 @唧唧歪歪PM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